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石】收小麦随想

今天给爸妈打电话,家里正在收小麦。

突然想起上小学时,儿童节过后,就该收割小麦了。每年的儿童节放假一星期,帮助家里干活。接近四十年过去了,收麦子还是每年这个时间,不禁暗暗地感到有点诧异。

回过神来,禁不住笑了!城里人,越来越远离农耕了!

爸告诉我,现在都是联合收割机收麦子,家里的十来亩地,一会儿就搞掂了。主要任务是把地头的麦粒拉回家,是我的几个堂弟帮的忙。我家在镇上的房子,前面是一大片自有的水泥地,刚好适合晾晒小麦。

不由得回想起小时候收割小麦的情形。早晨四点钟就被大人叫醒,赶在日出前凉快的时刻,尽量多割些。感到肚子饿了,就回家吃早饭。白天天气炎热,我经常赤膊上阵。皮肤被晒得红红的,火辣辣地疼,两三天以后,一揭就是一层薄薄的皮。

那时候,种地全靠人力,全村都很少有机动车。一家人从早忙到晚,一天最多也只能收割三四亩麦子。我和爷爷的主要任务,是用板车把捆好的麦子运到我家的打麦场上,把麦捆竖着放好,以便干燥。那时,如果碰巧有骑自行车卖冰糕的,买几根硬邦邦的冰糕消暑,那简直就是天上人间的享受!

麦子收完后,开始打场。三头牛拉着石磙,一遍又一遍地碾压,直到麦粒全部脱完。这么多麦子,要打好几场。这个程序现在被联合收割机取代了,麦秆被打成一寸长短,留在地里。接下来,旋耕耙一打,就全部压在泥土下面,变成肥料了。

现在农业技术改进了,一年两季收成,一亩地的年产量大大超过了一吨,是我小时候的两倍以上。但村里的人都说,靠种庄稼挣钱,想都不要想。

真是的,中国的农民太辛苦了。城乡差异依然巨大,而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呢?

【作者简介】山石,本名朱坤领,男,山东单县人,生于1973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现在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从事英语语言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教学和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麦子倒了,少收了三五斗!所幸一斤小麦买不了一瓶水,亏不了多少
有个假期叫“麦忙假”
【灵璧视点】我们这里开始“收麦子”咯!
乡土散文《麦子熟了》张兰洲
小 满
农忙季节的珍贵老照片,农村人感触最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