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药反腐风暴持续,影响几何?

“院长被抓人均就医成本降1400多元”“一台进口价1500万元的医疗器械直线加速器,医院以3520万元买入”“云南一地医疗行业403人主动退赃”……连日来,医药领域反腐相关报道持续占据热搜榜,所揭露的医药行业灰色运作也令人瞠目。

一场力度空前的反腐风暴正在医药领域进行。据行业媒体赛柏蓝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6日,今年至少有168位医院院长和书记被公开通报。

医疗和民生息息相关,这场反腐风暴开始后,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医药腐败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此轮反腐只是一次雷霆行动还是会长久持续?将产生哪些影响?

剑指医药领域腐败问题

7月21日,国家卫健委等十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牵头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将这次医药反腐的战略定位推向高处。此次视频会议指出,集中整治医药领域腐败问题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净化医药行业生态、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要以监督的外部推力激发履行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将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

一系列高规格会议及密集出台的政策透露出今年医药反腐工作的系统谋划,以及力度之大、决心之强。落实到省份一级,为期1年的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目前已有多地跟进。

据记者观察,各地在整治时间段上虽有略微差异,但基本按照自查自纠、集中整治和总结整改这三个阶段实施。其中,在自查自纠阶段,对于主动说明问题、主动投案的人员将被给予宽大处理。

谈及今年医疗领域反腐力度的提升,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国家卫健委医疗领域反腐课题专家郑雪倩在接受《财经·大健康》采访时表示,每年工作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2021年的侧重点是疫苗、核酸检测、诈骗医保基金、打击回扣等。2022年是围绕疫情防控领域打击伪劣防护产品、假劣药、医药销售领域非法利益链条、医疗领域乱象等违法犯罪行为等。“今年提出了行风体系的建设,是进一步升级。”

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健康局原副局长徐毓才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此次反腐不同以往,力度较大,原因涉及多个方面。一是自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将医药购销领域腐败行贿受贿纳入“刑罚”以来,反腐一直在进行,但腐败问题依旧在,而且呈现更加扩散、蔓延、隐秘的特点;二是尽管明确受贿行贿一起罚,但实际上没有完全做到位;三是之前反腐主要集中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并没有真正在全领域、全流程形成全覆盖;四是当下的内外环境要求在治理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上加大力度。

徐毓才补充道,今年打击骗保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以及疫情之后医疗机构运营困难面扩大,医药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在这种背景下,腐败风险上升。“因此,大家感觉反腐风暴突如其来,实际上也是有迹可循。从这一点来看,与医保和医院管理也有关系。”

在徐毓才看来,医药领域腐败既是体制之祸,反过来也会反噬体制本身,一方面更加凸显医疗体系的病态,不但会消解医改成果和财政投入,还会加剧患者看病就医负担,反腐势在必行。

他认为,按照一般规律,雷霆行动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但也不好判断。“不管时间多久,最终都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这在今年下半年的医改重点任务中已经有了安排。”

7月24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出台,将“持续加强行风建设,推进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治理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净化行业风气”列为下半年医改重点任务。

重因素滋生腐败


△ 今年2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
站发布《严查医疗领域隐蔽利益输送》一文截图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

医药领域存在腐败并非一个秘密,但近期持续引爆网络的媒体集中报道,不仅把这些腐败现象昭示于众,也使舆论在震惊之余,不断发挥着有关这一灰色地带的想象空间。

在中纪委网站2月发布的《严查医疗领域隐蔽利益输送》一文中,披露了多个案例,表示高压震慑下医药行业风腐问题不断变异升级,“定制式”招投标、“规避式”委托采购、“供股式”入股分红、“福利式”研讨培训……利益输送方式隐形变异,为贿赂行为披上了“合法外衣”。

徐毓才也向《中国报道》记者阐述,在复杂的医疗采购销领域,腐败行为可以在任一环节、以更隐蔽的方式发生。在标准制定上,可以搞“定制”;在招标环节,可以搞“萝卜招标”;在使用环节,可以“带金销售”;在回款方面,也可以排出优先级。“尽管反腐败工作一直在做,但腐败问题依旧在,而且呈现扩散蔓延和隐秘之势,原因在于没有形成全链条、全领域、全流程、全覆盖和制度化。”徐毓才说。

多个引起舆论哗然的腐败案例中,涉案金额令人震惊。中纪委曾曝光,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以3520万元购入一台医疗器械直线加速器,院长杨文俊就吃掉了1600万元的回扣。另外,一些腐败案例不仅牵涉到医院院长、书记等一把手,科室主任及一般工作人员也未能幸免。

受国家卫健委委托,郑雪倩曾开展过一项医药反腐领域的相关课题,梳理了2013—2021年间2900多例涉及医疗腐败的刑事判决书,总结出受贿行贿相关判例中的关键环节、关键部门、关键人群等内容。

在郑雪倩得出的数据里,行贿受贿医疗器械的占比最高,接近40%,药品占比30%,耗材占比近20%。从关键环节看,受贿行为出现在决策环节的比例最大,占比近45%,使用环节占36%,采购环节约占18%。从关键部门来看,判例中的行贿受贿行动者在行政管理部门的比例达49%,比如医院院长、科室主任等。临床科室占比17%,医技科室11%,后勤系统13%。从关键人群来看,受贿的正职领导占比29.67%,副职领导占比10.43%,中层干部的数量最多,占比40.57%,一般工作人员8.1%。

较之于其他领域腐败,医药领域有何特殊性?为什么容易出现“大小通吃”“小官巨贪”的现象?

“医疗腐败其实和创收连在一起,背后是体制机制问题。”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权威医改专家李玲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

“我们现在给了医院太大的自主权。国家基本上是不管医院的投入运行和分配的。所谓的公立医院其实只是名字上叫公立,事实上政府的投入占比可能都不到10%,也就是说90%以上的收入都要医院自己去创收。”此外,医院之间面临人才竞争,这就刺激医院必须要努力创收。

徐毓才告诉《中国报道》记者,腐败大多与权力密切关联,医药领域个别人手中握有实权,在这一点上和其他领域腐败并无本质区别,但由于医疗领域专业性比较强,拥有权力的人较为普遍,如医师处方权、设备操作权等,因此其腐败往往具有整体性,容易出现“一锅端”。他提到,2013年7月爆出的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漳州腐败案中就有22家医疗机构无一幸免,超过1000人涉案。

业界认为,正因此,当前部署的医药反腐工作强调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紧盯关键环节、关键部门、关键人群,以及“受贿行贿一起查”,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不过在徐毓才看来,市场发育和法治体系尚不健全,很多规矩规范还未形成,执法也有待进一步严格。加之部分从业人员善于游走在边沿地带,总是能够突破规矩,因此医药反腐仍然任重道远,其重点也会不断推陈出新,其挑战也在于此。

影响几何?

一个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是:反腐会使药价变得便宜吗?“看病贵”问题能否得到缓解?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医药领域反腐,影响最大的有三类产品:一是几百上千万的大型医疗设备,二是平价量大的药品、器械,三是进价便宜,售价贵,利益空间大的品种。浙江省江山市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干部程方圆举例称,医药公司长期给予合作医院的某些人回扣,就会抬高药品价格,最终将负担转嫁给患者。

据广东省纪委监委网站日前披露的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原党总支书记、院长罗勇受贿一案显示,罗勇从收受病人红包礼金、医药代表回扣到与医疗设备供应商结成“利益同盟”,收取设备代理商高额回扣,涉案金额2980多万元。回扣款及虚增的药物设备价格计入医疗成本,直接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罗勇被查处后,该院今年1—5月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16.6%、21.4%,人均就医成本下降1400余元。

高压态势下,压力也在行业的多个领域传导。在股市,贝达药业、恒瑞医药等巨头跌超20%;据业内人士介绍,药企应对目前反腐风暴的“三件套”是解散群、放假、召回代表接受培训;医药代表们也纷纷表示,近段时间不会再去医院拜访。


△ 日前,多场即将举办的医药行业学术会议、论坛等宣布延期。图/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已经发文,要求医生上报五年来的讲课费、学术会议费用,等等,“倒查”深究。徐毓才表示,在医药反腐行动的大背景下,过去由医药企业直接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接触的渠道近年来被堵死,而一些管理不规范的协会学会利用医药企业的赞助,通过举办学术活动,披着合法外衣做起了“媒介”。

徐毓才提醒要防止“误伤”,学术会议不能和“腐败”直接划等号,学术会议对于分享相关领域前沿知识,传播新理念、新政策、新管理等作出了很多贡献。但据他判断,此次反腐力度强劲,一些学术会议会暂停或取消,医生不敢讲课也不敢参加会议,一些企业不再赞助学术活动,甚至辞退部分员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非必要不开会”将成为行业共识。

与先前不同,此轮反腐不但惩处受贿方,作为行贿方的药企也受到较大影响。着眼于生产端,徐毓才表示,我国一款药触达消费者要比国外慢很多,但“慢”不应是滋生腐败的理由。他指出,我国药企数量多、小散乱,且以仿制药为主,原研创新药少,同质化的现象非常严重,导致“拼不了技术只能拼营销”,不正当竞争就成为它们占据市场的主要手段。

有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A股药企销售费用在10亿元之上的数量远超60家。其中,复星医药、步长制药、百济神州、白云山和华润三九等的销售费用超过50亿元,复星医药的销售费用超过90亿元。有观点认为,高昂的销售费用尽管不能等同于行贿,但也实难甄别,希望此次医药领域反腐能够改进药企现状,将更多投入用于研发。

徐毓才告诉记者,这次针对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反腐,无疑会冲击医药产、供、销链条,对加速行业“合规”“合法”经营有很大好处,也会极大遏制行业腐败并从源头上得以治理,但可能会增加医疗机构运营难度,也会给企业复苏带来新的挑战。他称,之所以有这个担忧,主要是反腐来势较猛,目前红线在哪儿、尺度多大还不清晰。

“外部监督、社会监督很有必要,但重点远不止于监督,更主要的是完善体制机制,从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上大做文章。而内部监管更多的还要依靠'民主’'制度’来解决,预防为主。”徐毓才说。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陈珂

部分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经纬、澎湃新闻、财经·大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刚刚!官方下令:全面严查医院、药械企业
全国性医疗反腐行动展开①:深度剖析医药腐败利益链条如何搭建
中纪委发文,严查医院「一把手」!
连续出事的“湘雅系”,到底怎么了?
2016条公立医院腐败数据揭秘:药品和医疗器械是腐败重灾区
医药行业反腐风暴席卷,揭露腐败的“黑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