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品金融模式

  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是艺术品市场形成的前提。具体地说,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其结果是人们的休闲时间相对延长,这就使公众有更多的闲暇去关注艺术品。二是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为艺术产品消费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收入水平越高的社会对艺术产品的消费需求就越高,消费量也就越大。1943年美国行为科学家A.H.马斯洛在他出版的《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所构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需要依次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据马斯洛的主张,一个人首先满足低级的生理需求而后才能逐步上升,最终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民的需求欲望逐步上升,艺术品市场便建立在人的高 级需要之上。

  艺术品市场的大众基础,得益于我国公益性文化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博物馆为例,根据资料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博物馆数量从1978年的349家增长到2018年的5000多家,年参观人数接近10亿人次,年举办展览2万余个,教育活动20万次。

  事实上,国际艺术金融的发展经历了较长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从基金业投资与试水,到银行业不断介入,艺术品投资顾问业兴起,着眼于青年艺术家扶持与公共空间服务的艺术银行兴起,再到艺术品资产管理与艺术财富管理进一步发展,艺术财富管理办公室出现等等,艺术金融业务不断由简单向复杂转变,由单一向综合发展,逐步形成了当今国际艺术金融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在此过程中,受到考验的是艺术品资产作为一种优质资产的独特性。因为在每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过程中,艺术品资产的价值表现都很好地教育了当时的财富人群,使艺术品资产是一种优质资产的认知不断确立起来,为当下人们进行更为综合的艺术财富管理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艺术金融相关的支撑服务体系不断建构,研究、教育与培训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的业态、新的创新方向不断被挖掘。迄今,国际艺术金融的发展格局正一步步展现在人们眼前。

  当下文化产业早已上升到国家政策领域,艺术金融化无疑会成为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推进艺术市场壮大、促进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贷款”一词逐步走进了百姓的生活,从助学贷款到房屋贷款、汽车贷款,甚至新近很多装饰公司与银行共同推出的装修贷款,“贷款”可谓无处不在。此时,文化产业也不甘落后,迫切想点燃银行的热情。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艺术品市场抵押贷款服务项目也应运而生。

  在今天,金融与艺术品都属“高大上”事物,而“艺术品金融”更是吸引公众眼球的新鲜词汇。然而,在中国,艺术与金融的联姻之路十分坎坷,份额化交易被叫停、艺术品基金大量套牢,让艺术品金融一次又一次地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以至于有人用“陷入囧途”来形容。那么,为什么在西方相当成熟的艺术品金融,在中国无法得以成功复制呢?

  “银行是做风险管理,所以我们最怕出风险。目前,中国艺术市场还很不成熟,风险很大,所以大家不愿意进去。”史跃峰的这番话说出了不少金融界人士的心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目前,全国上百个银行或已经开始对艺术品提供贷款和抵押贷款的服务!
新一轮资产配置中,艺术品成为新宠儿!
艺术品如何识别
市场投融资需求旺盛 艺术金融业务势头猛
广东藏家郑华星,如今也在为超过半亿的税费大为头疼…
艺术品金融抵押:将开启未来致富的第一个神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