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闻双全 | 关中上古的时空架构

关中上古的时空架构

文/闻双全

我的“我在“湾里”觅远古”(图1)一文,谈到“现在可以两维建模,也就是时空建模。时间,前10000年持续到前3500年(西周),历时6500年,空间,以关中为中心,西覆陇东,北覆陕北,东覆晋南豫西,南覆秦岭。”,然语焉不详,有必要详述。

一、时间空间

时间空间,就是新石器时期的时间空间,也可以说是彩陶时期的时间空间。当我的灰坑(图2、3)是爨灶的学术观点面世后,用灰坑时期来确定时间空间,更接近实物本来面目。

“我在“湾里”觅远古”一文中说到:“灰坑在关中由前10000年持续到前3500年(西周),历时6500年,而且在关中连续,没有中断”。

依据如下: 新石器遗址具有代表的是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距今8120年、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距今7100年,陕西华县老官台遗址,距今7300年。同时期的还有:临潼白家村遗址;西乡李家村遗址等。

问题来了,前面述及的多处遗址,距今均7000年——8000年,何言距今10000年?

前述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陕西华县老官台遗址、临潼白家村遗址、西乡李家村遗址,距今均7000年——8000年,其共同点是,都有绳纹夹砂陶(图4、5),都有灰坑。

本人灰坑是爨灶的观点,同样在以上上古前期遗址能够得到证实。现在以疑问切入,以上上古前期遗址的灰坑是干什么的?以上上古前期遗址的绳纹夹砂陶是干什么的?当时的陶器为什么要夹砂?当时的陶器为什么有绳纹?这些余灰坑是爨灶的结论可以回答这些答案,而且它们一脉相承的。

上述遗址证明,在距今7000年——8000年间,关中大地的先民就认识了陶器夹砂的作用,就掌握了绳套压模技术。就掌握了爨灶蒸焪做饭技术。

现在要考证的是,这些技术由不掌握到掌握的历史段。这就要追溯到上古无陶时期和无灰坑时期。也就是所谓旧石器时期。

现在发现的旧石器遗址,最晚也不少于15000年,其中,东秦岭地区南洛河发现了距今110万年至3万年基本连续的古人类文化遗存;石川河流域首次发现旧石器遗址,填补了渭北中部广大区域旧石器遗址分布的空白。特别是在其中的庙沟遗址,发现了一处包含丰富石制品,距今60多万年至3万年前后的典型黄土剖面;在朱黄堡遗址,距今13万至4万年多个连续文化层中,发掘出土了7000余件石制品,表现出很强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过渡性”特点,为构建黄河中游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演变序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秦岭洛南盆地是目前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最密集、出土石制品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世界旧石器遗址中占据重要地位,石器遗址群确定在70万年至3到5万年之间;当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进一步明确了旧石器时代最晚期,距今约1.5万年。

所以,本人把新石器初始期由夹砂陶、灰坑已经定型的前8000年上推2000年是合理的。而且,陶器由远古的不成型到成型且规范制作,2000年时间是不够的。

以发现的实物为根据,中华民族的上古饪器仅由绳纹夹砂陶陶罐演进到绳纹夹砂陶鬲(图6、7、8)(夏时期),就经过了漫长的4000年。

当然,我们的考证是以已经发掘的遗址为根据,对于全部上古遗存,无疑挂一漏万,旧石器到新石器的过渡的翔实实物考证,目前还是模糊的。

时间是不能一刀切的,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明确旧石器时代最晚期,距今约1.5万年,其火塘的使用,应该就是陶器的曙光。

上列南洛河、石川河、洛南、南郑从地理角度认识,应该是关中新石器的上溯。

所以,关中新石器历史由前10000年计始,是保守的,且有实物可证。

关中新石器历史由关中新石器历史由前10000年计始,由什么时间计末呢?余认为以青铜器的广泛使用为新石器时代的结束,也就是夏商周时期。当然,灰坑也是标志之一,西周遗址的灰坑使用还比较普遍,所以新石器时期计末于前3500年,也未尚不可。

重要的标志要明确,就是灶代替爨灶。灶是火上架锅做饭,爨灶是火灰中置陶釜煨饭,或者说蒸焪饭。

这样中华民族在关中新石器时期由前10000年计始,前3500年结束,就一目了然了。

中华民族在关中新石器时期由前10000年计始,前3500年结束,计6500年,这点固然重要,然更重要的是,它没有中断。没有中断的证据是,先民在关中6500年间的各个历史段都留有生活痕迹,若置疑,那就查阅西安马腾空遗址的发掘报告吧。

二、 “空间”考证

空间,是指新石器时期彩陶、爨灶生活使用的地域范围。

全世界各民族都有各自的旧石器、新石器历史段。说新石器彩陶时期空间,莫若说爨灶时期空间。因为有些彩陶区域时间短,无爨灶。本文爨灶,是彩陶、绳纹夹砂陶、红陶缶(图9、10、11)、支石、(图12、13)灰坑(爨灶)为一个整体的爨灶。

根据实物,彩陶的范围非常大,它覆盖现在中国全境并延伸东南亚,但是,彩陶、绳纹夹砂陶、灰坑(爨灶)是一个整体的,且有连续性的,则唯有关中了。

这个关中,不是现在陕西行政区域的关中。它是以现在陕西行政区域的关中为核心,西到陇东,东到豫西、晋南,南陕南,北陕北。

根据发掘的遗址该区域的地理特点,以现在陕西行政区域的关中为核心,西到陇东,东到豫西、晋南是黄土高原区域,是黄土高原孕育了爨灶文化,也可以说,黄土高原是爨灶文化的基础,还可以说,黄土高原是爨灶文化的依赖。所以中华民族后来扩展的八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不是不喜欢爨灶,是没有挖爨灶的土壤条件,当然还有其湖泊沼泽,降雨量偏大的自然特点。

所以关中华夏族群尽管几千年不断的外扩,把彩陶扩及八州及东南亚,但是却没有持续下来,没有爨灶延续,不能不说湖泊沼泽,降雨量偏大是主要原因,没有黄土高原也是主要原因。

现在关中爨灶区域一目了然了。其由关中的外扩痕迹也一目了然了,所以、龙山文化晚于庙底沟文化,庙底沟文化晚于半坡文化,陕北石峁文化和山西陶寺文化晚于西安杨官寨文化的现状一目了然,理由也一目了然,理由就是以关中华夏族群爨灶时期几千年不断的外扩。这个外扩有成功,如石峁、陶寺、庙底沟。有失败,如红山、如长江流域的彩陶遗迹。但是其文化的脉系延伸则一目了然。

三、结论和引申

综上,以现在陕西行政区域的关中为核心,西到陇东,东到豫西、晋南现在可明确其为新石器时期爨灶区域,其历时时段为前10000年至前3500年。而且其时间厚度是中间厚,四周薄。

爨灶文化的特点是稳定性和不具备迁徙性,由于其黄土高原6000年的稳定居住,孕育了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和伦理道德文明。别的不说,仅中医文化,就可追溯至5000年前的神农和岐伯。

爨灶文化还有其区域统一的特点,在爨灶区域,同时期同样的灰坑,同样的夹砂陶,同样的红陶缶,同样的尖底瓶,以及后来的绳纹鬲说明着同样的历史和同样的发展。同样的历史和同样的发展又说明着地域行政的统一。这里我们可以大胆推断,关中爨灶文化是统一了的族群发展的结果。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就是爨灶文化积淀的结果。

关中爨灶文化是统一了的族群发展的结果。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就是爨灶文化积淀的结果。她是世界唯一的。这也是其唯一文化具有连续性的原因。要在世界上寻找同样无迁徙、稳定居住几千年的民族族群,显然没有。其他民族的游牧和迁徙,入侵和被入侵是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统一特点。

也可以议及一下史学家们的“一体多元”说和“满天星斗”说。万年至今的黄土高原人类进化痕迹,其代表是彩陶和爨灶,从时间和地域的稳定判断,国内国外,没有这样的同类元,也没有这么大的同类星。如果说“一体多元”,关中爨灶一元独大,如果说“满天星斗”,关中爨灶一星如恒月。

关中中华族群万年历史文化统一和持续的特点的研究,是应该进入上古史研究的议事日程了。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博物馆古代展厅所讲述的中国历史-远古部分
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气候与地理环境变迁,谁掌握着远古文明的密码?
河北省昌黎史前文化与自然环境
③寻找淹没的历史之——上党,中国远古神话的渊薮
东胡林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