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81011教学手记——优秀的学生是怎样被庸俗的教师毁掉的?

一位家长非常忧心地给我说,她儿子的作文越来越差,总是在38分左右徘徊。她发了刚刚月考的作文给我看,这篇作文只得了39分(满分50分)。

礼物

礼物,也许是一件精美的物品,也许是一次难忘的事情,也许是一个感人的温暖。也许是……用心体会,生活点滴中的一件小事,也会是一件珍贵而特殊的礼物。

每天都是母亲骑电动车送我上学。那一天,我与几个好朋友像往常一样打闹着上楼,我走到三楼时,不经意间,回头一瞟,竟发现母亲依然在送我的地方向教学楼这边凝视,她好像是发觉了我在看她似的,匆匆地走了。

回到家以后,我问母亲:“今天早上你是在看我吗?”“是啊,我怕你会摔跤或者别的什么事,每次送你的时候都会留下来看看你。”她答道。“可是在楼梯上那么多人,大家都穿着校服,你怎么能辨认出我呢?”我不解地问。“凭你每天上楼的速度,可以判断你大概在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看你的时候感觉你在我的眼中特别明显。”

次日,我又回了一次头,这次,我更加清晰地看清楚了母亲的样子:她双手把住电动车的龙头,一只脚搭在踏板上,另一只脚撑住地,眼睛凝视着我,有快乐、欣慰、期盼。可能这次离得太近了,我没有走多远,她看见了,我在看他,母亲笑了一下,继续看着我上楼,如一尊雕塑一般静静地站着,任凭风儿吹乱她的头发。

许多天后,母亲临时有事,便由父亲送我,我往前走了几步,又习惯性的回了一下头,猛然想起送我的人是父亲,本不抱太大的希望,可竟发现,父亲的动作神态赫然与母亲一模一样。

回想往事,我自从上幼儿园开始,便由父母接送,我早已习以为常,这类每天发生的小事,竟是过了十二年才发现。

现在每次下车之时,我总要和父母道一声“再见”,然后脚步坚定地走进学校,我知道身后父母那温暖的目光是我坚强的后盾。

啊,父母那一次次的凝视,便是父母给予我们的爱,这份特殊的礼物就像一片辽阔无垠的大海,纯的没有一丝杂念。我将永久的将这份礼物珍藏。

我不知道那个学校作文阅卷的标准是什么,让我疑惑不解的是,这篇作文何以是39分。

首先,这位小作者写的是自己的真实生活,选取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特别不易觉察的一个小细节,妈妈目送我上楼。读到这个细节,让我马上想到了两篇文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龙应台的《目送》。史铁生坐着轮椅出去,偶然间他又回去,结果发现母亲还是站在原地,是送他走的姿势,这个瞬间让史铁生忽然间明白了母亲的无数个“白天后的黑夜,黑夜后的白天”的艰难痛苦。龙应台的《目送》蕴含了人生亲情间的永远的痛。一个初二的学生,并没有读过《我与地坛》,他能选择母亲送我上楼后依然遥遥关注的那个瞬间落笔,这是多么会写作文的孩子啊!凭这一点,怎么是39分?

其次,这是一个能够传达敏锐的生活感受的孩子。感受而能传达,这是写作的关键。你看,“那一天,我与几个好朋友像往常一样打闹着上楼,我走到三楼时,不经意间,回头一瞟,竟发现母亲依然在送我的地方向教学楼这边凝视,她好像是发觉了我在看她似的,匆匆地走了。”这几话好似简单的叙述,其实,他的叙述简洁而有韵味,是看似无心的有心。按照一般思维的孩子,会把这个场景叙述成流水账,会旁逸斜出,这个孩子没有,他紧紧地扣住叙述的中心,从我的视角观察母亲,从母亲的视角观察我,母爱在这种互为观察中得以呈现。

第三段回到家后,与母亲的交流,实实在在,既没有拔高,也没有模糊化,而是真实地呈现了生活的本来面貌。这说明孩子对母亲的话有深入的领会,一个漠然的孩子是记不住这些话的。笔者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每个同学写一句最能反映父亲或母亲个性的话,结果百分之八十的同学都写天气冷了注意加衣服之类的话,可以说是千父一面,万母一容。这个孩子已经脱离了这个,“凭你每天上楼的速度,可以判断你大概在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看你的时候感觉你在我的眼中特别明显。”没有真实的经历,没有真切的感受,没有深入的体会,没有一定的表达力,这样的句子是不会出现的。

再次,这个孩子很会营造细节。“她双手把住电动车的龙头,一只脚搭在踏板上,另一只脚撑住地,眼睛凝视着我,有快乐、欣慰、期盼。可能这次离得太近了,我没有走多远,她看见了,我在看他,母亲笑了一下,继续看着我上楼”,作为一个初二的学生,能这样生动地勾勒出妈妈停在那儿看自己孩子的情景,说明这孩子具有较高的摹写水平,这难道不是记叙文写作的核心素养吗?

再次,从这篇文章的层次安排来看,由母亲写到父亲,再写到父母的日常点点滴滴,进而扩展到天下父母的情怀,意义的开掘也具备了。为何只有39分?

如果说,这篇文章还有修改空间的话,可能有以下几点:

1.把开头一段去掉。这种穿靴戴帽的写法减损了全篇文章质朴而深刻的魅力;

2.“如一尊雕塑一般静静地站着,任凭风儿吹乱她的头发。”这句生硬,把本来活生生的母亲形象写死板了,目的是拔高,效果恰恰相反。不妨学一学史铁生,在这里由实向虚里写,写一写母亲平时那些爱抚的眼神,关注的神情,让内涵更加丰富。

3.“猛然想起送我的人是父亲,本不抱太大的希望,可竟发现,父亲的动作神态赫然与母亲一模一样。”这段是叙述性语言,如果把它改成描写性语言,或更好。比如,想再回头,忽然想起,今天是父亲,父亲不会在那儿停留了,转了一半的头又转回来了,然后又上了一层楼,还是忍不住回头,结果看到了父亲,这个时候,可能在父亲刚刚也要转头离去的刹那也在向楼上观看,父子的眼神一碰就离开了。当然,现实可能不是这样的,但这是有可能发生的一幕。为什么要这么写,就是要让文字富有波澜与故事性。

4.至于结尾,考虑到是考场作文,考虑到阅卷老师的智商,点一下题还是有必要的,不然,他看不懂。从好文章的角度看,不点题,题已在文字中,更妙!

学校的月考,针对自己的学生批卷,应该是心平气和,把好文章给改出来的,现在看,也未必。很多老师只要碰到满纸烟霞的文字就做了俘虏,根本不去读那些平实而有意味的文字,这是一种弊病,这种病害了自己,倒是小事,害了孩子,就是犯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天,我尚有余力2022.07.11
父母不能只做个钱包!
不争对错,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
六一节作文,3年后我还记得:二孩家庭过六一,哥哥要给弟弟惊喜,太有爱了
感恩父母的作文 - 已解决 - 搜搜问问
【璐语文】父母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