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雅道相传】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userphoto

2022.06.14 上海

关注

         中国的许多文人墨客都喜爱茶,并以茶为名,给自己起了不少雅号、别名等。唐代时,茶圣陆羽自号“茶山御史”,诗人白居易自称是“别茶人”。宋代时,文人曾几自号“茶山居士”,理学家朱熹在书信中别号“茶山”。明代时,戏曲家汤显祖将书斋命名为“玉茗堂”,自号为“玉茗堂主人”;文学家王浚将书屋定名为“茗醉庐”;文学家沈贞别号“老茶人”,文集题名为《茶山集》;书画家王涞,别名“茗醉”;文学家姚咨室名“煮茗轩”。清代大文学家俞樾将住处定名为“茶香室”,将文集冠以《茶香室丛钞》《茶香室经说》。这一切,都在于茶与雅字最为契合,最配得上文人的身份与气质。

皎然与陆羽

          唐代僧人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首先使用了“茶道”一词:“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以唐代当时的风尚看,“茶道”主要指煮茶与饮茶之道,有时也泛指饮茶过程中的所悟之道。日本出现“茶道”一词,大约在十六世纪,日本茶道始祖村田珠光在《心之文》中写道:“此道最应忌讳的就是傲慢与贪婪、嫉妒高明者、蔑视初学者之心。”此道,由此被认定为“茶道”,赋予茶以深邃的思想内涵。

         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是说在神农氏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采集茶叶作为饮料了,到了鲁周公时就有了文字记载。但是,在唐以前,茶主要是作为一种药物被人饮用的,并把茶作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供品。

王褒

        秦汉统一中国后,随着巴蜀与其他地方交流的频繁与加快,茶业开展流向中国其他地区。西汉时期,茶叶生产已经扩展到了湖南、广东和贵州等地。到了三国时期,在孙吴管辖的地区内,大量出现茶叶生产基地,长江中游和华中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的茶业中心,而饮茶风尚也开始流传到了北方的豪门贵族之中。《荆州土记》中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表明荆汉地区茶业发展迅速,巴蜀茶业独冠全国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西汉时王褒在《僮约》中提到“烹荼尽具”和“武阳买茶”,证明当时的武阳(今四川彭县)已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市场,茶叶也已成为了日常需要的商品了。三国时东吴皇帝孙皓以茶代酒来关照他的重臣韦曜。《南齐书·武帝本纪》载有南朝齐世祖武帝的遗诏:(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的,制。”从此,茶就成了中国古代用于祭品和清供的珍品。《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记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皓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密赐茶荈以代酒。”到了魏晋南北朝,茶已常用于宴会、待客和祭祀之中。

谢安

       在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茶业获得发展,《桐君录记载》:“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文中所指晋陵即今日常州,其茶出自宜兴。东晋《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皆纳贡之。”说明茶在当时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物产,书中又说“园有芳蒻(摩芋)香茗。”武王伐纣发生在公元前1066年,这意味着距今3000多年前的巴蜀地区茶叶生产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优质的茶叶作为贡品已经开始用来进贡了,晋人常琢在《华阳国志·巴志》中对此有过专门记载。

        据南朝何法盛《晋中兴书》记载:吴兴太守陆纳招待当时的卫将军谢安,“所设唯茶果而已”,他的侄子陆俶觉得太过寒碜,就自作主张准备好了丰盛酒肴,结果因破坏了陆纳表示廉洁从简的意图,陆纳就此愤责陆俶道:“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陆俶因此还被打了四十大板。谢安清高倜傥,以丰筵招待让陆纳觉得是玷污了谢安的素业,可见早在晋朝,茶已被视为传递俭廉精神的重要载体。《晋书》中还记载有:“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饮,唯下七尊拌茶果而已。”是说桓温在任扬州太守时性情俭朴,每次宴饮客人,只设七个盘子的茶食,同样传递出以茶养廉的作风。茶性高洁清雅,自然成为名士高僧都喜欢的饮料。

杜育咏茶图

        晋代杜育(?-311)有赋作《荈赋》,其中的荈字,专指采摘时间较晚的茶。《荈赋》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专门歌吟茶事的诗词曲赋类作品,文章涉及茶的种植、生长环境、采摘时节、劳动场景、烹茶品茗、饮茶效用,选水以及茶具的选择等。《荈赋》比唐代陆羽的《茶经》要早四百多年,《茶经》一书中三次提及杜育作品,可见《荈赋》在中国茶叶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荈赋》全文为: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瞻彼卷阿,实曰夕阳。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瓯;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若乃淳染真辰,色绩青霜,白黄若虚。调神和内,倦解慵除。

曲水流觞图

          在东晋时,王羲之雅集娱乐用的“曲水流觞”,虽然说的是饮酒作诗,但这样的雅风却代代相传,据吕温《三月三茶宴序》记载,到了唐代时吕温等一批文人不谙饮酒,就在“曲水流觞”时以茶代酒,变成了“曲水茶宴”,以至到了如今更有了人数规模更大的“曲水茶会”。晋代时已经有了茶馆的雏形。据《广陵耆老传》记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这就是说,当时已经有了流动茶摊和以买茶水为生的商人了。

        南朝宋山谦之所撰《吴兴记》,大约成书于公元454年左右,其中写道“每岁吴兴(湖州)、毗陵(常州)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这是在采茶之后的欢庆而举办的宴会,之后慢慢演变成了以茶为主体的“茶宴”,说明“茶宴”“茶会”这种形式在南朝已出端倪。

隋文帝扬坚

        中国的佛教在隋唐达到繁荣与鼎盛时期,许多帝王均信佛。《隋书》中记录有一则怪诞的故事:一夜,隋文帝扬坚做了个噩梦,梦见有个神人把他的头骨给换了,梦醒后他一直头痛不止。后来遇到一位僧人,僧人告诉他:“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隋文帝服之果然见效,从此爱上饮茶。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一时人们竞相采啜,并有流行之说:“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意思是说,苦心钻研孔子的《春秋》和殚精竭虑演绎谶书《河图》地想出人头地,还不如有许多的茶可以喝喝来得快活。隋文帝以帝王之尊既崇佛又嗜茶,促进了僧人生活与饮茶习俗的结合。

        以茶为主体的聚会、宴会,到了唐代更为兴盛,众多文官武将、名士墨客、僧人道士会在春秋天里会聚在一起,吟诗品茗,加上一些布置与助兴活动,俨然已是一个热闹的雅集场面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有诗为证,在这首诗里,读者可以读到关于花、茶、香、琴、诗的妙味:

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由于有着广泛的茶叶需求,到唐代时已经形成了43个产茶区,遍及到如今的14个省区,我国茶区产区的格局到唐代时已经初步形成。《封氏闻见记》记载:“自邹、齐(山东)、沧(河北)、棣(山东),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比之晋代的流动茶摊有了很大进步,茶馆茶铺已经基本成形。在唐代李肇《国史补》中列举了21种当时最著名的茶叶,加上在一些诗篇中的名茶,据统计,在唐代生产的主要茶叶名品有150种之多。

(本文摘自《雅道相传》,文字以出版物为准)

相关链接:

【雅道相传】《雅道相传》目录,干货满满!

【雅道相传】雅道,让生活充满书卷气(上)

【雅道相传】雅道,让生活充满书卷气(下)

需要购买作者签名本的读者,可以向禅艺会(加微信号:zendao)订购,微信支付,快递上门。批发、团购与作为教材使用的机构,请电话13917878218何老师联系。

《禅艺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人人可以订阅,人人可以投稿,人人可有专栏。禅艺文化十八项,由雅道八项(茶道、花道、香道、琴道、书法、绘画、收藏、诗词)、生活六项(建筑、庭院、空间、家具、素食、服饰)和艺术六项(书法、绘画、雕塑、摄影、手艺、法物)组成。在这里,你将看到与众不同的图文资讯。原创无穷、图片无码、转载无限。邂逅之后,不再彷徨。投稿邮箱:zenart@126.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之道,禅知道
唐代僧人饮茶诗研究(上)
漫谈古人品茶艺术——唐人煎茶
茶味禅味,味味一味:茶趣与禅思的美好姻缘及影响
行知禅茶 | 解读“茶禅一味”
品茶论道(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