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庞统大名鼎鼎,为何却不被重用,刘备的担心其实很有道理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发生在庞统担任耒阳县令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庞统、张飞和孙乾。原文如下:

孙乾曰:“庞士元乃高明之人,未可轻忽。且到县问之。如果于理不当,治罪未晚。”飞乃入县,正厅上坐定,教县令来见。统衣冠不整,扶醉而出。飞怒曰:“吾兄以汝为人,令作县宰,汝焉敢尽废县事!”统笑曰:“将军以吾废了县中何事?”飞曰:“汝到任百余日,终日在醉乡,安得不废政事?”统曰:“量百里小县,些小公事,何难决断!将军少坐,待我发落。”随即唤公吏,将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

吏皆纷然赍抱案卷上厅,诉词被告人等,环跪阶下。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民皆叩首拜伏。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投笔于地而对张飞曰:“所废之事何在!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飞大惊,下席谢曰:“先生大才,小子失敬。吾当于兄长处极力举荐。”统乃将出鲁肃荐书。飞曰:“先生初见吾兄,何不将出?”统曰:“若便将出,似乎专藉荐书来干谒矣。”飞顾谓孙乾曰:“非公则失一大贤也。”遂辞统回荆州见玄德,具说庞统之才。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庞统担任耒阳县令后,终日饮酒,不理政事。刘备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张飞和孙乾前去调查。张飞来到耒阳后,从县衙小吏口中得知庞统不理政事的消息属实,勃然大怒,打算将庞统抓捕。孙乾则在一旁建议张飞慎重行事。此后,庞统来到县衙,仅仅一天时间便将积压一百多天的政务处理完毕,令张飞大惊失色,对庞统的才能钦佩不已,并立即返回荆州复命。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庞统口中的“何足介意”, 意为事情很小,没有必要斤斤计较。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姜维传》注引《华阳国志》中的“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

小说中提到的庞统被刘备任命为耒阳县令之事,是真实的历史,不过与张飞却毫无关系。据《三国志·庞统传》载:“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由此可见,小说中提到的张飞发现庞统的才能并在刘备面前夸赞庞统之事是小说作者的虚构。历史的真相是庞统在耒阳的确干得不好,被刘备罢了官。幸好后来鲁肃及诸葛亮出面推荐,刘备这才既往不咎,并将庞统晋升为治中从事及军师中郎将。

众所周知,早在刘备寄寓荆州期间,庞统便以成名,并称为“凤雏”,荆州名士司马徽就曾向刘备推荐过庞统。不过,当时的庞统并未想诸葛亮一样隐居,而是在刘表治下的南郡担任功曹一职。曹操攻占荆州后,庞统与当地官吏一样,又变成了曹操的属下。赤壁之战结束后,东吴占据南郡,周瑜成为了南郡太守,庞统又因此成为了东吴集团的一员。

说到庞统离开东吴集团投靠刘备,其实也并非庞统主动要求,而是与南郡当时的局势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国志·鲁肃传》载,周瑜病逝后,在鲁肃的斡旋下,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庞统这才变成了刘备的下属。对于庞统的名气,刘备是非常清楚的,但为何却仅仅任命这位大名鼎鼎的“凤雏”为耒阳县令呢?刘备担心的并不是庞统的才能,而是庞统的忠诚度。

前面提到,庞统曾三易其主,分别在刘表、曹操、孙权这三股势力下任职。刘备也不知道庞统究竟心向何方,这才将庞统委以县令之职。以庞统的才能而言,小小的耒阳县令哪里是他的愿望呢?因此,他干脆破罐子破摔,不理不问,结果被刘备罢官免职。由此可见,刘备的担心还是很有道理的。幸好鲁肃和诸葛亮及时出面推荐,否则的话,庞统究竟去往何方还真的不好说。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庞士元非百里才,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刘备最开始为何不待见庞统,还要张飞杀了他
三国时,庞统投奔刘备,为何刘备让庞统去耒阳做县宰?
庞统给刘备出了四策,并不是演义中中的三策,刘备才能夺取成都
大材小用
读心三国16|| 庞统:丑不足以掩盖梦想,用智慧逆袭人世疏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