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破奇门遁甲,斩千年妖猫,票房直冲10亿的《芳华》到底触动了谁的心弦

截至目前,《芳华》票房已经达到了9.25亿,打破了冯小刚此前导演生涯的最高票房纪录(7.14亿的《私人订制》)。

想来,冲破10亿大关只是时间问题,而据猫眼专业版的预测数据,该片票房或将超过12亿。

《芳华》的大获全胜,有点“出人意料”,毕竟其题材严肃,气质偏文艺,没有大牌演员,相比其他影片不具备通常的“贺岁档”卖相;但细细研究,却也发现是在情理之中,因为其拥有其他同档期影片所不及的话题热度和口碑。

尤其是上周末,《芳华》展现了惊人的票房爆发力。在《机器之血》、《妖猫传》、《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三大新片上映的当天,其排片被压缩至仅有11.8%,虽然单日票房位列第四,但上座率却高达37.7%。

值得一提的是,三部新片的上座率都没达到30%,也正因此,上周六,《芳华》的排片上升至18.9%。虽仍低于三部新片,但上座率却高达45.1%,拿下了过亿的单日票房,逆袭登上当日榜首之位。而平安夜这天,其排片已经反超了《机器之血》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并且以1.07的票房超《妖猫传》2600多万。

能在上映的第二个周末,连续拿下过亿的单日票房,12月以来,只有一部超强口碑的《寻梦环游记》做到过,而纵观全年,这样的影片其实也并不多。

在如此“壮举”面前,相对而言,其上映首日拿下袁和平和徐克联手打造的《奇门遁甲》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在所有已经上映的贺岁档大片中,《奇门遁甲》应该是口碑较差的一部。在大众口味越来越挑剔,观影趋势倚重口碑的时代,也只能怪是自己太不争气。

而《芳华》能够接连过关斩将,和这些竞争的影片自身的质量有关:《妖猫传》的评论逐渐呈现两极分化之势;《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表现中规中矩且囿于类型片的桎梏,无法大有作为;而《机器之血》则口碑不尽如人意,相比之下,也只有《芳华》能保持在一定的水准之内。

《芳华》话题热 好奇心、窥探欲等激发观影欲


“不去看《芳华》,好像没法和人聊天了。”

每一部大热的影片,由于大众传播的覆盖,势必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大部分人茶余饭后的话题。

《芳华》也是如此。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尤其是那些并非是影片核心受众的观众们,他们会选择去看《芳华》,一方面是由于其经历的撤档风波、业绩对赌等敏感性话题,引发了好奇心;

另一方面,《芳华》讲的其实是七十年代生人的青春。文工团、文革、越战,这些“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虽然不是当下年轻人的青春,却正是由于不曾经历反而具有吸引力,抱着窥探欲的人也不在少数。

而影片上映前一周,进行了大规模点映所释放的较好口碑,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体的大肆渲染,更激发了观众的观影欲。

这些社会心理效应,在前期无疑是促使观众走进影院的最大因素;而在后期,影片依然能保持高人气和高上座率,则是源于其本身所蕴含的打破观影人群壁垒的力量。

打动人心是根本 精准营销助力拓展受众群


平心而论,从影片自身来看,《芳华》同样存在不足,尤其是前半部分叙事的松散,主线的不清晰等问题,但后期算是渐入佳境。

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芳华》胜在情真。不得不承认,冯小刚的这封“情书”,情绪饱满,成功地打动了大多数人。看哭了,应该是这部影片观后感的最高频率关键词。

年轻的观众,或许没有当过文艺兵,但这种在集体里的日子,吵吵闹闹,猜忌排挤,或者众志成城,不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学校生活?年老的观众,尤其是有过相似经历的,无不有感同身受的共鸣。而对于大时代流逝之下,对个体命运的悲悯,对刘峰和何小萍人生的感慨,大概是每个人心底都会有的良善。

这些能够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真挚情怀,正是影片一直能够保持口碑的主要原因,也是其能吸引观众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从影片的受众群来看,《芳华》最明显的不同,在于其“银发”观众的增多。

从其用户画像来看,40岁以上的观众占比达到了10.6%,高于其他同期影片。而且,其中还有不少是年轻观众代为买票的,也就是说大叔、大妈辈的受众要远高于这个比例,事实上,带着父母去看电影已经是《芳华》观影的一大现象。

而受众群的拓展和延伸,则和影片的精准营销有很大关系。

在上映前期,《芳华》的宣传就已经打着“老炮儿的青春”、“最适合带爸妈看的电影”、“看哭两代人”等口号,成功的预热影片,为拓宽观影人群奠定基础。

不仅如此,《芳华》的音乐营销也为影片增加了不少曝光度。

从早前冯小刚和黄轩领衔一众新冯女郎翻唱《那些花儿》,引发“怀旧”风潮;到实力唱将韩红重新演绎经典歌曲《绒花》;以及由近来大热的人气嘻哈歌手Jony J和TT合作的《想把你留在这里》等电影推广曲,将《芳华》乘着音乐的翅膀翱翔到更广的天地。

其中,尤以《想把你留在这里》这首歌曲的见效最为显著。歌曲MV在微博上只用四天就达到了超过500万的观看量,带动其微博热度上升至近两个月以来的最高点。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好的口碑加之以精准营销的助力,再通过大众媒介、社交媒体等传播,势必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大众的议题。毕竟,拥有全民讨论的热度,恐怕不火也难吧。

点映、票补、抢排片都不如好口碑


虽然贺岁档还有几部颇具“卖相”的新片要上,接下来的春节档同样是来势汹汹,早已被《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等影片霸占。

但不难发现,时至今日,口碑对于影片票房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即便是在竞争激烈的热门档期中,也总有口碑较好的影片能突出重围。

以当下的贺岁档为例,提前点映,超低票补,各种花式营销等席卷重来,各大影片们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各出奇超,但这些举措对于票房的影响时限越来越局限。

不少影院经理都表示,现在影片的首日排片和票房不像往常一样具备太大的参考性,影片真正的市场反映从第二天开始才算真正显现,而第三天以后,才是影片真正实力的展现。在此期间,影院也会根据观众的口碑、影片的市场表现等综合因素考量,按需调整各大影片的排片。

《芳华》从一开始低于《奇门遁甲》的预期排片,到点映之后凭口碑慢慢占据市场,拉近了两者之间的排片,再到上映之后逐渐反超以及大幅度压制《奇门遁甲》,就是影院根据其口碑做出的调整。

而今,在工作日的这两天,《芳华》依旧蝉联日票房冠军,10亿大关近在眼前。想来,至少在这周五又一批新片上映之前,电影院还会一展《芳华》之魅力。

END

作者:嘉栖

责编:张婷婷

应聘简历发送邮箱2529607074@qq.com

转载、投稿、商务合作可扫我

微信号:huayu1905

 电话号码:131618915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点映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年末电影宣发大乱斗,哪家营销你最佛?
点映死,是什么感受?
2017年国内票房突破500亿元!背后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艺坛杂议】电影营销有所为有所不为
【上影节凡影论坛】优化传播,有效沟通,探索新时代电影市场的增量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