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影赤峰》之三十: 第一个滑冰场


下面继续《光影赤峰》。今天咱们要说的就是赤峰第一个标准化的滑冰场。
 
赤峰市民俗专家 李晓辉:这个滑冰场是昭乌达盟一个比较重要的比赛活动场地,它始建于60年代末,在游泳池的西侧,运动场的南侧,在70年代初的时候正式对外开放了,这个是滑冰场最初期的一个照片。
赤峰市民俗专家 刘玉祥:1971年左右,嗯差不多,1958年咱们赤峰,都有这个滑冰爱好,在北河套滑冰。那就是天然冰场了,就是说能穿上冰鞋的太少了。
赤峰市民俗专家  张松柏:我小的时候滑冰运动还不普及,主要还是咱们当时受经济条件所限,赤峰到了冬季以后体育运动也不行,所以说往往滑冰运动就成了冬季体育活动一个主要项目,我们小的时候滑冰呢,大多数是到北河套,自己做冰鞋。就是一个木板,用一个板刀把它焊上,用螺丝固定,上面用绳把脚捆上,那最原始的这种滑冰办法。那时候冰上运动也是多元的,比如说冰车,打冰嘎。好多小学好多机关呢,它都是自己泼一块小冰场,那么到了昭乌达盟建了冰场之后,那个时候我们一般都是晚上去到这个滑冰场滑冰,它是用4个碘钨灯高照度的照到这个冰场上,我就记得这个工厂当时很简陋。
赤峰市民俗专家 李晓辉:它也就是在一个平地上简陋的泼出一个冰面,而且这个四外的围墙看了没,还是用荆笆围起来的呢。
赤峰市民俗专家  张松柏:它是一个里圈,一个外圈。里圈是花样滑冰,那就比较高难了,它那个冰刀是一个弯的,前面带几个牙儿,主要是做各种各样的花样的一些动作,这个爱好的人更少。然后它外圈呢,就是玩速度,它那种刀叫跑刀,长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玩跑刀。
赤峰市民俗专家 李晓辉:当时就是滑冰里边技术比较娴熟的,还得说咱们蒙小的体育老师叫赵江,这个照片做这个动作滑冰的就是赵江老师,他滑到什么程度,就是我们滑冰的时候必须把那个冰刀给它系紧紧的,你才能够在冰面上站好了而且能滑起来,如果稍微一系松了它就容易崴脚,可是赵老师他要滑冰他可以把鞋带松着就可以滑起来。像这个照片呢,是你看这就是比较标准的一个滑冰动作了,戴着冰帽,然后穿的是啥呢,那种绒衣式的运动服。
赤峰市民俗专家  张松柏:业余的不怎么玩的呢,其实就穿咱们家做的这些服装,弄一个冰刀穿上了,但是有一部分老手高手,他就有一个标配,你滑冰你不可能穿得太厚,你也跑不起来,所以它往往是一个厚的绒衣和绒裤,再一个就是他要戴一个我们叫“一把撸”,滑冰帽是一个尖顶的,戴到头上之后把耳朵护住,还有就是戴一个厚的绒线的一个手套。
赤峰市民俗专家 李晓辉:就是咱们原来的盟滑冰队穿的冬季运动装。
赤峰市民俗专家  张松柏:当时昭乌达盟滑冰队它主要是以咱们赤峰市还有平庄矿务局这两个地方组成的滑冰队,每年在内蒙古进行冬季滑冰比赛的时候,昭盟滑冰队都是名列前茅。当时这个滑冰的在赤峰也是一个时髦的运动,冰鞋价格是非常昂贵的。
赤峰市民俗专家 刘玉祥:黑龙江那个冰刀,就是那个跑刀吧。比咱们赤峰的皮鞋,是它的三倍的价钱,咱们皮鞋14块多钱,它都50多块,一个月工资还一般人还达不到,两双就能买一个自行车了,所以说一般家庭基本上有两个钱舍不得买(冰刀)。
赤峰市民俗专家  张松柏:就是说富裕家庭的,有时候他滑完了白天,他逛大街,逛大街他把这个冰刀一前一后搭在肩膀上,在大街上走。
赤峰市民俗专家 李晓辉:也是一种炫耀。滑冰场它寿命并不太长,他就是在整个70年代当中活跃过一时,在70年代末期的时候就消失掉了。
赤峰市民俗专家  张松柏:就是冰上运动多元化了。
赤峰市民俗专家 李晓辉:再加上后来旱冰的兴起,咱们场地都随地可以有了,所以说就被旱冰所取代了。

记者/刘禹汐 周璇 袁鹤鸣

编辑/姚威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史洪宇《滑冰的快乐》指导老师:陈英
忻州滑冰场
ABC微课堂
养老诈骗案办案心得
名人合影
冬季到承德逛灯会、玩冰雪、泡温泉、赏民俗 N条欢乐游路线任你玩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