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0805教学手记——还是从“树上”下来吧!

关于《生活在树上》,有许多朋友与我讨论,询问我的观点,为了友谊,也来沾些热度,说一说,我对这篇作文的认识。

文本分析

第一段,由三句话构成,传统不复存在,未来也失去意义,但我还是要追寻富有理想的高尚的生活。

从表达指向上看,作者想强调自我追求,但前两句对传统与未来的否定,与作文题目中所强调的家庭与社会赋予人们角色或期望与个人的追求会产生碰撞这一话题并不吻合。从扣合核心话题表达思维能力角度看,思维并不严密。

第二段:我们的追求需要社会与家庭的支持,因为我们缺少必需的认知。

第三段:整个段义不集中,大致表达了,个人的期望是在与社会家庭碰撞过程中的塑形过程;但“我们的底料便是不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这句话如果没有打印错误的话,显然是一句表意模糊的病句,而后半段又强调既不能否定过往,亦不能否定对彭胀的自我,不然,连自我也迷失了。

很显然,这段话的语意极为分散,而且语病太多,引用柯希莫生活的材料的意义强调了现实的重要性,与前面所提出的所谓“塑形”观点远离。

总之,这个语段语意含糊,与作文材料的题旨相去甚远。

第四段,开头第一句话,仍然模糊不清,“从家庭、社会一觇的自我”,这里的“一觇”就是一看,一视,究竟对个人追求与社会、家庭的关系持什么态度或观点,并未表达清楚。因此,在这个模糊的前提之下,再往下推演,“批判”“批判的廉价”“反智”等等,就都属于痴人说梦了。

第五段,“蓝图上的落差”是指什么而言,是指“蓝图”与“蓝图”的差别,还是指“蓝图”与“现实”间的差别,语焉不祥;“在实践场域的分别也未必明晰”,什么和什么的比较在实践场域不明晰,也是所指不明。这句话貌似围绕“个人追求与社会、家庭期望”的关系来表达,实则,就像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还处于语言混乱期。第二句话,说在追求个人心灵欲望的过程中走上了行政官员的位置,这究竟是达成了自己的期望还是失去了自己的期望呢?这句话好像背后藏着这样一个前提:追求自己的期望不应该走上行政的路子。显然,这与上文似乎毫无关联。

第三句话是表达最清楚的一句,即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塑造我们。那么,这句话与上文也关联不上。

第四句话,“既不可否认……又承认……”两部分内容原本应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矛盾方面,“不否认家庭的原生性”就是“承认家庭的原生性”与“承认自己的图景失真”没有对立关系,而是同一关系。想用一种很有对立冲突感的句式来表达,但对内容间的关系模糊不清,因此,形成了别扭不通的假高大。尤其是“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表意不明,“体验”所指为何,“言语”所指为何,全都没有着落。这是考生思维散乱、无序的表现。

第五句话,用米沃什的例子强调要勇于挑战生活,而又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表达对不懂的问题要沉默,这两句话是从如何面对生活的角度来谈方法的,就是要勇于前进,保持沉默。

这一段从整体上看,没有句群的核心句,思维处于散乱状态,表达的语言与想表达的内容隔着非常遥远的距离。这不是一个具有良好语言素养的考生的表现。

第六段,总结了全文,既要追求精神的超越,又不能孤立“单向度”,用最俗气的一句话概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与社会家庭相联系。

通过以上文本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1.材料理解有误。

材料表述得非常清晰,个人的生活追求与家庭、社会所寄寓的期望不一致,形成落差,写对这种落差的体验或理解。比如,自己想去做清洁工,而父母想让孩子当科学家,面对这样的不一致,该如何认识,如何处理,有没有亲身体会。该文,把家庭、社会的期望转换为家庭、社会,忽视“落差”这一重要因素,理解为个人追求与社会、家庭的关系。放大了材料的限制范围,甚至可以说是偏移了材料所含论题的指向。因此,其审题并不准确。

2.表达能力不足

这篇文章对作文材料的理解始终没有明确集中的观点,在似是而非的“关联性”中联缀成了一篇“文辞华美”的文章。这就是一部分读者认为好像全篇都在围绕题目中的话题讲话的原因。实际上,好像是围绕话题讲话,但又始终找不到一句明确的观点,即使依据文本的表达推断其意义,也是一篇非常散乱的文章。

比如,我们要追求理想的生活,要得到家庭社会的支持,在与家庭社会的碰撞中塑型,要勇于挑战生活,也要保持沉默,既要追求理想,也要尊重现实等。没有核心的观点,没有严密的论证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作文材料思考不清晰、自我论证展开的能力不足的表现。

3.阅读素养不高

一个考生能在考场上随手引用诸多西方名家的思想、言论,确实说明该同学读了许多这方面的书,积累了不少这样的知识。但从他的运用能力上来看,似乎是食而不化,很多地方是硬用、强用,挖空心思地想用这种方式来形成深沉厚重的感觉,显然这是一种考场作文理论的实践者,这种考场作文的理论就是——炫彩。好些考试名师、辅导专家持这种观点,指导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人名、书名、名句。从这个考生的作文来看,不能说,他完全是死记硬背;大体上判断,也不过是一知半解或者是只知其字不解其义更不能转化为自己的言语智慧。如果纯粹为了唬阅卷老师,完全是一种功利性阅读,这种阅读危害极大;如果自己特别喜欢,确实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那么,我建议该考生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因为,一个真正会阅读的同学,其表达不会如此混乱;表达的混乱说明阅读也是混乱的。

4.各种争论无效

各省似乎都有部分老专家,他们的视野永远只局限在五十年前的“文章学”概念里,有的专家亲身示范,看那些他们自己的示范文章,就会明白,为什么会评出各种莫名其妙的考场佳作的原因了。我曾在不同场合批评过江苏省《王大爷早餐店》《修钟》等考场作文,这些佳作都是专家评出来的。今年高考刚结束,许多名师纷纷示范,我也曾指出一位特级教师完全跑题的一篇示范文章。

教师的整体素养在下降,不是老师们不努力,而是被应试弄魔道了,除了刷题,别无他用,自己不能写,批改作文的能力又能强到哪里去呢?

本不应该有分歧的一篇文章,结果引起全国大讨论,足以看出,大家对文章的喜爱与无知,更可虑的是浮躁。不少朋友写了很多文字、录视频、讨论,但就是没几个人真正解读这篇作文,没人分析其思维逻辑过程,都只是站在遥远的地方,凭着自己的感受说话,这种评价几乎无效。

我的观点,这篇作文可以在及格线上下浮动,最多是切入分。

附:作文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文有道之七:推出观点要卡好节点(作文技法二十讲)
「独家」2020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3招式,搞掂考场作文,就是这样自信!
2020年高考浙江卷“人生坐标”作文审题指导及名师范文
【江老师谈作文之热点新闻素材运用】高考作文如何运用热点素材
中考作文要做到“三关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