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0217教学手记——《国文教员》的阅读测试与我学生的小说阅读样态

八省联考的小说阅读有两个文本构成,文本二如下:

评曰:这些小品文算不算小说?绝不是从外国介绍进来的essay, 那种散文的标准是法国蒙田和英国培根的议论短文以及英国兰姆的随笔文章。这些小小说倒像是中国的老传统,《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出于稗官,是“九流”之外的第十流,但仍旧是出于“王官”即中央政府部门,不过气派不大,所以比作小稗子。《世说新语》也是这一类小说。尽管里面的大人物有名有姓,但其言行查考起来,还是传闻居多。若不叫“小说”而叫“世说”,那就既好听又符合《汉书》里关于稗官小说的说法:“街谈巷语,道听途说。”清末民初所谓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等等的分类多指长篇,短篇的叫作笔记小说,把唐人宋人的一些短文有点故事的都算进去,不论所记是真是假,外国到了现代,小说的体裁也够包罗万象了,所以这里的一些小文收入小说集不能算错。好在都没有列出姓名,是真是假,也就无须考证了。

这个小小的自评语段,我们需要读明白。

句表明,这儿的《国文教员》不是西方的散文;

句表明,《国文教员》属于“老传统”,即出身于正门但属卑微的一类;这是谈这类小说的身份地位;

第③④⑤句表明,用《世说新语》佐证其这类小说的人物故事多属于传闻;这是谈这类小说的创作手法;

第⑥句用清末民初小说的划分佐证此类文章是小说;说明,这是各种新小说形式之一种;

句,补充阐释,没有加姓名则更像小说了。

从这七句话可以看出,这个自评,强调了这类小说的身份地位、创作特色及作为一种新型小说的合理性。

把握住这几点,第8、9题基本就成功了。

第8题答案:

传统小说的作者多出于稗官,写作态度不同于正统史家;

小说内容常取自街谈巷语,真真假假。

8题指向第②③④⑤句。

第9题:

记录人物言行,品评人物性格,具有世说类小说的特点;

以新的方式反映新的时代内容;

体现了学者金克木独特的小说理念;

这三个要点来自哪里呢?我们仔细分析发现,仍然来自于文本二。第一条是对第③④⑤句内容的领会运用,是把文本二的理论内核应用到文本一小说的解读上去的结果;第二条实际是对第⑥⑦句精神的领会,这两句列举明清时期各种小说体例,实际就是在说明小说的形式是在不断创新的;第三条是对文本二整体精神的把握,金克木的自评就是在阐释自己的创作理念。

这就是考查考生对文本二内涵的把握水平,只能识其内容者,则得三分之一的分;能领悟其次要内容的,则可得三分之二的分;只有从局部到整体全面领会了作者的表达内容及其精神内涵,才能得到满分。

识别文本内容,领悟文本精神,是答题的唯一法宝。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让学生在真正具体的阅读里提升阅读水平取代刷题模式的时代已经开启了。

这个寒假我布置学生阅读《莫泊短篇小说选》,其中一个作业是探讨情节发展的秘密。莫泊桑的小说篇篇各异,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能否从情节的角度思考,这是我设题的基点,我并不想给学生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学生需要的不是确定的答案,是对具体文本的真实的解读能力。

请看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文1

小说情节发展的秘密

高二(2)张琪

读完这六个故事,我的脑海中只留下了一个《一百万》,并不是其它几篇不好,而是这篇小说情节的发展实在是太巧妙,太惊人。

莫泊桑所写的小说,根本上都反映了人性的冷漠与刻薄,他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虚荣骄傲与放纵,特别是他对于人性的弱点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从中也让我们得到了启示。

这个故事一如既往地延续了,莫泊桑那平实而生动的叙事风格,让人在这样看似平淡的事件中,一眼就能发现他隐藏在故事里面的深意。

这篇文章中最深刻的一点就是打破,无论是情节中的人物还是情节外读者的心理预期。一切都不同寻常,一切又都恰到好处。

本来好端端的家庭,安分守己的生活,勤勤恳恳的工作。这是一个少见的背景,但很快故事中就出现了打破平静的第一个因素:姑母的一百万遗产。这个没有孩子去继承的遗产一下就成了夫妇的心头肉,巴不得尽快有个小孩。那就生小孩呗想继承遗产并没错,那就有了第二个打破:生不出来。用尽方法甚至耗尽了身体也不行,这下怎么办呢?难不成听天由命?这就有了第三个打破:弗雷德里克。这个角色非常的奇怪,他渐渐的能随意进出夫妇家,而丈夫却是一直被嫌弃的那个。我以为这是段婚外情,但很快这又被打破了:妻子怀孕了。这下子情节又陡然转折,夫妇的关系和好如初了!而弗雷德里克被抛弃了。故事里并没有详细介绍,我体觉孩子就是弗雷德里克的,而且这是夫妇双方心知肚明的。那算什么?怀了别人的孩子,却“再也按耐不住激动之情,眼泪汪汪,泣不成声”。这就是情节经历波折发展后所想告诉大家的,贪婪和欲望可以用各种不寻常的方式毁掉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却不自知。这对夫妻为了一百万,男人成了皮条客而女人则成了妓女,金钱之下那个谨小慎微的男人变了,那个出身贫穷的妻子变了,他们的爱情也变了,爱的是钱而不是人。可能这就是前文中非常有意义的话“良心披着黑纱,但是灵魂却乐得战栗”的提现吧,可悲可叹。 

由此看来,打破乃是情节发展的重要钥匙,作者通过一层层的打破预期,起到了让读者更加有体会的作用。

我很欣赏张琪的这篇文章,她提出的“打破”概念虽然还显得非常简单,但对于中学生的阅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个“打破”标志着她深入文本之后形成了自己的阅读见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让学习真正发生”。

例文2

小说情节发展的秘密

徐涵

秘密一:铺垫

铺垫指的是在文章的前文进行一定的具有预示性的叙述,并且一定会与后文发生关联的一种构造情节的方法。运用铺垫的手法,可以使得小说在结构上富于变化,同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读者在读到后文时会产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并可以借此增加小说的深度。

阅读《一百万》,不难发现,这种手法其实是全篇都在大量使用的。小说《一百万》中存在两个环境,三条线索:办公室的环境和家的环境;一百万遗产的线索,夫妻二人关系变化的线索,丈夫朋友弗雷德里克对夫妻二人影响的线索。其中,最显著地运用了铺垫这一手法的是第三条线索。在原文中,弗雷德里克是这样出场的:“特别有个高个儿年轻人,公认是个拈花惹草的高手;他的艳福不浅,在各个科室都是出了名的。此人老是旁敲侧击,用放肆的语言纠缠鲍南,说什么他可以保证在二十分钟里让鲍南当上继承人。”

在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到莫泊桑不加粉饰地写出了弗雷德里克的性格特点,那么这种性格在最后关头显示出了它的作用:“应该听听鲍南太太怎样谈论那些在爱情上失足的女人,那些由于一时冲动而干出通奸的事的女人。”虽然夫妻二人生下儿子,得到了遗产。但是有了弗雷德里克的性格铺垫,我们完全可以推测这是妻子出轨而得到的结果,多么讽刺!

秘密二:反转

反转指的是文章前后对于同一件事物的描述出现差异甚至完全相反的情况。通常情况下,这种反转是作者故意为之,发生反转的事物在经历一定的外界刺激和变化后表现出一种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特质。来看典例:

“这是一对普普通通的公务员夫妇。丈夫是一个部的科员,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对于本职工作向来兢兢业业。他名叫莱奥波德·鲍南。这个身材矮小的年轻人,在任何事情上都没有非分之想。”“他也确实是个最严格的意义上的诚实人。他准时上班,准时下班,很少偷懒,而且在“金钱问题”上一向表现得洁身自好。”

这是《一百万》中莫泊桑开头对主人公的一段描述,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段话中所描述的特质与鲍南在后文中的表现完全相反。如:

“姑母去世了。两个年轻人心里真高兴,不过这是那种对自己对别人都要用哀伤掩饰起来的高兴。良心披着黑纱,但是灵魂却乐得战栗。”鲍南在财富面前背弃了亲情。

“莱奥波德·鲍南有一天动怒了,他把羽毛笔往耳朵上一夹,猛地站起来,冲他破口大骂:‘先生,你是个下流坯;我要不是尊重自己的人格,早就啐你一脸唾沫了。’”鲍南在财富面前背弃了友情。

“但是莱奥波德在家里却很不幸。他妻子总拿一些不中听的明讽暗喻刺激他,说些指桑骂槐的话折磨他。时间流逝;姑母去世已经一年。那笔遗产看来已经丢掉了。”鲍南在财富面前背弃了爱情。

由此可见,文章中关于鲍南的性格部分发生了极大的反转,这是基于莫泊桑强化小说深度的目的而故意为之,既是为了讽刺,也是为了表达力度和张力。

秘密三:波折

波折和反转在意思上看似相通,实则不同。反转是建立在同一件事物上的一种观察和思辨的视角,而波折则是在大局上纵观情节的发展,不在于某一件事物的变化。

《一百万》中,莫泊桑基于“一百万遗产”的下落展开了情节。一开始,夫妻二人都认为这一百万遗产手到擒来,于是他们盼望着姑母死去,可是让他们失望的是,姑母只把遗产给他们的儿子。于是,情节发生一次波折。正当夫妻二人因无法得到遗产而惶惶不可终日之时,妻子意外得子,他们最终得到遗产。这是二次波折。然而故事没有结束,妻子生下的儿子竟然是出轨得来的。最后情节发生第三次波折。由此可以看出,波折是在大局观上观察情节发展的一种视角,也是是文章变得生动有趣的奥秘。

徐涵同学对情节规律的探讨是符合小说情节发展事实的,他的阅读是在解读基本内容之上的理性概括,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阅读能力,概括提炼能力;我们坚决摒弃那种死的机械的模式,我们需要这种能根据具体文本升华出自我认识的阅读。

例文3

小说情节发展的秘密

高二(2)班 查依帆

一篇小说,无论长短都需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我认为小说情节发展的秘密其一,即为在前方的每一步中暗暗布下的线索,使得一切似乎都早有暗示,这是顺向的。而其二,即为反差,“连贯”的“反差”赋予情节张力,这是逆向的。做一个并不恰当的比喻,小说的情节是缠绕在一起的,那么不如将它们比作一份由两条链构成的,各自反向平行的DNA

《一百万》中开篇便写道“他在宗教环境里接受教育,但自从共和国推行政教分离的政策以后,他的宗教信仰不像以前那么虔诚了”。这似乎暗示他并非将一直“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兢兢业业”。“他们认为有了孩子会打扰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家,他们的安宁。他们绝不会为了不要子女而劳神费力,不过既然老天爷没有给他们送上门来,那再好不过了”。这一段话的插入,细致又刻意地展示了这对夫妇原本的想法,他们不期待孩子,安分守己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他毅然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做父亲。”这份心态的转变与前文构成了三层的交映,实在是非常精彩。首先,这份带有特殊要求的遗嘱的出现,使得鲍南夫妇心态发生了转变,这与他们原本对孩子怀有的一丝抗拒的情绪构成了“反差”;而这两处构成的反差又与前文鲍南的生活甚至观念极易被环境改变的性格一脉相承;最后,可能是上天对鲍南夫妇的戏弄,他们认为孩子“会打扰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家,他们的安宁”的想法成为了现实。

可能只有姑母这一个打破这片生活平静的配角是真的至始至终“坚持不渝”。

——“他太太有本事讨得司长的欢心,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在生活里要自己善于变通,才不至于成为环境的牺牲品。”——“他说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她是怎样理解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从后文鲍南太太终于拥有孩子这个结果来看,我们不难得知鲍南太太是如何理解的。

可从最后几段中的“随口而出似的”“眼里露出感激的笑意”“就像一对非常和美、非常亲密、非常正派的小夫妻那样”实在是太讽刺了,讽刺他们不再和美、不再亲密、不再正派,讽刺他们对利益的妥协,亲手打破了自己。
查依帆同学提出了小说情节DNA的概念,很有意思,这是真正探究式学习的结果,她具有自己的阅读视角和阅读心得,这种视角与心得是建立起个人阅读理念的基础。一个真正的阅读者只有个备了个人化的阅读理念,才有可能真正会读书。

例文4

小说情节发展的秘密

高二(2)班 祝子涵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虽然短,但是情节跌宕起伏,如同穿行在危机四伏的荆棘丛中,前后冲突,对比反差,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给了读者许许多多的冲击。本文将对小说如何发展情节这一问题展开叙述。

小说的情节结构有点、线、面,三种。通常存在一核心点,形式丰富多样,常与主题相融合。在线索的提炼上,主要分以时间和以逻辑为线索两种,各具特色,情节转换自然合理,通篇连贯统一。在"面"的扩展方面,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以逻辑为线索时,主体情节内部常又包含两到三个小情节,体现出层次性和空间感;以时间为线索时,主体情节却极其简洁,平地而起,瞬间回落,又充满力量。 

有了框架结构,那该如何连接他们呢?将小说的开端和结局比作起点与终点,那么有许多条路能够通往终点。几乎没有哪一条路是笔直的,全都是曲折又蜿蜒的。这些曲折蜿蜒便是层层的铺垫,可以说铺垫才能让小说更加充实,自然。莫泊桑是善于利用反差式铺垫的。《我的叔叔于勒》开头浓墨重彩地描述“我”一家人如何日夜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来,如何对于勒的钱拟定上千种计划,然后笔锋一转,写全家人意外地发现于勒竟是个靠卖牡蛎为生的穷水手。同样,《骗局》中女人告诉男人,他的老公是一个没有出息的小职员,她的生活苦闷无趣。面对这么娇小美丽的女人,男人有些怜香惜玉。可是,有一天,女人找到了男人。说自己怀孕了,但自己是有妇之夫。结果真相却是女人根本没有怀孕,她只是利用男人的好色,满足自己对钱财的需求。这样,前面的铺垫与后面的情节构成巨大的反差,意味深长,艺术效果强烈。

在情节发展的细节方面,有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小步舞》开篇就对卢森堡公园的环境进行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而我“不太喜欢喧闹”,到公园散步“是我最喜爱的享受”,如此美好休闲画面自然为我和老人相遇提供了可能,同时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背景;我和老人从相遇到了解再到感悟人生都是在苗圃这个特定的环境展开,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消失了的旧时代的芳华,“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这里不仅仅是一座苗圃,还是一个已逝时代的展现,所以苗圃自然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展现了老人的一生,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我和老人的相失也是因为苗圃被铲平,留白式结尾“他们怎么样了”韵味无穷,容易引起读者思考。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写于太仓

祝子涵同学对小说情节的解读也是相当深刻,我尤其欣赏他对一些小说情节特征的经验性描写语言,在刷题式的学习中我们是碰不到这种语言的,尤其是江苏卷的命题,多年来把师生训练成了一套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讲话方式,这种语言更是不可能出现。我想说的是,每位同学未必都去从事小说研究,但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是少不了阅读小说的,而阅读小说的趣味要用这种审美鉴赏式的语言表达出来,才有兴味。我想子涵是具备小说阅读的兴味感的。

例文5

小说情节发展的秘密

高二2班  马新艺

小说的情节也是构成小说的重要一环。莫泊桑小说的情节发展,会有让我捉摸不透的感觉。读其他的作品,在结尾处我会恍然大悟,又或许我在读到一半之时就能猜到大致走向。可莫泊桑的作品不这样,甚至初读第一遍时我都读不懂这个故事到底是什么情况,是彻彻底底的一头雾水,但回过头一个字一个句地慢慢找起来,我会恍然大悟地发现线索全都在里面了。或许对我来说,莫泊桑就是暗中在人不经意间安插了一条线索,而这条线索既串联了整个故事,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一个动力和润滑剂,它同时也是揭开整篇小说主旨的一个关键。如果用一个词概括我对莫泊桑小说情节发展的感觉,大概就是“线索推理”。

就《一百万》这篇文章来分析。

首先是它的结尾,不点明,不揭穿,看不懂结尾究竟是什么含义,但它似乎又有着一种魔力,促使着你顺着这条线重新阅读,抠出来细节进行推理。

其实最后结尾提到“弗雷德里克·莫雷尔”这个名字我还愣了一愣,可是说是第一遍读的时候我对这个名字一点印象也没有。结果最后仔细再阅读了几遍小说,算上结尾那处,这个名字在整篇文章内只出现了两次,涉及到他这个人的情节内容只出现了三次,甚至可以说这个人从说话到动作的所有戏份,在整篇文章里的占比都很小,可结尾为什么还要提到“请我们的朋友弗雷德里克不要再到咱家来了,他对我举止不够礼貌”呢?为什么要把结尾部分留给一个出场大概只有可能十几行的角色?这个名字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开始往前找到描写他的另一部分。

其实,“弗雷德里克·莫雷尔”这个人,就是探索全文内容的钥匙。

文章中出现描写他一共大致为三处,而这三处对全文来说恰恰是三个鲜明的转折点。

第一处,文章中这个角色刚开始出现是这么写的,“特别有个高个儿年轻人,公认是个沾花惹草的高手;他的艳福不浅,在各个科室都是出了名的。此人老是旁敲侧击,用放肆的言语纠缠鲍南,说什么他可以保证在二十分钟里让鲍南当上继承人。”这是角色刚出场时的描写,实际上是夫妻俩从原先交代的“安分守己,在各方面都有节制”到“因为拿不到那一百万遗产”的焦急这样一个心态上的转变,是全文情节的第一个转折点。正如文章刚开始所交代的那样,原本夫妻俩心平气和地过日子,其实是他们觉得无论怎样都能得到那一百万,可是姑母的遗嘱却让他们一下就慌了,因为没有孩子就拿不到钱。所以这个人的出现,让他们意识到,为了达到目的,为了拿到这笔钱,他们必须采取手段,所以这个人的出现,他的话揭开了男女主人公内心黑暗的一面,他们的真实面目才开始慢慢显露出来——为了金钱利益权贵不择手段。

第二处,是这个人与夫妻俩成为好朋友。“莫莱尔很快就成了全家的好朋友,两夫妻的顾问,他们对他可谓言听计从。”这里是真面目彻底被揭开的点。原先还是看不顺眼甚至要大打出手的人,现在成为了好朋友,甚至还“言听计从”。这说明这样的好朋友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只要成了好朋友,听他的就有机会拿到那一百万。

最后一处,是夫妻俩生了个男孩之后。妻子让雷德里克不要去他家了。这意味着这个人对夫妻俩的利用价值已经没有了。所谓的朋友只是因为利益而临时的虚假朋友而已。甚至可以用“变色龙”这个词来描述夫妻俩的形象。

抓住“弗雷德里克·莫雷尔”这个角色,就能抓住整个文章情节的脉络和人物心理随情节的变化发展。而莫泊桑的高超之处,一部分也是在于他善于把线索埋在情节里,让线索带着情节变化。

马新艺同学的阅读好像忽然之间提升了几个档次,其表现就是她的解读总是能在文本里来回走上多趟,一步一步地深入到文本内部去。这给我一个重要启示:开悟的前提是不间断地熏陶,施加影响。我们平时的教学,很多人把某种阅读理念当作教学方法使用,偶尔用之,好像没什么效果就弃置一边,又回到试卷上去了——末了,还要抱怨一句,那些专家的话都是骗人的。其实,马新艺同学的进步,恰恰回应了这个问题,她之前总给我的感觉是与文本保持着一段距离,但在不断的文本细读的影响下,她忽然之间想明白了,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例文6

小说情节发展的秘密

高二(2)班 陈泽同

小说情节是小说三要素里比较主要的一部分,在表达作者意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将其内涵传达给读者时起到加强印象、引人深思的效果,给人带来独特的阅读感受。小说情节的秘密我以三部分论述:情节安排、叙述方式、写作技巧。

情节的安排分为开头、主体、结局,不同的情节安排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大相径庭,因此小说就有了各自的魅力。开头主要有三种:一是倒叙式开头,二是设疑式开头,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三是写景式开头,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写作基调,烘托人物心情。《骗局》中“‘那么女人呢?’‘嗯,什么?女人?’‘嗯,再没有比她们更高明的魔术师了;她们随时都可以让我们上当受骗,不管有没有理由,往往仅仅是觉得搞鬼好玩儿。”开头是倒叙式,也有设疑式的模样,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作者开始小说内容的叙述埋下伏笔。

主体有两种:一是一波三折式,如《一个女佣工的故事》:雅克爱上她,怀孕被抛弃,独自养大小孩,被农场主看上,拼命想生孩子,无果后男人打女人,说出有一个孩子,最后幸福地生活,令读者跟随小说的节奏,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留下深刻印象;二是首尾呼应式,如《骗局》以女人是魔术师开头,以女人像角色已经演完的女演员结尾,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令人印象深刻,突出表达意图,更引人深思。

结局有四种,前文有涉及就不再举例。一是出人意料式结局,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相照应,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主题,深化主旨;二是悲剧式结局,能够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突出、深化主题,令读者深思,牵动读者的情感;三是圆满式结局,作用是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是留白式结局,作用是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小说的叙述方式也有多种,同样的情节不同的叙述方式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主要有五种:一是顺叙,如《遗嘱》“我认识的那个名叫……”,能够使情节发展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二是倒叙,如《小步舞》“‘大灾大难不会让我悲伤,’让·布里代尔这个老单身汉说。”由小说的精彩部分先写,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插叙,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四是补叙,作用是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五是平叙,作用是使叙事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情节安排和叙述方式之外,作者运用的写作技巧更能让一篇小说深入人心。技巧比如伏笔、照应、巧合、突转、悬念、铺垫、对比、渲染、烘托、倒叙、插叙、详写、略写、变换人称、先抑后仰、先扬后抑等。以《骗局》为例,“她们玩弄起诡计来让人难以置信,大胆得令人瞠目结舌,巧妙得简直无懈可击。”为下文做铺垫,留下悬念。““可是两年前她去意大利旅行时生的那个呢?”“她从来没有去过意大利,先生,她住在这儿有五年了,还从来没有离开过这座房子呢。””两句话的对比将伯爵受骗的结果短短概括,形成鲜明的对比,照应开头,深化主旨。

一篇小说情节发展将这三部分巧妙地运用,小说的艺术价值就达到了。

泽同同学的总结有模有样,值得同学们学习!

还有很多同学的作业都非常有特色,这儿不能一一展示。

我很想说的一句话是,高考的命题思路在转化,转化的方向,一言一蔽之:读懂文本。既然如此,就必须真正读,真正会读。这些同学无疑是会读、读懂的重要尝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项链(莫泊桑)PPT
既存在也不存在——真相在午夜降临之前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备考方略】小说阅读各种题型答题范式
「攻略」高考语文小说“线索”如何考?直击高考见分晓
长篇小说叙述视角的选择与转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