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太重回高增长之路,背后究竟是什么?
▪ 作者:龙波,乔诺创始人▪ 来源:乔诺之声▪ 关注乔诺之声,做行业领导者(ID:geonol)按
作为方太重回高增长之路的全程参与者,乔诺创始人龙波先生从第一次拜访到后面每一个的项目启动,每一个里程碑式的增长,他都有见证。
在他看来,这种从不增长到增长的演变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希望借由此文,把这个故事传递给更多有追求的企业,让他们走上新增长之路。
本文经方太集团授权发布。
今天,我们谈一谈厨电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一家企业。
在这个赛道上,原来有几千家厨电企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有代表性的老牌企业,随着企业家个人的年龄变老,这些企业逐渐没落,甚至面临并购。
而后,一批新起之秀取而代之,上演“后来者居上”的戏码。如成立于1996年的方太集团一跃成为中国厨电领域的领导者。
但成为第一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过去几年间,方太集团在角逐第一的过程中,也是非常地焦灼。因为方太集团一路高歌在2017年做到100亿之后,增速明显放缓。
在此情况下,方太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开始反思,并决定寻求与中国乃至全球顶级的咨询公司合作,以期避免低维度的竞争,引领行业驰往价值博弈。
转折发生在2019年6月,通过两年时间的深度改革,他们实现了跟同行不在一个维度的竞争。
为什么这么说?方太在此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又做出了哪些改变才取得如此成就?
企业早期的觉醒,从来都是极少数关键人2019年6月,我们到方太集团的时候,普遍听到三种声音:
第一,整体缺乏信心,没有人相信公司还可以回归高增长。因为他们说我们已经几年低增长,低增长对于公司就意味着有追求的人会离开,甚至在公司内还流行一句话,但凡被提拔为中层干部的,不出三年,只要他优秀,他就会选择离开。
第二,员工甚至是高管,他在组织里面看不到希望。而看不到希望就会想着我过安稳日子,每天想的是早点回家抱娃。
我们说农民活得是很“幸福”的,然而这种幸福是打着引号的幸福,因为他看不到希望,每年就是种那么多地,然后等着收割卖钱。如果收成好,亩产1500斤,750公斤;不好的,不会种田的,收成800斤,400多公斤,一年到头看得见的希望,就是没有希望。
第三,大多数人还不太相信变革能起到作用,因为方太提倡的是仁爱文化,而他们过去增长一个核心的优点就是儒家文化。乔诺推崇的战斗文化跟他们仁爱文化格格不入。但事实是,公司总裁却是真的已经觉醒,他意识到文化不是关键问题,增长依然大有前途,西方公司在管理与机制上的创新是能够很好地被方太吸收的。
和大多数改革一样,早期的觉醒,从来都是极少数关键人。但也正是这些极少数关键人的觉醒,才能推动企业的进步。
重回高增长之路一年多以后,也就是2020年11月,方太集团蔓延着另外一种声音:他们的茅总真的改变了,想法也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
作为合作伙伴,也作为当事人,我们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变化:落后的,他们愿意淘汰了;先进的,他们愿意吸收了。
第一,2020年底,他们说2021年增长40%没问题。2020年在疫情期间行业下滑的时候逆势增长了10%,远超行业竞争对手,大多数充满信心,斗志昂扬。
第二,就是大家现在干劲都很足,在业务战略、零售、研发、组织活力方面的改革也初见成效,一把手的追求、愿景、行为、分配等在新的逻辑下也有了新的生命力。我们一起推行的变革方案,方太正在一步步落地。
第三,2020年的几场关键战役都在奏效,他们一致认为要坚持变革不放松。中高管对变革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转变——相信方太文化下也能包容先进管理方法论。
2021年上半年,方太增长率更是高达56%(2020年上半年与2019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可谓实现了在厨电行业大规模下的大增长。
我们知道,100多亿的企业增长50%和过去20、30亿的时候增长50%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今天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
1.电商分流严重。过去消费者可能主要在苏宁、国美购买,现在又回到全渠道时代。
2.家装向全屋设计转变。家装设计师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有了非常大的话语权。
3.产品同质化。
4.新品类的出现,如集成灶的出现,已经有多家公司成功上市、初具规模。
5.消费者选择更透明。消费者能够更准确地知道每一款产品的独特性和用户口碑,不再是过去“广告覆盖影响心智”的年代。
……
所有的这些变化都让企业的管理难度增加了,而不是降低了。但方太却在“题目卷子”出得更难,规模更大的时候,增长率反而更高了。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逻辑?
增长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回顾一下乔诺与方太的合作之路:
2019年,我们曾对方太内部进行一场增长模式2.0的训战,也正是这场培训让大家一下子看到了曾经根本就没有想到过的东西:
· 原来竞争对手如此重视我们;
· 原来客户已经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 原来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比我们想象地还要严峻……
· 原来我们以前从来没有张开眼睛去看一看。
“案例分享现场”
高管集体训战之后,他们发现:
· 原来我们也能够实现高增长,我们实现40-50%的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只要我们做好内部协同;
· 原来华为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场场战争必胜,十几个细分行业全球排名第一,背后是有管理套路的,有体系化的、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企业的新增长模式,有IPD,有LTC,有GTM等先进的方法论在做支撑,让普通的人在流程化作战里面能够做出不普通的事情;也就是说有这么清晰的战略,有如此好的奖金包和干部管理的体系机制设计,组织的动力也起来了。
所以,这个时候飞机模型就刻在了我们企业的脑子里,原来还有这么一套完整系统的东西,并且已经总结出来了。至少通过这一场培训,大家看到了两样东西:
第一,一个巨大的空间和高增长的可能性;
第二,有系统的、管理化的、体系化的方法论,帮助我们可以达到。
这个时候,作为一个企业,除了选择谦虚学习和开干以外,没有其他的选择,除非没有追求。
而增长模式2.0训战看似是一场高管训战,实际上也是一个选择场,是中国企业成为行业领导者的一个场,同时也是我们筛选企业是不是行业领导者的一个场,到底是小树苗,还是小草?
方太有这样的一个高追求,想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变革就成了接下来顺理成章的事情。
变革,本质是利益的再分配
当他们在增长模式2.0训战中看清楚局势后,方太开启了一系列的变革,真正让企业进入全新的管理范式。
首先,全公司上线实现战略共识,让战略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
整个战略体系我们从2019年6月辅导至今,还在往下一步更加深化,就是一定要让公司走在正确的轨道上,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关键机会。
很多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未来取得胜利,是因为竞争对手在犯错,自己没犯大错,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这件事情可没那么容易,战略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实践,而非一堂课程。而这种能力最起码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基本具备。很多企业容易陷入到“我们听过了”、“我们做过了”的自我陶醉之中,实际上变成核心能力和肌肉之前,需要长期坚持学习与进步。
其次,流程化组织作战,在组织内进行IPD和GTM变革等。
变革这条路华为公司走到今天,走了10年,开始成为全球的领导者,跟西方公司一样,采用流程化作战,真正地能让平凡的人在流程上面,通过模板级的、最佳实践的复制、授权等,让员工能够去跟顶尖大客户、最刁钻的消费者、经销商打交道,创造出不平凡的成果。所谓不平凡也即是交货周期更快,品牌更好,产品更好,服务更好等等。
同时,零售也是一样,通过流程化作战,让产品在发布这一刻,就能让全中国的人们都知道方太出来一个洗碗机叫Q8,第二天就能在店里面买到,就像奥迪的车、宝马的车、苹果的手机等一样,让他们又能知道又能买到,声量和销量并驾齐驱。
再次,激励和干部也特别重要。在这方面,方太做事很有战法。
第一,他们毫不犹豫地把18个大区106个办事处,就是分公司原来采用的阿米巴制的激励模式,全部转变成为华为的奖金包的模式。
这样,大家可以流动了;同时公司的打法也能落地,比如,家装以前没有人想打这场仗,现在公司战略里面坚决要打这场仗,奖金包里面是打赢这场仗,我可以多分钱,兄弟们自然而然就打了,这样战略就能落下去。
第二,高管团队有了对应的压力。高管每一个人的战场和组织绩效都要非常的清晰,让他们有了对应的压力。这个时候高管抓住,销售抓住,IPD把研发抓住,这个组织就活了。
第三,干部管理,人才要被赋能,流动,还有任职资格的晋升体系都有一定的章法。这一年我们也深度合作了干部的继任计划——干部管理的牛鼻子,让每一个干部都明确了自己的能力发展方向,也为未来的千亿之路做好能力储备。
当然变革都是痛苦的,前两年方太也很痛苦,他们很“恨”我们,但到去年年底就不恨了,今年是爱了,是宣传了,愿意给我们介绍更多客户了。
因为我们进去之后,他们几乎牺牲了大量的周末和晚上回家抱着小孩睡觉的夜晚,牺牲了很多这样的事情。
但是结果很甜美,因为今天他们已经远远地甩开了竞争对手。
最难的那条路,便是最长久之路
我们回过头来可以看到方太的变革,学习的基本是华为企业的变革之路。我们专门认真复盘过,华为的变革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这也与我们增长模式2.0高度相关,这也是我们经过无数的华为亲历变革的高管访谈之后得到的结论。
第一个,叫管理觉醒。华为的管理觉醒是1992年,任正非去美国,1994年写下了一篇《赴美考察散记》,提出整个华为公司要想赶上美国,必须改善的是管理。
任正非看到了美国的科学管理之后,他对议会机制、民主决策、知识产权保护、对新一代年轻人的照顾、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对基础建设的重视等等,一下子就觉醒了,原来全世界还有这么棒的东西,全世界还有这么先进的管理机制,全世界还有这么先进的国家。
这就好比,《觉醒时代》中描述的那样,如果李大钊和陈独秀没有在日本的那一段经历,他根本就不知道中国的管理问题到底在哪里,如果仅是推翻政府是没有用的,管理觉醒告诉他,原来是要让新一代的年轻人共同学习。
第二个,就是思想统一。一把手觉醒了,兄弟们没有觉醒怎么办?两件大事,第一,起草《华为基本法》,让大家思想统一。第二个大事情就是市场部大辞职,让公司一下子清洗掉了大量不合格干部,树立了职业化的基本导向。通过各种运动让这些人都意识到原来老板真的变了。
第三个,走西方公司走过的道路。不停地学习IPD、LTC、IFS、DSTE等先进的方法论,用规则的确定性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让平凡的人在正确的规则下去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第四个,就是知识管理,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华为在2011-2012年的时候,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总结和沉淀了自己学西方公司的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开发了大量的课程,向社会输出了第一本书《以奋斗为本》。
事实证明华为的做法是正确的,很多业务都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可以说,华为选择了最难的那条路,但却也是一条最长久之路。
众所周知,甲午海战,是中国人永远的教训,当时是日本人赢了。
当年中国和日本都被西方列强欺负的时候,日本选择的也是最难的那条路,从思想觉醒到思想统一再到学习西方公司的管理机制;中国当时没有学,而是买枪买炮自己回来研究。
几十年过去,两个国家再打的时候,发现日本先进了好多,管理和技术才有用。
这其实也是一模一样的故事。
管理的觉醒正在蔓延
走西方公司走过的路,是不是只有华为、方太这样的公司有这个基因?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一个景象是独特,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故事,日本有无数个电子产业的世界500强,韩国有三星,美国有苹果、微软等……中国接下来会是谁?
毋庸置疑,中国如此庞大的市场和如此奋斗的民族,接下来一个一个的“华为们”都会马上站起来,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也要走这条最难的路。
当然你也可以走很轻松的路,去引进一个很牛的CEO,但这都不是你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只有全体员工的心灵觉醒,思想统一,把管理机制一步一步在组织里面夯实,流程化作业,才有机会获得高增长。
当然如果你更强大了,把这套东西再复盘总结为自己的方法论,然后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方太这个案例,我是全程的参与者,从第一次拜访到后面每一个的项目启动,每一个里程碑式的增长,我都有见证。我觉得这种演变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因为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条路的指引下,切换成了动车组模式,切换成了先进的管理方式,获得了高增长。当然,乔诺在“管理模式2.0”这件事上也做了衍生,近几年来,我们服务方太、雅迪、立邦、宁德新能源、华星光电、良信电器等优秀企业的实践也内化到了乔诺自身的培训、咨询能力之中,对方法论的实践性、落地性进行了深化。
先进的生产力正在已经觉醒的企业里蔓延……我们期待,更多企业在乔诺的陪伴下,管理觉醒、统一思想、学习并落地先进方法论,成为下一个行业领导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为孙福友:数据使“能”,为能源革命铺设数字之路
03年一篇价值被严重低估的文章:隐藏着华为ipd成功的秘密
一篇价值被低估的文章:任正非《在理性与平实中存活》
IPD解读——IPD重构产品研发与产品管理
战略的成功,首先是管理的成功
华为的“秘密”,就藏在这8本书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