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真正毁掉婚姻的不是第三者,而是身为受害者的你

 文丨 优宝


几年前,当我听到她离婚的消息时,内心是十分震惊的,我怎么也想不到,她居然也会离婚。
 
小爽是个温柔的女孩,不仅长得好看、身材苗条,对待别人也总是尽可能地为他人着想,在曾经的我眼中,她就是一个完美的存在。
 
大学毕业后她进了银行,应父母的要求,很快在律师、医生、银行经理这三者之中选择了最后那个,恋爱、结婚。
 
彼时的我还在互联网公司过着996的生活,没日没夜地肝着一个又一个营销策划方案,听到她结婚的消息我很是羡慕,她应该会过得很幸福吧。
         

                 
可谁想到,还没等7年老公就开始对她冷淡了起来,她尝试做过很多改变,也依然没能挽回这段感情。
 
她说,虽然这年头离婚的人多得是,可万万没想到自己也会是其中一员,她觉得是自己选错了人:
 
“我就不该听父母的建议,他们从小就对我冷言冷语,长大了竟然还不放过我!”
 
“那你为什么还要听他们的话呢?”
 
“我也不知道……”
 
她就像一个受尽了世界不公对待的受害者,不知道该听谁的,也不知道自己该去怎么选、怎么做。

 

我想改变
 
婚后的那一年朋友总是对自己舍不得但是对老公却十分大方。
 
为了唤起对方的热情,她开始主动承担家务,学习做饭,可老公居然拒绝了她的示好。
 
我问她:“他不想吃外卖为什么不让你做饭呢?”
 
她说:“应该是老公不想洗碗吧,因为我做饭就会让老公去洗碗。”
 
我说:“那你做饭的目的是什么?”
 
她说:“想让他看到我的付出和改变。”


我相信,每个人都曾在感情中改变过自己,或是为了迎合对方的喜好,或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现在一直在改变自己,我开始减肥,也学着做饭,只要他想要的我都努力去做,为什么他还是狠心离开我呢?”
 
“我求他留下,我很爱他,不能没有他,在我心目他比父母都重要,为什么还是对我那么绝情?”
 
类似的倾诉声不绝于耳,她们的字里行间充斥着无奈和痛苦,更突出着内心的委屈与不甘。
 
这些痛苦的直接来源是:对方的抛弃。


但是,当我们抛开主观色彩,去探索背后的根本逻辑,我们会发现:
 
在绝大多数感情中,感情的破裂往往是很多小问题的积累所导致的一个结果。
 
至于那些分手、离婚的理由,不过是一个借口。
 
但人总是这样后知后觉,思想上还在执着于自己努力付出的“表现”,于是在她们口中,自己永远是那个最可怜的人。
 
却没想过在对方口中也是一样的情形,更没想清楚过另一半对情感的真正诉求。
 
更糟糕的是,在她们眼里:我为你改变付出就应该得到珍惜并回馈。


当我们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受害者”时,我们所做出的一切便已经是在违背自己的内心了。
 
不论我们给了自己什么样的安慰与借口,但我们并不想真的改变什么,我们只是希望能够感动对方。
 
但这就好像对方需要一杯水,你却费尽心思为他找来了面包,这样的努力与付出永远得不到对方认可和反馈。
 
搞不懂真正的诉求,那么改变到最后,感动的也只能是自己。
 

我想出家
 
朋友说,她离婚后剩下唯一的感受便是失控感,仿佛所有事情都不受控制了,做什么都不顺心,她自己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她觉得自己只要不去想就好了,以往就是自己想太多、顾虑太多,那么让一切停滞就会好起来了吧?
 
于是她开始抄起了佛经,希望从中寻求一份宁静与解脱,甚至从重游北京的红螺寺开始一路去遍了那些有寺庙的名山大川。


苦心研习许久她不禁感悟良多。
 
她说: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但我说:无为有色有还空,看空成色两不同。何能空色皆我相,世相本在红尘中。
 
我说她已经着相了,看似不想,嘴上也天天念叨着不想,却始终还是看不开,走不出来。
 
这都几年了,她每天过得依然不顺心,甚至一度抑郁成疾。
 
她,还是那个“受害者”。
 
其实不论是恋爱还是婚姻,总会经历各种考验与磨难,也必然会有挫败、委屈、乃至伤害。
 
我们可以将一切都怪罪在对方身上,在控诉对方的过程里,尽情地发泄心中的不满,但是然后呢?
 
如果对方真的像你想象的那么不堪,当初又为什么会去选择他呢?
 
都是成年人了,一时感动、因为颜值、没看清对方这样的理由显得有些肤浅,人渣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多。


你可以选择当一名受害者,也可以从“我”出发,去想想这一切糟糕现实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无论你是继续婚姻、还是结束婚姻迈向人生另一阶段,从“我”出发的思维方式都比“受害者思维”要有益得多。
 
当你站在了“我”的角度就会发现,我们总在别人身上寻找自己没有的东西,胖子喜欢的永远是瘦子,童年缺爱的人所渴望的也永远是从另一个人身上找到爱。
 
朋友便是如此,在一段感情正式开始前便已经有了过度的期待与渴望,童年经历的种种不幸,她觉得只要结了婚,找到了对的人,一切痛苦便会结束。
 
不止她是这样想的,其实我也一样,很多人都是。
 
可我们却忘了,一段感情、一段婚姻并不该是彼此的救赎,1+1应该≥2,而不是≤0。
 
当现实击碎了我们玫瑰色的梦想时,我们又往往承受不起这份残酷的挫败,也承担不了如此重大的人生代价。
 
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帮助我们面对这个不在预期之中的真实。
 
所以,很多人一瞬间就站在了受害者的位置上,从此再也没有下来过。
 

成为共犯
 
有没有天生的“受害者”呢?
 
其实也是有的,那就是婴儿,如果父母没有尽到养育的责任,那么孩子的确是一个100%的受害者。
 
他们还不会说话,行动能力有限,生病了没法自己找药吃,饿了也没法自己冲奶喝。
 
所以婴儿的现实取决于外部环境,取决于父母。
 
如果婴儿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那么他可以怪,也只能怪有行为能力的大人没有好好尽责照顾他。


但是婚姻中的受害者思维,就是近似于婴儿般的思维模式。
 
“我是没有行为能力的,而我在这个婚姻关系里,你就是要负责给我快乐,满足我的需求。
 
如果你没有,那么我就要攻击你,那么我就是婚姻的受害者,你就是那个害我的人。”
 
受害者心态的人划分对错的方法很简单,但是很偏执。
 
就像婴儿那般执着。
 
心理学中说母婴关系的最初,对于婴儿来说就是:
 
妈妈在我饿的时候,及时出现给我喂奶,她就是好妈妈,我爱她;如果她没有及时出现,妈妈就是坏妈妈,我就要攻击她。
 
婴儿交替体验着这两种偏执的心情,心理功能慢慢发展后,才能完成内心对妈妈的理解和信任,整合 “好妈妈和坏妈妈”。
 
如果婚姻是一个简单讲对错的地方,那么这就是一个“婴儿般的婚姻”——你满足了我就是好伴侣,你不满足我,那么你就是坏伴侣,我就是受害者。
 
这种心态和婴儿是完全一样的。


对于朋友,我唯一庆幸的是她没有孩子,不会将这份心态延续到下一代的教育当中。
 
否则孩子磕了、碰了、吃错了东西,她不会反思自己没有照顾到位,反而会觉得是孩子自己调皮的缘故。
 
就像她父母对她的态度一样,永远都在苛责。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在【与孩子沟通的艺术】动画中如此演绎:

她说:“给孩子带来伤害的往往不是行为本身,而是不会好好说话的父母。”
 
我想在各种婚姻问题中也不外如是,双方长期不能进行一个良好的沟通,遇到问题多以一方委曲求全的方式解决,不能直面问题,才导致了感情的破裂。
 
彼此都带着情绪,当然是没法好好说话的。
 
而出路或许就是一起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因为在那一刻,

你们,都是受害者。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婚姻中的施受虐角色
需要 心碎——心理学依赖期阶段 恐惧背后是爱的呼求
当我们被驯化成爱的乞丐…… 心探索杂志
《消失的爱人》精神分析影评
爱的定式之一:为什么我越爱越空虚
婚姻:焦虑的女人和逃跑的男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