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15岁,我爸说我是贱货,我妈说我是婊子”
烟波
今天我们
谈谈成长

1

前阵子微博有一个热门话题:被父母家暴,你会原谅他们吗?

起因是一个女生向大V投稿问,“被自己爸爸骂是贱货、婊子,这种行为算过分吗?还有一些肢体行为,比如掐脖子、打耳光,应该原谅他们吗?”

下面有很多网友回复表示,妹子,你不是一个人。

有被家长痛骂加侮辱的:

??这些家长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做鸡”这件事?

也有被打的:

还有一个回复,看得我直冒冷汗。我觉得都不能算“打”了,应该算谋杀未遂:

其实都不用这条微博提醒,我们大概也都记得,小时候是怎么被家长花式教育的。

后来我还去问了周围的朋友,发现大家小时候都被打过,只有轻重之分,没有谁是例外。

基本上80、90后,没挨过家长打的都应该算是稀有动物。

考试成绩不好,先打你一顿再说。

老师说你乱搞男女关系,不管老师说得是真是假,先打你一顿再说,反正老师又不可能有错。

和别的小孩子闹矛盾,不管谁挑的事儿,先打你一顿再说,你说是别人打的你,“为什么他只打你不打别人”。

不听话,打;没规矩,打;跟家长顶嘴,打。

不打就骂,拣那些最难听的词说,反正骂了你你也不敢回嘴,反正你是个小孩子,过两年你就“忘了”。

我一个朋友,15岁的时候被老师告状,说她和同桌早恋(其实她就是和同桌打闹被老师抓住了),她爸揪着她的耳朵说她是贱货,她妈在旁边帮腔说她是婊子,“勾引男同学的骚货”。

现在她28岁了,她还没忘。

有时候想想,我们能身心完整地长大成人,没精神失常、没报复社会、没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真的也挺不容易的。

虽然我们自己明白,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付出了多少努力,才没让自己跑偏。

2

最近上了部电影,《狗十三》,基本上就是一个中国孩子的“成长”史。

电影里的女主叫李玩,因为是女生,所以当初名字是她爸“随便起的”。

她13岁,是个普通的女孩子,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成绩不算好也不算差,喜欢听摇滚,喜欢晚上写作业的时候,一边听歌一边吃煮的泡面。

因为和爸爸闹矛盾,她爸为了道歉,送了她一条小狗,虽然她并不是很喜欢狗。

后来她和小狗慢慢建立了感情,爱好物理的她,给它取名“爱因斯坦”。

一只小狗,一个13岁的少女,这就是片名“狗十三”的由来。

我是机缘巧合去看的这个片子,看之前什么功课都没做,结果看到后来,心里越来越沉重。

太像了,李玩的成长过程,和大多数中国孩子都太像了。

李玩喜欢物理,小小年纪,最喜欢看的书是《时间简史》,别的孩子想的是放学后怎么偷着玩儿,她思考的是“世界上有没有平行宇宙”。

但她爸不理解,她爸看到的是她严重偏科,所以当着老师的面骂她,让他们把兴趣小组从物理改成英语。

李玩一喝牛奶就吐,但她爷爷奶奶不信邪,只要有机会就劝她喝,毕竟牛奶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会有小孩喝不下。

然后看她接着吐。

李玩和小狗“爱因斯坦”两相作伴,为了给“爱因斯坦”加营养,还专门买猪肝拌饭给它吃。

但有一天她爷爷去菜市场遛狗的时候,不小心把狗弄丢了,李玩几次出去寻找,都没找回来。

一开始大家还很紧张,后来除了李玩,也没人在乎了。她开始叛逆,最后招来她爸一顿暴打,打得遍体鳞伤,哭得喘不上气,打完她爸又抱着她道歉,说爸爸不好,但爸爸是爱你的。

13岁的女生,没人在乎她的爱好,没人在乎她的世界,没人在乎她在乎的东西。

但每个人却都希望,她能“听话懂事”。

她爷爷弄丢了小狗,她爸和她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你爷爷也不是故意的”。

被强行改了兴趣小组,她爸和她说的话是“这也是为你好,你怎么还不高兴了呢”。

李玩自暴自弃地去喝酒,挨了顿打,但跟着她爸参加生意上的酒局,她爸却主动让她喝酒,讨生意伙伴的开心。

片中李玩学英语,反复提到一个词,hypocrisy,“伪善”。

在孩子的眼里,成人的世界就是充满了伪善,明明是他们自己的意愿,说成“是为你好”,明明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表现得好像求之不得,明明很多事都不懂,却强行装懂,还反过来说你“小孩子懂个屁”。

谎言堆积成真相,妥协伪装成情商,懒惰修饰成洒脱,最后混成一剂毒药,给“不成熟”的人,一口喂下去。

3

片子最后,李玩终于如她爸爸所愿,“成长”了。

她可以强忍着难受喝下牛奶了。

她可以学好英语,拿出一份优异的成绩单了。

她可以在她爸爸的饭局上给他长脸了。

大人的说话不算话,她可以坦然面对了,大人的反复无常,她可以一笑而过了,大人的责骂和伤害,她可以保持麻木了。

在街上偶遇了当初走失的“爱因斯坦”,她也没有和捡到“爱因斯坦”的人撕逼,没有把它领回家,因为她觉得,“爱因斯坦”跟着她不会好过,在别人的家里,也许它会更幸福。

甚至在一次她爸爸的酒局上,一位她爸重要的生意伙伴特地给她点了份红烧狗肉,“特色菜,叔叔专门给你点的”,她爸紧张地看着她,怕她翻脸,她却大口吃下去了,吃完一笑,“谢谢叔叔”。

多通情达理、多懂事的孩子啊,就像长大了的我们。

李玩的成长过程,和我们是一样的。扔掉个性吧,扔掉脾气吧,扔掉你那些伤春悲秋的小孩子思想吧。

和世界保持一致,和周围人保持一致,不听话就挨骂,不服从就打到你服,直到我们变成了狗,不能露牙齿,只能摇尾巴。

在剧情的处理上,《狗十三》算是很温和的,李玩的爸爸一直努力想做好一个父亲的角色,只是看上去完全不得要领,唯一一次动手,也是“忍无可忍”。

但《狗十三》之外,现实生活里,比李玩还惨的孩子,要多少有多少。

4

8岁,你发挥失常,数学考了80分,挨了顿打。

10岁,你收集了很多动画片的贴纸,被你妈扔进垃圾桶,说你不务正业。

12岁,你写日记,上了锁藏进抽屉深处,被爸妈把日记翻出来,锁砸坏,看完之后撕成粉碎,扇了你一巴掌。

15岁,你在班上被同学欺负,你说你不想上学了,你爸揪着你的耳朵问你,你是不是想造反。

16岁,你爱上了画画,觉得自己将来可以做一个画家,爸妈说画画耽误学习,背着你给美术老师打电话,说不让你再学了。

这就是中国式教育,孩子的感受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保住身为家长的权威。

孩子想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长希望你做什么。

你自己想做的事情,父母觉得是错的,那就算它是对的,也是错的,而父母让你做的事情,就算它是错的,那也是对的。

反正最后你都会自己学会忍耐,学会逆来顺受,学会成长。

反正最后你都会变成他们喜欢的样子,你善良守序,你温顺懂事,你从不惹麻烦,也从不尝试没有百分百把握的事。

最后你成长得很好,你再向家长提小时候受的委屈,他们只会说,“幸亏小时候教育得当,不然你得变成什么样子!”

不知道有多少人去看了这部电影,希望你看不懂它,这说明,你的童年很棒。

没有人逼着你放弃你喜欢的东西,没有人用揠苗助长的方式逼着你“懂事”。

就像很多人说的,如果你看不懂这部电影,那你小时候得有多幸福啊。

但又希望你能看懂它,因为你可能已经身为人父人母,或者未来你可能也会有自己的孩子。

希望你能记得自己是怎么被迫成长的,于是对你自己的孩子,少一些伤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只被剥皮的兔子,揭示了家庭中最畸形的残忍教育
大人们的习惯性“卖惨”,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我们永远欠好孩子一声道歉—真实而又堵心的“狗十三”
中国式家长,失败的家庭教育典范——《狗十三》
851--男朋友生气骂我是婊子,贱货,等各种恶毒肮脏的词汇。这样的男人能原谅吗?这样骂我,他爱我吗?
狗眼里的春天(2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