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8年端午闽西行3——培田古村

中午从汀州出来往培田古村去,烈日当空,阳光灼热,让人失去了转悠的兴致,但既然来了,总不能过村门而不入,总得做一个敬业的旅行者。

景区门票上是古村的全景图,当时还想着要去山上的观景台拍一下这样的全景,不过等到俩小时后,我们俩都同意放弃这件事。村口是一座“恩荣”牌坊,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光绪皇帝为表彰御前侍卫、武将军吴拔祯而建的一座忠正牌坊。三间四柱五楼式,通面阔五米,通高五米,全部采用青石构件,正楼上为葫芦宝顶。

古村民居有“官家”与“百姓”之分。“官家”的房屋分别为“大夫第”、“进士第”门楼。楼内规模很大,多数是庄园休闲隐居式的建筑,有所谓“九厅十八井”之称。九厅,即指门楼厅、下厅、中厅、上厅、楼下厅、楼上厅、楼背厅、左花厅、右花厅等9个正向大厅。十八井即指五进厅共五井,横屋两直每边五井共十井,楼背厅还有三井,共计“十八井”。

我们见到的第一个古建筑是继述堂,保存较好,尚有后代在其中居住。实际上村中的各种古建里都还有人在居住,人气尚存。

大厅的房梁上有几处燕窝,第一次知道燕子不只是黑白两色的,头部还有棕色与深蓝色,羽毛泛着光泽。

这里的荷花正在盛开,不过大太阳底下,才生出的那点拍花的兴致全都晒没了。我已经不想再逛,只想躲在阴凉处趴着。

从继述堂的后门出来,见到这样的石径,与村中主干道上的水泥路相比,多了点温润感。

这处老宅曾是培田古村里最华丽的民宅,毁于1994年一场火灾,只剩下了门脸,地面上鹅卵石铺就的鹿鹤图案,意为延年益寿,永葆青春。

吴姓是这个村里的大户,人才辈出,上至明清,下至当代,文人,武举、科学家,都有。

入得吴家宗祠,见到这座戏台,已经有些破败的样子,但也显示了吴氏一族曾经的鼎盛。

宗祠里摆卖着各种草药,院里晒着连城最有名的地瓜干,昔日的种种只残留在雕梁画栋间了。

容膝居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全国最早的女子学校,更重要的是在当时尚处于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培田的先人除了向女学生传授最基本的女红、厨艺、道德等家规村约外,还大胆地允许她们“可谈风月”,可见其思想的开放和远见。

敦朴堂现在是雕版印刷和植物扎染的体验馆,当天游客不多,显得这里相当冷清。

这条是古街,水沟里的水非常清澈,村民们就在自家门前的水沟里洗衣洗家什,每隔一段有一个类似筛网的隔断将大块垃圾阻挡以便捞起。我一直觉得下游的人岂不是在用上游人的剩水?

位于古街上的衡公祠与久公祠,门楼同为三山斗拱结构,建于清代。衡公祠外形华丽,木雕精美,壁画使用的是工笔画技,至今仍然清晰;久公祠门楼石柱耸立,设外栏内槛,建筑独特,梁间的木刻使用了彩绘填描,彰显富丽堂皇之气派。

这个客栈的名字很特别哦,留图标记。

古建的格局大同小异,在岁月中日渐斑驳,院落里常见到的是老年人。

这一处建筑是培田村的标志,我们经过时居然完全无感,后来是特意打听了才又返回这儿的。

这一处叫官厅,为明清时的驿站,官家人打尖住宿之处。

村中同样建了天后宫,比较简单。这里是村尾,天后宫对面前行就是村里另一座牌坊,“乐善好施”牌坊,我们看看太阳,放弃。

连着进了几处老宅子,有些审美疲劳,也记不清宅子们的名字与历史了。

终于见到吴家大院,被门楼上的这四个字给吓到,我觉得我写的字就这水平。

最后进的一处古宅是双灼堂,曾经是瑞金模范营四连的连部,事实上几乎每一座老宅都有着自己的红色经历。

村口的书院,名为锄田山房,建有两层楼的的房子,可惜关着门不对外开放。翻着门票上的景点,发现著名的南山书院和文武庙还没去,在毒日头下犹豫了一两分钟就放弃返回的打算。还是吹着冷气去连城县里吧。

记录是最长情的陪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藏在闽西的民间故宫---培田古村
中国最美的 客家古村-福建培田村
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 培田古村
闽西连城,客地忆古|连城|培田
连城培田 福建省民居第一村
培田古村落的风水景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