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捷克古堡和贵族老板一起工作是什么样的体验?

这个女孩从未想到...

她21岁的夏天,会在一座古堡中度过。

每天都像在电影里度假,时间像平缓宽阔的河流,定格在一帧帧梦幻的画面中。

而两个月前,她正坐在电脑前,百无聊赖地翻阅着牛津求职中心发来的邮件。

在一堆投行咨询的实习中,她突然发现一股清流:「欧洲城堡的实习」。

脑中闪过了《布达佩斯大饭店》 》中从辉煌到沉寂的德国古堡,闪过了《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承载着青年情愫的意大利城堡,闪过了几个词:慵懒、悠闲、诗意。

于是,她投了简历和cover letter。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这次求职将她卷入了古堡复兴大业、文化摩擦碰撞,以及历史遗留“印记”的多重漩涡中...

每天,都在上演一场奇遇。

我们聊了聊她今年夏天在捷克古堡实习的经历——她在古堡实习中的具体职责,与贵族老板、当地人交流擦出的火花,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个人体会。

古堡情缘

:为啥想去城堡实习呢?

我是Wes Anderson的超级迷妹,看过他所有的电影和广告,最初是《布达佩斯大饭店》圈住了我的心。

电影是在捷克、德国东部取的景,想重现波西米亚区域建筑人文曾经的辉煌,其主题是对已逝的历史文化的缅怀。另外这部电影的visuals,包括布景、道具、服饰,都非常非常好看。

于是,我产生了一种执念:我想亲眼看看电影里的拍摄场景。

导演说,电影最大的灵感来源的是布拉格,而我实习的城堡正巧在布拉格开车一小时不到的小镇里。所以当时被录取了以后,我有点小激动:“哎?说不定能完成一下小时候的梦想呢!”

:这座城堡和你们老板的关系是?

我先给一点背景吧。我老板的家族拥有这个城堡差不多500多年。在捷克属于苏联的时期,它却成了国家文物,相当于政府的财产。后来苏联解体,(捷克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把财产还给之前主人的国家),这座城堡再次作为私有财产,重新回到家族手中。

城堡物归原主后,运营一直在亏损。所以家族一直在用其他产业(房产、森林、湖等)的盈利弥补城堡的亏空。

我老板之前在JP Morgan做投行,非常有商业头脑。去年,他父亲去世了,他就从家族手中继承了这座城堡。看着城堡的营收报表,他很困惑:“我们城堡这么好的资源,怎么会一直在亏钱呢?”

于是,他想把城堡好好搞一下。之前在城堡工作的都是上了年纪、工作很久的当地人,思想上比较保守,所以老板今年招了很多年轻的全职和实习生,大家一起思考「如何找到一个盈利模式」。

: 那么在实习中,你的具体职责是?

我主要负责BD,简单来说,就是去网上找潜在合作对象,打cold call/写cold email。我还负责市场相关的事宜,比如写一些facebook、instagram的推送,设计宣传册,以及翻译东西。

:实习生都是什么样的人?

这个城堡所有人的背景都很不一样。就我们三个牛津的实习生而言,我来自中国,在新加坡学了a-level;有位美国小姐姐,从小在新泽西长大的,她家以前是俄罗斯犹太人;另一位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非常非常的british。

关于他有一个趣事。他有一次在切洋葱,一直在流眼泪。我们问他怎么了,他用很英式的口吻,泪流满面地说:“I am chopping the bloody onion!!!”从此,这成了他的至理名言,我们每次都拿这个跟他开玩笑。

光是我们仨实习生背景就如此不同。再比如,我们的老板,他的父亲是希腊人,母亲是捷克人。他从小在希腊,又是在英国读书。

和我们一起工作,做marketing的意大利小哥哥。他爸爸是意大利人,妈妈是捷克人,他的女友是法国人,他们是在法国用法语认识的。他自己在捷克和意大利长大的,会好多种语言。

我们上次数了一下,一块儿工作的不到10个人,竟然会说12种语言,平时大家都用英语交流。在这样一个多元的环境,大家在工作、交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观念、工作方式上的冲突。

比方说,意大利小哥哥永远在「度假模式」⛱️,但如果你一直紧盯进度,他就能进入很intense的工作状态。

总之,这次实习,比我过去经历过的任何一个团队的差异性,都要更大。

:实习的一天会做点啥?

我们上班时间是10点,但因为老板是地中海文化下长大的(他从来不准时到办公室),所以老板的上班时间要往后调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11点左右才出现。

我们住在城堡边上花园的房子里,离上班地方超近,走过去大概两分钟。所以一般10点钟,大家从房子里磨磨蹭蹭地走出来,穿过美丽的英式花园,来到城堡的咖啡馆坐下,然后开始闲聊。

这时,咖啡馆的工作人员会给我们做咖啡,catch up一下。大概10点半、11点,老板出现,然后大家才进入工作状态:我们会做自己的research,比如设计membership和partnership机制。

一点半吃午饭,大部分时间是回公寓自己做饭,因为有个大厨房,有时候大家就会一起出去吃饭啊,这个时候午休就会变得特别长(笑)。

下午两三点的时候,老板会跟我们有一个很简短的会议,10分钟到半个小时,问一下进度和想法。

周五一整个下午和老板开会,开完会他就去城堡其他地方看大家的工作进度,因为城堡非常大,一般我们三个实习生会一起工作,但是其他人散布在城堡各个角落。

有时,从布拉格过来的摄影师会登门拍照。他们的背景也很多元化,有捷克人,(我联系到一些)中国人,还有很多俄罗斯人。

我发现,跟中国人一样热衷于拍照的就是俄罗斯人。有超多俄罗斯的情侣,带着他们的摄影师过来,大张旗鼓地拍婚纱照、写真什么的。

另外,捷克当地旅游的政府人员也会过来拜访。因为我老板是半个希腊人,与当地的希腊大使馆关系特别好,所以城堡和他们有一些合作活动。

我们一直工作到6点下班,晚上城堡会举办一些音乐会、放电影,每周五晚上我们会在咖啡馆里办一些小型活动。

而大型活动大概一个月两次,基本都是我们在联系。很神奇的一点,我们都说的是英语,但合作对象说的都是捷克语,这时候我们的美国小姐姐会用俄罗斯语尝试跟他们交流,我和英国小哥哥就一脸懵逼,只得用google translate翻译,结果意外的学了很多捷克语。

还好这个方法行得通,这些活动也被我们顺(强)利(行)办下来了。


:这份实习的自由度高么?

很高,因为城堡就像一个start-up一样,很多东西都是刚刚在起步。

比如,我们一起重新设计了会员的项目,stalk其他的城堡和博物馆,学习它们的操作——从最初的research,到我们的区别和优势在哪儿,再到我们想吸引什么样的人,最后设计一个机制。

现在城堡拥有两个档次的会员:一个是面向当地的,经常会来的人;一个是面向对我们文化事业非常关注,但不是有机会经常来的人。

整个设计都是我们自己搞出来的,而老板可能一周开一个会,查看一下进度。如果他发现问题,会跟我们提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商讨解决办法。

总体来说,我们在实习中的参与度相当高。而且,跟我一起工作的学姐学长,他们也觉得这个实习是他们经历过的自主性最强的项目。

:你们参考了什么样的博物馆?

这涉及到欧洲各种不同国家的stereotype。大家都觉得德国不太懂浪漫,虽然有文化但不太懂得怎么经营。相比之下,法国在文物保护和承包经营做得更前卫更有创意。因此我们参考的更多的是法国的城堡。

因为我们老板之前在英国生活,他认为英国这块做的比较先进,所以我们也参考了很多英国的城堡。老板也开车带我们去捷克当地的城堡和周边的德国城堡(也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那儿)考察了一番。

在拜访捷克其他城堡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奇妙的事情。因为我老板之前是德国的贵族嘛,其他城堡的家庭也是当地的贵族。而这些家庭之间有几百年的交情,互相都认识。

举个例子,那个区域的人一直都非常喜欢打猎。我们的城堡里有很多鹿角,鹿角上会写上当初是哪个猎人打了,打死这头鹿的名字。然后我们就会在其他城堡的墙上,看到鹿角上刻有我老板家族的名字。这说明早在几百年前,这些家族就会互相串门,一起相约去打猎。

贵族八卦

:你老板继承城堡后,辞去了原先投行的工作,现在正全职管理城堡项目是么?

对。他是独生子,是那种「一出生命运就被确定好了」的人,比较可怜。他和父母在苏联时期被赶到国外去了,没法回国。

尽管他从小是在希腊和英国长大的,对捷克的整个风土人情和语言不太了解,没啥归属感,但因为家族有很多产业在这个国家,他就必须回来。

我老板一开始从英国JP Morgan调到捷克的某投行,后来辞职,管理家族产业。我们在那个小镇叫blatná,一半以上的资产都是他们家的,房子、地、好几片森林、湖、还有一个啤酒厂是归他管的。

几百年这块地都是他家族的的嘛,因为苏联时期有一半的地成了居民区,就没还给他们,剩余的都如数归还了。我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因为他平时都跟我们讨论城堡相关的事情。

:你们实习生和老板接触频繁么?他性格怎么样?

挺频繁的。我们一周有一次非常长的会议,有时甚至长达两三个小时(当然,我们会聊很多奇怪的东西,不是一直在工作啦)。我们平时每天都会跟他见一下,因为他周一到周五基本上都是在这里。

到了周末,他会开车去布拉格,因为他总抱怨:“Nothing’s happening here!”他觉得这小镇太无聊了,如果周末还泡在这儿,人会疯掉的。

于是,他平时到了周末就开车带我们到处玩,去他家湖上钓鱼,在城堡里喝喝酒之类的;他还经常请我们吃饭,有时在他家吃希腊菜,有时去外面下馆子。

这里要稍微提一下他的母亲,也是一个神奇的人。她满头银发,穿着风衣牛仔裤,身材很好看得出以前很美,气质也很好,但同时一点也不做作。

她和我们聊天文地理无所不有,是我遇到的为数不多的,能与年轻人聊得来的老年人。

有一次,老太太开车带我去布拉格,一路飙车,车速竟然上了160码...

再回到我老板,他这个人非常随和、非常热情、非常迷人。我们研究下来是那种「nobody can refuse him」的人格魅力。

他清楚自己的charisma,也很善于在商业谈判上运用这种性格优势。

毕竟也是在投行摸爬滚打过的「衣冠禽兽」是不是?

总之,我老板是很有亲和力、有想法的一个人。比如,从他为我们设计的实习生项目就可以看出——虽然是第一年搞这个项目,但他很清楚如何激励实习生把项目逐步推行、落实下来。

: 他有没有啥槽点?

问题也是有的。比如他骨子里的阶级优越感,就让人挺难接受的。

其实我来实习第一天,从机场到小镇的途中就看出一些苗头了。

因为捷克和德国是全世界啤酒喝的最多的国家,那边人上班下班都喜欢说:“哎?我们去喝酒吧”;中午11点开始,就有城堡员工提议:“咱们去买啤酒吧。”

然后我就问我老板:“你们这边好喝的啤酒,是你们家产的嘛?”,因为之前提过,他家有个啤酒厂。

没想到他说:“哦,我从来不喝啤酒。我比较喜欢喝wine。”

接着,他脸上露出了一丝嫌弃的表情。

其实跟我们相处时,我老板还是很有亲和力的;但跟当地人相处时,你能明显感觉到:他有这样的优越感存在。

我个人觉得,这种阶级优越感不太正面,而且我不认为,作为21世纪的人,保持这种优越感是正常的。

文化碰撞

:在实习中,你有遇到什么文化冲突吗?

这里需要讨论一些政治、社会方面的话题了。这次实习吧,我是抱着旅游度假、顺便了解历史的心情来的,但它却引发了我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我先夸一波捷克吧:这个国家真的非常棒,物价也很便宜,人也非常nice,社会治安也是欧洲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所有设施比较先进的。

不仅是我老板,整个大环境、包括我在捷克的经历都让我觉得:这边的人比较保守。

比方说,我之前对捷克了解并不多,而且后来我发现,原来是他们不愿对外宣传、推广自己的文化——捷克人对大肆做旅游广告嗤之以鼻。

他们会觉得:“我们国家和民族非常好,你作为一个外国人来我们这儿,就是要了解我们的文化、学习我们的语言,而不是要求我们去学英语。”

再比如说,女权问题。我在捷克这里遇到一些情侣,在一起两年是最少的,有的甚至在一起五六年了。他们对待情感是一种非常投入的状态,同时他们会默认两个人在一起这么久肯定要结婚,女孩子一定要结婚生子,观念上还是比较保守的。

所以,在与当地人工作、平时打打闹闹开玩笑的时候,不可避免会产生意见不合的冲突,比如,开一些不太尊重女性的玩笑。而和我一起实习的美国小姐姐,她听见这种东西会跳起来骂人。

其实,当美国小姐姐在私底下跟我抱怨的时候,我能理解她也很赞同她的一些看法。但事后想想,觉得美国人还是太注重政治正确性了,甚至到了令人不太舒服的程度。

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我能感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差异对大家言行的影响。

:捷克人对中国是什么看法?

嗯,虽然作为一个在海外生活多年的中国人,我对欧美主流媒体对华的偏见已经习惯了,但来了捷克才发现:中欧对中国的偏见,比我想象的更严重。

我在朋友圈里也说过:“新加坡不知道比你们高到哪里去了。”新加坡可能算个例外吧,像英国某些同学,还有那个刚刚提到的美国小姐姐,他们对中国多少会存在一些误解。

可这种误解完全不及捷克人这么严重。

打个比方,我老板的母亲是外交官世家,她会很多种语言,是捷克上流人士,甚至之前在新加坡那边生活过很久,她也去过很多亚洲国家。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见多识广的老奶奶,见到我第一句话却问:“中国是不是没有自由?”

后来我介绍自己的时候,说我以前在新加坡上高中,现在在英国读大学。

她又问:“你们是不是全家都逃出来了?是不是没有办法回去了?”

大概在她心中,咱们是没有自由、没有人权的国家。(当然,可能因为她年龄比较大了,对外界信息接受没有这么多吧。)

另外,我们平时一直呆在城堡的咖啡馆里蹭网蹭咖啡,会跟当地打零工的高中生交流。他们很佩服中国的科技发展,但同时他们还是觉得我们没有人权,像工厂里的螺丝钉一样,没法发表自己的言论。

但当我给他们看国内的微信、微博一些网站,这些捷克人是非常惊讶的。

: 捷克人的偏见背后有什么原因么?

有,我们实习生就一起研究了一下,发现了一些历史原因。

捷克比较特殊的是,它二战结束后被苏联占领。捷克本身是历史非常久的国家。有一群很有思想的文人政客,认为国家需要改革,于是产生了布拉格之春的政治民主化运动,但在1968年遭到了苏联的镇压。

我今年去实习,正好碰上了他们50周年的活动,在街上看到了很多「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的黑白图片和文字解说,大家都在说:“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各种报纸啊,电视上啊,铺天盖地都在报道50周年的事情,有点像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那种架势。他们从小的政治和历史教育,使得他们对苏联没收私人财产、销毁文物感到心有余悸。

包括我们城堡有一大半的东西现在仍然下落不明,很多装修都被敲掉了,都是我们慢慢按照的,重新修复出来的。

当时捷克没有人权没有自由,甚至没法去德国的亲戚家,整个国家都是被封锁的状态。因此直到现在,他们这代、包括前两三代接受的教育都是:自由来之不易。

老师在上课时也会把中国和朝鲜当作反面教材,与学生们探讨「政治遗留的历史问题」。他们会说那边的人不能上网、不能发表言论。

而正是这些随意片面的见解,让很多捷克人对中国的认知浮于表面,仅仅停留在单一片面的负面形象。

:当你听到这种片面的见解,你有什么反应么?

我一开始听到这种言论很震惊,但我也没太生气,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我对捷克、对欧洲的看法,其实也有很多欠缺和不对的地方。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我从小在中国和新加坡长大,看世界的方式也总是从亚洲出发,然后再面向世界。

可能是我的成长环境比较全球化,接受的教育更包容,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对欧洲的了解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盲区。从他们捷克人接受的教育来看,我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

而且他们听完我的解释后,并没有说“你在骗人”,也不是说:“你是不是被政府买通了?”

大部分人思想还是挺开明的,会尊重并接受我的观点。他们也有批判性思维的,会反思自己的言论和受到的教育。

我和他们的对话虽然有冲突发生,沟通和理解的过程也算在交流文化吧。相当于我帮他们解读一些中国他们不知道的东西,他们告诉我不明白的有关欧洲的事情。

:做完实习,你对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什么思考么?

我们城堡是巴洛克风格的,但惟独有一面光秃秃的水泥墙,上面只开了几扇窗,和整体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反差。

尽管老板极力想把它重建成照片里的样子,但政府的工作人员说不能改。我们问为什么,他们说:因为很多苏联时代留下来的东西,也被列为了文化遗产。

那面墙算是那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吧。所以不管那面墙和里面几个房间多么丑,都必须保留成原来的状态。

我觉得这挺有意思的,这让我联想到之前拜访的挺多的城堡。城堡分两种:国有的,和私有的。在国有的一个中世纪城堡,我碰见了一个管理者,当时他跟当地的村民产生了一些矛盾,我就问他是怎么看的。

他就觉得:没有人能真正拥有这座城堡。这些房子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会一直存在下去,我们只是他暂时的过客。这个人会用非常佛系的态度去对待一座城堡和边上村民的关系。

反观我的老板吧,他会认为:这是我的东西,需要按照我的想法去推进、去落实,非常business-oriented的感觉。

两边的管理模式是很不一样的,而且他会对「我们需要把这面灰墙保留下来」这个想法很不解:这个东西竟然也能被划定为文化遗产?

但我个人的观点会更偏向于,我们只是过客,无权过多地干涉文化遗产。

对于文化遗产,究竟保留到多大程度才算真正尊重它的历史呢?

我们城堡也在进行很多修缮,但修缮到完美的程度,兴许外表看起来完美,但当里面的材料跟以前完全不一样时,中间历史痕迹已被消除了。

当时计划修复城堡藏品的时候,我们也跟专业的修缮人员进行了一些探讨。

他们认为,文物保护不是说300年前什么样,我们就要完完全全地恢复那个历史定点的原貌,而是说把中间一些历史变迁的痕迹(譬如苏联留下的格格不入的画风)也留下,兴许会更有意义。

经历过这段实习后,我觉得一味地把文化遗址完全重现、按照片原样复原的做法,只能说浮于商业化的目的了。

有时,let it be可能是更深刻的态度。

虽然小鱼同学常开玩笑说,这是一个「养老实习」,但从字里行间中,主页菌能体会到她乐在其中的心情。

她选择了一场逃离日常的私奔,花了一个夏天将身心付诸于历史遗迹...

在捷克古堡的实习经历中,她走访各地的名胜古迹,了解欧洲古城的气质脾性,探究文化的渊源和修缮的尺度...

现在回想起来,与古堡相处的两个多月,兴许是上天赠予她的「悠长的假期」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怀念一座城市
“捷克”是个作茧自缚的名字,但并不影响他极端浪漫的气质
布拉格的色彩
从历史角度分析 为什么布拉格人排斥亚裔
华人实拍:捷克人的“童话”生活
你不知道的国家冷知识(捷克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