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禅艺春秋】禅宗之美学(上)

2016年8月21日,《禅艺春秋》(周宇著)与《禅艺题记》(纯道著)两本新书在2016年上海书展上首发,签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即日起《禅艺会》将摘录书中部分精彩内容连续发布,以飨读者。亚马逊网、当当网、京东网、淘宝网等已上柜《禅艺春秋》《禅艺题记》两书,欢迎读者直接在网上订阅。

《禅艺题记》

禅宗之美学(上)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僧侣留给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不仅中国人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种简约、直接、自然的表现方式,其他东方民族也竞相模仿学习,当西方人有机会真正接触到禅的内核时,一样为之倾倒,努力用西方艺术的手段来表现东方禅宗的意境。

中国古代高僧,用禅法承接佛法,开启佛教中国化的先河。旧时的禅师,融禅理于生活之中,农禅并重,融入自然,追求精致高雅的生活方式,茶、香、花、琴、庭院、用品无一不注入禅艺禅意。再现禅宗的至善之美,是当下许多设计师苦苦追求的目标。

禅宗美学无疑是中国古代佛教徒创造的最大精神财富之一,它在文化艺术与生活方式方面给后人以深刻影响。日本藉以禅宗美学思想,建立自己的文化思想体系,并进而影响到世界,我们不应该再忽视它的存在与价值了。


禅宗美学是一种静默美学,不张扬,不露水,一切在于静悟之中的自我品味。人的内心自在平静并不容易达到,通过营造禅宗美学情境,有助于心性的修持。在宁静中发现超越妄念的意义,寻找心灵的原本状态。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禅宗美学,既是一种静默美学,也是一种体验美学,特别重视对人的生命意义的体验,对人生最高自由境界的体验。清心寡欲,使物质的、精神的生命充满活力。

老子“大巧若拙”的论点代表着自然无为思想的精髓,与禅宗美学思想相为倚伏。在两者看来,最高的巧为“天巧”,自然而然,不劳人为 ;技术之巧,才是真正的笨拙。人有了弄巧之心,就不再真实。人要向大自然的“天巧”学习,而不能以弄巧自耀。

简,在艺术创作中,就是要破除繁杂,色少而纯,材少而简,线少而显,以直指人心的方式,在刹那间捕住观赏者的注意力,并停在作品前,产生深远的联想与玄妙的遐想。能够达到简约而深邃之意的,既需要融入无限的想象力,又必须具备独立的鉴赏力。

禅宗美学的特征之一是窥伺,带有某些含蓄的意思,而含蓄本身就是东方美的一种表现。对艺术作品而言,欲说还羞更耐人品味,更优美隽永。含蓄,是一种妙和艺术的表达,通过一件屏风的分隔,让这种含蓄变得更加委婉。

当中国人开始把小洋房与西式装饰风格引入生活时,西方人却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始于中国的禅宗美学,借以低调的奢华,融入自然与古朴之中。禅宗美学,是人类共同的非物质遗产,西方人如此认真对待它。作为中国人,能对此无动于衷吗?

禅,因进入生活而愈发精妙 ;艺,因渗入生命而愈发精彩。禅艺的结合,便是天人的融合与虚实的汇合,如果可以将如此美妙的感受传送给更多的人,或许将会使一个人的生存状态达到生命能量的最高点,你也可以做到!

若问禅宗发源地在何处?人们会说在中国,甚至知道禅都在宜春。若问禅宗高地在哪里?恐怕少有人知道。禅宗高地在京都!若带着禅的视角看京都,你会发现那里的一切似乎都刚刚好,与禅的精神高度契合。难怪有人会说,不去京都,无法体会到禅的精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国艺术的核心,就在于……
日式设计中的禅意美学
明代 董其昌 行草书 跋崔白《写生草虫图》
论儒释道对苏轼书论的影响
鲁迅论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