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和我的祖国 | 崔维成:探寻海洋深处的奥秘
 “蛟龙号”副总指挥,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兼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崔维成
“你好!”不到早上8点,崔维成教授已经推开公司的门,站在《中国报道》记者的面前。今年56岁的崔教授语速飞快,镜片后眼神锐利,依然像个小伙子一样精力旺盛,每天保持规律的作息,步行一个多小时上下班。毕竟,他49岁那一年还曾经与“蛟龙号”一起完成了水下7000多米的下潜深度。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两大夙愿,而随着“蛟龙”深潜凯旋和“嫦娥”“玉兔”成功着月,千百年来的梦想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已变为现实。

从1000米到7000米

2002年6月,科技部正式把7000米载人深海潜水器列为“863”计划“十五”期间重大专项,就是这个重大专项诞生了后来被命名为“蛟龙号”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

“比起对太空的了解,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对海洋科学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崔维成对记者说。1000米以上的深海海域占整个海洋的49%以上,这里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等深海油气资源以及贻贝、管虫、磷虾等深海生物基因资源,这些都是人类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战略性资源。同时深海在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许多领域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都希望能更大限量地分享深海海底资源这块“蛋糕”。所以,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对潜水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也就在2002年,时任上海交大船舶和海洋学院“***特聘教授”的崔维成,被调任***(702研究所)担任所长,负责“蛟龙号”项目。“到所里一看,我们整个团队,退休返聘的员工加上在职员工,也就十来个人。”这里面也包括了“蛟龙号”总设计师、当时66岁、已经退休了的徐芑南。“我们所有人都没有见到过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是什么样。”崔维成回忆说。他后来让当年所里招的16个年轻人加入到这个团队中,“蛟龙号”就靠这样一支年轻的团队起步了。

为了能够把精力集中放在“蛟龙号”的海上试验上,崔维成在完成一届所长任期后,就把702所所长的职务辞了,改任副所长。每周7天、每天10小时的工作,是他的工作常态。直到现在,“我就是为工作而生,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什么问题”。

“蛟龙号”的方案设计,邀请了国内40多位专家参与评审。以后每次评审会都会邀请在行业内挑刺出名的专家,保证每一个重要技术节点的严格把关,进而保证“蛟龙号”的质量和性能。

2009年8月,组装一新的“蛟龙号”迎来1000米首次深潜试验。“当我们的船刚离开江阴码头,要从长江口进入东海的时候,就正好赶上了‘莫拉克’台风,好不容易抢到台风尾巴的时间顺利到达指定海域,结果经过颠簸的部分试航员由于晕船而产生了恐惧,没有人敢报名第一次下潜。”崔维成对《中国报道》记者回忆说。

在这个时刻,崔维成主动站了出来,“我带头下去。”这些年后,崔维成再回忆起那些,像是道平常:“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试航员们的恐惧心理。我在这个岗位上,就要敢于承担风险。”

在“蛟龙号”水下1000米试验成功之后,3000米,5000米……“蛟龙号”按照计划稳扎稳打,不断突破自己的记录,直到完成最终的目标。此后,每到一个新海区,崔维成都是第一次下潜的3名试航员之一。

时间终于来到了2012年,这一年对于中国深海研究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15日到6月30日,“蛟龙号”完成了6次深潜海底,4次刷新最深下潜纪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62米。新深度标志着“蛟龙号”的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以上的海域,中国也成为拥有世界上作业深度最大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的国家。

“我们花了大概3个半小时下潜到7000米的海下,看到的景象就像是夜空中的繁星点点,其实和想象中并没有特别不一样。海底非常安静,地貌非常复杂也很荒凉,生物非常少。”崔维成对《中国报道》记者介绍说,“蛟龙号”载人舱内维持着14℃的常温常压,试航员下到海底之后还会在舱内工作四五个小时,每15分钟与海上联络一次。舱内配备了84小时量的水、电和氧气等必需品,试航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取用。

回想研究“蛟龙号”的那10年,“我们克服了多少磨难、多少困难啊!”崔维成依然感慨,“技术、人才、资金、时间等等问题……最后都只能咬紧牙关挺住,带领团队一点一点地完成它。”人好像就是这样,一旦你克服了最困难的关头,此后回想起来那些经历都是收获。

从7000米到11000米

崔维成从7000米的海底一上岸就递交了辞职申请,“其实‘蛟龙号’5000米海试的时候我就已经很清楚这个项目快要做成功了,我就开始考虑成功之后我做什么?”在上海临港新区海立方科技园的办公室里,崔维成对《中国报道》记者说,他当时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留在原单位继续做海下4500米载人潜水器,另一个就是去挑战国际上已经开始的11000米深渊海沟研究。

崔维成没有太多犹豫,他选择了辞职,在下一个10年继续挑战更大的深度。“深渊海沟的生态研究,目前还是一个空白,而这对我们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去填补这个空白。”崔维成说,“‘蛟龙号’立项时,7000米深海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研制过程中,美国已将目光瞄向更深邃的海底并成功探访。而我国尚未启动相关立项,待立项后再制造出来,我国深渊科技与美国的差距将会超过10年。”

所以,2013年3月,崔维成辞职后选择了上海海洋大学,组建“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选择了“国家投入+民间资金”的新模式,带领了一个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20多人的年轻团队,提前启动了全海深第三代载人潜水器的研制。“为国家培养了一支年轻的研究队伍,这比我一个人能做的贡献要大得多。”

在拿出家里所有积蓄作为项目启动资金,并吸引了社会投资后,2015年初,崔维成设计的、我国首艘万米级深渊无人潜水器“彩虹鱼号”组装完毕;2016年3月2日,我国第一艘完全由民营企业建造的科考母船“张謇号”建造完工,开始启用;2016年12月27日,“彩虹鱼号”深渊无人探测器成功着陆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全海深无人深潜器技术的国家。

采写/摄影:《中国报道》记者 何晶

责编:蕾西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屡屡传来重大喜讯,我国深海探测再传捷报,中国又一次完成世界壮举
今天!举国沸腾,中国又一逆天大动作,几百年辉煌再度重现!
深潜1万米!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将探访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挑战者深渊”
蛟龙副总师:中国正在研究新型潜水器潜深1.1万米
大家丨他的目标是海洋最底部的极限深渊 他可能成为中国人完成这一挑战的第一人
“蛟龙号”潜航员:7000米深海下照样发微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