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企业只要还谦虚,就能继续增长
▪ 撰文:马克,乔诺创始合伙人
▪关注乔诺之声(ID:geonol),与优秀管理者同行编者按
企业增长放慢,表现出来的病有很多种,但是最大的病几乎无一例外——傲慢了,不以客户为中心了。本文作者参与几十家企业深度改革,试图谈谈现象背后的本质及其增长规律。
企业业务问题:品牌+营销+产品+供应
根据我们过去的实践,一个企业不增长,主要是客户不想购买它的产品或订单变少,背后原因主要是业务出现了问题。
其实,关于业务问题,中国大多数企业都或多或少表现在品牌、营销、产品、供应这四大方面。所以,在这里,有个公式可以概括:企业业务问题:品牌+营销+产品+供应。
第一,是品牌问题。
我们看到一个现象,中国的品牌,很少有客户想购买。比如,中国某些公司的电动车已经开到消费者的家门口,但也很少有人奔着这个品牌去购买。但是消费者一看到苹果,就想买。这其实就是品牌的拉力。
此外,品牌对应的还有一个力——“花更高的价钱去购买”。比如,你愿意用同样的价格购买星巴克和瑞幸吗?No。对于星巴克,你愿意用更高的价格去买。但对于瑞幸,通常不会。
这两个问题,也是中国品牌共性的问题。对于品牌来说,一个是消费者愿买;第二个,消费者愿高价买。消费者不愿意高价买,企业就没有钱去投研发,这样就会永远处在一个恶性循环中。
现在很多企业,连“愿买”的问题都没解决,人们最后买的只是产品的功能,而没有购买品牌。
第二,是营销问题。
营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触达点不够。
我们看到一些成功企业的案例,他们的营销渠道布局都足够地广、足够地深。比如,公牛能够成功,其中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开了100万家门店;华为汽车一上来高端体验店5000家以上,覆盖了中国的每一个重要城市,和宝马、奔驰、特斯拉、造车新势力不在一个量级。
但很多企业触达点不够,做不到这一点。究其原因,没有底层逻辑。例如,我们前些天了解到,某服装企业为了完成KPI,居然在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开店。在没人的地方开店,迎接它的只能是亏损。
另外一点,就是搞不定客户。不管是2B的企业,还是2C的企业,都缺乏真正拿下客户“最佳打法”流程的固化。我们所讲的LTC(L2C,Leads To Cash,是从线索到现金的企业运营管理思想),在华为说白了就是最佳实践的固化,客户关系也好,其他也好,其实就是把搞定客户的一套标准打法在全国进行推广和复制。
这一点我们很多企业也没有搞定,所以拿不到订单。而拿不到订单,这个组织就没有前途。
第三,是产品问题。
关于产品,一个非常显性的问题就是同质化,你的产品跟别人的产品没什么区别。而同质化往往会把企业拖死在战场上。
我们已经看到,一些企业将会在下一代获得伟大的胜利,是因为它已经研发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下一代产品,并且这些产品被客户认可接受。
是什么产品?——成套解决方案。一个企业在行业里之所以领先,核心的秘密之一:产品领先同行一代,并且正在打造下一代,并把它们变成一整套解决方案,满足人们的需求。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质量问题。我们去调研一个电动车品牌,客户购买它的原因是因为消费者认为它在行业里面的质量比较好,所以选择购买。但这个公司流失的客户和客户没有持续购买的原因,竟然也是因为质量。
其实,中国还有大量的企业对质量没有敬畏心。一些质量问题,很多老板没有看见,没有正视,而恰恰是这些问题把企业拖在原地不增长。
第四,是供应问题。
供应的第一个问题,是没有生态联盟。缺生态联盟,就是我跟供应商在一起的时候,从来都没有想过把供应商变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是谈价格,用一道线把双方划分得清清楚楚,划定了“我是甲方,你是乙方”。
但我们都知道,在西方, Windows和Intel的联合,是超级无敌强的前后方联合,并实现双方共赢。如果你没有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协作、要求和管理,那么供应商质量的不可靠,最终会导致你的产品不可靠。典型后果之一就是断货。
例如,有一家企业告诉我,第一季度他们卖了80万台产品,对比去年增长了一倍,非常高兴,但是又很伤心。因为他第一季度原本可以卖120万台,但当时供应链的供货不足,原因就是上游的产能供应商不相信他,没有跟他形成联盟关系,同时还在给别的供应商供货。所以供货少了40万台,又被拉回了战场,造成了断货。
还有一个就是交付不及时。有一家企业之所以请我们过去,就是因为拿了很多订单,而拿的订单越多,被骂得越惨。因为销售承诺的订单,永远交付不了。
供应链的问题,不是指“供应链部门”的问题,而是整个供应链,从销售到最终的端到端拉通的问题。这些都是管理难题,必须运用超人的努力、智慧和勤奋,才能驱动集体去行动和解决,而不是靠某一个人的能力,也不是请某一个品牌的、营销的、产品的、供应链的总裁过来,就能改变的。
由此可见,业务流程能力是客户可以感知到的能力,产品够不够好,服务够不够优,品牌够不够体面,销售够不够值得信赖,供应链够不够稳定高效。这些能力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企业的增长。
企业业务问题的根因:缺乏谦虚开放的学习型组织虽然每个企业都强调它的特殊性,但为什么企业的问题基本上都集中表现在品牌、产品、营销和供应上?大家一定要清楚:“为什么现状是这样?为什么这些问题都很像?”。
根本的原因是:过去这些企业都是踩在时代的红利上跑起来的。但不要以为自己做到第一就很优秀,我们也曾去到一些头部企业,却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品牌没有品牌管理委员会,没有品牌的流程;他们的研发,是我们所谓1.0版本的研发,有大量的浪费,大量设计能力的缺失,以至于人员走了,能力就丢失了……
这居然跟我在《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看到的一百年前的企业一样。好似只要是企业,走到这一步,这些问题就不会天然得到答案。
确实,管理是一门学问,没有学过,没有系统性地变革过,凭天生的能力不可能跨越管理上的问题。
怎么系统地学习呢?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反人性的。当把手机给你的时候,你肯定大多时间在刷抖音,看朋友圈或者聊天。当一个人独处时,大多数时候也不是在学习。如果你有追求,可能会拿着一本书看,但是不要指望这种东西就会使你有所进步,你必须进行系统的学习,才能获得持续有效增长。但学习是反人性的,所以我们就要“拉回人性”。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解决好组织学习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大家勤奋的“我想学习”的问题,将永远没有希望。
所以,业务的问题都是表象,本质是缺一个谦虚开放的组织,以及持续学习。
当然,除了缺乏谦虚开放的学习型组织,还缺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缺乏对未来的战略构想,以及实现这个战略构想的路径。
二是缺乏良好的机会分配机制和激励分配机制,也就是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的分配机制,所以无法激发组织活力,选择正确的人。
我们有个很典型的客户,某一物流公司,它永远在用我们老师讲的“术”,无论哪个级别的员工,总是在问一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而忘记了一个企业真正要改变的是它的战略想象力,是它整个组织变革的大方向。可以说,是在舍本逐末。
如果你问一个总裁级干部,或者问任正非先生:“IPD的子流程中的某个模块是什么东西?”。任总肯定回答不上来,但任总可以告诉你:“你走错方向了”。此话价值无穷,这就是本质差别。
企业高增长,有正确的路径与节奏
其实,企业实现高增长,是有正确的路径与节奏的:
一是,企业高管谦虚开放、形成上下共识;
二是,掌握一套先进的方法论;
三是,深度变革。
这三个路径与节奏看似很简单,但很多企业却很容易犯错。
比如,某一物流公司的PMO告诉我,他们曾经花了将近10亿人民币请咨询公司,做过所有咨询,但依旧没有解决问题。为什么呢?
因为业务的变革从来都是靠组织学习,而不是一天、两天的学习,需要企业高管有谦虚的态度,以及高度的共识;需要组织拿着一个标杆和自己的实践,由业务高管带着大家不停的学习、进步和颁奖,掌握方法论;需要进行深度变革,如此持续很多年,才会生长出先进的管理方法论。
近日,华为公司在做ISC+变革的颁奖,由郭平亲自颁奖,这个变革已经启动10年了。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重点:
第一,业务高管极度重视;
第二,整个组织集体学习变革。
所以,华为根本不担心,竞争对手现在去抄他学他,没有三五年,根本不可能掌握。
并且,它是组织性学习,它完全有底气说:“你别以为挖了我一个人,就能够掌握我”。
其实,在我们与众多华为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他们跟我们没什么区别,也是普通的人,但是当他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那种力量就非常之强大。他们的语言高度一致,都会告诉你,华为曾经向IBM学过BLM,又充满着活力,改造了BLM。所以,最后是这套方法论、流程、体系把这群人黏合在一起,战无不胜。
我们把这一套理念和体系,称作为2.0时代的作战武器。而我们的增长模式2.0训战,首先能完成高管的共识。第二,它让这一帮子高管真正谦虚、开放地接纳先进的管理体系。第三,客户会对乔诺、对乔诺的价值观,有完整的认识。
我们也很开心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头部企业,选择了相信这套机制,并纷纷加入。比如2020年一些企业,如雅迪科技、TCL华星、TCL电子,方太集团等,在我们的辅导下,通过增长模式2.0训战,也找到增长的路径,达成共识,实现逆势高增长,远远跑赢了大势。
一个企业只要还在谦虚,就能增长
其实,很多客户与我们的合作都是从论坛和训战班开始的,但有些企业是不同的。比如,某公司Z总没有带着高管团队先从论坛和训战班开始,他有一点点着急,直接从我们的IPD开始。从IPD开始,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这个企业跟华为一样,在早些年就已经很清楚它增长的路径在哪里,知道增长的方法,也很清楚企业的活力没有问题。
今天中国的很多公司表现出来的问题,大多是品牌、营销、产品、供应这些战术和业务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背后,其实也是动力的问题。
我们发现,凡是没有“把自己的屁股削掉”的团队,辅导效果打三折;老板没有谦虚地带着团队来参加研讨的,效果会再打三折。
我们有一位专家讲的话很经典:“一个企业,只要还在谦虚,就能增长。”
而我们的增长模式2.0训战,看起来不解决这些问题,但本质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底层逻辑。如果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你就是一个小华为,具有非常强大的开发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也是一个企业增长的锚点。
此外,客户在逃离自己的主场,来到我们构建的这个场,参加我们的增长模式2.0训战后,业务似乎都获得了有效增长。所以,我们企业的高管要“走出来”。
而我们构建的这个场是被系统化设计过的,每一个视频、每一种主持的话术、每一个角色,每一段音乐都是设计过的,而且我们正在进一步地设计它。
其中,我们设计的BLM2.0,与华为IBM有一定的区别,更是不同于常规的BLM理论,是跨多领域实践迭代升级的2.0版本:
第一,这套方法论帮助华为的无线产品线,从2008年的亏损到一举成为世界第一的活生生的案例。里面融入了华为的使命价值观和战略领导力,内涵不一样。模型是华为从IBM承接过来的,但真正将其装入了华为无线的成功案例。后来余承东用这套方法论在欧洲市场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里面的内涵解读是完全不一样的。从市场洞察、战略意图、业务设计到创新焦点,帮助华为手机从2016到2019年成为世界前茅,这套方法论,有非常成功实践成功过的方法论。
第二,这里每一个模块,我们乔诺和专家通过简化的版本,在百亿级企业,到百人级别以下的经销商实战辅导中都取得过成功,在YD,FT,TPN都践行过且成功了。
第三,这套是在华为内部以及从华为带出来后,都打过胜仗的2.0方法论,连哈佛商学院都在研究华为的这个CASE。因为华为不仅用它长大了,而且能力还变强了,被美国从2018年开始打压至今还活着,还增长。所以,这是一套既能帮助企业实现业绩、能力成长,组织活力还不断激发增强的方法论。
第四、这个奇迹不仅仅是在华为能上演,在海外也能成功,哈佛就在研究,像阿斯利康(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就在学华为。这样的案例发生在中国,“土包子团队”打成世界第一的经典案例,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中国企业都可以复制,只要企业家足够有决心和行动……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两天一夜,让大家不仅接收到这些信息,也带着高管一起通过一些工具模板流程来重新共识我们的方向,甚至输出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方法和方案。
往届论坛精彩剪影
这样你会发现高管在离开自己的主场,消掉自己的屁股后,跑到我们精心设计和打造场里面,他将会变得更加谦虚,更加开放,以及学习的吸收效果会更好。
在过去不管是雅迪、方太、立邦、TCL、华星光电,还是太平鸟等等这些企业取得一定的变革成功,几乎都是从这样的路径开始,最终实现了从绿皮火车式企业(增长模式1.0)到动车组式企业(增长模式2.0)的转变,由老板单核驱动增长到N个商业领袖共同驱动增长。
我们希望企业核心高管是在最谦虚和开放的态度之下学习,这种隐形的力量,也是变革成功非常关键的要素之一。而我们最终的愿景和使命就是,让有追求的企业实现长期有效增长,成就下一个行业领导者。
2021年,你想成为下一个他吗?怎么样才能像华为、雅迪、双胞胎等企业一样做好战略,激发组织活力,实现业绩翻倍增长呢?
2021第2届增长模式2.0训战
翻倍增长路径 x 组织活力激发
带你揭秘头部企业逆势高增长的管理机制创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B(SaaS)公司如何可持续、可规模化、可盈利增长?
保持企业基业长青的五个关键词
元气森林、三顿半、奈雪的茶,为什么都盯上了同一个增长武器?
完成第三轮3000万融资,门派主打的“运动生活方式服务”才刚开始 | 懒熊独家财务顾问
JAVA稳定底层,快速开发首选,XJR智能化客户关系管理
专业力 闭环力 服务力 - 暨2020欧赛斯Q1季度总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