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大猫》荣获2022年“中国好书”奖!
userphoto

2023.08.30 广东

关注

大件事!猫盟参与制作的《中国大猫》,荣膺2022年“中国好书”奖!

在这本书里,我们整理了现有最新的猫科动物分布记录,把这本书做成了中国独一无二的,完整介绍本土所有野生猫科动物的科普书。

中国是猫科物种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我们对中国的12~13种猫(渔猫分布尚存争议)了解甚少。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让大家多“吸”一点猫,以了解促进关心,让更多人参与到对中国猫科动物,和独一无二的中国生态系统的关注和保护中去。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中宣部指导下,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的2022年“中国好书”奖揭晓,共选出42种获奖图书,被选中的每一本书,都是优中选优。

在刚刚出炉的2022年“中国好书”奖中,《中国大猫》获得殊荣,一举得奖!这是《中国大猫》继2022年《环球科学》“最美科学阅读”、2022年《新周刊》“年度刀锋好书奖”、第三届“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入围中国教育新闻网“2022年青少年暑期书单”后获得的又一大荣誉。

它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

一句话总结:《中国大猫》是国内唯一一本完整介绍本土全部十三种猫科动物的科普读物。

中国是世界上猫科动物物种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13种野生猫科动物,是美国的2倍以上。在这庞大的猫猫家族中,我们普通人很难去深入了解它们,相信大部分人只对虎、豹、雪豹等大型猫科动物有所耳闻。

也就是说,中国还有大量野生猫科动物不为人知,而它们需要、也有必要被我们了解,因为猫科动物对生态系统的运行相当重要,是生态系统是否完整和健康的重要指标。

我国关于本土猫科动物的研究仍旧非常之少,比如关于中国猫科动物的分布、数量、生存现状等信息都是比较陈旧的。

为此,我们集结了猫盟、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荒野新疆等一线研究机构以及野保人等专业团队,在2022年做出了这本信息量无比之大的《中国大猫》,可以说一举革新了中国野生猫科动物资料。

演化、分类、习性、分布地、数量、生存现状、保护……资料够全,信息够新,以及最重要的——更加“本土”。用博物达人张辰亮的话来说,这本书里的内容,是你在互联网上找不到的,最一线的信息。

这就是《中国大猫》,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猫科动物故事。

感谢中国科学家、野生动物保护者数十年的研究与保护,猫盟、山水、荒野新疆团队撰文供图才让我们有机会“走近”中国野生猫科动物。正值国际兔狲日,愿中国的13种野生猫科动物,因我们每个人的关注与了解而得到更好的保护。

《中国大猫》的内容有多“硬”?

《中国大猫》的作者团队经过了大量的资料查证和实地调查,整理出了可能是目前国内最全、资料最丰富的内容。

比如人们很少了解的荒漠猫,历史上关于它们的记录非常模糊,很多目击记录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证实,使得它们的分布地曾一度被认为在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

荒漠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猫盟 / 《中国大猫》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一线研究显示,荒漠猫只生活在青藏高原东缘一带北京大学罗述金团队对它们的具体分布进行了重估修正,得到了比过去分布记录更加精准的分布图。

荒漠猫在我国的分布图。©《中国大猫》

再比如研究资料少之又少、被称作“最美小猫”的云猫,在中国,云猫被发现的时间相当晚,这可能跟它们与云豹同域分布且形态相似有关。云猫在中国的首个记录是20世纪70年代产自云南丽江的几张毛皮标本。进入21世纪以前,云猫在云南的最后一笔确切记录,则是1984 年12月哀牢山的两件标本。

云猫,最神秘的猫科动物之一。©布拉姆·迪穆拉米斯特 / 《中国大猫》

2006年,北京大学的李晟博士在云南贡山县拍到了一张来自独龙江的毛皮。最开始,相似的云朵状斑纹让他以为那是一张云豹的毛皮,但仔细辨认后才发现是云猫。这恐怕是进入 21 世纪后第一个被确认的中国云猫记录,可惜这并不是一只活的云猫。

2014年底,香港嘉道理中国保育与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次联合物种调查中,两次拍到了云猫在夜间活动的影像,这也是云南多年来再次发现云猫。

云猫也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小猫”。©猫盟、自然影像中国、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 / 《中国大猫》

紧接着,从2013年到2015年,北京林业大学、西藏生物影像调查研究所(TBIC与猫盟先后在西藏墨脱和察隅地区进行考察时,记录到了日间活动的云猫影像,云猫这才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截至目前,云猫越来越多地在森林保存完好的地区被拍到,包括西藏墨脱、云南德宏州盈江、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等地,我们才得以拨开重重迷雾,了解这种神秘的小猫。

挑剔的云猫仅生活在森林生境,尤其是潮湿的常绿阔叶林中,喜马拉雅山脉海拔 3000 米以下未受人为干扰的针叶林、阔叶林和热带雨林里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的种群存续对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拥有强烈的依赖性,没有雨林,就没有云猫,而在全世界雨林逐渐退化的今天,云猫值得我们更加去关注和投以保护。

在夜色下目光如炬的云猫。©猫盟、自然影像中国、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 / 《中国大猫》

除了云猫以外,很多猫科动物历史上在中国分布相当广泛,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已经从很多地区消失了,又或者因生活在人迹罕至的荒野而缺乏调查,直接采用历史上的分布记录显然无法反映其分布现状,我们绘制物种分布图时力求收集最新数据,反映物种当前的真实分布。

比如说豹,作为猫盟重点关注的物种,随着红外相机的应用,近十几年来新记录层出不穷,作者尽可能把所有最新的记录都标记了出来,特别是横断山脉近十年来的发现,包括在西藏洛隆,2022年新发表的种群记录。

横断山脉已确认的豹分布点。©猫盟 /《中国大猫》

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猫科动物故事

提到猫科动物,我们总是率先想到诸如《大猫》等国外记录片中讲述的各种故事:非洲草原上追捕大型猎物的狮群、通过高科技项圈追踪猎豹....

如今,我们也在更多地运用红外相机等科技设备监测野生猫科动物的行踪。 ©西藏生物影像调查研究所 / 《中国大猫》

而对于中国本土的猫科动物,我们既需要更多的研究,也需要更多的传播来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唯有了解才有关心,保护才得以开始。

比如一只被14亿人所牵挂的东北虎——完达山1号,2021年4月23日,黑龙江省密山市白鱼湾镇临湖村,完达山1号出现在村里,视频瞬间引爆了网络,无数人都在关注着这只进村的老虎。

戴着项圈的完达山1号。图片来源:网络

老虎为什么会进村?它是谁?它从哪儿来?它要到哪儿去?事件的后文是什么?是否要放虎归山?

一连串的问题需要专业人员来解答,而书中给出了完达山1号最完整的一线资料:这只东北虎体长2米左右,体重约225千克,年龄2~3岁。这个年龄对野生虎来说跟人类的十七八岁一样,并且从它展现出的体态、活动能力来看,它毫无疑问是一只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雄虎。

综合来看,这只虎的种源应为锡霍特阿林种群俄罗斯境内最大的虎种群)。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强,该种群的数量持续增长,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栖息地趋于饱和,不少个体试图向中国境内扩散,完达山一线日益频繁的东北虎报道或许都与此有关。因此,这只虎极有可能是一只进入中国不久并试图拥有“中国国籍”的野生东北虎。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东北虎。©冯利民 / 《中国大猫》

在老虎被抓住,并确认其身体状况后,“是否放虎归山”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有人认为这只虎不怕人,放归后会养成袭击人的习惯;也有人觉得应当关着它,给圈养的东北虎“留种”;还有人担心它眼睛受伤不能自理……

那么,面对野生动物,什么样的救助态度才是正确的?曾经救助过闯入民居的雪豹的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微博名为“圆掌”)对此有个生动的比喻:“一个人到医院看了次感冒就赖在住院部不走了是不合理的;同样,人家到医院来检查感冒,医院直接给人扣下来按到住院部不让走,那更是没道理的。”

雪地里行走的雌性东北虎。©李冬伟 / 《中国大猫》

野生动物救护的完美结局,必然是成功放归野外,这只虎也一样。2021年5月18日,黑龙江穆棱,“完达山1号”放归。这是中国首次成功救护并放归野生东北虎。

面对这只意外闯入人类村庄的东北虎,在慌乱和争议中,我们最终用目前最可行的方式,做出了当前最好的处理——这似乎代表着中国在野生虎保护方面又迈出了前进的一步。

这是属于完达山1号的故事,而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关于人与猫的故事远不止于此。猫科动物这些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物种,还有太多未知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唯有了解,才是保护的开始

随着这两年互联网热点的兴起,人们对猫科动物的关注度随之越来越多,雪豹、兔狲、猞猁等特点鲜明的猫科动物一次次登上热搜引发讨论。

以兔狲为代表的一些猫科动物已经广为人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大学、猫盟 / 《中国大猫》

但这还远远不够,虎、雪豹、豹、云豹、猞猁、金猫、豹猫、渔猫、兔狲、云猫、野猫、荒漠猫、丛林猫,这才是中国猫科动物的全部家底,这些猫科动物大都处于食物链顶端,其生存需要充足的食草动物种群和栖息地,这与人类不断扩张土地的需求充满了矛盾,它们的数量和分布在同一历史时期都出现了下降。

比如虎,中国曾是多虎之国,拥有多个虎亚种,包括里海虎(新疆虎)、东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和华南虎,其中华南虎广布于中国大部分省区。然而,目前中国确认有分布的虎,只有东北地区的东北虎及墨脱的孟加拉虎。大规模的猎杀和土地开发让虎这个被称作百兽之王的物种经历了坎坷的命运。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境内拥有至少20只孟加拉虎,进入 21 世纪以来,孟加拉虎留下的记录只剩下当地人偶见的脚印。©王渊 / 《中国大猫》

但好在,自1998年前后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森林陆续免遭砍伐和开垦,逐渐开始恢复,一些猫科动物的种群数量也有所恢复。

比如近年来,青藏高原的雪豹、猞猁、兔狲、荒漠猫等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数量下降后,种群和分布逐渐呈现稳定或恢复的趋势,这对调节鼠兔等繁殖快、数量多的食草动物种群,以及维护草原的生长和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这样起起伏伏,而越来越多的关注,才能够给猫科动物施以更多的保护。

这也是《中国大猫》的终极目标。

文、编辑丨武治宇
打开App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是地表最受欢迎的动物?
科普一下:中国的13种野生猫科动物 |绿会研究室
林草科普|盘点中国猫科动物
CFCA三北大猫的博客:从又一只东北虎被套死说起
老虎
诞生在中国的猫科动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