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山七古樟

在古树前,我们是渺小的过客。我们未出生,它们已伫立在那,与我们祖先相伴相生,互为守护;我们离去后,它们仍竖立在此,将我们子孙庇荫庇护,直至终老。为此,我们必须尊重每一棵古树,仰望它给予的福泽,感恩它施予的绿荫,珍惜它留下的年轮。——纯道题记

樟树,是江南城市里常见的行道树。夏天里,从浓荫中穿梭而过,有着一种自然清凉的妙趣。在上世纪中后叶,还流行嫁妆里要有一件“镇家之宝”,那就是樟木箱。对于樟木、樟树,自小的好印象一直没有忘却过。

樟木具有不变形,耐虫蛀的特点,常用来制作家具、雕刻品和木制品。这是它的优点,却也是它的缺点,因为优秀,它总被人惦记着,所以一阵砍伐之后,更粗大的樟木就难以看见了。在太湖西山,生长着一些成百上千年的古樟树。

在太湖中央的明月湾古村,村口的池塘旁生长着一棵“爷孙樟树”。相传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携千古美女西施,曾经在此共赏明月,古村由此得名。《苏州府志》载:“明月湾,吴王玩月于此。”明月湾古樟,高二十五米,胸径二米,种植于唐代。古樟想必经历过不少磨难,一侧主干因遭雷劈,早已成枯木,靠着后来发出的新枝维持生命,就像“爷爷背孙子”,妙趣天成。枯骨“爷爷”的身躯与其背上的“孙儿”一般粗大,可见它也曾看尽人间喜怒哀乐,致死也要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孙儿”的成长。“孙儿”的树身向东侧的古村方向倾斜,似乎在作揖,感恩“爷爷”和村民们千年以来对自己的精心呵护。如今,在枯骨“爷爷”的身底下,树根处又发出了樟树的新芽,枯骨“爷爷”或许又要开始对“孙儿”的“孙儿”呵护了。

1939年,日本人到西山到处砍树取木,西山当时的恶霸带人来到明月湾,要锯掉这棵古樟树。村民们齐心反抗,老人们则跪地求情,为了保护古樟,大家只得凑钱免灾,恶霸才勉强同意停止锯树,可留下的锯痕至今仍在。国运不济,民不聊生时,又有人打起歪脑筋。1942年,两名歹徒流窜到明月湾,准备砍伐这棵千年古樟去换钱用。村民们再次奋起反抗,有人守树,有人告状,有人苦求歹徒手下留情。明月湾村人吴震九挺身而出,表示愿意出钱保护古樟。歹徒要钱是真,砍树是假,于是提出要一千块大洋。吴震九与歹徒反复交涉,好说歹说,最后降为450块大洋,当场交给歹徒200块大洋,其余250块大洋以后再“还”,写下一张凭据后,使古樟再次免遭灾难。不久,歹徒们来到明月湾索要余款,村民们又群起反对,歹徒见难以得逞,就勾结起太湖强盗,趁人不备,把明月湾的一名儿童绑架到了浙江,36天后村民们才凑齐120石大米,从强盗手中赎回了孩子。

老子哲学的继承者庄子,讲过一个关于散木的故事:有个木匠到齐国去,看见一棵栎树生长在社庙旁边,被奉为社神。这棵栎树大得难以形容,围观的人很多,木匠却连看都不看一眼就径直向前走。跟在他后面的徒弟却为栎树的粗大而神迷,跑着追上师傅,问道:“自跟随师傅后,从未见过如此好的大树,而你却看也不看,这是为何?”木匠说:“这是没用的散木,因为无用,所以它才能有这么长的寿命。”庄子想表达的思想是,这是“散木”的智慧,就是无为,因为它是自然的,无用的,所以才能保全生命。所以,在庄子看来,留下的粗大的树木多半是无用的,因此算不上珍贵。

然而,明月湾古树的千年古樟,可不是无用的散木,而是许多人不断觊觎的“名树”,它可以生长到现在,曾经经历过多多少少的血风腥雨,这是何等的不容易。就因为此,如果你到了太湖西山,不去别处,只为了看它一眼,摸它一下,已经十分的值得。在这一见一抚间,可以传递出多少的生命能量,或许能够保佑你像这棵古树一样,历经坎坷而生生不息,曾经沧海而相安无事。

进入太湖三桥之后,向右沿着环岛公路行驶,找到一个连接诸多小岛的岸堤小路,可以上到阴山岛。阴山岛,也叫荫山,一个四面环水的湖心岛,是依附着西山岛的三十六个小岛之一,呈月牙形,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进入村口,一棵茂盛的古樟是明显的“地标”。据说,旧时的“荫山”之名,就来源于这棵古樟的“荫翳”之意。

古樟植于东吴孙皓天纪四年,迄今已有一千八百年。当年的种植者想必是一位智者,它把樟树种在太湖边,让树根伸向底下的山体和湖岸,日夜汲取着湖光精华,世代守望着岛民根脉。岛上寿星很多,阴山岛成了闻名当地的不老村,传说在晋朝时就有道士上岛来炼过长生不老的仙丹。现在,阴山古樟树已长到了高三十六米,胸围近六米,荫覆两亩地。

池塘里,散养的鸭子悠然嬉戏;浓荫下,守家的村姑自在浣纱。看此景,一派岛上人家的好景象;望湖山,一副世外桃源的好景致。这棵千年古樟曾经也让侵华日军馋涎欲滴,他们在岛上大肆破坏,企图砍树运木,好在战争在他们得逞之前突然结束,才保住了这棵古樟成为不幸之中的“幸运之树”。
岛上居住着四五十户人家,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上了岛,一看见古樟,还没有踏进家门,便感觉已经回家了。与明月湾村一样,古樟生长在村口的池塘旁,这村口池塘都是中国老祖宗的智慧,它既保障在枯水期时有水喝,又可以在祝融降临时,当消防的灭火水源,而在平时,则是一道乡村的自然风景线。

要成为一棵大树,甚至是上千年的古树,需要一些特别的条件与环境。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岁月刻下的年轮,是任何能工巧匠都无法替代的“花纹”,美丽、自然、天巧,无一不具。经风霜,历风雨,屹立不动,则是一棵树能够成为古树的必然条件。“树挪死,人挪活”,这是千古不变的规律。到如今,“树常挪,人不动”,成为太多古树夭折的致命一击。在太湖造桥之前的数千年里,这里的人进出很不方便,靠小舟摆渡往来,这倒也断了许多人到此移植与砍伐大树的邪念。阳光与雨露,更是大树成长的必备要素,向着阳光,就可以每天露着笑容向上生长;沐浴雨露,就可以每天汲取希望茁壮成长。留存在太湖深处的古樟树,幸运地都做到了这三点:经历岁月磨难,始终巍然屹立,幸得风调雨顺,才能荫惠后人。

在西山的金庭镇上,还有一个古樟园,已经被圈了起来,作为收门票的旅游景点,看点自然只是两棵千年古樟。古樟种在城隍庙前,在当地俗称其为“双观音堂”,在寺前庙后种植大树是中国寺庙建设中的一种固有格局。这座城隍庙始建于何时已不见记载,只知道在清道光间曾重修过,所存《重建城隍庙记》碑及捐款功德碑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所立。城隍庙在解放后逐渐破落,曾一度用作仓库。

一九九五年,其所属的后堡村投资400多万元将城隍庙附近改建为古樟园。古樟园占地150多亩,背倚山岭而朝东,园前立有牌坊,四柱三门,花岗石造,“古樟园”三字为苏州书法家杨在侯书,里面刻有对联“列岫欲穷吴越胜,古樟曾阅宋元来”和“云中翠幄樟添绿,佛外慈光园更幽”,都把古樟写入了联句之中。园西北有一山池,池水清澈,周围均植梅树等花果,清幽开阔,具园林之美,更富山野之趣。这里人迹稀少,石板地长出薄薄青苔,鸟儿在树梢间鸣啭,实在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古樟之西为慈航堂,单檐歇山式,内供杨枝观音。

古樟园自然以古樟为中心,左右以围廊相连。两棵古樟,西樟植于宋代,高三十米,胸径一米四,约一千龄,称“独威”;东樟植于元代,高十五米,胸径一米一,约五百龄,称“争雄”,为此就有了“古樟曾阅宋元来”一说。两樟相隔十米左右,交枝接叶,遮天蔽地,巍峨壮观。古樟用茂密的树叶遮起来,就像一间巨大的屋子,听说晚上树精还会坐在这里喝酒呢。

从明月湾的古樟,写到阴山岛的古樟,再到古樟园里的两棵樟树,不知不觉盘点了太湖西山的四棵古樟树,这些都是多次造访过的地方,想必,在这个中国内湖第一大岛上,还有一些不知名,或没有被外人知晓的古樟树的存在。如果有时间,可以慢慢去发现,来一次探索之旅。最近,西山的环岛公路刚刚修好,循着禹王庙的方向,又意外发现了一棵古樟树。

这棵古樟树的“醒目”之外,在于环岛公路因它而改道,想必这是有品味的道路建设者所为,它们懂得去保护比自己早到几百年的古樟树。环岛公路沿着湖岸一路蔓延而去,就在甪里古村不到,快接近禹王庙时,原来种植在村口的一棵大樟树拦在了路前。当时关于是移植还是绕道,肯定在决策者之间讨论了无数次。幸运的是,建设者知道“树挪死”的道理,宁愿选择更费时更费力的中间改道方案,硬把一条环岛公路分成了两条,让往来的车轮绕树而行

由此,这棵虽然没有千年,但早已过了百岁的古樟得以在自己的原生地继续生长,继续守望着古村落,守望着大太湖。当车辆从它两旁驰过时,它一定也在向司机们致敬,就像车上的所有人会向它行注目礼一样,在这样的眼神交流中,传递起一种穿越古今,尊重生命的感恩力量。

在西山的秉场村罗汉坞,有一座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的罗汉寺,它不显山不露水地静静地座落在离石公山不远的山坳里。罗汉寺在清末后渐废,与金庭镇的城隍庙命运一样,解放后沦为仓库,1984年再重建后才开放。

在罗汉寺前,也有两棵古香樟,依小溪并列生长,一株盘根错节,茂如翠盖;一株深荫翳日,姿态古拙。两树均躯干虬劲,枝繁叶茂,树冠硕大,年龄都在五百岁以上。它们就像守卫这山坳的两大金刚,看尽朝代更替、潮起潮落与悲欢离合,却毅然不离不弃;它们也是人们进入深山的地标,似乎一直在告诉着人们:从哪里来,便从哪里回,人生轮回,不过如此。

奇特的是,两棵樟树同被一株径粗六十余厘米的古紫藤缠绕,遍体瘤疖,似云龙戏珠,形态十分优雅,因此而被当地人称之为藤樟交柯,蔚为奇观。所谓“交柯”,是指树枝的交错,这藤樟相缠,自始至终,名副其实。两棵古樟年逾五百,而紫藤不过三百年,想必当初这紫藤还是一株小小藤枝,经过几百年的共生,便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古树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过客。在我们还没有出生的年代里,它们已经伫立在那里,与我们的祖先相伴相生,互为守护;在我们最终离去后的岁月里,它们依然竖立在原地,将我们的子孙庇荫庇护,直至终老。为此,我们必须尊重每一棵古树,仰望它给予的福泽,感恩它施予的绿荫,珍惜它留下的年轮。

太湖西山深处的七棵古樟,如同流传下来的七个传说,每一个都有动人的故事,它们书写着大地的传奇,演绎着湖山的传闻,记载着村落的传言,不是它们没有说过这里的过去,只是我们无力破解信息的密码。生命太短暂,当我们还没有理解生命的全部意义时,我们已经变成了“他们”。我们希望我们自己,也希望“他们”,留住古樟!留住一切的古树!当“他们”,也就是我们的子孙,可以破解所有生命的密码时,如果这些古树还在,就可以让它们娓娓道来,讲述这几千年来发生过的所有精彩与不精彩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年古樟”西山第一树
底蕴西山丨寻访散落在西山岛上的千年遗存
西山岛古宅民居里的故事,历尽沧桑,用心收藏......
李云:花光深处有人家(散文)
寻访古樟树
太湖深处的明月湾古村,西山岛最有名的古村,一处画一样的村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