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0309教学手记——《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六:我的学生给您解读贾政宝玉父子心曲

《红楼梦》第十七、十八回是精彩的诗词鉴赏专题,也是《红楼梦》中极少见的贾政父子同台演出的回目,曹雪芹之玲珑雕凿成于自然,是整部书的画睛之笔。本设学习任务是为现实情景题写一额一联,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有三项小任务去做:

贾政到底承认不承认宝玉的才华,何以见得?

宝玉有没有才华,何以见得?

并以“撰写风景名胜题额对联的秘诀”为题写篇小短文,总结一下经验方法。

我的学生读下来,我感觉比我读得好。看到何旭景的作业,实在按捺不住,以她的作业为代表,给大家作个汇报吧!

1.贾政到底承认不承认宝玉的才华,何以见得?

“贾政近因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来。”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两点。第一,贾政是会关心宝玉的学业的,才会“闻得”。第二,原文用“机会”来形容这次大观园试采题对额对于宝玉的意义,说明宝玉的才情是得到认可的,是需要表现的。其次,从贾政的性格看,他是个好面子的人,如果他对宝玉的才华心里没有底,即使听了贾代儒的称赞,也绝不会冒然让宝玉去众人面前丢人。游览开始前,贾政“命贾珍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这是多明显的偏爱啊!贾政是喜欢有书卷气的人,如果宝玉在他心里真的是他所表现出的“恨铁不成钢”,也不会有这一举动。“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众庄客平时是经常和贾政走动的,之所以他们会“早知道”,平日里贾政与他们的言谈中定曾提及过,而这又是个绝佳时机。宝玉也料定贾政的意思,可以看出宝玉又何尝不知道,贾政只是嘴上严厉不愿承认,但内心或多或少是认可自己的。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如直书‘曲径通幽处’这旧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知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贾政向来是不苟言笑的,这从宝玉平时对他的畏惧和每次他见到宝玉都是一顿骂可以得知,但宝玉第一次展才,加上众客的逢迎,这位严父竟忍不住当着自己儿子的面笑了,这一笑即表示出了认可和满意。人的第一反应总是最真实的,任何的会心一笑自然胜过后来言语的收敛。这对宝玉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鼓励和褒奖。接着,众人入了山上的亭子。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为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如?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对于贾政来说,没有破口大骂已是十分的认同了。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从这里可以看出贾政对宝玉是步步试探的,换个角度想,对于宝玉的才华,贾政有了初步的肯定。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这一段文字,贾政前后笑了三次,我们作为读者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更何况是与他“同在一屋檐下”的宝玉?并且,贾政不仅笑了,还是一边笑一边拈髯点头不语,“严父露悦容”对于贾政而言就已表达了最高认可。出亭过池,贾政道:“他未曾作,先就要议论人家的好歹,可见就是个轻薄人。”众客道:“议论的极是,其奈他何。”贾政忙道:“修如此纵了他。”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投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这里写得十分有趣,贾政一边不甘“纵了他”一边问“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他明显在自相矛盾,但是仍不忍叫宝玉议论一番。从开始到现在宝玉的表现是深得其心的,他才会期待宝玉接下来的言论。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冷笑”这一词含义就深刻了,是对众客的不失敬意与礼貌的表现,也是想激起宝玉的表现欲。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这一处描写也是很精巧的,先是点头,再语“畜生”,先是认同,却又不能过誉了宝玉。肢体语言早已说明一切,那是未经思索的。这大概是中国人传统的含蓄,不会当面表扬或者夸耀别人,更是在封建时代中。在中国人的传统中“过分的谦虚”只是与人交往奉行的一种准则。即使点头认同了,也要再以二三骂语再次将其拉低。贾政一声喝断:“无知的孽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钱买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再有,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这一“瞅”字实在出神,贾政已经试出宝玉的才情,内心窃喜,既是在门客前显示自己的家风,亦是不希望宝玉过于骄纵。但心中对宝玉才情的进一步展露又十分期待。大观园一路走过宝玉出尽风头,引经据典,说的头头是道。众客是看出贾政心中高兴才会一直附和宝玉,小厮也看出贾政于平日的不同。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说道:“今日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从旁人的表现看,贾政的喜悦也是一展无余的。说明平日一向严以待人的他,今天却为宝玉的才华所悦。

贾政摇头道:“也未见长。”

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叉出去!”刚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贾政听了,摇头说:“更不好。”

贾政听了,更批胡说。

未及说完,贾政喝道:“谁问你来?” 

贾政笑道:“岂有此理?”

贾政因问:“此闸何名?”宝玉道:“此乃沁芳源之正流,即名‘沁芳闸’。”贾政道:“胡说!偏不用‘沁芳’二字!”

以上列出的均是接下来贾政对宝玉的“不满”,但细读来,甚至会发觉政老爷的可爱之处。这些语言看似在贬低宝玉,但实际读来字字句句都透着他内心的“窃喜”。“偏”这一字生动体现了贾政与宝玉反着来,倒像是输了反不认的小孩子,与贾政的形象实在大相径庭。

遂冷笑道:“你这畜生也竟有不能之时了。”“这是要紧一处,更要好生作来。”如果说这是宝玉的“不能之处”那之前宝玉所展露的才情都是贾政早已默默认同。“这是要紧一处”正是因为贾政认可宝玉之前的所作才会继续期待宝玉的他作。到了贾元春归省庆元宵,贾政又启:“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如果有一二可寓目者,请别赐名为幸。”最后呈给贾妃的还是宝玉所作,至此,贾政对于宝玉的认可已经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众人了。

总:我们不妨先看看贾政之前是怎么评价自己的。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纷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贾政虽喜读书,但在这些诗词歌赋的题咏上是没什么天赋的。而此时的宝玉虽然不喜读书,恰恰就在诗词歌赋这一块有专长,贾政是否在宝玉身上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呢?且宝玉的表现可圈可点,为贾政在众客等众人面前赚足了面子,他焉能不开心,心中怎能不称赞有加?贾政多次大露悦容足以说明至少这一次,宝玉的表现即才华,是得到他承认的。即便是后面题对额时贾政数次表达对宝玉的“不满”,很容易看出并非他本意,而是一个父亲在意识到自己总是不由自主地表现出对儿子的认可之后的收敛,是故作严父之态。“贾政”之名也被解读为“假正经”,其实对宝玉是一种更高更严的要求,希望他能做的更好,所以不轻易表露赞扬。

2.宝玉有没有才华,何以见得?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从贾宝玉初次登场的评语看来,他是没有才华,空有一副皮囊罢了。但从第一次见面就给林妹妹起了“颦颦”的字,还举出了典故出处。他反感仕途经济厌恶八股文,才引得贾政认为他不学无术。但他却不反感四书五经,各类杂书读了不少,还往往能读得出自己的见解。他只是不喜欢为了功名利益读书,其实他才是真正会读书的人。第五回里,警幻仙子对宝玉的评价是“天分高明,性情颖慧”,着实不低了。如果这里说的是天赋,那么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他的才华是大展无余了。那几副对联和几个匾额,题得不落窠臼又语出天然,不违应制的要求却未见一丝谄媚之气,贾政虽然嘴硬但早已满心赞许了。“曲径通幽”是从唐诗当中引用的,用在那座假山上意境非常好;“有凤来仪”最早出现在《尚书》里,是形容高贵的词,皇妃如在这里停驻,实在太贴切。光把诗词典故背下来也没什么了不起,贾宝玉难得的是情操和品味,他不读死书的,是腹中有真才情。开头之所以赋此诗于宝玉,大概是因为当时盛行科举,所以从封建世俗的眼光看,他确是腹内草莽、天下第一无能、于国于家无望。但他的灵活会变通与大家才情是在各个情节中显露无疑的,抛开一切世俗的眼光与偏见不谈,他实在是封建时代的大家族中难得的才子。

3.“撰写风景名胜题额对联的秘诀”

首先要去除思想中迂腐古板的一部分,将自己完全置身于眼前的花柳园亭。其次要为景物分类,比如这是桥,那是泉,这是最基本的定义,如贾政等人行至一亭前时,有人取名为“有亭翼然”,它首先做到了让人一目了然,这是亭。接着要联系周围之景之境,因为人们到达的永远不是一处景色,而是一方佳景,因此要顾全大局。如刚刚提及的亭压水而成,就有人引用一“泻”字,这就比“有亭翼然”更进了一步,“泻”,由哪泻?由亭,泻什么?水。这样就巧妙涵盖了此处的亭与水二景。最容易忽略,但同样重要的是清楚所到之地的用处,与此处所服务之人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特征。如“有凤来仪”四字就一语道破并巧妙强调了这将是贵妃所临之地。内容上,不要忽略细节,任何一处点睛都至关重要。如宝玉在题对额的时候就说过,怡红院蕉棠两植,题咏时不可冷落一方,这首果然如此,每一联都照顾了红绿两方,最后归结到人事上。同样,色彩也是不可忽略的一点,任何景物都需要颜色的点缀才显得灵动。如宝玉所提的“红香绿玉”就很体现色彩美。最后,是用词的新雅,词句本身的内涵与精彩度是同样需要体现的。如“泻玉”二字就明显没有宝玉所提的“沁芳”有美感。

以下总结:

(1) 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

(2) 分清主次景,关注题额需要起到的作用(是为了后面的正景渲染铺垫,还是只着重落笔于眼前景)

(3) 引用古人词句时,切忌板腐不懂变通。要结合自己眼前的这篇景妙用。

(4) 以少概全。题额不强调字数多少,重要的是,是否精,是否所有景色都涵盖。

(5) 注重结构的对仗与诗句的音韵美。

(6) 注重内容的丰富与意蕴的深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观园题额,没用贾雨村之言,用的是甄士隐的话!真相就在此处
细品《红楼梦》之十七
贾府为什么要养清客?曹雪芹为何给他们取名善骗人、不顾羞?
《红楼梦》元妃省亲中的宝玉题匾,众人赋诗情节的巧妙安排
【红楼梦系列】案例22
高考作文: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好一场老戏骨和小戏骨的精彩飙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