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上海社区公共基础之法律知识专项模拟题150题(18)

公共基础之法律知识模拟题

1. 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有人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白某死亡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2. 甲盗窃丙的电视机,被判刑一年,此案中丙的电视机是:

A.犯罪客体 B.犯罪对象

C.犯罪主体 D.犯罪工具

3. 犯罪行为和由这种行为造成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是指:

A.犯罪的主体 B.犯罪的客观方面

C.犯罪的客体 D.犯罪的主观方面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根据《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本题中李某明知私拉电网可能导致有人触电,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此李某对白某死亡的主观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故本题答案选B。

2.【答案】B。解析: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物。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故本题答案选B。

3.【答案】B。解析: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它包括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犯罪的时间、地点。故本题答案选B。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月27日)2018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真题模拟题精选
模拟考试c1 2014 科目一题库试卷18
玩忽职守罪的特征、认定和刑事辩护要点
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特点有哪些
法律大讲坛——故意伤害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定
故意伤害还是寻衅滋事,部分实行却须全部负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