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槐树街端午专题|春暖|故乡的端午

故乡的端午

作者|春暖  编辑:老板娘

     早晨去集市买菜,忽然看到街边多了几个五颜六色的小推车,特别吸人眼球。仔细看,原来是卖香荷包和五彩线的。车上有各种颜色各种样式精巧别致的香包,还有粗细不等各色漂亮的五彩丝线。才猛然想到,要过端午节了。

     这些年离乡四处奔波打工,已记不清多少个端午没在家里过。一晃又来江苏半年。原来这异乡的端午与我东北老家的端午一样啊,一下子勾起我思乡的愁绪。
      想起小时候过端午节。
     母亲会提早一天打发孩子去供销社买五彩纸。父亲手很巧,剪喜字,写春联都会,叠葫芦更不在话下。父亲先把薄薄的五彩纸按在炕上裁开,裁成大大小小的四正方形,然后三折两折,就叠成两只角或四只角的扁葫芦了。我们姐弟几个趴在炕沿边上,神奇崇拜的瞅着父亲,争抢着吹葫芦。用指尖捏着葫芦的两只角,嘴对准葫芦上方的口口,腮帮子一股,呼的一口气吹上,扁葫芦哗啦一下就鼓起来了,成了一个带翅膀的圆鼓鼓的胖葫芦。不让最小的小弟吹,他哈喇子太多,会把葫芦弄湿而毁坏掉。父亲教我们叠葫芦,我们都很快学会了,可他还是不让我们动手。特别是剪葫芦穗儿。父亲剪的葫芦穗儿曲曲弯弯,宽窄长短正好,搭配也好,红葫芦绿穗儿了,绿葫芦粉穗儿了,串在葫芦底,系在杨树枝上,插在房檐下,门框上,风一吹来,荡来荡去,婀娜妩媚,像穿着长裙的俏姑娘。
     端午节早上,全家人都早早起来。母亲包馄饨煮鸡蛋。馄饨是纯肉馅的,一年只吃这一回。如果端午村里没有杀猪的,就吃不到馄饨了,改吃面片儿。那个时候的农村还没承包土地,家家贫困,主食苞米为主,小米为辅。有一句磕,说,苞米馇子大饼子,不吃就挺着。大米白面逢年过节才能吃两顿解解馋。

     鸡蛋分两种煮法,一种打荷包蛋,一种水煮。鸡蛋也不是随便吃,一家人的火柴咸盐,针头线脑,孩子的笔呀本子的全靠鸡蛋换钱。条件好的人家多煮几只,还会煮几只鸭蛋或鹅蛋。但很奢侈,基本上也是一年吃一两回,除非生日和生病。那时孩子多,每家差不多都三四个。事先母亲会把鸡蛋分好,一个孩子几只。还会特意给放猪倌留几个。那时生产队有个特殊工种,猪倌儿。全村人每家饲养的猪白天都统一放养,晚上归家。不知道怎么形成规矩的,端午节每家都要给猪倌送鸡蛋,可能是对猪倌表达感谢的一种方式吧。热乎乎刚出锅的鸡蛋握在手里,美在心里。舍不得吃掉,揣兜俩,拿出去跟小伙伴显摆。我家里不养鹅,小时从来没鹅蛋吃。非常羡慕有大鹅蛋吃的小孩。但也有令我自豪的,我能吃到鸽子蛋。姥姥家养了一大群鸽子,房檐下一溜鸽子窝。清晨,一大群鸽子站在屋檐上扑拉拉飞走,黄昏,它们又都飞回来。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只要想到姥姥家,耳畔总是咕噜咕噜的鸽语声。鸽蛋平时不让动,端午这天,姥姥会破例上窝里掏几个煮给我们吃。
     父亲早起去村外或路边攒杨树枝,挂葫芦。新鲜的杨树枝散发着淡淡苦涩味,杨树叶子又圆又大,碧绿油亮。把一只只鲜艳的葫芦挂在杨树枝上,插上房檐,门窗,整个院子就有了节日的气氛。那时朝霞刚起,太阳刚要升上,鸡鸭猪狗们都出窝了,房檐下的燕子被吵醒,唧唧喳喳在院子里翻飞着,小院子里立时热闹起来。母亲把外屋的门敞开,炝葱花油锅的香气传出去,鸡鸭猪狗们仰着脸哼哼唧唧堵在门口,望着厨房里忙碌的母亲。母亲说,过节了,让它们也沾点油腥儿味。

     我们姐弟几个睁眼就跑到姥姥家去了。姥姥家房后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草甸子和庄稼地,我们是去姥姥家洗眼睛,系五彩线,戴香荷包。
     姥姥说,端午那天太阳没出来之前,用草叶上的露珠洗眼睛,一年里神清目明,不得眼疾。在有露珠的草地上打个滚,一年的晦气都会滚走。北方温度低,春来得晚,端午时草才长出半乍高。庄稼地里苞米苗才三四个叶,地皮还黑黝黝的。草甸子上算是春意浓的,绿茸茸的,蒲公英和不知名的小野花都开了,黄的,粉的,紫的。草叶上的露珠晶莹莹的,用手一碰,它就骨碌碌,颤巍巍。弄不好就咕噜一下像眼泪一样滑掉了。姥姥蹲在草地上耐心的挨个给我们洗眼睛,我们仰着小脸眯着眼安心等着。沁凉的露珠落进眼里,我们一惊一乍嚷叫着,姥姥笑骂着。这一幕在我心里永远不会忘,那种感觉此后再也没有过。
     洗过眼,滚过身,姥姥才掏出她早缠好的五彩线和香荷包,挨个给我们手脚系上,脖子戴上。边系边念叨,不知道她念叨的啥。问她,她说消灾祛病,不能说,说破就不灵了。最后姥姥领我们去她家薅艾蒿,吃鸽子蛋。姥姥家小园每年都种一小块艾蒿和几棵香草。香草的味道很特别,秋天时晒干了装在小罐子里,端午节时才拿出来,姥姥用花布角得细细的缝好几天。姥姥的艾蒿除了端午煮鸡蛋用,平常谁肚子疼腰腿疼也用。姥姥会艾灸,有时很管用。姥姥大声嘱咐我们,回家让你们妈用艾叶煮鸡蛋,祛病的,我们早跑远了。
     母亲从不信这个,她从不给我们缠五彩线,也不用艾叶煮鸡蛋。我有了女儿后,每年端午都给女儿买五彩线,买艾蒿给她煮鸡蛋。我也会带她去郊外踏青。我觉得节日就要遵循节日的习俗,这是一种美好的传承。
     那个小推车上没看到葫芦,问了他们,说这里没有挂葫芦的习俗。却看到好些包粽子的。又问他们,说这里端午必须吃粽子喝黄酒。我老家那里粽子可以不吃,但必须要挂彩葫芦。

     真是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听说有的地方还划龙舟,那会更有意思吧。小时不明白为什么端午节有这些说道,总觉得很神秘。长大后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延传下来的传统节日。各地习俗不同,但美好的祈愿相同。
     如今姥姥已故去,没人再惦记给小孩子们缝香荷包缠五彩线。女儿也长大成人远走高飞,那天打来电话兴高采烈说端午和同学去草原踏青。而我远离故乡,年迈的母亲还在故乡的老屋里。我多想回家去,给母亲煮艾蒿鸡蛋,给老屋的房檐下挂上一只彩葫芦。

槐树街旧作:

槐树街散文|雨柔|夏已琳琅,果缤纷

槐树街诗歌|子尹|她说:不是我,是风(外五首)

槐树街摄影|刘小康|悠然见南山

作者简介

春暖,黑龙江人,爱好文学。

槐树街183号    |    原创“客栈文化”

一个以客栈为主要出没场所的自媒体

自由与梦想:一起笑傲江湖

聚集江湖人士  听最精彩的故事 

欢迎成为客栈人

图片|网络

稿费联系微信号:137874933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端午节专刊】山村耕夫 | 端午六忆
童年的端午节
散文诵读 | 端午情思 | 作者:阿米杰/诵读:韩秀丽
满族端午节
【美文美图】宋伟民 | 故乡的老槐树
故乡村口的老槐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