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一种爱,叫小叔填房


作者:简子

远离尘世的杨家庄,四面环山,植被茂密,人迹罕至,交通不便。10年前,才有乡村公路通往山外。

之前,杨家庄村民要出山,得翻越杨家岭,去最近的乡场也得三小时。

今天是97岁高龄的杨大婆寿辰,儿孙满堂,坐了满满五桌。

每当生日,杨大婆就会想起川西那个远方的娘家,虽然她对娘家毫无记忆。

杨大婆叫羌喜真,小名阿真,娘家在川藏山区。她从没回过娘家,只在每年自己过生日时候出神那么一会儿。

阿真小时候听她姑姑说过,她们羌家,曾经是当地大族,几个分支好几百口。

阿真一岁时,羌家跟河对岸的木家,因为争河坝抢水源,发生群殴,锄头棍棒,猎叉猎枪,干仗几天几夜,家中男丁死伤无数,女眷们四散奔逃。

小阿真睡熟了,伏在13岁的小姑背上,夜里跟她阿妈和其余族人走散了。

莽莽群山,岔路无数。姑侄俩不辨东西,吃尽了苦头。

她们一路乞讨,饥寒交迫。特别是阿真,两岁娃娃体重不过10来斤,看着都要掉泪。

冬天来了,为了能活下去,13岁的姑姑卖身给一大户人家做了丫环。东家不给工钱,只给姑侄俩一日两餐和栖身之处。

几年后,当家主母一病归西,阿真的小姑姑给当家老爷做了小。

那些年川西动乱,老爷贱卖了家产,带着一家子躲避战乱,落脚在云贵山区的一个小村庄。

阿真15岁时,老爷做主把她远嫁给杨家庄的外侄。杨家兄弟五人,她是大嫂。

那时,杨家庄的日子也不好过,地少人多,还不时受到外来土匪强盗的骚扰。

好在杨家庄张、王、李、杨几大家人互有通婚,亲如一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些许几个土匪来了,也讨不了好去。

次年开春,阿真怀孕了。丈夫杨兴文、三弟杨兴双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宣传单,被征入了川军。

隔年,二弟杨兴武、四弟杨兴全也被应征入伍,说是派去剿赤匪。

之后几年,兄弟们极少回来,偶有书信,也不一定能送达阿真手里,再说,她也不识字。

最小的五弟杨兴再,人称杨老五,跟阿真同龄,他给庄主当过跑腿,勉强识得几个字,部队文书代笔的哥哥们的家书,他连猜带蒙能明白大概意思。

书信越来越少,时局越来越乱。渐渐地,文、武、双、全四兄弟音讯渺无了。

儿子念文都能走路了,接着会喊人了,慢慢地能跟着老五念几句顺口溜了。父亲却一次都没见过。身边,只有阿真的身影,和他五叔的维护。

老五也老大不小了,虽有父母一起生活,但守着大嫂和侄子也不是个事儿,村里人爱嚼舌根。

乡下人总说:“哪根田坎不长草,哪个小叔不跟嫂”,你说气人不气人吧?

老五想出去闯一闯,打听打听,找一找哥哥们的下落。

当看到“打倒~~~,解放全中国”的征兵传单时,19岁的老五跟着队伍去了。

短暂的新兵训练后,老五参加了几场战争,之后又去了朝鲜战场。

六年后,老五立了功,光荣退伍回到家乡,带回的消息是:大哥二哥死在了日军枪下,三哥四哥四年前去了宝岛,想来暂时回不来了。

堂屋《光荣之家》的牌子闪闪发光,兄弟五人也只有老五能尽孝父母了。

父母舍不得孙儿,也舍不得儿媳阿真改嫁他人,于是请来媒婆,让阿真和老五在所有杨家长辈面前焚香磕头成了亲。

这种仪式,乡下叫做“小叔填房”。

转眼又过十来年,山外闹翻天,山中岁月长。

这些年,阿真又生下了三男三女,真是多子多福了。

跟前夫生的大儿子早已成家,且有个可爱的小孙女了。

可笑阿真居然又生一个幺儿,她自己也抱怨:“冤家!都四十几了,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哟!”

那几个大的倒也好养,这个小儿子却爱哭爱闹,也不好好吃奶好好睡觉,特别粘人,谁都抱不去,直把阿真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

杨家庄家家户户堂屋正上方都贴了一胖一瘦两张统帅画像,给不太亮堂的堂屋凭添了几分庄严肃穆。

这天下午,雷雨交加,小儿哭闹得阿真心烦,抱着小儿在堂屋走来走去。越哄,他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阿真在幺儿屁股上拍了一把:“哭哭哭,快点吃,不吃的娃儿长不大,长大也是瘦狗儿,没人疼没人爱……不哭不哭呀,来来来,吃咪咪,吃个肥头大耳莽嘟嘟……”

这边阿真心烦意乱哄着孩子。不想隔墙有耳,那个嫉妒阿真能生的周寡妇,冒着大雨,偷偷背了蓑衣、戴了斗笠去队里告黑状:“老五媳妇辱骂统帅是瘦狗……”

队长特别重视:“反了呀?最高统帅,哪能随便辱骂?”

于是不由分说,几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抓住阿真捆绑起来,生产队连夜开了批斗会。

那位善妒的周寡妇,给阿真脖子挂上破鞋。不明真相的村民跟着起哄,也朝阿真咒骂、吐口水。

阿真不敢看,不敢哭,低着头一言不发,任凭社员们发泄打骂。

等老五赶去批斗会现场,那些人早做鸟兽散。

老五心疼极了,背起昏迷的阿真,不顾天溜路滑,赶紧送去了卫生院。

从此,生产队再也派不动老五外出“学大寨”,或各种名目的基本建设。阿真落下了病根,动辄头晕,浑身无力。

退伍军人老五,呵护了阿真整整60年,真是用心呵护的60年。

七年前,老五离世,走在了杨大婆前面。老人家无喜无悲,说年近九旬辞世,也算高寿,不该悲痛。

杨大婆真的老了,圈在藤椅上,除了眼睛偶尔动一动,一坐就是半天。

前年冬天,大儿子肝癌去世,她哭了一场。

去年夏天,二儿媳被洪水冲走,她又哭了一场。

今天她过生日,大儿媳和二儿子挨着站在一起,看起来那么般配:“妈!生日快乐!”

杨大婆双眼亮了:“好,好,我们还是一家人!”

作者简介:简子(原名简映竹,简贵莲)生于綦江区高青九龙峡,綦江区非遗“简氏剪纸”传承人,綦江区老字号“简子布艺”创始人。爱好剪纸、古琴、讲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事春秋】三叔的通知书 | 散文 于平
【连载】于同小说:铃 铛(31)
颍菊颂(十六)
民间故事:他送了一副牛下水给邻居,过后却反悔
杨兴胜、李锦生打油诗
在梦醒时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