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可直呼后悔:亲生的,不能打?那咋办!教你正确“收拾”熊孩子

「我也知道不能打孩子,可就是没忍住。听着孩子哭喊着不要妈妈、讨厌妈妈,真想抽自己两巴掌」。

昨晚十点多,表妹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原来,大宝跟二宝抢玩具,抢着抢着就吵了起来。表妹一时心烦就朝大宝和小宝屁股上各打了两下。小宝倒是没什么,但大宝却哭着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等爸爸下班回来后,大宝一头扑在爸爸怀里,控诉着妈妈的罪行:「妈妈不喜欢我了,我讨厌妈妈。」

晚上睡觉的时候,大宝也一直不理妈妈。

表妹说都怪自己没有调整好情绪。最近工作上压力很大,情绪一直处于崩溃边缘。晚上看到两个孩子吵架,一时没忍住就打了他们。
图片来源:《文明野蛮人》
据统计,80%的父母动手打孩子,不是真心想虐待孩子,而是出于无奈,情绪崩溃了,就控制不住了。

育儿典范胡可就曾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也曾爆料自己动手打过孩子。

有一次带儿子安吉去岛上玩,下岛时孩子吵着非要坐小火车,但小火车下岛时是不能坐的。

但儿子执意要坐,开始大哭大闹,还用脚踢人,胡可和外婆不断哄孩子,给他讲道理,但儿子就是不听。

看到儿子软硬不吃,胡可顿时火冒三丈,抬手狠狠打了儿子一巴掌。
图片来源微博
刚打完,胡可就后悔了,孩子估计也被吓到了,瞬间安静下来。

尽管已经过去很久了,胡可依然记忆犹新,一直觉得愧对孩子,不应该对孩子动手,但当时就是没忍住。
图片来源微博
没有父母敢保证在教育孩子时,能做到一直冷静,掌握好责骂与训斥的方法与技巧,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与效果。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曾在《圆桌派》中说过这样的话:
如果孩子违法了,管教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
“孩子犯错该打就打”,我们的目的,不是打了孩子多少下,而是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就要受到管教,需要反省自己。

父母把握好管教孩子的“度”,才能让“管”和“教”的天平达到平衡。

01
适度管教孩子
是对孩子的负责
在这场影响全国乃至全球的疫情里,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父亲是我的骄傲,我也是父亲的骄傲。”在聊到父亲钟南山时,钟惟德满是崇敬与自豪。

和父亲一样,钟惟德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医者。而在他小时候,也和其他男孩一样,非常调皮,特别爱运动,甚至逃学去打球。

虽然看起来他胆子很大,可是他却非常担心被父亲发现,因为父亲非常严格,如果被他发现,一番斥责自然少不了,更令他头疼的是要被罚抄书。

图片来源微博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当孩子犯了错误,肯定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否则,只会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甚至酿成恶果;相反,及时对孩子进行适度管教,让他们明白是非对错,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与成才。

钟惟德能成为如今的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自然与父母的严格管教分不开关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
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管教,但是他们之所以受到管教,不是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要让他们日后不去犯错。

管教孩子,不是希望孩子怕你,而是让他们有敬畏之心,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管教≠体罚,管教孩子不是目的,是让孩子有所怕,有所敬畏。

这才是最重要的。
02
孩子犯错,父母该如何正确教育?

打骂、恐吓、否定都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那么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呢?

用正面语言代替恐吓威胁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应该用正面的语言跟孩子沟通,而不是用恐吓威胁。

比如,当孩子在游乐场流连忘返时,父母不能说“再不走我们就不要你了”,可以换成“我们走吧,妈妈还要回家烧晚饭”。

又或者,孩子不好好吃饭时,父母不能说“你再不吃,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可以换成“不吃饭,等会肚子会饿的,吃好饭我们再一起玩玩具吧”。


《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说: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
 
总之,当孩子犯错、或不听话时,父母不要用言语威胁,更不要用打孩子的方式让他们屈服。用正面、简明的语言代替恐吓威胁。
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孩子树立榜样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行动比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如果孩子年龄尚小,父母可以一边行动,一边用言语解释,加深孩子的印象和理解。
 
之前,武汉地铁站里,有个小女孩不小心把酸奶撒了一地。
 
地铁站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打扫的,但这位爸爸却说:“没事,我先擦干净。”
 
爸爸一边擦一边让女儿站在旁边看着,他告诉女儿,下次东西撒了要自己打扫干净。
 图片来源微博
这位爸爸的教育方式值得很多家长学习,比起指责孩子不小心,身体力行教育孩子能让孩子印象更深刻。
 
这种方式也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让孩子承担犯错的自然结果
父母打骂、体罚孩子,并不能让孩子长记性,只有让孩子体会到错误带来的自然后果,他才能印象深刻,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
 
教育学者尹建莉曾经分享过她教育孩子写作业的经历:如果孩子磨磨唧唧,写不完作业,她催促、责骂孩子,而是让孩子承担她行为的后果。
 
如果一直写得很慢,要么缩减睡觉的时间,要么写不完被老师批评。但不管是哪种后果,孩子都会长记性,下次就会自己管束自己。 
图片来源站酷图库
平时孩子犯错时,家长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
 
这么做既能让孩子加深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印象,还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他们怎样穿戴,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这一切对儿童有重要意义。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孩子犯错时,父母的态度和做法将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是成年人,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用理性的态度面对孩子的是与非。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认清自己的行为,从而改善自己的行为。
03
如何才能做到不打骂孩子?

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如何做到从不打骂孩子?

网友说,自己快40岁了,父母从未打过他。

曾经,他以为是自己比较懂事的缘故,可后来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发现,不是自己太懂事,而是父母用尽了洪荒之力去克制自己。

那个见过幸福模样的孩子长大了,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尽力为自己的孩子酿造香甜的蜂蜜。

他说,如今看到自己淘气的孩子,随时都有揍一顿的冲动,可是想到父母每一次都是跟自己慢慢说,也就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
不好好吃饭,饿一次也无所谓;
在家各种作妖,随他去好了;
出门在外闹脾气,给他一点小小的惩罚,比如下一次不带他出去了。
倘若曾经在原生家庭受过伤,那先给自己一个拥抱,去接纳曾经的自己。

正如林文采博士在课程中曾提到的:
轮回之痛止于觉知,把能量集中内向,觉知自己的情绪,安抚自己内心的婴儿,真正地放下了,再向外去处理孩子的问题。
或许,那时,才会多一份坦然,多一份耐心。

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甚至比智商更重要,这些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也包括家庭的幸福。
 
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基石,是开启一段亲密的亲子关系的钥匙。
04
亲爱的爸爸妈妈,或许你只是一时冲动,动手打了那个有点任性的孩子,或许你是怀揣着一份「为你好」的良苦用心,动手打了那个有点叛逆的孩子。

可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动机,那一次次「打」都会给孩子留下一段残忍的记忆,抑或是难以磨灭的创伤。
 
愿每一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图片来源:《爱丽丝梦游仙境2》

万一不小心打了孩子,请一定要做好善后处理。第一时间拥抱孩子,并给孩子道歉,告诉他「爸爸妈妈依然爱你」。

打不是亲,骂不是爱,打骂孩子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让亲子关系更疏离。
 
愿每一个爸爸妈妈都能看见自己的孩子,给他足够的自由,也给他足够的耐心,为他的人生谱写一层温暖的底色。

愿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依然会愿意跟你分享喜怒哀乐,依然保有一份为你报忧的勇气和底气。
我是优家的分界线



今日互动留言
您动手打过孩子吗?孩子惹您生气时您是怎样解决的?欢迎您在底部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在公共场合无理哭闹,由着他还是教育?对家长是一种考验
孩子总是不服管教吗?那是因为你没做好4件事,看完就明白了
父母越不管,孩子越优秀,看完你就明白了!
妈妈的音量,决定了孩子的一生!(每个妈妈都该看一看!)
垃圾教育定律:总是用“自由”“天性”为孩子找借口
孩子超市“偷东西”,爸爸的反应惊呆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