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研究:孩子拖延磨蹭,是这2个因素在作怪


文丨 优宝
“每天早上起床要人催、吃饭要人催、出门要人催、写个作业还得专人值守,作业没写三分钟就嚷嚷着要上厕所……”
 
你家孩子是否也是这样?日常生活中,孩子写作业时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已经成为让很多家长头疼的普遍现象。
 
不只写作业,起床、睡觉、刷牙、洗澡、出门,在各种事情上孩子都喜欢磨蹭、拖拉,常常引得家长发脾气、抓狂。
 
但其实,孩子磨蹭拖拉,只是一种表象,这背后有更深层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所有图源:百度图片 

大脑发育未成熟

“人类的婴儿都是早产儿!”
 
这一观点最早源于瑞士动物学家波特曼的“离巢性和就巢性”学说。
 
什么叫“离巢性”呢?就是说哺乳类动物中,大脑发达、身体结构复杂的大型动物(比如人)会产下和双亲的形态、举止都相差无几的幼仔。
 
而反之,大脑不发达、身体结构简单的小型动物产下的幼仔则多半没有成熟,显得软弱无力,也就是所谓的“就巢性”。
 

然而你会发现,和其他大型哺乳动物相比,大象的幼崽刚出生就已经是200斤的“胖子”,出生一个小时就能独立行走;
 
牛、马、鹿的幼崽刚出生一小时就能够站立并奔跑,第一天就可以躲避掠食者的攻击。
 
而反观人类幼崽,出生两个月才能抬头,六个月才长出乳牙,开始吃流食、辅食,八个月才能爬行,一周岁才会走路。
 
在这个阶段,人类幼崽不能独立生存,看起来是不是弱爆了?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因为早产。
 

众所周知,在漫长的进化史中,人类将发育的技能点全都点在了大脑上,可脑容量的扩展却和因为直立行走而不断缩小的骨盆产生了直接矛盾。
 
为了两者兼得,人类这个特殊的哺乳动物便采取了其他动物无法承受的做法——早产,在身体机能发育成熟的情况下提早来到这个世界。
 
所以婴儿的生理实际上是相当成熟的,他们之所以无法随心所欲地灵活运动,最本质的原因是由于大脑功能的不完善,以至于无法自由地调动身体各部分。
 
从真正意义上来讲,婴儿并不是早产的,早产的只是大脑。
 

这一理论,已经在许多方面得到“证实”。
 
比如控制专注度、执行力的大脑功能区前额叶部分,往往要到孩子的青春后期,甚至成年后,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同样解决问题、临场反应、记忆力、语言能力、动力、判断力、冲动控制以及社交和性表现也都是由前额叶部分完成的。
 
所以有时候孩子学不好,真不是故意的,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些能力上的不足会导致孩子缺乏积极性,很难高效率、快速地完成,只能选择磨磨蹭蹭拖延时间。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学习,比如起床穿衣、刷牙等,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做法,孩子通过反复练习能力得到提高,行动自然会更快。
 
如果孩子是因为觉得任务太多而迟迟不肯动手时,家长可以把任务分成几个小块。
 
每次只完成其中一个小块就给予孩子一定的休息时间,这样孩子就更有信心开始着手学习。
 

父母越严厉,孩子越拖延

有位朋友家的儿子今年上四年级了,在一所国际学校就读,孩子的成绩非常优异,性格也开朗阳光。
 
就是有一点让朋友头疼不已,孩子每天作业都要“磨蹭”到晚上9、10点才能做完。
 
上周朋友过生日,邀请了我们几个好友去家里吃饭,趁着朋友夫妇在厨房忙活的间隙,我和他儿子聊了会天,结果孩子告诉我他觉得每个星期都很累。
 
妈妈管他管得非常严,周末给他报了好几个兴趣班、补习班,回到家还要亲自“上阵”,拿出好几本教辅材料给他“补课”。
 

如今这个时代,这样的家庭还真不少,你也会发现,这些家庭的父母们一般自我要求严格,对孩子的要求也近乎苛刻。
 
父母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人中龙凤”,处处对孩子高标准、高要求。
 
父母以为这样的做法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却丝毫不买账,他们会觉得父母是在给自己“施压”。
 
对此,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建议:

我们要先摆正自己的心态,如果说通过催促的方法达到的效果不好,那我们要考虑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减少催促和批评指责,转而呢,用肯定、赞美、认同去代替。
 
比如说平时如果我们听到他去练习一个曲子,我们就可以告诉他:“今天妈妈听到你弹这首曲子,比前几天弹的要好很多啊,说明啊,你的练习很有效。”
 
也可以告诉他:“妈妈特别喜欢听你弹琴啊,有时候看到你弹琴的样子是那么优秀。妈妈真是打心眼里面欢喜。”
 
孩子呢,会因为他自己的一些行为让爸爸妈妈感到开心,他会觉得自己很有价值,很有意义,那么就会从内在激发他更想去把这件事情做好。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生活中严厉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培养出拖延的孩子。
 
因为严厉的父母大都控制欲强,并不善于和孩子沟通,他们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孩子在不得不执行命令的同时,只能采用拖延的方式与父母对抗。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年纪尚小的孩子无法跟父母平等地对抗,于是“磨蹭”、“懒散”、“拖延”的行为就成了他们公然对抗父母的消极回应。
 
在心理学上这种反抗称为被动攻击,行为表现就是“表面遵守制度,实际上消极抵抗”。
 
其实这也和我们很多父母习惯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有关。
 
在孩子的事情上总是容易过分焦虑,害怕一步没走稳就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结果心一急,就容易对孩子发脾气。
 
见不得孩子比别人差、比别人慢,更无法容忍孩子犯错。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明白孩子只是孩子,他还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和衡量他,对于自己做不到的事更没有权利要求孩子做到。
 
其实,对于未知的人生,我们与孩子一样,都是探索者,也都是学习者,孩子会犯错,父母一样也会犯错。
 
给彼此足够的时间,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越吼,孩子越差劲!这样的方式才最简单有效
孩子发生这4种“特殊情况”,父母一定要打孩子!绝不能手软
13岁孩子的12个“要求” ,值得每个家长深思!
从小“允许犯错”和“不允许犯错”的孩子,不用20年这些差距凸显
育儿先育己!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
越吼,孩子越差劲!不吼不叫管教孩子,学会这几招就够了(好爸妈用心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