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商财险偿付能力数据存4大漏洞遭监管通报,依托新晋大股东谋转型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财说

随着2021年末“偿二代(Ⅱ)”落地,监管对险企偿付能力有了更高、更严格要求。在多数险企冲锋陷阵忙着增资、发债来缓解吃紧的偿付能力时,却有几家险企“后院着火”,被监管部门通报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浙商财险就榜上有名。

这也是继“侨兴债”和“老鼠仓”等风险事件后,浙商财险因偿付能力数据失真再被外界所关注。

浙商财险近年来依靠股东力量,正在谋求转型,刚过去的一年该公司从战略到高管均有重大事件发生。

偿付数据现“猫腻”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发布《关于四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问题的通报》。其中浙商财险被指出偿付能力数据存四大问题:

(一)未按规定计提最低资本。公司2022年1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计算存款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最低资本时,基础因子选择错误,少计提最低资本807.6万元,违反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9号:信用风险》第21条;某资管产品穿透后国债未计量利率风险,少计提利率风险最低资本3563.34元,违反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8号:市场风险最低资本》第11条。

(二)流动性风险指标计算不准确。公司2022年1季度、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测算流动性覆盖率指标时,基本情景和压力情景下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预测均未包括股票类资产交易可能产生的现金流,违反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3号:流动性风险》第16条。

(三)偿付能力报表填报不完整。公司2022年1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两款资管产品穿透后未在“LT01-穿透后投资资产表”中列报。

(四)风险综合评级数据填报不准确。公司2022年1季度、2季度风险综合评级部分数据填报不实。关联方保险资金运用金额未纳入关联方资产统计。未进行再保险业务内部审计,却填报2次。资产管理部负责人资金运用从业年限和部门人员平均从业年限填报不准确。总公司部门人员离职数量、总精算师变动次数等统计不准确。

偿付能力可以说是保险公司的“生命线”,往往代表着保险人履行赔偿或给付责任的能力。其不仅是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需求,也是保险企业自身稳定经营的需要。

最近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浙商财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表现一致为208.96%,均较上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幅度较大,约16.9个百分点。

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会直接导致险企偿付能力失真,同时还会影响监管质效。而对偿付能力的监管正是国家对保险市场监督管理的核心内容。

事实上,早在2022年11月,银保监会就曾对5家险企的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问题做过通报,彼时主要是集中于历史数据。而此次以偿二代二期环境下的偿付能力做样本,算是监管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再次敲警钟。

业内人士认为,险企为解决偿付能力不足而冲锋陷阵时,也要规范自身严格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及相关文件编制报告、填报数据,确保各项偿付能力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空缺6年总经理之职得以填补

浙商财险成立于2009年6月,是国内唯一一家总部设于浙江的全国性、综合性财产保险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

作为成立13年有余的老牌险企,浙商财险在保险业务经营方面并不出彩。近五年公司净利多亏损,保费规模波动较大,自2020年保费下滑明显。

2017-2021年,公司净利依次为-9.03亿元、-3.76亿元、-1.92亿元、0.19亿元、-1.05亿元。同期,公司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7.38亿元、44.28亿元、41.86亿元、31.16亿元、30.32亿元。

从最近财报数据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5.09亿元,净利亏损1.47亿元。

从险种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签单保费26.5亿元。其中,车险签单保费15.19亿元,占总签单保费57.32%。

从历史数据来看,近5年公司车险保费呈下滑趋势,同时车险承保亏损较为常见。

2017-2021年公司车险保费32.42亿元、35.24亿元、32.65亿元、22.22亿元、19.22亿元。同期,车险承保利润为-2.69亿元、-3.68亿元、-4.04亿元、-2.92亿元、-2.82亿元。

从渠道来看,浙商财险主要以代理渠道为主。去年前三季度代理渠道实现签单保费21.25亿元,占比达8成。

受权益市场震动影响,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指标低至负值。净资产收益率-5.68%,总资产收益率-2.33%,投资收益率0.62%,综合投资收益率-1.62%。

效益类指标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成本率指标和赔付率指标均较高。综合成本率为107.6%,综合赔付率为70%。一般来说,如果某一类险种综合成本率超出100%盈亏线,这也意味着公司大概率将面临承保亏损。

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方面,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回溯不利偏差率为-226.74%。根据监管规定,若最近两个季度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回溯不利偏差率连续低于-30%,就会触发监管红线。

在经历“侨兴债”和“老鼠仓”等风险事件后,公司一度现金流和偿付能力吃紧,浙商财险迫切希望摆脱过往、重获新生。近两年公司大动作集中于股权结构和高层调整方面。

2021年3月,浙商财险通过增资扩股引进两大股东。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30%和10%。公司增资后的控股股东为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实际控制人为浙江省国资委。

股权架构变更后,去年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双双就位,和多数公司一样,总经理来自第一大股东阵营。

2022年7月11日,董事长房弢接替陈敏成为公司第六任董事长。2022年12月30日,浙商财险空缺长达6年有余的总经理一职终得填补,公司第四任总经理蒋照辉的任职资格获批。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公司也曾有总经理人选,不知为何均未获批。

公开资料显示,蒋照辉曾任浙商金控筹备组风控副组长、副总经理。而浙商金控就是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全资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

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任职资格正式获批,算是给浙商财险吃了颗定心丸。

随着股权架构和核心高管变动,浙商财险战略方向大概率也会有所调整。

从官网来看,公司正在依托股东资源向大交通领域倾斜。通过以聚焦交通保险领域差异化为发展方向,专业构建交通保险风险保障“产品链”,主攻交通建设、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保险和风险管理。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财经》封面|排险理财创新:侨兴债事件触到互联网金融创新痛点
侨兴债违约再发酵,保监会停止浙商财险非车险新业务和增设分支
血洗大暴跌!这家保险公司悬了
保监会划定信保业务经营红线 防范金融交叉风险
保险公司哪一家不太靠谱?大数据告诉你答案
银保监会:4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