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四届全球财说峰会圆桌论坛:个人财富增值密码

圆桌论坛嘉宾介绍

刘秀丽

全球财说创始人

张驰

新鼎资本创始人

凌众保

Sino Boundary集团董事局主席

常春林

利物资本创始合伙人

12月22日,在“预判2022·第四届全球财说峰会”上,有3位嘉宾通过圆桌论坛参与讨论了《个人财富增值密码》这一主题。

在房住不炒和中国已成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的背景下,各位嘉宾分享了如何进行个人财富管理、如何配置资产、如何看待2022年的投资机遇等问题的看法。

除了新能源汽车 还有哪些投资赛道值得关注?

刘秀丽

全球财说创始人

全球资产净值在急速增长,已经超过了GDP的增长。

麦肯锡数据显示,去年底,中国的财富20年间从7万亿美元飙升到120万亿美元,已经超过美国跃居全球财富榜首。

从个人的金融资产计算,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而且可能在未来的5年都要以10%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

同时,全球范围内的宽松货币政策也让通货膨胀逐渐加速,伴随着储蓄率的下降,投资者管理财富的需求被唤醒。

对于多数家庭或个人来说,寻找实现财富快速增长的机会迫在眉睫。

今年我们圆桌论坛的主题就是个人财富增值密码,有请三位嘉宾来聊一聊这些话题。

第一个话题,2021年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由于信贷环境的收紧,全球房地产市场明显在降温,当房地产不再成为投资的主流方式,个人的财富管理需要通过哪些方式来释放?

凌众保

Sino Boundary集团董事局主席

主要是两点,第一点还是要选择合适的赛道。选一个很长同时雪比较厚的赛道,用“滚雪球”的办法慢慢来积累。

第二点,不管是海外资本市场、中国香港还是内陆,包括北交所,我们选择投资的逻辑要对。

选择合适的行业,然后要看这个行业这几年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政策,政策在某些情况下对于资本市场和股票的影响是很大的。今年受影响比较大的就是教育行业和互联网行业。

A股市场上,之前可能大家是喜欢“打新”的,能赚钱,但是这两个月“打新”的神话也在破灭的过程中。包括港股的“打新”,从12月10日到14日的几只包括医药股等的股票都有暴跌。

“打新”不是唯一的策略,还是要关注国家政策趋势。

未来几年有几个赛道我个人比较看好。在国家要满足双碳、碳中和、碳达峰的趋势之下,未来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可能会逐年提升。数据显示目前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差不多在10%,2025年左右会达到30%,甚至2030年会达到50%。

这两年我们还关注到一点,医疗健康领域的风险投资机会更多,包括有些医疗器械,也有一飞冲天的趋势,如果买对了可能也是几百倍的收益。

张驰

新鼎资本创始人

新能源汽车绝对是现在高增长的行业之一,一方面它踩中了碳中和概念,另外一方面它又是一个智能化的产品,又和整个智能终端业务关联。

汽车行业有近3亿辆的保有量,在未来的5-10年,都要换成新能源汽车,这是一个太大的市场。现在房地产行业已经停止投资,叠加带来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井喷。

新能源汽车行业可投的方向很多,国家又希望趁着这次机会,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能实现“弯道超车”,因此非常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国产化。

现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不仅仅是对整车的投资,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上游的线控底盘、悬架系统,还有电池里的隔膜、正负极,以及激光雷达传感器、自动驾驶芯片等,很多都开始国产化。

汽车产业是中国仅次于房地产的第二大产业,几方面因素叠加,从去年开始,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整个赛道都在快速投资,其中的机会还很多,毕竟汽车智能化刚刚开始。

新鼎资本几大投资重要投资方向之一就是新能源汽车,尤其像小鹏汽车这个项目,A轮基金我们今年退出了,投资3年多有12倍的收益,非常可观,如果拿到现在就是20多倍收益了。前几年投的其他包括氢能的一些项目收益也都相对比较可观,所以确实是到了一个行业爆发的时间点了。

常春林

利物资本创始合伙人

现在面临经济下行的情况,房地产等相关的政策出来,一些固收类、债权类资产,尤其像信托类、城投类的相关产品数量急剧下降,整体伴随着风险也逐渐提高。

作为投资者来讲的话,也在面临一个趋势,就是从固收类的资产往权益类的资产转化的阶段,转化的赛道选择至关重要。

整车标的过去几年还是很好的机会,但现在整车企业也面临竞争白热化的风险。

刚才嘉宾说新能源汽车占新车的销量比例达到10%,但我们观察过去几个月的数据,其实已经达到17%甚至18%了。

相比去年11月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提到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新车的销量比例达到20%左右,其实已经很接近了。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未来产业链上的机遇,相比整车的机遇可能会更大一些。

当然这类标的未来也可能会有10倍20倍的大牛股,目前来说最看好的还是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赛道,包括激光雷达、以太网传输的相关系统、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相关的芯片,这类标的机遇非常大。

而且这类企业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供应全球。因为现在中国的产品就在供应全世界,不能光以国内的数据或者新车的销量来判断它的估值,可能还要加上一部分国外市场。

此外,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医药、医疗器械也存在很大机遇。

作为个人投资者来讲,配置一些权益类的资产,除了购买公募基金这类相对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可能也需要或者有意愿自己来配置一些股票,甚至一些私募股权基金,这样的话筛选标的所处的赛道也至关重要。

可以重点关注类似于《十四五规划》的国家政策,站在5年后的角度,再看目前各个行业各个赛道发展的趋势或程度,确定性会更高一些,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来规避认知风险。

投资金字塔如何搭建?

刘秀丽

全球财说创始人

第二个问题,投资者如何合理配置自己的资产,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的目标?

张驰

新鼎资本创始人

现在这个阶段确实到了个人资产重新配置的时候,很显然房产再怎么持有收益空间也只会越来越低,尤其各个城市陆续开征房产税,持有下去反而会有成本。

所以可见的是,大量的人群会逐渐卖房,或者把房产的资金挪出来配置到其他资产上。传统资产配置重点是房产的时代显然已经告一段落了,这是完全可见的。

我认为资产配置和每个人的情况有关系,因为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年龄更大的人风险承受能力更低。40岁-60岁的人群一般是风险承受能力最高的,大量买私募股权的投资者一般会把1/3到50%,或者是更多的可投资资产放在股权投资上。股权是风险最高的,但也是收益空间最大。然后再把一部分资产放在一些比较稳妥的,类似于信托或者固收产品中。

理财大的方向就是两类,一类是相对风险较高,追求高收益的;另外一类可能风险低一点,追求低但是相对稳定的收益。

不同人的风险喜好有个匹配,但是现在更多的人都在把房子变现出来,然后选择别的投资方向。社会资金在快速往股权资产里面配置,也是和整个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有关联。

常春林

利物资本创始合伙人

资产配置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能目前中国很多家庭或者个人这方面的意识还不是特别强。

很多基金的基内期限是7-8年,股权类的产品差不多5年时间,投资人已经觉得很难接受了,但相对长的周期正常来说会伴随着相对高的收益率,前提是一定要判断好赛道和标的。

资产配置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认同为一个金字塔,分成塔底、塔身以及塔顶。

塔底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些货币类资产,流动性很好,安全性也极高,但收益预期可能也就年化1%-3%左右。

塔身我个人理解可以配置一些保险产品等,固定收益类的产品也可以配置,但一定要选好。

现在确实有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配置到股票,包括股权基金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类的产品,未来我们觉得这部分占比会逐渐再增高。从去年开始,公募基金规模的暴增也是这种趋势的一种体现。

另外,随着北交所诞生,市场上有更多的股权类产品,退出周期可能只有一到两年时间,甚至可能一年都不到,但是预期的收益,年化水平可能远超于股权类投资。

所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也给我们投资者带来了更多选择,更多机遇。

基金或者股权的配置比例逐渐增高也是大势所趋,有了更好的产品或者市场的供应,未来的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凌众保

Sino Boundary集团董事局主席

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想保证一个稳定的年化收益率,跟配置的期限和比例有关系,更高的收益代表投资组合里高风险部分的金额和比例会更大。

如果纯买货币基金、债券和保险信托这部分,压仓底是比较稳妥的,但能带来的收益有限,要想博得更高的收益,势必要加重风险投资、股权投资部分的比例,但是完全压到个股上面,我觉得风险比较大。

所以国内外都有一些类似于像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一些产品,它是一系列产品的组合,不会把所有的筹码放在某一只个股上。

包括新能源车行业,整个行业是欣欣向荣在发展,但是行业内竞争也很激烈。目前可能还有四五十家车企在造30万元左右或者30万元以下的新能源车,但在未来3-5年,可能有不少的车企在我们听到名字之前就没有了。

所以在资本市场,每个企业的生存空间也在被压缩,因为企业数量暴涨,产量上升,很多供应链上的包括零配件、电池、芯片等厂商,可能原来交部分定金就可以发货,现在因为短缺,可能没有全款都难以排上队。

所以整个行业的前期运营成本也在提升,对于资金需求量、供应链的要求也会更高。

同时这些企业除了跟地方政府合作来拿地,得到政府的补贴、支持,可能也在寻求二级市场。

很多企业可能不像一般的医疗基金,或者就“5+1+1”,5年不分红,再加一年可以考虑退出,很多企业我估计3年就支撑不住问你什么时间要IPO,在二级市场要退出。

这个也会考虑到上市地的选择,某些特定的行业可能短时间之内根本无法在A股上市。

而且港股现在排队也比较多,新申请的上市企业排队的还有200多家,在这么多企业去上市过程中,肯定是涉及到募集资金的问题。

我们要考虑提高企业上市过程中的风险披露、内容、VIE(可变利益实体)等,可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会有越来越多的关于财务审计、税务报表、招股说明书的披露要求,这样才能使去美国上市更加方便。

美国之前给大家的想法是只要披露就可以,但现在对于披露的要求有所提升,美国投资人投资的要求也有所提升,企业去出海上市还是在国内上市,挑战可能也会越来越大。

了解投资底层标的 更要站在未来看现在

刘秀丽

全球财说创始人

第三个问题,我们希望每一个投资者对于自己的财富管理能够有合适的逻辑。很多个人投资者对于财富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常春林

利物资本创始合伙人

过去几年出现问题的这类产品,一方面可能是一些债权类产品,包括P2P、信托等,可能多多少少有些问题,跟它底层的一些标的公司还是相关。

另外像股票,包括股权类项目也确实是有风险,尤其是流动性风险,这个一方面可能是政策监管的原因,但其实更核心的还是底层标的。

我认为影响退出或者造成风险,行业还是一个核心因素,像房地产,其实国家一直在讲“房住不炒”,已经提了很多年了,教育方面其实“减负”也提了很多年了。很多政策方面我们是完全可以看出来一些端倪,可以规避一些风险的。

所以针对这个因素来讲,或者从行业这个因素来讲,刚才我提了一个“十四五规划”,我们能站在未来看现在,除了“十四五规划”以外,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包括政治局会议的相关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家针对一些行业的发展政策,都是有必要来关注一下,其实能规避行业方面的风险。

对于标的公司的风险需要较为专业的投资机构去管理,专业的活交给专业的人做。另外如果投资人对一些行业或者部分企业确实很了解,也能规避掉标的风险。

总体来说,现在大背景的经济下行风险远没有过去,这个特别重要。

面对经济下行期,无论股票还是股权,还是要尽可能选择行业内的头部标的。包括新能源汽车,可能未来3-5年中小企业出清的风险是存在的,并非是必然的,但处于经济下行的时期,行业排名靠后的企业会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

当然头部的企业也会很难,但大概率能扛得过去,到市场行情恢复或者市场慢慢变暖时,头部企业又能更好地抓住机遇期,来形成寡头的地位,利润或者收入水平也会急剧增加。

所以一定要抓一些细分行业的龙头,包括现在北交所新三板推出的一些“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每个细分产业链都有很好的龙头。

凌众保

Sino Boundary集团董事局主席

我记得几年前,某一个国内的互联网大佬的一句话,说今年日子不太好过,但有可能今年是未来几年里面还算不错的一年。

每年的这个季节,各大中外资的投行经济学家往往都会发一个展望明年经济形势的研讨会,同时也会有投行文件出来,但是今年我们收到的这些明确的东西还比较少。

尤其是这一两个月开始有新的变种新冠病毒,对于经济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对于经济的增长速度预期指数有一定影响。

我觉得选择单一的产品,更关注的还是底层资产,之前市场上有很多是以房地产和土地为底层资产发行的一些产品,如果不了解底层资产,只是轻信比如信托或者银行代销人员等的说法,可能会容易上当。

很多时候我们也发现一些比较年轻的保险从业人员做保险销售,他强调的不是保障的功能,而强调说你买了这个年金,收益是怎么样,会给你带来什么东西,然后送一个保险。这两年也一直在纠偏,保险的功能是保障,如果想通过保险来博收益不如去买基金、私募会更靠谱一点。

所以还是要研究它的底层资产,同时要看它的赛道,比如AI(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自动驾驶以及未来的新兴产品,可能还有一些机会。

张驰

新鼎资本创始人

我认为个人理财的话,每个人基础不同,第一点肯定不能像原来那种买个固收产品或者买个房子不管了,个人往后面走的话肯定是要增加自己学习能力,这是核心。

不说像投资机构这么专业,也得知道大概情况。像现在很火的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商业航天、人工智能,包括元宇宙这些,都需要学习,这点特别关键。

第二点,我觉得找对几个比较稳妥的基金公司或者信托公司之类的理财机构长期地走下去,也是一个投资的方式,没必要满市场买很多家的产品,一家买一点,实际上也不利于财富增值。

寻找到几个自己比较熟悉的能长期跟进的机构,和这些机构走的时间长更熟悉,成为老客户,相互之间也更放心、省心,也能够避免一些道德风险。

除了了解行业,个人也得多学习一些相关知识,了解最新的动态,与时俱进。

现在有些投资人还是想买房,到这种阶段了还是扭转不过来,对外界了解得太少,或者在一个特别传统的行业干了很多年,不了解外部事,最后未来10年的财富增值和这类人群就没有关系了。

做多中国是最核心的逻辑

刘秀丽

全球财说创始人

对于海外投资国内投资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什么?

凌众保

Sino Boundary集团董事局主席

去海外创业、上市,或者去投资一些海外的资本市场,受政策的影响会比较大,还是要关注国际关系。

中国香港绝大部分是机构投资者,内陆可能还是散户股东为主,你要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来投资。很多中国的高净值人群,也会通过ETF或大型投行的私人银行部门自己基金,买一些份额,以这种基金的名义,才有希望来参与。

很多朋友也在问有没有某些知名的大牛的要上市股票的份额,也想参与其中,但追这些份额,一个是成本不便宜,另外可能也受到各种政策的影响。

上市之后也不是这家公司资本市场的终点,反而是一个起点,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也是很重要的。

张驰

新鼎资本创始人

个人去海外投资更多还是有境外资产,通过美元基金的形式投出去会多一点。前几年参与中概股的偏多,以后可能中概股去美股不行就去港股了。

海外投资很多还是国内公司搭了境外架构,必须要募境外资金在境外上市,这种在我们身边中是最常见的。

国内有很多人境外有外币资产,只有投国内项目他们才放心,所以有资质的一批机构发美元基金或者港元基金等去投一些上市的国内公司。

近几年很多企业去不了美股,而港股的估值逻辑和美股又不一样,预期的情况会发生变化,所以近期美元基金也没有去年那么火,也和今年港股的一些医药股破发有很大关系。

反而今年国内的科创板围绕这些更火一些。去年美元基金很火,尤其一些去港股的医药板块的美元基金特别火。

情况在变化,但市场始终存在。

常春林

利物资本创始合伙人

关于个人海外投资,个人认为还是坚定地做多中国、看多中国,这是最核心的逻辑。

虽然很多个人投资者或者机构通过ODI(对外直接投资)出境的形式去投一些中概股等等,但其实目前看态势的话,在美国上市也是很难的。

在港股的话估值、流动性水平,整体来说比较一般,除非是特别出类拔萃的企业。

其实我们也建议好多企业,因为现在科创板也可以通过红筹的形式来境内上市,科创板和北交所能给的溢价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针对北交所来讲的话,因为北京的定位是国际中心,猜测有可能未来会在北交所设立一个国际版,来吸引一些中概股或者是外国的企业在国内上市,因为好的交易所必然需要灵魂,灵魂是什么?必然是一些优质的企业。

简单拿纳斯达克来做一个比喻,像谷歌、奈飞这几家企业加起来贡献的流动性、市值比例都非常之高,我们希望北交所也能诞生一批非常优质的企业,跟沪深交易所真正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中国不乏在境外搭架构的优质企业以及创新型中小企业,如果能吸引过来,北交所的成长速度还是会很快的。

2022年是最好的机遇期

刘秀丽

全球财说创始人

如何看待2022年全球经济趋势与投资热点,其中蕴藏哪些投资机会?

张驰

新鼎资本创始人

2022年从全球来看逐渐在割裂开来,起码在集成电路板块,中国是把国外能做的基本要重新做一遍。

从全球来看,实际上从科技板块的角度资本市场逐渐在往封闭的方向走。

所以我认为机会实际上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内。国内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行业以及因为碳中和带来的储能行业,这些行业可见的是未来5年都有将近5-10倍的增长空间,其比国外成熟市场的成长空间大得多,而且像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国占了全世界的一半份额以上。

另外还有集成电路行业未来5-10年3000亿美元的进口替代,以及国家政策明确的储能行业,建多少新能源电站就要配20%的储能,这些是非常确定的。

所以我认为未来几年全球的投资趋势和机会反而都在中国,甚至很多境外的热钱在想办法往中国投,因为国外没有这么高的收益,只有国内因为现在大力发展科技,再加上科创板和北交所的推出,反而成为投资的黄金期,再加上之前科技企业在过去二三十年被严重低估,现在到了触底及价值快速恢复阶段。

甚至未来10年中,这两三年投资是收益空间最大的。现在国内的科技企业估值明显比国际上要低。比如说自动驾驶行业,美国的Waymo等都达到1000亿美元估值,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最强的估值也就两三百亿元人民币,相差数十倍快,但是技术上大家差不多,甚至中国的企业有些体量不比国外的小。

国外的科技企业可能是被大的泡沫给推的,但国内因为以前更看重利润,反而科技企业这几年在价值恢复。

我们也能感觉到各种资金,甚至有些香港投资者想把港元换成人民币再往内陆投,这种形势已经开始出现了。

常春林

利物资本创始合伙人

我个人认为2022年国内最大的机会在北交所。北交所从法律地位来讲,跟沪深交易所是完全平行的一个市场,但是从上市公司的数量来讲,目前只有80多家,现在沪深交易所动辄都1000-2000家,所以这中间必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北交所本身也必然会追求质量与数量并重,通过注册制,严格的问询和监管,上市公司的质量肯定会逐步提高。

北交所的审核效率相比沪深交易所有很大的优势,估计明年年底北交所的上市公司数量应该是能突破300家,相比现在80多家,明年一年的时间最起码有两到三倍的增长,所以这中间存在巨大的机遇。

北交所的上市公司是来自于创新层的企业,现在很多机构或者个人也在创新层企业当中来寻找一些能够上到北交所的标的公司。创新层整体流动性水平相对北交所还是要差一些,所以这中间存在一个很明显的估值差。

再加上企业的成长性和收益整体来说还算是比较丰厚,但是因为拿资产的价格上升了,所以相比去年或前年收益还是大幅下降。

但是目前来说,从创新层当中来寻找一些能上到北交所的标的,收益空间还是有的。

最近我们在关注的几个战略配售机会,基本上都是给到公募基金了,这个是第一种类型的机会。

第二种类型的机会就是企业还在基础层,可能明年甚至后年才能报到北交所,周期会略微长一些,但是收益也会更大一些。因为基础层估值更低,可能后年上报北交所的企业数量、质量都会直线上升。

我们了解到,大量的极其优质的企业都在筹备在北交所上市,随着质量逐渐上升的一个优势,或者关注这类机会的机构以及资金逐渐增多,到达一定的数量层次可能审核层面会趋严,所以收益的预期其实是在逐渐降低。

从这个角度,我们认为明年确实是最好的机遇期。

凌众保

Sino Boundary集团董事局主席

我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如果之前有人买过某只新三板的股票,当时并不活跃,但这家企业很有创新,很有闯劲,资本市场也做的不错,后来在中国香港上市,之后再回到科创板上市,我相信如果你是最早期的新三板的股东,财富增值应该不少。

单独来说还是要看行业,未来可能疫情还是要持续一段时间。那么在疫苗,在疾病的早筛、早诊,包括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这些赛道里面,还是有一定机会。因为大家对于自己健康比较关注,可能会愿意支付费用。

同时我相信原来有大量出国打羊胎素、做医美、做手术的人,因为疫情可能很难出去,在国内很多外科医生、医院的技术水平实际上不比国外差,这是一个机会。

另外一点,一些国外的新能源车企业还不如国内车的成熟,可能还是概念,没有成功的样车出来,但是已经通过SPAC(特殊目的并购公司)在美国上市。

中国香港在12月初也提出接受SPAC的上市申请,有特殊的咨询文件,也设了一个门槛,就目前已经公开的文件来讲,我相信香港的SPAC门槛是比美国要高的,对于SPAC的主办方的资质要求,对于被装进去的目标企业的要求,对于投资SPAC和投资这家拟SPAC上市的公司的这些投资机构和人员的要求也是在逐步的提升。

除了中国香港之外,新加坡、英国也都在起草探讨SPAC这个模式,SPAC模式不是这几年的新生事物,但是2020年、2021年特别火,原来可能一年只有几十家,现在一年可能有几百家,甚至一个季度都有一两百家,通过这种反向并购的模式去上市,接触资本市场,完成上市融资的目的。

同时,我觉得有很多新的概念,像元宇宙,新的消费概念,一些互联网独角兽企业、消费型的企业,他们更能得到年轻消费者的支持。

针对这些新兴的产业,未来也是更有机会。就像京东从0走到上市花多少时间,GMV(商品交易总额)达到一定程度是多少时间,而拼多多花了更短的时间就达到了,未来会不会再出现一个比拼多多更快的社交电商或者是能聚垒更多的人气和GMV的企业?

现在“摩尔定律”已经被打破,在迭代的过程中,作为投资者或者要进行财富管理的人,还是要积极学习,持续学习。

拿着老的地图,找不到新的大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年回报超340%,说一说“新锐”施成
唐宁称未来固收类资产回报率不到两位数 另类资产投资现高增长
这三步帮你优雅的赚到长期的钱
行业投资课 | 中周期赛道(上):投资时钟里的行业轮动密码
突发回调!客户“墙裂”要求买新能源,我该调仓吗?有私募大胆开麦警示风险
险企股权投资逐渐松绑,资本巨鲸的万亿资金将何去何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