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富平帝王陵石刻

富平帝王陵石刻

文/刘登锋

中国古代帝王,死后都“事死如事生”。陵墓石刻就是随着陵寝制度和丧葬习俗的发展而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东汉魏晋陵墓石刻开了中国古代陵墓神道石雕艺术之先河。在此之前,西汉具有代表性的陕西兴平茂陵赔冢大将军霍去病墓冢上设置有中国陵墓石刻的第一批杰作。它的意义在于纪念青年的将军,夸其生前的武功(如“马踏匈奴”)并使这些他生前熟悉的动物伴他长眠。 

公元4-6世纪,富平为北朝少数民族西魏、北周封建政权的京畿重地。现留有西魏文帝永陵,北周文帝成陵两座帝王陵墓。“唐十八陵”富平有五陵:为唐中宗定陵、代宗元陵、顺宗丰陵、文宗章陵、懿宗简陵。五陵位于北部诸山,依山为陵,陵园建置基本相同。

西魏文帝(元宝炬)永陵在富平县留古镇何家村。永陵高3米,周长230米,其上平坦如殿基状。陵园原有大量石刻,号称“小碑林”。为我国早期石刻艺术品保存迄今的稀有代表作的一部分。(在北朝陵墓石雕就目前发现者,仅河南洛阳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的静陵和陕西富平西魏文帝(元宝炬)永陵前的石人和石兽各一对以外其它陵尚未发现),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曾运去石人2个,石兽1只。现墓前仅存石兽一只。其余已全毁。该陵位于中华原的高阜顶端。晴日立陵上,极目远眺,秦岭、峤山、石川、渭河历历在目。气势雄浑,壮阔。

西魏文帝(元宝炬)陵前石兽,现已成为陕西省博物馆重要陈列品之一。石兽高约1.9米,长约1.8米,昂首挺立头类狮虎,造型朴实而古拙。但身躯四肢却似骡马,并且前后腿部分浮雕有火焰纹,用以表示神异。这种形象与南北朝以至汉代墓兽,毫无共同之处。真称得上“怪兽”。这是目前属北朝墓兽仅有的一例。现墓前遗留一只,当地百姓称“石马”。过去两兽东西相对,省博物馆拉去的是东边的一只。汉高帝太上皇万年陵和北周文帝成陵目前也未发现有石雕像出现。

唐代帝王陵“因山为陵”,借山势衬托陵墓的高耸巍峨,以体现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石刻作为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强调与山陵浑然一体的整体效果,高大健硕,雄浑简穆,构成了唐代陵墓石刻的总体风格。这些大型的石雕(号称“唐代露天石刻博物馆”)。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辉煌的篇章。

在唐十八陵中,富平境内的就有五座唐帝陵。陵墓的石刻题材亦分为:仪卫性和纪念性两种。仪卫性石刻是按一定的礼仪制度确定的,唐帝王陵前仪卫性石刻主要有华表、天禄、獬豸、犀牛、鞍马、翼马、狮、虎、鸵鸟、文武侍臣等。其中天禄、虎、犀牛等多见于唐代初期,华表、鸵鸟、翼马、鞍马等则出现于盛唐以后。这些石刻在陵墓神道上有秩序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如:华表象征“王者纳谏”,“识路衢”。鞍马、文武侍臣则表示仪仗。狮、虎、天禄、辟邪、翼马等则有镇邪驱崇之作用。纪念性石刻是为了某种纪念目的而设置的。加之唐代国力雄厚、文化昌盛,统治者多择用当代第一流的名匠良工,甚至,有名士参与。如《昭陵六骏》浮雕就是当时一流画师闫立德,阎立本兄弟亲自绘图。由名工雕刻而成。又如蒲城桥陵在1980年扶正石雕时,在一石马底座上发现刻有“富平”二字。现存东侧獬豸底座上还刻有“富平田氏”四字,因此也说明桥陵石刻之石料取材于富平县宫里镇凤凰山之优质青石(墨玉石),石刻名工匠也有部分富平人参与镌刻。

A、中宗定陵

唐中宗李显(656-710),又名哲,是唐代第三帝,陵园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宫里镇山风村北之凤凰山上,南距县城约10公里,1956年8月6日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陵按照“因山为陵”的葬制营造。定陵陵园原置石刻,除陵园内城东、西、北三门外各有石狮1对,北门外另有石立马6匹(表示帝王内厩)外,主要分布在朱雀门(南门)外长达623米的神道两侧,由南往北,依此计有华表(石望柱)1对,翼马1对,仗马5对,石人像8对,石狮1对,无字碑1通。1943年由以王子云、何正璜夫妇带领的“西北文物艺术考察团”来富平,对唐五陵的实际测绘、登记、拓印。

对定陵的情况是这样描写的:“余与同人绕陵前后一周,见陵前石刻行列位置与章陵大致相同。内阙门二基相距约一百六十公尺,每基三边约为十七公尺,其东阙门基之下层有石板四块长约二公尺,厚半公尺,形类柱基,绝似唐物。陵前石刻较各唐陵为古,有早唐风。按中宗为唐代第三帝,其石刻自应与高宗乾陵媲美。陵前石刻主要之石兽,在其他唐陵则为飞马。而定陵则为类似鹿形之巨兽,其有角。乡人亦名独角兽。此独角兽亦有两翅,形状与飞马相似,唯体积亦较他陵为大,石马格式与各陵亦不同,形态均较为优美古朴,惟石翁仲之雕刻造型与章陵相近,体积较大而已。关于陵前石翁仲有谓为文武朝臣者,定陵所见东西两侧均系双手持剑,且衣饰亦同,惟稍异者,东侧立者系小须近汉族,西侧立者则为连腮须,近西域蕃人。

定陵西门阙门基已去其半,两门基相距五十二公尺,石狮位于门内约十五公尺处,石狮立于左者为雄狮,已倒地;立于右侧这为雌狮,尚完存,二狮相距约十七公尺。阙门基附近砖瓦甚多,唯如在章陵所见之花砖则不可见,仅有绳纹者。

定陵北门在山后平地上,附近有居民数家,其阙门基仅西边者尚可见,石狮已全部埋没,石马仅存其一,且亦半陷地下。定陵陵前石刻行列与章陵略同,唯在内阙门之外,多一无字碑,另在外阙门内石兽行列中少鸵鸟一对,此为与他陵相异点。”

从我国现代美术运动的先驱王子云先生对唐定陵的考察记看。定陵石刻与他唐陵石刻有特异者,即为独角兽石刻。独角兽在他陵为天马,而定陵则为鹿形之独角兽。此兽在唐代陵墓前惟咸阳原上之武氏顺陵有此相同一对,其他未曾经见。则定陵的独角兽形似鹿而牛尾马蹄有肉角,当汉代之符拔神兽麒麟演化而来。从胸前有翅,可断定为西域传来之动物。此与鸵鸟、翁仲及御马卫士服饰均系西域所有。由此可知唐代文物崇尚奇异,以吸收异族役使西蕃为天上光荣。也可展现中宗李显生前与外族显贵的交往。

在定陵石刻中更有特异者,即无字碑的建立。在唐十八陵中惟与高宗乾陵相类。惟与乾陵不同者,乾陵无字碑在陵的右侧,相对之左侧有述圣碑,而定陵的无字碑立于陵的左侧,相对之右侧无他碑存在,仅在较远处土堤下遗有残毁的番酋像躯三段。

B、唐代宗元陵:

唐代宗李豫(727-779)是唐肃宗李享的长子。继李享为唐代第九任皇帝762-779年在位。

元陵是唐代宗李豫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城西北约15公里处的檀山之上。从《旧唐书·令狐垣传》卷149看,德宗采纳了令狐垣的建议。从俭安葬了代宗。所以元陵的营筑规模已大不如前代几位皇帝,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统一专制的唐王朝社会政治经济每况愈下的景象。

陵园石刻的大小,形制原与建陵相同,据王子云先生1943年实地察看,仅存残损石刻36件,为华表1通,石狮5件,仗马3对,大部分石刻在20世纪60年代被破坏。

C、唐顺宗丰陵

唐顺宗李诵(761-806)是唐德宗李适(括)的长子,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至八月在位。丰陵是唐顺宗与庄宪皇后的合葬陵,位于今陕西省富平县城东北约20公里处的金翁山之阳(今曹村乡陵前村)。顺宗李诵是唐代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8个月),陵园规模较小。陵园内城四门外原置石刻已损毁殆尽。

据王子云先生1943年考察:惟朱雀门外现存华表1件,八棱柱状,仰覆莲宝珠顶,通高3.71米,棱面宽0.38米不等。面有大蔓草纹样外尚有飞仙及狮虎可见。后有发现玄武门外存石狮1座,仗马2件,西门外存石狮1对,均残。

D、唐文宗章陵

唐文宗李昂(809-840)是穆宗李恒的次子,827年至840年在位,章陵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城西约15.3公里的宫里镇的雷村与齐村乡交界处的天乳山之阳(西岭山)陵园四门之外原置石狮、石马、石人、华表等石刻,其形制与丰陵相同。

据王子云先生1943年察看记载:“见陵前石刻行列倒毁特多。完整存在者当有翼马二、鸵鸟一及翁仲四,其余均已倒毁或湮没。翼马刻法次于元陵而优于简陵,全体比例相称,鸵鸟结构亦甚优美。施步登陵所在的天乳山顶,遥望北门阙址仅存尺许小堆。有石狮一对、石马三对,均已半陷地下,仅有头背可见。其行列位置同元陵。”现残存石狮1只(东门)残高0.95米。拄剑石人1件,残高1.75米,胸厚0.55米;华表1通,径1米,棱面宽度不等,残高2.6米,蕃酋像2件,残高0.64-0.80米,肩宽0.63米。其余石刻在文革中被毁。

E、唐懿宗简陵

唐懿宗李漼(833-873),是唐宣宗李忱的长子,859-873年在位。唐懿宗简陵位于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8公里处的长春东窑村村北的紫金山上。1943年王子云先生领导的“西北文物艺术考察团来富平考察唐五陵,首去庄里镇下车,访本地考古学者张扶万氏,询唐陵情形,由本县文人郭进平先生领看师范学校及文庙魏唐二代之碑刻。转而第二天首去懿宗简陵探访。据当时记录实况;“登紫金山陵墓系就山前圆形山丘筑成,山脚左右合抱形似虎踞,故有虎头山之称。

登临其上可眺览陵前十数里外,石川河横贯山前,背山面水,形势极佳。陵后山势较高。陵垣之玄武门址居上,以有石马存在。故俗称为石马岭。登临该处,可俯视简陵全部结构。整个陵垣成一四方形,东西南北四门,各距五里,现基址均犹存,该地居民俗称四大四小。东西阙门仅石狮及阙门门址各一对,北门南门各有石马两列,尤以南门(朱雀门)石兽为多。经陵垣之西南角楼及西门遗址,在角楼处发现有唐瓦片甚多,且有朱色彩绘者。其楼基地已被农耕平去过半,将被湮没,西门门阙土基及石狮一对均尚存在。石狮位于门阙内约十九公尺处。两狮相距十四公尺,外向蹲居于双层石座上,唯石座已半没地下,高约二公尺,长亦如之。胸下前足部宽约一公尺,雕工颇粗劣,且全体比例不相称,显示唐代艺术之末期风格。由西门继续登山,抵之北门石马岭,阙门内列有石虎一对,石马三对,石狮一对。虎狮均向外立,马则对立。马之右侧有御马者,作卫士胡服装束。其衣饰冠带,俨然与敦煌佛画所见之唐武士不约而同。雕刻作风,石马及石虎较好,石狮则与西门所见者同为矮肥不合比例。惟足部筋肉仍能表出唐代雕刻特有之力量。简陵前门有阙门四,分内外两层,外层离门约三里。在外阙门内八十公尺处有石刻东西对列,今仅西边尚散立成列,首为翼马,次为鸵鸟(即朱雀门)再次为石马三、再次为石人三。内门基址内二十四公尺处有石狮一外向,由其位置推测当原为一对。现简陵石刻存四门石狮6尊,翼马1对,仗马2件,石人2件,另有“蕃酋”小石像2尊。石狮皆蹲距状,造型较肥硕。”

唐代陵墓前都有起伏雄伟,视野开阔的空间,这为陵墓雕刻提供了最良好的表现条件,为了表达一国之君的至尊地位和显赫功绩。陵墓雕刻无论人物,动物乃华表,碑刻都力求高大雄浑。除了显示帝王尊威的数目一定的侍立文臣武将外,御道两侧还有继汉魏以来幻想型动物形态出现的“天禄”、“翼马”、“独角兽”这些具有奇伟特质的灵兽,是连接天上人间的桥梁,具有通天升仙的作用。并有一种神化墓主君王的功能,唐陵雕刻中带鞍战马的形象。他们不仅是对唐代基业创立的追念,对唐统一天下武功事业的纪念。而且还是王族大家的权威的显示。唐陵雕刻中最具代表性的狮子是以外域来的动物。在唐陵雕刻上已成为唐帝王威业的象征,也是国威震四海的标志。如定陵的蹲狮如山岳般坚定,显示了王权国威。石狮形象写实,但并不刻意追求细部的真实表现。而是保留了昂扬的精神和雄强的气度。这种理想与现实完美结合统一的艺术形象正是大唐盛世国力和精神的物化体现。还有侍立的“蕃酋”人像和异域进贡来的鸵鸟等动物一起侍立于陵前,亦有天上可道,天下归一之寓意。另外唐陵上的华表、碑刻等也都是具有彰示王威、夸示后世的作用。如李显定陵的“无字碑”。

总体来说,唐陵墓石刻雕塑,注重块体与线条的有机结合,用丰盈厚重的块体展现雕刻对象的力量感,又通过向外扩展的弧线将刚劲厚重收归于圆润流利之中,形成一种浑穆、丰满、健硕的气象,这或许就是“盛唐气象”吧!

总观富平帝陵之石刻,从西魏文帝永陵前的石兽,质朴简括,到初唐中期中宗定陵石雕的坚实有力以及初显绚烂的风格,再到盛唐后期代宗元陵、章陵的华美冼练,手法纯熟,最后是唐晚期逐渐趋于形体萎缩,显得软弱无力。当然其中也还有部分较好的作品,这可能是属于雕刻匠师们技术高低不同所致。

2020年10月18日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西」漫步关中,寻遍唐代十八帝陵
梦回千年大唐,醉在亘古荣光(二)
史上最全陕西唐十八陵资料(收藏)百张大图带您看关中唐帝王陵墓
失窃十年 | 被百万悬赏的建陵石狮
唐十八陵(转2)
唐睿宗李旦桥陵石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