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米丈堂木作】木桥屐

说起木屐,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是日本人穿的传统木屐——下駄,那穿着木屐行走大街小巷时所发出的嗒嗒声,仿佛就在耳边萦绕。

下駄的种类很多,基本形制由底板、绳带和屐齿三部分组成。屐齿一般采用比较结实的木料,雪松木或者桐木,然后再装配到底板上。传统使用的绳带是麻绳,现在则大都用合成材料制作。

作为传统鞋类,下駄经常搭配和服或日式浴衣而穿,传统的节日庆祝亦或是夏日夜晚纳凉等,日本都能见到这样的传统装扮。其实,日本木屐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

慈湖木屐的发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木屐实物。而我国古时对木屐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故事。

晋文公求贤心切、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下山参政。而介子推宁可抱着一棵树被活活烧死也没下山。晋文公后悔莫及,命随从将火烧后的树木制作成木屐,穿在脚下,每逢想起就唉嗟:“悲乎!足下!”以至后人称尊敬的朋友为“足下”。

汉代以穿木屐为时尚,新娘出嫁,流行穿漆画屐。这种漆画木屐在安徽马鞍山市郊东吴名将朱然及其妻妾墓中曾有出土:屐身小巧精致,木扁上凿有三个较小的孔眼,周身施以漆绘,屐底则装有两个木齿。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木屐的盛行时期,晋代有男方女圆的区别。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还发明了带前后齿的登山屐,史称“谢公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十分便利。

至唐代,木屐就被传播到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唐代颜师古注解木屐时说:“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二齿,所以践泥。” 

宋朝张瑞义的《贵耳集》还记载了苏东坡穿木屐:“东坡在儋耳,无书可读……一日遇雨,借笠屐而归。”

明清由于缠足的风俗盛行,只有广东、福建一带的女子未被风化,仍保持天足,与男子一样穿木屐,所穿之屐多无屐齿,已接近现代的拖鞋。

米丈堂木作遵循传统木屐的基本形制,以桥为设计语言,用松木、榆木打造而成的木桥屐,带领足下于桥上,看人间风景。

《鹖冠子·备知》:“山无径迹,泽无桥梁,不相往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像是人与人之间结的连接,通过这些路、那些桥,将各自的人生轨迹缠绕在一起。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梁桥、浮桥、索桥、拱桥等等,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连接了这头与那头的世界。

桥亦作为一种艺术语言符号,承载了人们诸多的情感意绪,频繁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诗经·大雅·大明》有“造舟为梁,不显其光。”说文王曾亲迎太姒,渭水无车,即并船为桥,显示其对于妻子的真挚情感和利落的处事风格,何其光辉。

历史上第一次关于浮桥的记载,是渲染文王与太姒间夫妻情分的存在。

又譬如在那些民间爱情故事里,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许仙和白娘子“断桥定情”。男女间的缘定今生,也正契合了桥本身关于连接的属性。

然而,有相聚就有别离。“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至今朝”,惟愿有情人心中终有一座桥,千里来相会,对面也相逢。 

在《禅艺会》对话框中分别输入『39A』『39B』『39C』『39D』,可以获得更多米丈堂创意木作资讯,欢迎查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人穿和服配的鞋子叫什么
木屐
踏着木桥游览九如山
日本人为什么喜欢穿木屐?
世界最大跨度木拱桥在胥口开建
日本桥-昔日长春“阴阳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