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漠 | 泪痕犹伤逝

泪痕犹伤逝

文/巴漠

冷意冰冰地,让这个周六的早晨愈发寒迫,钻在被窝不想起来。慵懒地打开手机,倏地发现有人转来迤山老师工作群截屏,满是“郭童川校长一路走好!”像被人用冰刀割了一下,疼痛里惊出一身冷汗,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

心下呜咽过一阵悲伤,忙起身打电话问了几位朋友,皆凄然确定了这个残忍,不由人泪目,身也陷进冰窖般,情惨意沮。多好的一个兄长,那年我入师大上学,还是他接的我这个学弟,此后便与他成了无话不说的知己,在我学习乃至工作与生活中,总能给我以启迪,那种乐观阳光,一脸灿灿的热情,春风似的让人融化,真可以说是我的良师益友。前十多天,他处理完学校里一件棘手的公务,身心放松,难得晚上给我打了电话,约我到一个朋友家里,小酌了几杯,看他释然里略带疲惫,感觉这个重点中学的校长还真不好当,操心劳人,要面对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真不容易。这几年迤山中学,在他的精心带领下,高考连闯佳绩,委实让人钦佩,他也常常与我分享其间的快乐,让我感染于他的敬业与喜悦,只觉得这个身心泊在教育里的人,真的了不起,也为有这样的学长自豪着。

这个浑身满盈教育激情的人,刚毕业就分在了偏僻的曹村中学担任历史教师,身处陋室,依然乐观,认真做着教书匠。我那时分在庄里镇的省一监工作,每周日放假骑自行车回家,都要去曹村中学,路过他那里,总能看到他精心备课的身影,给学生热心帮助的情景,觉得这个人真的与学生融在了一起,兄长般关心着那些农家子弟,深受感动。多少次他忙碌完,我与他挤在宿办合一的宿舍床上,彻夜相谈,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后来他去庄里立诚中学任了副校长,而我却调到了县城,但周日回去,总去看望他,渐渐觉得,这个兄长,不但书教得好,而且在教学管理上,渐渐形成了自个的特色体系,日臻完善,是块做名校校长的料。

这年暑期,那时我在档案局做局长,他来到了县政府后院的档案馆,拿着一份稿子让我看。我方知教育系统要在全县教师中竞聘几所高中的校长,他竞选的目标是美原中学校长,这份稿子是他的竞选讲演稿。这份他写的稿子,除却文采与激情不说,单那清晰的思路,有板有眼的步骤,正是他历练的总结,也是他教育管理成熟的标志,我不由伸出拇指说:老兄这么多年,的确有了自己特色模式,真的让我佩服!他听闻竟一脸羞涩,不好意思地摸着后脑勺,而我心里说,老兄,这次你一定会成功。果然,在竞聘大会上,他的演讲赢得阵阵掌声,一举竞聘成功。他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将那些写在纸上的东西,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在纸上,端的将美原中学治理得风起水生,渐渐走在了前面。他这个人最大的持点是放权与民主,校委班子人人尽职,他也善于纳谏,广开言路,真正建成了钢班子,带出了铁队伍。这人从小受过苦,心底善良,常常掏腰包用,资助贫困学生,深得学生信赖。他也心系教职工,一位教师病故了,生活困哩他动员师生捐款,积极落实相关政策,解除了家里老人与孩子的后顾之忧。这个一心潜在教育里的人,严抓细管,各项扶助向教学一线倾斜,解决教学实际困难与教师的各项待遇,让干出成绩的人有奖励,得实惠,受到了教师好评,就是调离美原多年,那些教职员工提起他,也一脸崇敬。因着业绩,他被调到重点名校迤山做了校长,一贯的扎实作风,宽厚善良的秉性,让这所名校无论从硬件还是教学质量上,有了新的攀越与提升。迤山石无语,一草一木默然,都在见着这个执著人付出的点点滴滴。

今年七月的一天,他来到灌溉局办公室,对我说师大母校对每届毕业三十年的学生,在七月的最后一个周未,邀请回校,搞三十年聚会,他作为优秀毕业学生的代表要大会发言,听了这话,我心在祝贺他,也高兴着。他拿出稿子让我看,我发现这位学长,对母校依然一往情深,这种赤子情怀,湿我眼底。他写道,一个转身就是三十年,岁月已将沧桑印在了额头,写就三十年离别的诗行,集成三十年等待与思念的吟咏。依稀回想里,更多出些许感慨与感念,生出无限的情景与情谊。面对蓬勃生气而又日新月异的校园,欣喜激动之余,总觉到一种母亲般的关怀,浓厚的感恩之情不时撞击心房。至今犹记,三十年前,怀揣梦想和希望,踏进师大校门,一脸纯真和欢欣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那时,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口音的同学,饱学慈爱,言传相教的老师,从陌生到熟悉,到相知相伴,有着血浓于水的情谊。

置身于师大这样的大家庭,他觉得何其幸运与幸福。他一个农家子弟,出生在富平北部一个贫瘠的小山村,父辈们的汗水在那干旱薄产的土地上,砸出无数生存的悲欢喟叹,那种乐观不屈,在心中生长着改变命运的渴念。父母操心劳苦,养育他们几个兄妹,让他读懂了劳作的艰辛与日子的艰涩,每当假期在田间劳作,他都会在想:一定要上进,考上大学,才是对父母和乡村这片厚土的回报。那时他背馍到十多里路以外的高中上学,冬夏睡在土台上,可贫穷与艰苦并没有吓退他求知改变命运的执念,总在手不释卷地诠释着青春的梦想。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楞是靠着勤奋与毅力,考上了师大,从而进入了人生梦想的摇篮。苦日子里走出的他,珍惜融入师大这个大家庭的机缘,在与老师和同学们的朝夕相处中,每天都有新的感知与收获。难忘课堂上师生讨论学习的融洽,每日夹着书本匆忙的身影;难忘熄灯后,依然宿舍里为某个问题争论不休的夜晚;难忘呼朋引伴畅游古城,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周日;难忘图书馆忘我阅读,渴求新知的神情;难忘操场上生龙活虎的身手;难忘老师蔼然如春的关爱课堂上生动幽默,各具特色的讲授。四年的点点滴滴,日日夜夜,端的成了他心底里难以抹掉的旧年照片,总在分别后的日子里,泛起温馨与感动的回忆。 

我与他同样感慨,师大质朴厚重的存在,始终给了我们这些农家子弟前行的勇毅与力量。我俩还记得,那一毛钱通往师大的3路公交车,那透着朴实,并不气派的校门,那可以用来购物的粮票与菜票,那每周一场的露天电影,处处有着朴实气息,让人暖心与感动。还有那渗进血液里的“厚德、积学、励志、教行”,灼亮了人生之路。因了这种精神,尽管毕业后走向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地方,但凭着师大求学时际,内骨子蓄就的正能量,努力打拼,有了各自的幸福生活;尽管都有过曲折与坎坷,可为师大争光的念想,始终激励着我们,作出了或大或小的业绩。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贫富贵贱,我们都在感谢师大给予的成长平台,感谢老师的教诲和帮助。

语犹在耳,学长却溘然长逝,不能不令人唏嘘。人世间,惟有生死为大,没想到天妒英才,阴阳两隔,世间再无兄长矣。想想也是,人生无常,在巨大的病难与突发灾害前,何其渺小,甚至连呻吟与话别的机会也没有,他就这样走了。可在迤山教师工作群里,看到满是怀念与怜惜伤感的话语,朋友们微信圈真切泪目的悼念,我觉得这位德厚宽仁的师兄,活出了本我的价值,让人欣慰钦佩,眼前又浮现他乐观慈和的样子。

这寒冷还在,忧伤泪痕犹挂,惟愿老兄一路走好!

2020年12月12日夜


 

作者简介:巴漠,本名王保卫,阅读写作者,文学学士,《中国小康》杂志签约作家,《作家世界》特约撰稿人,富平人文化顾问,曾在省内外各种刊物发表论文、散文、小说近百篇,出版作品一百二十余万字,著有诗文集《驼铃声声》,文论集《跋涉集》,长篇小说《火山口》(陕西传媒网连载)、《黑石村往事》,小说《白马道》获中华文学星光大道、《今古传奇》第二届全国优秀小说奖。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但愿人长久
伤逝
我的1976 大寒·伤逝(上)
1981年《伤逝》
我的1976 大寒·伤逝(下)
202,伤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