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春雨:坐冷板凳的“网红”科学家

韩春雨这位无显赫学术头衔、无优越实验条件、无海外留学背景的“三无”副教授整整沉寂了十年,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了堪称“第四代基因编辑技术”的NgAgo-gDNA基因剪接方式。

“大爷,请问韩春雨在哪个楼?”“左拐那个实验楼。”“同学,你知道韩春雨吗?”“韩春雨?太知道了!他现在可是火到‘爆’啊!”走进河北科技大学,从看门的大爷到在校的学生,对“韩春雨”这个名字都耳熟能详。


韩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是石家庄一所普通高校。

不仅仅在河北科技大学,最近韩春雨在国内外都“火了”。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Biotechnology)杂志发表研究成果。在一些人看来,韩春雨团队的这一发现(NgAgo-gDNA)堪称“第四代基因编辑技术”。韩春雨本人更是被称作“诺奖级科学家”,迅速成为“网红”。

然而在此之前,这位无显赫学术头衔、无优越实验条件、无海外留学背景的“三无”副教授却整整沉寂了十年……

十年磨自己

初次见到韩春雨,感觉身着T恤、短裤的他就是一个快乐的大男孩。采访中,韩春雨口中不时蹦出的网络语言和谈吐间的幽默睿智让整个交流过程充满欢乐,使你很难把他和印象中的科学家联系在一起。

今年42岁的韩春雨本科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在教了一年初中后,考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读硕士。2003年,韩春雨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化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强伯勤院士和袁建刚教授,接触到当时世界科研最前沿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因为经费不够,很多细胞都是韩春雨自己做。

2005年底,作为第一作者,韩春雨在《核酸研究》(NAR)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科研论文。正是这篇论文,让他的科研水平得到认可。

在博士即将毕业时,父亲的一张体检单让韩春雨彻底放弃了出国到名校做博士后的计划。仓促之中,北京的工作也不好找。这时,导师强伯勤院士为韩春雨联系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中心工作,这是当时很多“海龟”都很向往的工作。但韩春雨工作几天又放弃了。“我觉得直接回石家庄更好,因为如果在这里干不好,对不起强老师,而我又要经常回家照看家人。”韩春雨说,“当时强老师挺生气的,追着我骂了一下午!”

然而,回石家庄也并非一帆风顺,用韩春雨自己的话说就是“非常狼狈”。几经辗转,2006年,韩春雨终于被河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计卫舸慧眼识珠,引进到石家庄这所普通高校。


天性乐观的韩春雨像个快乐的大男孩。

2007年,有SCI影响因子高达8分的论文和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韩春雨,在河北科技大学只评上了副教授。而几乎同样的条件,他的大学同学在河北师范大学却获得正教授、博导、副院长等待遇。“当时计书记也很无奈。”韩春雨说,“计书记劝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其实,在此后的十年里,韩春雨虽然没有发表重要论文,但他至今仍是学校里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分值最高的教师。

韩春雨说:“搞科研的时候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但无论怎样,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

跟着聪明人学

 韩春雨1974年出生于石家庄市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韩进廉生前在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曾是河北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在交流过程中,韩春雨提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亲,“我很幸运见过两个高人,其中一个就是我父亲。”在韩春雨看来,父亲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但经历那个岁月之后行事极其谨慎,甚至有些道德洁癖,而且性格偏脆弱,有一颗玻璃心,“我做学问时好多思想、灵感和学习方法都来源于我爸平时的只言片语。”

韩春雨至今还记得,当年哥哥韩田鹿考上研究生后,说要好好看书,什么也不干关起来学,先看够多少本书再说。“我爸却不以为然。我当时也觉得很诧异,明明是要强上进为什么说不好呢?”后来父亲给他讲了一个知行合一的道理:你要想学一个东西,就要先去做,一边做一边去学。“后来我考上协和,什么都不会,就想起了父亲这段话。”韩春雨说,“上大学时,我就特别愿意听一些聪明的老师讲课,然后就去学,这是我爸从小教我们的‘跟谁学,要学好’,就像论语里说的‘友直,友谅,友多闻’。”

正是在父亲的教导和影响下,韩春雨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哥哥韩田鹿也成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央视《百家讲坛》的主讲人。


就是在这个简陋的实验室里,韩春雨团队发现了堪称“第四代基因编辑技术”的NgAgo-gDNA基因剪接方式。

出名后,有人认为韩春雨不会继续留在河北科技大学。对此,韩春雨笑着说:“我爸曾经告诉我,哪儿都能做出学问来,不在乎你在什么地方。”在韩春雨看来,好的学校当然可以提供更好的条件,但都不是决定性因素,“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我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以后也会是这样,这是我的特性。将来河北科技大学因我而更美好,不是很好吗?”

如果说韩春雨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很多做学问的方法,他从另一位高人——强伯勤院士那里学到的则是追求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强老师对人是宽容的,但对科研的态度极其严苛。我在他那个实验室学了很多真正的本事。”受强老师影响,韩春雨从不忙着去赶什么东西,去完成什么计划,“你是做科学的,不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能做出科学的结果吗?”

捅破更多的窗户纸

韩春雨团队发现的NgAgo-gDNA,简单地说就是可以随意进入细胞剪接基因,未来可以用于农牧业品种改良、工业微生物工程和治疗某些肿瘤以及一些遗传性疾病。2015年,英国就曾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治愈一位白血病患者。

谈到今后的打算,韩春雨说最感兴趣的还是继续做科研,“生命科学里不能解释的东西太多了,因为科学确实超有趣,很有意思!”有人说科研突破就是捅破一层窗户纸,而韩春雨的乐趣就是捅破更多的窗户纸。

在他看来,发现一个很好的东西能被别人用上,是一件非常酷的事。“看到那些神经纤维瘤患者生活在恐惧里,看到艾滋病、乙肝患者被歧视,我就想:如果你做的东西真能给他们带来益处,哪怕能帮助10个人、100个人,你就是在干一件非常积德的事。如果我真能做这样的事,那我到死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觉得真的做了件好事,这比做任何事都有意义得多。” 

摄影:张春侠

关于我们

《中国报道》杂志官方微信

新鲜 丰富 深度

微信号:china_report

官网:www.chinareports.org.cn

编辑:张春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学副教授成新晋“网红” 原因竟然是……
韩春雨团队:同意选择第三方实验室开展实验|韩春雨|论文|实验室
《自然》子刊称获得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新数据
论文被疑造假 韩春雨公开详细实验方法
韩春雨论文被撤,新的基因编辑技术还会出现吗?
韩春雨团队撤回其基因编辑技术论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