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煤海中的航母舰长——荆向斌
在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坐落着被誉为“八五”时期全国五大煤矿之一的元宝山露天煤矿。该煤矿采用连续和半连续综合开采工艺,其中,连续工艺采剥设备——轮斗挖掘机,被誉为“煤海航母”。它高达37米,长达123 米,设备总重量达2700吨。迄今为止,能够驾驭该设备的人员只有三人。被誉为“煤海中的航母舰长”的荆向斌,便是第一任驾驭该设备的轮斗机长。

多年以来,荆向斌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一心扑在工作上,学技术、练本领、搞革新,带领机组人员成功地驾驭着两套轮斗机,曾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生产的高指标,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国内外专家瞩目的奇迹,2005年,荆向斌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元宝山露天矿大型轮斗挖掘机




耳濡目染,萌生特殊感情

荆向斌1966年9月出生在赤峰市平庄矿区的一个普通矿工之家,父亲以前在采煤岗、掘进岗都工作过。受父辈的熏陶,荆向斌从小就对煤矿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父亲是一名矿工,从记事起,家中很少看见父亲的身影,每天早晨醒来,父亲已经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上班去了。人们很难想象他们在地层深处工作的危险和辛苦,那时候大家住在简陋的土窑洞、土坯房、棚户区里,当黎明还未到来,天空一片漆黑时,那熟悉的矿井房就已经闪烁着明亮的矿灯,铿锵的脚步声回荡在空旷的巷道里。每天在黑暗阴冷的井下工作八小时以上,从井下出来以后,除了牙齿是白色的,其余都是黑色的,根本认不出是谁。小时候荆向斌就看到父亲身上各处大大小小的伤疤,体会到井下工作的危险,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对矿工深深的敬佩之情。


带着对矿工的尊敬与钦佩,荆向斌在长大后也选择了这一行业,成为了他们当中的一员。




赴德学习,暗下决心


1993年,荆向斌被安排去德国学习深造,对于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倍感珍惜。


“老四,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坐在对面的妈妈对荆向斌说。荆向斌放下筷子,“这次去德国,我不打算给大家买东西了,我想专心干成一件事!我想把轮斗机技术全部学到手!”爸爸把厨房的汤端过来,说,“老四这次去国外学的这个轮斗机,是个新东西,你爸妈我们干了一辈子煤矿都没见过,国家花1.2个亿搞这个东西,一定不是个平常玩意儿。”



荆向斌说:“这个轮斗机,爸妈没见过,我也没见过。现在改革开放了,我们才有机会去国外取经,看看人家是怎么采煤的。德国比我们先进啊,我就不信我们中国人这么聪明,干不过他。”爸爸站起来说:“过去我们那一代没你们这条件。你老爹一辈子在矿井下干活,腰都直不起来了。你学会了,就等于给我们争口气!”荆向斌悄悄给自己立下两个目标:一是必须学会、学好轮斗机的使用和管理;二是琢磨怎么讲给大家听,回国后要能够担负起培训学员的任务。

1993年4月1日,内蒙古赤峰平庄煤矿派出的学习轮斗机技术的一行人员出发了,从内蒙古赤峰到北京,再飞往德国鲁尔工业区,他们整整飞了32个小时。他们在欧洲不停地转机、签证,当大家沉浸在异域风情中而东张西望的时候,荆向斌心里想的全是自己设计的轮斗机模型。


学习过程中,荆向斌拼命钻研轮斗机技术,别人吃完午饭喝茶休息,他就在那里看书,研究资料。别人去逛街,他就翻着一本德语版的《轮斗使用手册》查字典。荆向斌比别人多付出几倍的努力,勤学、勤问、勤看,他经常缠着德方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探讨轮斗机上的一些细节问题,并随时做好记录,有时还要画一些草图,反复琢磨。


每当找到德方师傅或者翻译时,他就提出一连串的问题,靠单个的词语、打手势,问个没完没了,那位中国翻译经常被荆向斌缠着不放,他总是问设备原理和集成电路图,问每一个细节,边问边记,惹得其他学员提出抗议,他才罢休。一位德国专家每次看到荆向斌像个哑巴一样,手不停地比划,心里就觉得好笑,他向荆向斌摊开双手,耸耸肩说:“荆先生,你问得这么仔细,难道你想自己制造一个轮斗机出来不成?”荆向斌愣了一下神,回答他说:“我现在是造不出来,将来要造一个出来,而且还要造得更好”。


元宝山露天矿大型轮斗挖掘机

经过半年卯足力气的勤学苦练,荆向斌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走在其他学员前面,得到了专家和同学们的认可,取得了德方颁发的轮斗司机专业结业证书。




学成归来,担负重任

1995年1月,荆向斌以出色的成绩和过硬的技术,被矿领导任命为第一任轮斗机机长,成为元宝山露天煤矿驾驭轮斗挖掘机进入工作现场的第一人。眼前这台巨大的轮斗挖掘机终于开回来了,它在太阳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当时在国内外都算得上是先进水平。驾驭这台庞大的机械设备,要求轮斗司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岗敬业精神以及过硬的技术素质。荆向斌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个大家伙,人家说轮斗机是“煤海的航空母舰”,它确实比一艘游轮还要大。荆向斌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将这台轮斗机驾驭自如。


元宝山露天矿大型轮斗挖掘机


荆向斌被任命为轮斗机长以后,便开始组建机组,其首要任务就是自己培训轮斗机司机和维修工人。他们从北京矿院、内蒙古工大、吉林大学、阜新矿院招来了29名新学员,没有成型的教材,荆向斌就连夜整理了从德国带回来的十几万字的学习笔记和资料,编写了5万字的教材,用了整整一周时间备课,自己走上讲台讲课,手把手教他们。经考试,这些学员基本达到要求,缓解了矿上的燃眉之急,做好了试生产、生产的人员准备。


作为司机长的荆向斌喜欢学技术、解难题、攻难关,生产中遇到什么困难,他从不退缩,从不等待,总是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大胆创新,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努力在改造不合理生产环节上下工夫,他们作业控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荆向斌作为轮斗机的司机长,一直工作在生产一线,坚守在心爱的轮斗挖掘机上。1999年轮斗机月单产最高30万立方米,到2007年,单机产量增至最高80万立方米,为该矿的剥离生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轮斗机成了职工们共同的家,荆向斌组织机组人员将轮斗机设备上的休息室用小小的彩旗装饰,精心布置一番,建成了职工文化教育活动中心。利用这一块阵地,他与工友们沟通思想、学习理论技术知识、传递信息、凝聚情感、共同开展技术学习和创新活动。轮斗机组的学习氛围日益浓厚,读书看报、研究技术、学习外语等蔚然成风,大部分员工通过自学和函授,取得了大专以上文凭。




“老四一年也回不了两次家,头天回来,第二天回去”


轮斗机成为荆向斌生命的一部分。面对这样一台重要设备,身为机长的他深感责任重大。他担心人员都是新手,技术不熟练,生怕万一发生事故,给矿上造成重大损失。在轮斗机最初运行的日子里,他就干脆24小时不回家,全天候守护在轮斗机上。在1998年到1999年矿上试生产和开始生产的日子里,他几乎每天都在轮斗机上连轴转。整个现场忙得热火朝天,机上机下忙个不停。他不是处理设备运转问题,就是解决焊工和电工问题,20多天下来了,几十个不眠之夜过去,他的眼睛熬红了,嘴唇干裂,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来不及吃饭,就请人整箱整箱地往矿井下面捎方便面、辣椒酱。工作一忙起来就忘了吃饭,饿急了就干啃方便面。实在困得不行了,就靠在铁棚板上小眯一会儿。他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三天五天不回家也是家常便饭,连续十几年没有休过节假日。


“老四一年也回不了两次家,头天回来,第二天回去”。家里的弟兄姐妹这样说他。“老四工作太忙,你们不要麻烦他!”,荆向斌的父母替他说话。荆向斌的父母都年近古稀,体弱多病,大事小情不要他插手,怕影响他的工作。荆向斌从心里感谢这个温馨的家。

人到中年,荆向斌身体开始发胖,血压升高,他说没关系,这是母亲的遗传。有一次,他从班上回来,突然头有点晕,“咚”的一声坐在沙发上就起不来了,是邻居、工友把他送到医院,打一夜的点滴。他心里还是惦记着轮斗,第二天他又照常上班,媳妇说:“别看他上班是个好人,回到家他就是病人,他一上班就把病全都忘了”。


无论白天黑夜,上班还是在家里,只要一听到轮斗有事,他便马上赶到。1999年10月23日深夜,他在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听说轮斗机坏了,荆向斌毫不犹豫,下床穿上衣服,睡梦中的妻子赶紧找出件棉大衣给他披在身上,下楼之后才感到秋天的风,真是透骨得凉。荆向斌冒着寒风冷月驱车赶到现场,经过对设备反复检查,广泛听取大家意见,拿出处理方案,一切搞定之后,天已经亮了。


元宝山露天矿大型轮斗挖掘机

2005年5月下旬,由于受征地影响,轮斗机被迫停产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荆向斌说:“我们正好给老伙计做个检修。”他抚摸着轮斗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和机组人员成功地对轮斗环形间隔箱进行了彻底大修,并对使用多年的这个庞然大物进行了全面防腐涂漆,面积达到5000多平方米……


元宝山露天煤矿矿长王玉泉这样评价荆向斌:他是我们新时期工人知识型、苦干型、创新型结合的一个很好的代表,在我们元宝山露天矿和平煤集团享有很高的声望,大家对他服气。面对荣誉,荆向彬一直很谦虚,他说:“搞好本职工作,是我应尽的责任。要努力把设备的效力深挖一步,挖掘出最高的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为做强企业,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资料来源:《内蒙古好故事——荆向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震撼!3600立方轮斗挖掘机
抚顺的煤海
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抚顺西露天矿
美军现役11艘航母及舰长
美军“CVN79”航母,已完成85%,更换一新舰长!
海军、海战电影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