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赢在变革——华为的三次生死转型


主持人:

经营变革本质上就是战略,秦德老师是华为公司第一任战略部部长,真正操盘过华为公司战略的人其实是不多的。秦老师从1997年加入华为到2013年经历了战略部部长这样的关键岗位,并在企业网BG做过市场到商机的变革,这是铁三角里的关键环节。今天也是我本人首次听这些内容,所以我想借助各位热情的掌声,邀请秦老师为大家带来一天的精彩分享!

秦德老师:

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谢龙波的介绍,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赢在变革。华为2016年对外宣布收入达到5200亿,但是最早华为是从2万块钱起家的,这个成长经历应该是值得很多中国企业去学习和借鉴的。


现在很多企业到华为去学习,华为会介绍很多现在的管理理念,其实华为现在的东西对一些企业可能是不适用的,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学习。

第一部分讲华为成长当中经过三次非常痛苦的转型。

很有幸的是我在华为17年,亲身经历了这三次转型。所以今天可以根据个人的亲身经历,结合一些重要的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一些痛苦和管理精髓。在整个转型过程当中,就我个人来讲既是受害者,但到最后我又变成一个得益者,而且是对我一生来讲是最大的得益者。

大家知道转型要成功,也就是说组织变革要成功,最主要是人。人是最大的动力,也是最大的阻力。很多企业家在做转型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因为人的问题,有的是企业家个人思维的问题,有的是中高层没有跟上他的节奏,最后发现都是人的问题。

我亲历了从一开始对变革抵触,到后来不但顺应了变革,而且主动投身到变革之中的过程。其实从华为的转型过程中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共性的问题,讲华为,但大家可以在里面看到自己的问题。

目前经济不好,很多企业像实体商场等受互联网的冲击其实很大,最近很多国企开始转型,开始国际化,因为在国内发生了增长的瓶颈;也有很多企业包括在座的企业还是赚钱的,我在2016年咨询过的几个公司也都是增长的。在经济情况不好的情况下,有些企业在停滞、衰退,而有的企业在增长。在衰退的企业非常急,各种培训都去参与,就是想看怎么转型。

有的在增长的企业比较小,刚完成了第一个小目标,觉得自己目前的能力根本不可能支撑10亿;还有很多10亿20亿的企业要上百亿,都感觉管理、组织、人才跟不上。所以转型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在思考的问题。

企业都想转,但是有一句话叫不转是等死,转不好可能死得更快,这就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悖论。我们来看一下那些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应该都用过诺基亚,大家知道它最早是做什么的吗?做木材生意的,他做木材转型到做功能手机,非常成功,他曾经达到17年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当智能手机来的那一天,苹果2004年推出了第一代产品,而那一年诺基亚达到了历史上最高的全球市场占有率40%。而在这次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型的过程中,诺基亚是非常失败的,就是因为它的功能机太成功了。诺基亚前CEO最近写出了一本书,他说他当时已经知道了苹果机这种智能机可能是方向,但是他们从来不认为它真的是方向,因为它太成功了,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愿意真正的转型。也就是说如果公司老板、高管层没有真正的在思维上重视,转型一定是失败的。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苏宁的案例。为了迎接互联网的挑战,积极构建O2O的商业模式来迎接这次挑战。苏宁的老板战略非常坚决,思维也非常正确,高管层也对转型战略非常支持。因此,苏宁引进IBM一套非常先进的系统来建立苏宁易购平台,它跟诺基亚不一样了,但是转型过程仍然遇到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它的组织、能力、流程包括激励机制不支持转型


IBM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初期很多人不会用这套系统来管理线上业务,而且线上流程和线下流程没有融合。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女士经常会网上购物,大家会在网上进行比较,看谁的价格最便宜,然后到苏宁电器实体店去体验,体验完以后又回到网上下单。苏宁实体的业务员忙半天,销售又到网上去了,跟业务员的业绩有什么关系?所以业务员初期排斥这样的顾客。

第二,销售结算系统初期也是两套独立的,网上是一套,实体店又是一套系统,没有融合,那边最新的价格这边不能及时更新。由于流程不支持,组织不支持,考核不支持,人的不支持,所以造成转型初期的很多问题。

但是,目前苏宁线上线下的融合已经不错了。虽然目前苏宁的财务指标仍然不好看,但逐渐在好转,相信会走到很好的未来。美国今天的10大零售企业,有9大是传统零售通过O2O转型成功发展起来的。

转型要转成功,转型战略要正确,思维模式、流程、组织,包括人的能力培养和考核,都要跟随战略进行转型变革,否则转型战略就会落空。

华为转型最早是从1998年开始,当时已经渡过了企业的生存期。再早一点,任正非讲的很清楚,活下来就是华为最大的战略。1998年在公司发展势头很好的情况下,进行了一次主动变革,标志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变革。

华为在2002年出现了历史上一次负增长,从255亿往下走,很多公司在这个体量往下走就死了。华为在这个关键时候,又进行了第二次变革,从国内市场走向全球化的变革。

2005年出现了增长的缓慢期或叫平台期,华为此时在向移动终端和海外发达市场发起进攻。再往下2012年又是一个增长缓慢期,华为正式宣布从运营商市场向消费者市场和企业网转型,正式宣布终端BG和企业网BG成立,从原来B2B市场向B2b(b:行业/企业客户)B2C市场转型。

从这里能看出,变革是要有代价的,企业要有心理预期。因为在变革过程中,老流程和新流程之间的切换,人的能力和思维的转变,做事的方法都会有不适应期。因此,各位企业家、高管都要知道,变革是有代价的。但是一旦变革成功,就可以发现华为后来的增长是指数性的,发展后劲很大。


1.IPD变革

第一次转型从1998年开始,当时发展很好,为什么要转型?很多人不理解。

华为每一年都有一次市场部大会,一线主管回到总部,除了与机关各部门一起进行工作总结和表彰,关键的是进行第二年的形势分析、工作规划和经验教训的总结与分享,除了公司级的,还有各体系之间的。华为公司有一年在深圳体育馆开了个万人大会,其中给研发部门发的奖,是用有机玻璃镶着的产品呆死料。也就是很多研发设计出来的产品,没有卖出去,直接变成了库房里面的呆死料。当时很多“创新产品”都是盲目创新。给大家这个,对研发人员是个非常大的触动。不但给公司造成大量的投资浪费,而且失败的产品对研发士气打击也很大。

大家在思维上有很大的触动,但还是不知道怎么做事。这时IBM给华为推荐了IPD流程。这个以客户为中心的、以市场为驱动的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变革,启动了华为的第一次变革。

2.全球化转型

第二次变革从国内市场走向全球市场,这一次变革是一次被动的变化,就像很多公司出现问题了不得不变革。

那几年华为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 首先从大的经济来讲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很多投资不投了;

  • 中国政府迟迟不发3G牌照;

  • 华为当时在中国市场已经达到40%多份额。什么概念?对于一个客户来讲,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不会让一家供应商独大,这对于供应链风险防范以及商务谈判都是非常不利的,会被这个供应商绑架,所以华为在国内的增长遇到了瓶颈。

  • 外部市场如此不好,内部又出现了很多问题。之前的互联网泡沫影响仍在,华为内部高管出走,而且带走600多研发骨干。

所以华为只有一条路——从国内市场走向国外。虽然当时任正非写了一篇激情昂然的文章雄纠纠气昂昂,跨过太平洋但是在华为内部,中高管是降过薪的,这是一次被动的变革。而这次转型却对华为业务发展和管理的蜕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B2b企业市场和B2C终端市场转型

第三次转型,一开始进入终端市场也是被动的。当时国内5年不发3G拍照,而是建设技术落后的小灵通。小灵通每年有200亿的设备投资,加上终端有400亿的投资,主要是UT斯达康和中兴两家分400亿。中兴历史上达到了华为的3/4还多的销售额。

为了不影响华为的主航道,采用了被动的竞争策略而进入终端领域。建设3G时期,终端种类很少,运营商要求设备商必须配套提供终端,因此,华为继续进行移动终端的研究和开发。今天华为终端的成功,其实是基于过去8年多的积淀。而2012年正式成立消费者事业群(终端)和企业网事业群,则是一次基于对产业价值链变化深刻洞察后的主动变革

这是三次大的转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宁的组织再造
领先者如何持续领先?想变革学这9家企业
为了“脱胎换骨”,华为、美的、苏宁都干了什么?
传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之路 | 32页PPT
华为发展案例分析
战略分析 :巨头华为崛起之路 (63页PP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