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沪深楼市调控再次升级,释放什么信号?

上海昨晚(1月21日)发布重磅楼市新政,并于今日起实施:一对夫妻离异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增值税;公证摇号选房优先满足“无房家庭”自住需求……
无独有偶,另一个房价标杆城市——深圳也在1月19日加码升级楼市“限购”政策,对“7. 15新政”在途交易问题、高层次人才购房条件问题、居民家庭住房登记问题作出进一步明确,剑指“假结婚买房”!
沪深两大一线城市楼市调控几乎同时再次升级,严堵炒房行为,释放了什么信号?

部分城市炒作冒头

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不少地区楼市持续回暖,房地产投资增速复苏,土地市场火热,部分城市投机炒作冒头。记者调查发现,成都、杭州、广州、东莞等地都出现了抢房的热潮,上海、北京等地的学区房跳涨,尤其是深圳等城市出现了“众筹买房”“借票代持”等一系列怪现象,与“房住不炒”的政策明显背离。

“我自己在2019年底买的房子还花了好几十万茶水费,2020年跟别人去合伙打新……我也是被逼无奈,现在在找朋友打听北京的房子。”一位在珠三角从事房地产媒体行业多年的陈女士向《中国报道》记者坦陈了自己这两年的经历,她指出,此番深圳等楼市火爆的焦点不再是纯粹的新盘价格的问题,而是新旧住宅价格的倒挂。

“二手房的价格这两年已经涨得很高了,买方不太愿意接盘,而新房市场一套房动辄一两千万,还比周边二手房挂牌价低不少,这里面就有了套利空间。参与摇号的要求是无房户优先,所以就出现了很魔幻的情况,刚需有资格买不起,想投机的资金不够,真正有钱的又没资格,所以导致代持、众筹买房的行为层出不穷。”一位深圳当地的房地产研究者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央企华润在深圳核心地段开发的一个楼盘一期项目2020年11月份的开盘均价约为13万元每平方米,而周边二手房价格已挂到18万元每平方米,万科一处刚刚开售的楼盘销售均价10.6万元每平方米,周边二手房挂牌价15万元左右。“一万人摇一千套房,摇上一套新房,直接相当于赚了几百万。”明显的一二手房价的倒挂差加上“僧多粥少”,本来是政府为了调控房价做出的限价措施,却让目的是赚取暴利的部分炒房客们钻了空子。

近期,广州部分小区业主群聊天记录在网上热传,面对火热的销售走势,部分小区业主“抱团涨价”,打算集体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挂牌售房,从而直接拉升小区均价。某些自媒体也借势跟风炒作,部分地产中介也大肆传播,诱导购房者尽快买房。

“北京一些学区房的售价都超过2017年调控之前最高峰水平了,一套房子几十个家庭看,看了就买都不用商量,而且业主开始坐地起价,一晚上跳涨几十万。”记者在暗访中,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附近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的片区负责人如是说。

坚决打击投机行为

在政策高压和三令五申之下,为什么上述城市还会出现炒房现象呢?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集聚与人口流向有关,这些城市普遍都为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虹吸能力强大的创新型城市,整体经济活力高,科教文卫等资源集聚。大量富裕和中等收入群体都选择这些城市工作、生活与置业,但与此对应的是土地供应和优质教育等稀缺资源的矛盾突出,成为房价可能出现炒作的基础。

记者注意到,去年以来部分热点城市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纷纷采取措施应对。

“政府部门正在研究综合调控政策,坚决打击市场投机炒作行为。”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局长、党组书记张学凡此前就明确表示。“万人打新”“众筹买房”“借票代持”等怪现象引发了一系列法律及金融风险与社会问题,也违背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限购政策,显然与“房住不炒”理念是背道而驰的,需要从资金来源、资格审查等多方面严格监管。

广州市住建部门也表示按照工作计划,正在深入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哄抬房价和虚假房源、虚假广告、虚假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近日,北京市悄然调整了土拍政策调整,海淀区海淀镇树村等3宗地试点施行“竞地价、竞政府持有商品住宅产权份额、竞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的新挂牌方式,鼓励刚需购房者购买共有产权房,解除购房者的后顾之忧,同时表明了政府坚决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的决心,严格落实“房住不炒”定位。 

严跃进表示,房地产市场的炒作行为,将吸引市场上大量“热钱”涌入,导致经济“脱实就虚”,毫无疑问扰乱了房地产市场,并大大破坏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地方政府“因城施策”打击炒房,平抑房价,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政策严管,是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既要“堵”也要“疏”

从2016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住不炒”,到2020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要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已经深入人心。
在政策的持续高压之下,房价不再是一味地“只涨不跌”,许多此前炒房者也偃旗息鼓,房价逐渐回落,但部分城市炒房声浪间或抬头,2020年以来就有“捂盘惜售”“众筹炒房”“借票代持”等层出不穷的炒房怪象。专家对此指出,“房住不炒”必须要趋紧不能放松,特别是对于部分热点城市来说,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2020年的最后一天,央行和银保监会一起发布了《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为房贷设置了“两道红线”。中国社会科学院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尹中立指出,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说中国最大的“灰犀牛”就是房地产,2020年8月20日针对房地产公司贷款出台“三道红线”,是从房地产的需求端降杠杆,而这一次则是从供给端降杠杆,意味着管理层从多方面对房地产的资金走向进行监控,防范金融风险。

严跃进强调,核心城市房价靠单一的行政管制手段,不可能持久地达到预期效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弄巧成拙,3~5年横盘调整一旦经历报复性反弹,也许只要一两个月就能创下新高。必须结合长效的住房保障机制,同时也对长效机制的规划和顶层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都指出,中央对此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给予了肯定,而且要继续坚持深入,既要‘堵’也要‘疏’。”尹中立指出,“十四五”时期住房发展顶层设计,将研究好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要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着力点,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对于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的双体系工作的顶层设计,预计后续将继续完善,将有助于真正吻合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尹中立说。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买房人和卖房人必看,如何正确理解郑州房地产市场的2018年?
新一轮打击炒房已经拉开序幕,这次调控呈现5大特点
如何让房地产“居住不炒“更好回归理性?
观点|楼市调控依旧态度坚决
怪象、乱象不断!如何化解住房难题?
一名研二学生对今后房价的理性分析与大胆预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