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备延续汉朝国祚,为何不见汉臣来投?这两件事令天下人寒心

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篡位称帝。自此以后,持续了三百多年的大汉王朝就此成为了历史。身在蜀中的刘备得知此消息后,悲痛不能自已,日夜“痛哭哀嚎”。为了延续汉朝国祚,自立为汉中王的刘备在文武百官的“再三劝说”之下,终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立国号为“汉”。

值得一提的是,刘备延续国祚的心愿终究没有达成。因为历代史学家都称刘备的政权为“蜀汉”或者是“刘蜀”,而且汉王朝的寿命,也确实止步在公元221年。不仅如此,即便刘备在称帝之后,也不见一个汉臣前来投靠。按理来说,曹丕篡汉之举,足以让不少汉室老臣为之痛恨。而在曹魏集团开始掌权期间,世家叛乱曹氏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就连一向胆大包天的曹操,也始终没有迈出最后的称帝之路。可见曹魏集团统治下,仍然有不少汉臣是忠于刘氏的。

因而不难推测,刘备这边在成都一称帝,应该会有一批臣子在各地响应他的号召。毕竟在名义上面,刘备也算是完成了汉朝的延续。可事实却并非如此,从相关史料来看,刘备此举并没有让天下汉臣归心,这又是为什么呢?按照笔者观点,可能有这么几条原因,让刘备寒了汉臣之心。

首先,刘备已经不再容许臣子忤逆自己了。在他称帝之时,有两个人表示过明确反对,但他们的结局却令人心惊。先来看颇有分量的名士刘巴。他不仅为刘备平定蜀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帮助刘备筹措到了足够的军费,可谓是功勋卓著了。据《三国志·刘巴传》记载,当刘巴明确表示过反对刘备称帝的念头,他便受到了后者的排挤:“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而另外一个主薄雍茂,则更加倒霉了。据《三国志·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曰:“是时中夏人情未一,闻备在蜀,四方延颈。而备锐意欲即真,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与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或许在刘备看来,雍茂只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恰恰是没什么影响力的雍茂,他的不幸遭遇,却给蜀汉政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不少汉臣原本打算投效刘备,但是雍茂的遭遇却让他们寒了心,于是“远人不复矣”。

刘备在称帝之后,确实有些膨胀和自大了。面对实力强劲的东吴,他所带的兵力竟然只有四五万左右,甚至比不上东吴参战的六万人马。而且在开战之前,赵云秦宓等人曾明确表示反对。但是刘备再次向世人证明了,忤逆自己的下场——赵云留守江州,秦宓下狱。

其次是刘备的“假仁假义”。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需要指出的是,历史上的汉献帝是在公元234年去世的,比刘备还晚了十余年。而刘备在曹丕称帝之后,便直接向世人宣称汉献帝刘协已经遇害,而自己称帝是为了铲除汉贼曹丕。汉献帝“被死亡”的消息传到洛阳以后,很多忠于汉室的臣子也算是看透了刘备的心思。在他们眼中,刘备此举又和曹丕有什么分别呢?

不仅如此,刘备之后的举动也让人心寒。因为他口口声声说曹丕是汉贼,可他为了重新夺回自己的根据地荆州,反而借着关羽遇害的幌子前去伐吴。刘备此举,已经将自己的野心展现给了世人眼前。所谓蜀汉,也不过是刘备一个人的蜀汉罢了。

说完刘备的两点错误,不妨再从汉臣的角度考虑一下。首先,刘备创立的蜀汉集团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了。因为自古以来,无论是刘邦固守汉中,还是刘秀雄踞河内,他们最终还是要将经济重心移动到中原地区,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但刘备一方偏安一隅,在建立起蜀汉之后,竟然不在第一时间内驱逐曹魏,反而为了自己的利益进攻东吴。刘备此举,也难免让天下汉臣为之腹诽。

其次,良禽择木而栖。上面已经提到过,在不少汉臣眼中,刘备其实和曹丕没什么两样,都是篡位之举。既然汉室已经无法挽回,那么为何不去寻找一个强大的靠山呢?事实证明,如果刘备不强行发动夷陵之战,他还是有实力和曹魏集团掰腕子的。但是夷陵之战的惨败,让蜀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在了勉强自保的地位。试问这样的蜀汉集团,又如何能吸引汉臣前往投效?

除此之外,不少世家的利益也和曹魏集团紧紧绑在了一起。因而不少汉臣对曹魏集团的心理,是有些复杂的。比如曹操手下的谋臣之首荀彧,他宁愿选择了自尽的方式,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心血和家族毁于一旦。种种条件之下,刘备即便是以汉为国号,他也很难再吸引到汉臣前来投效。

参考书籍:《三国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北伐”和“刘备东征”一样,都是对“正统”的执念
三足之势已成,为何孙权称帝仍比刘备曹丕晚了八九年
网友说蜀汉就是荆州派联合东州派打压益州派,诸葛亮表示笑哭
荆州还是雍凉,夷陵之战并不是简单的意气用事,刘备是很有想法的
刘备一生不嗜杀,登基时错杀一人,蜀国从此踏上败亡之路
原来文物也可以作证:千年古碑给《三国志》纠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