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者】歌风台,声韵何在?

江苏一些古城,我数十年行游采写陶醉于斯。每每听到《梦江南》柔婉轻唱,江南的雨茫茫、桥弯弯、山青青、水蓝蓝……便随之入梦。而江北的徐州,既是江苏省境最早的城邑、两汉文化发源地,也留下《难忘徐州》威壮豪歌。随着声韵起伏、词句涌荡,我似乎感受到“大风起兮云飞扬,铁甲重瞳成过往。云龙起伏、燕子楼空。古室珍藏画像石兵马俑……”

在我10岁时,便知晓这座拥有2000余年建城史的徐州。难忘那个万木萧索的深秋,我攥着买零食积攒下的几角钱,前往家附近的闹市——北京新街口,迈入新华书店,买一册散发油墨香、品相新亮的“三国演义连环画系列”之一《三让徐州》。

回家途中,我一路翻阅、心生好奇:一座古城,为何有人执意争夺、有人刻意坚守、有人拱手相让,有人坚辞不受……看着想着,全不顾黄叶飘飞、云暗秋深,衣襟上粘带几枚“金色勋章”。

人过中年,还是深秋,我因采访选题踏入这座古城。那天,秋风秋雨,丝丝凉意。

 徐州古来多烽烟战事。诸如楚汉相拼、曹刘厮杀、淮海战役……当可怖的厮杀声和冷兵器的击撞声归于宁静;当九里山古战场的花花草草再也不沾染血腥气味,徐州古城表情复归沉静、蓦然回首,但见寒鸦落叶、凄虫萤火之间的王侯陵寝,已成为观光景点。赏析汉墓群的游人,步履节奏,迟缓且沉重,慨叹之声,幽婉也怆然。

综观徐州历史文化,最抢眼作品,当属大汉画像石。那日,我穿越一间间陈列画像石的展室,浏览汉字、汉服、汉族、汉语起源之地的描绘性记述。一时间,竟然不知该用什么词藻来书写这片曾强劲、曾散乱、曾繁华、曾凋敝的帝王之乡!

漫步在汉文化景区,令人感怀的声响似乎在飘荡。一种声音,来自徐州东郊的子房山,那是张良的箫声。遥想当年,强悍的楚军尽管临阵不畏死,可还是抵抗不了归乡无期的凄楚旋律,因此一溃而散,楚汉相争由此成为定局。还有一种声音来自沛县歌风台上的吟唱,那是汉高祖仰天呼出的《大风歌》。3段歌词率真酣畅,表露出一代帝王纵横千里的豪迈、荣归乡里的心态连同守业艰辛的忧患意识。试问历代帝王的万千吟唱,哪首比得上这首短歌更显胸襟与气韵?

那日,我从高大雄浑、蔚为壮观的沛县汉城走出,直入古韵浓郁的汉街。街之上空,悬浮着悠悠汉乐,飘洒着丝丝秋雨。生于此长于此,曾以“制羹献尧”开启美食先河、成为厨行祖师爷的彭祖,遗留的美食理念,早已被徐州人精彩传承、不断刷新,走向四海……沛县人的豪爽,不知是否源于甘冽、浓郁的沛公酒?当我登上了汉城建筑制高点——歌风台时,作如此想。

古沛八景歌风台,是史典详实记载、超大台式建筑之一。迎着秋雨,我似乎看到,公元前195年仲秋,年已62岁、在东征西讨中身心疲惫的刘邦平定英布之乱后,思乡之情,促使他掉转马头,携得胜之军,向家乡沛县走来……

那是一片激动人心的场景。沛县父老深知当年的泗上亭长习惯豪饮,便把名酒献上。高祖饮到兴奋时,喝令击筑,随后仗剑作舞。于是,一首流传至今的《大风歌》随着刚劲的剑式在古沛上空飘荡:“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紧接着,为他伴舞的120名少年也同声唱和。高祖边舞边歌、感慨万分,最后终于热泪夺眶、音调微颤,父老乡亲们被这种气氛深深感染,纷纷掩面痛哭起来……

数千年前强劲一幕,让我沉浸其中。忽然,身旁两位学者为歌风台何时所筑、《大风歌》汉碑是何人书写的争论声调高扬,让我的神思回到现实中。

一位爷认为,这座古碑,为刘邦返乡时所筑,并旁征博引。其一,元大德年间,这里曾有一座《大风歌汉碑》,记载汉高祖“征黥布而返乡,筑台会诸乡耆,遂作歌”之句;其二,周、秦之后遗留下的规矩是,大凡为帝王举办的仪式,都要提前构筑高台,以示威仪。刘邦衣锦还乡,当地官僚士绅不可能对音讯一无所知,不可能不为其精心设置场地与纪念物。

另一位爷,坚持“刘邦走后,始建高台”之说,也合情理。据史料载,刘邦返乡是临时决定的,并未提前通知乡里。高祖平定淮南王英布的地点,虽然在安徽宿州,但离沛县不过百余公里,骑马赶来最多两个时辰,即便当地闻讯,也来不及筑台。

两位学者边争论边走进大殿,又理论起《大风歌》汉碑,究竟是何人所写?

我见到,饱含历史苍凉感的汉碑,只有上半块,字迹为汉代时很流行的“悬针篆”。由于古碑无日期、无落款,所以当年谁记载的大风歌便成为千古之谜。说蔡邕书写的人最多。理由是,当年许多记述大事的碑记,都是出于这位精于辞章、长于碑记的文学大家。还有其他说辞,为汉代曹喜所书、唐人瞿令所书、金人党怀英所书……

一位导游的话很有意趣:说古碑虽然仅剩半块,却因缺憾形成悬念。导致千古之谜,引来了学术界热议,引来探幽访秘的八方来客。

走出徐州,我撑伞伫立微山湖畔,遥望模模糊糊的徐州,深思哲理——历史的悠长回响,或许是后来人志向高远、砥砺前行的动力。世间的某种缺憾,或许是闻见者心向往之、一探究竟的由头……

沉思良久,不觉雨霁风停,一泓绿波上空彩虹高悬。视野中的徐州,清晰可见。

展读

【随笔】五台石雕

【随笔】雪魔芋

【随笔】常州风雨,梳篦何在?

【随笔】鼎湖上素,余味悠悠

【随笔】一扇风,万里情

【随笔】爱莲新说

【行者】草与秸,华丽转身

【行者】古刹·名泉·品思

【行者】古刹名斋

【行者】焦山,千古文风

【行者】姑苏,彩绣如诗

【行者】雨中,景山读景

【行者】观荷心语

【行者】仲夏,尼山行

【行者】 绍兴暮雨,一寺一叹

【行者】 大佛座下,茶与诗

【行者】 内画情

【行者】 灵悦寺,古合欢

【行者】 龙泉寺,“魏老爷”

【行者】 金山,感叹中升华

【行者】 走近山寺,寻名桂

【行者】 夜游江心寺

【行者】中秋,芦苇在对述……

【行者】大觉寺,茶随禅意

【行者】伞情

【行者】“米氏云山”一陶然

【行者】菊香街,夜徘徊

【行者】武夷月色,伴岩茶

【行者】千年“筷意”,几多情?

【行者】招隐寺,鹂声悠远

【行者】湘粤,锦绣在绵延

【行者】水街,茶中有悟……

【行者】深秋,思悟美菊

【行者】红螺寺“听秋”

【行者】凌霜叶,参透禅意?

【行者】云之南,感“圆通”

【行者】书院,回荡千古雄辩

【行者】冬雪禅林,深情回首

【行者】浣花溪·薛涛笺

【行者】老门楼,梦中寻

【行者】古隆中,雪晨遐思

【行者】雪夜,迷茫古驿城

【行者】石塘夜,访名纸

【行者】品粥思古

【行者】银山奇美,塔林高深

【行者】花凌波,意超然

【行者】何园意境

【行者】腊八,那一泓温馨

【行者】谁似一盆兰?

【行者】清素之美

【行者】曹氏风筝,无尽遐思

【行者】古刹育梅

【行者】报春使者

【行者】中外红茶,一品三叹

【行者】忆梅,仰大隐

【行者】古渡烟雨、企望如潮……

【行者】拿什么解析你,观赏鱼?

【行者】遥祝珍虫  和谐吟唱

【行者】婺水之源:花聚金,茶凝翠

【行者】江南夜航,清素如锦

【行者】蓉城,那片锦澜

【行者】成语之都,史迹多趣

【行者】新安江,诗情在摇曳

【行者】红艳杜鹃,古今吟唱

【行者】古桥名刹,吃茶去

【行者】广济寺品砚

【行者】 雨夜,杏花村抒怀

【行者】 心中自有“桃花源”

【行者】羑里城,春雨如烟

【行者】烟雨船点,史话悠悠

【行者】雪裙仙子

【行者】鸟啼鸣,我感悟

【行者】乌江畔,烟雨飘

【行者】浣沙溪畔,诗意凄美

【行者】竹院雨,莼羹鲜

【行者】雨村山径,独徘徊

【行者】山中有清味

【行者】墨迹留香,幽梦得悟

【行者】清素煎饼,歌赋为伴

【行者】江城,品诗词、探疑云

【吉日】屈子故里,粽子情

【行者】千古碑刻,一段传奇

【行者】名山古松,几多感应?

【行者】古海棠,几多吟唱?

【行者】睡莲小记

【行者】危崖“社区”千古谜

【行者】美哉!根艺

【行者】  “十四陵”,景泰蓝

【行者】炎夏,醉在“盆景”中

【行者】深州桃,是何滋味?

【行者】雨中团城

【行者】奇哉!弘济桥

【行者】钟情木槿

【行者】碧野行思,药花香

【行者】大漠长河,因诗而醉

【行者】寺米留念,彩米留香

【行者】闽南,香泥藏珍

【行者】秋风秋雨,"醋博"遐思

【问禅】江畔月色,古琴台

【行者】清素茄鲞    雨轩知味

【行者】谁在意,秋虫鸣唱?

【行者】读书台,墨香悠长

【行者】是夜,别样美

【行者】雨村依然,曹公何在?

【行者】豆芽,感悟几何?

【行者】岳庙,古建哲思

【行者】龟峰读石

【行者】古越浩叹,一茶消解

【行者】京城牌楼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到沛县,驴友可触摸汉文化源流(郭谦游记)
徐州沛县:汉大风歌碑
石头上的徐州
大风歌
谭天宇:沛县汉之源景区行
沛县刘邦大风歌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