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别策划 | 国庆记忆

国庆记忆

《妖风》祝大家国庆快乐!

从1949年到2017年,祖国迎来了68岁华诞。在每一代人的记忆当中,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国庆“记忆”,记录的都是不一样的家国情怀,走过的都是不一样的人生,而那颗热爱祖国的拳拳之心却始终未变。国庆前夕,本刊特别邀请了几位成长在不同时期的读者代表,用真实而感人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他们最难以忘怀的国庆记忆。 

策划 / 神编小妖

1

原来我和您血脉相连

文/李晓

那天黄昏,一个大肚子女人,从水稻田里艰难起身,一路蹒跚着回到土房子里。正是夕阳如血时分,一个新生命啼哭着来到世间。

那个女人,是我母亲。1969年,是我的生命初年。那一年秋天,青春期的新中国,正是豆蔻年华。

1976年9月,我进入小学一年级,山坳里的乡村小学,杂草丛生的操场上,一群山里娃,凝望着升起的国旗,红旗在风中漫卷,也激动着少年们的心。

1979年10月,我的新中国,迎来了它30岁的生日。30而立,却又是满目疮痍,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訇然开启了面向世界的国门,太平洋的大潮滚滚,让我的祖国,到处都有澎湃之声。 

还记得那年国庆节在父亲的办公室里,我看到了一张贴在墙上的中国地图。父亲指着地图告诉我,我们国家的版图就像一只雄鸡。十二生肖中,我属鸡。我第一次感到,我和我的新中国,贴得是那么近,那么亲。我凝望着墙上地图,用手指触到了长江边的故乡。长江,一条蜿蜒的蓝色曲线在地图上逶迤奔腾,它是祖国一条粗大的动脉,在语文课本里,它和黄河一起,被形容为祖国母亲的乳汁。这么说,我这个长江边的人,与母亲相距得是太近太近。

1984年夏天,我守在县城表姨家一台黑白电视机前,看到一个叫许海峰的射击运动员,在嘹亮国歌声中,面对五星红旗淌下了热泪。那是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15岁的我,独自走向大街,面对人群,悄然流下了泪水。我感到,我和我的祖国,血脉相连。那一年国庆,天安门广场上阅兵队伍的铿锵步伐,再次踏入了我的梦境。

1994年10月,我的新中国,迎来了45岁生日。那一年,我眼里有火星闪烁,我是一个终日写诗的人,常常感觉天边云层里的远雷隐隐,恍惚以为是哪所邮局打邮戳的声音,正给我邮寄发表诗歌的刊物呢。

1995年国庆节,我的诗歌,还没有在梦想的北京刊物上发表,却上了省城里的一家刊物。我拿着发表刊物的杂志,走向了县城相爱女友的家,这个长着一颗小虎牙的女子,在县城广场深夜里花园边,一遍一遍朗诵过我的诗歌。一直对我在小镇工作不太满意的女友的母亲,在看了我发表的诗歌后,大声喊她的女儿:“杀鸡,杀鸡!”鸡是我从乡下提去的。国庆节那天中午,我在县城喝上了最香的鸡汤,我感觉,女友的母亲,把打开县城城门的钥匙,放心地交给了我。一个国家的生日,也成为了我命运的吉日。

1999年的国庆,我和那长着小虎牙的妻子,来到了北京,一起去天安门广场,广袤蓝天下,我把手轻贴胸口,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与祖国的心跳,零距离融合在一起了。在八达岭长城,我看到了一个国家挺起脊梁的背影。在圆明园,面对那洗劫后的沧桑容颜,我忍不住用力握紧了一个男人的拳头。我感到,我和我的祖国,十指连心。

还是1999年,那一年12月,53岁的母亲听着电视里正播放《七子之歌》,泪水一直在她眼眶里打转。“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当一个小女孩在舞台上稚声稚气演唱时,澳门,这个流浪在外的百年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我读懂了母亲盼望游子归来的心情。原来,我和祖国之间的感情,就像普通家庭里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深情凝望、揪心牵挂。

2003年10月,一个叫杨利伟的航天员,坐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奔向了太空。电视直播画面传来,飞船上的五星红旗,在蓝色太空里鲜艳灼灼,如开在太空里的一朵夺目红花。我仿佛看到强盛的祖国,正鲲鹏一样翱翔九霄。原来,我和我的祖国,命运与共,荣耀共享。

2017年10月,我的新中国,即将迎来它68岁的生日。我亲爱的新中国,13亿人的中国梦,正托起一个伟大的国家阔步前行,我的手,也在那森林般举起的手臂中。

祖国,我的祖国,原来我与您,血脉相连,骨肉相亲。

2

三代人的国庆升旗

文/张光茫

每年国庆节这天,我们家都要升国旗,唱国歌。在高亢激昂的国歌声中,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样简单、庄严的升旗仪式,我们家已经坚持了三代人的时间。


父亲第一次升旗的时候,是在老家中破旧的大门前。父亲说,那年家里的房子盖上了,也有了余粮。父亲心怀感恩,当年国庆节在家门前升起了一面不规则的国旗。父亲谈起第一次升国旗,心里依然很激动。当时的那面国旗虽然不漂亮,但在父亲的心中,位置却很重要,因为他知道,这面国旗能给他带来幸福。 


父亲心中,几十年来,升国旗的形式虽然没有变化,但却见证了家庭与社会的巨大变迁:原先是骑自行车“风尘仆仆”娶媳妇,现在种田不用交税了,治病住院可以报销了,村村通公路了,他的子女考上大学了,人人兜里也揣着手机了,小轿车也开进寻常百姓家了,每一件事都是父亲最幸福的回忆。


我第一次升旗的时候,是在家门前的大货车上。那年,我出差北京,看到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场面,内心非常激动。于是,我便在国庆节前夕,独自到供销社大楼买了一面国旗。当时国旗只有一米多长,旗杆也是一根竹竿,只有用力拉动绳子才能将旗升起。回忆第一次升旗时的情景,我内心还是异常激动。


后来,为了能将升旗仪式举行得更加像模像样,我将家里的两个大音箱拆了,将其中一个摆到了家门口的大树上。我在网上下载了《国歌》《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每到国庆节的时候,我们家的“红歌会”都会准时开播。我的网上小店,也如国旗一样,火红火红。


儿子第一次升旗的时候,是在小区的阳台上。国庆节那天,儿子早早醒了,系上红领巾,准备升旗。儿子举起国旗,走起正步,有板有眼地当起了“旗手”。儿子举着国旗走到阳台,将国旗交到父亲手上,再由父亲将国旗挂在阳台上,整个过程历时两分钟。随后,儿子将右手举过头顶敬礼,并和着音乐唱起了国歌。回忆起这场仪式,儿子说:“看着五星红旗在窗外迎风飘扬,觉得很激动、很神圣。爷爷把整个过程用DV拍了下来,这会让我终生难忘。”
  

而今,我们祖孙三人一起升旗的时候,是在老家的文化广场上。周围的父老乡亲,陪着我们一家一起升旗。在我们一家人心中,手中的五星红旗是用无数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代表了革命的胜利;是祖国的象征,代表着祖国的繁荣昌盛。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升旗,我们的心中都充满自豪和责任,仿佛国旗是从心中升起!

3

祖国,我曾为您舞蹈

文/伍元杰

一个周末,久雨初晴,阳光透过紫纱窗帘照进我的书房。打开窗帘,我坐在阳光下码字。握着笔的手指,在光影里泛着好看的粉红,而静静流动的血液也和心情一样闲适、恬淡。

母亲从乡下老家来,带来了一些鲜嫩的青菜及其他一些葱姜元荽调味品,还带来了一些换季的衣物。平时寂静的小家庭立刻又热闹起来,我的心底无比温馨。

一件红色毛衣和一件黑色金丝绒长裙进入了我的视线。我一怔:“妈,这套衣服您一直收着,都十几年过去了?”母亲笑着说:“我在学校门口看到好多人穿这种金丝绒长裙,心想,今年是不是流行这衣服,就给你带来了,你最近一直减肥,估计也能穿得下。”接过裙子,思绪远飞,陷入了回忆……

那是2000年的9月,我刚刚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教书。开学没几天,校长就交给我一个任务,排练一个舞蹈,参加乡里的庆国庆文艺汇演。推辞不掉后,我就接下了任务。放学回家后,我就找到了二叔家的大艳,跟她商量排练哪个节目,最后决定排《今天是个好日子》。从选定多少演员到每一句歌词搭配的动作,队形队列的变换,那天我们讨论到了深夜。第二天,我就跟学校的女同事说,想请她们参加演出,大家听了,就笑作一团,摆着手说从来没上过大台面,不能,绝对不能。这时候校长表态,大家尽管大胆上台,到时候给你们买最好的服装,获奖后,学期末有奖励。大家听了,也就不再说什么,最后选定了十二个人参加排练。

在紧张的一天教学结束后,我们十二个人就留下来排练,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在状态,动作生硬,我一边讲解示范动作,她们一边说说笑笑对动作进行二次分解,说什么这个动作像炒菜,这个动作像挑水等等,我听了,也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些朴实纯真的乡村姑娘真是可爱。

说归说,笑归笑,她们还是很快进入了紧张的排练中,没几天,动作就完整地拉了出来,然后每天放学后,她们都积极主动留下来排练,自导自演,自查不足。热闹了一天的校园里,响起来了《今天是个好日子》的歌声,那歌声穿过校园里的梧桐树梢,传得很远很远……

临近演出,校长主动提出,周末带大家去县城购买服装,大家欢呼雀跃。那一天,天气真好,蓝天白云,阳光灿烂,一行十四个人,骑着自行车,抄沂河淌近路,向县城进发。初秋的沂河淌,一片金黄,成片成片的黄豆,在微风中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大块大块的玉米地,每棵玉米杆上都挂着二三棒大大的玉米,还有一些胖胖的玉米,低下头来,挤破黄色外衣,露出了一排排金黄色的肌肤。偶尔有几只野鸟在半空飞过,留下几声鸟鸣。我们有说有笑地很快就到了县城。

按照会计的预算,我们不敢去高档的商场,只能去普通的“蓝天市场”服装城。“蓝天市场”里很拥挤,一家家店铺很难容得下我们这么多人。最后商量决定,两人一组,分头行动各自物色一套,记下门牌,最后再统一决定!我们跑遍了整个市场,一家家挑选,一家家比较,问价,讨价,好不辛苦!最终决定买红色毛衣搭黑色金丝绒长裙那一套。说真的,我也特别喜欢这一套,酒红色的毛衣,衬着我雪白的皮肤;黑色长裙,我身材高挑,正好能撑起,站在镜子前,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条蜕变的美人鱼。大家选定自己的尺寸,一一试穿,都觉得很满意。

10月1日,举国欢庆,也是我们正式演出的日子。我们在学校化好妆,换上演出服,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对方变了样——漂亮!我们来到乡政府的大礼堂,这里彩旗飘飘,大红横幅高高挂起,参会的领导和群众挤满一堂,参加演出的代表队在后台有序候场,一种厚重的节日气氛笼罩着大家。九点整,在镇长刘新华同志的祝福声中,演出正式开始!我记得当时还采用了现场亮分的办法,对参赛节目进行评比。终于轮到我们代表队了,人人深吸一口气,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走上了舞台,伴随着《今天是个好日子》的欢快激昂的音乐,我们翩翩起舞,红绸飘动,微笑着用娴熟的舞蹈表达着我们内心的喜悦与幸福,表达着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愿。待到音乐停止,礼堂里爆发出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那一天我们的节目以高分胜出,获得了一等奖。在听到最后的结果时,几个表演的老师都激动得流出眼泪来……

中午,在乡政府食堂聚餐,大家都夸我们的服装颜色鲜艳,喜庆大方,舞蹈也很优美,与国庆节很搭配,我们听了,心里喜滋滋的。

倐忽间,十七年悄然而过,当年的大姑娘已成了十岁女孩的妈妈。这些年来,祖国日益繁荣,教育环境也越来越好,我立足三尺讲台,勤勤恳恳,潜心教学,并多次到南京,苏州,天津等地参加全国各地的教研活动,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教学经验,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很多优秀人才,多次受到上级表彰,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同时,在工作之余,看书写作,二十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获奖,有的还在核心教育期刊发表,四十多篇教育随笔在报刊杂志发表,有的还侥幸获奖。这些点滴进步,一方面得益于社会发展教育大好环境,一方面也源自我的努力。

如今,再看到这套衣服,心里装满了回忆,想起当年的那些人,想起那一次难忘的演出,想起那一年的国庆节!我自豪,我们曾经也用一种方式向祖国母亲献礼。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正值祖国母亲68岁华诞即将来临之际,我精神振奋,意气奋发,勉励自己:只有春的播种,才有秋的收获!路在脚下,风景依然在前方。

4

喜欢国庆节

文/唐吉虎

我喜欢过国庆节,从小学的时候度过第一个国庆开始,我就喜欢过国庆节。而过节的心情却是每一阶段不同的。

小学的时候,我记得是每年国庆节前后一段时间,乡电影院会给每个学校送票,让学校组织去看电影,那时电视还没有普及,电影都是一个稀罕事物,能够去看电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们是村小,到了要看电影的那一天,学校组织我们排好队走几十里路去镇上看电影,基本上是一些战争片,但是每次去的时候都是兴高采烈,回来的时候依然意犹未尽兴奋不已,正因为这样,每年对国庆节都很期盼。

而中学的时候喜欢过国庆节,是因为自己学会耍滑头了。每年学校都要在国庆节时搞一个国庆会演,为了搞好会演,学校会要求各班级准备一个节目,学校有节目的时候班上派出一些代表去参加排练,班主任对这件事情也非常重视。当然,排练会在放学后或者自习课的时候进行,不会占用正常上课时间,但是反正自习课也是枯燥地坐在教室里做着作业,于是机灵一些的我有时就会同老师商量,打着去给排练人员准备物品的旗号堂而皇之地从课堂上溜号,不过这一手段没有用多久就被其他同学学会了,排练现场混乱,学校就禁止非演出人员进入排练现场。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期待国庆节是因为每逢此时单位都会准备一些礼品,下发一些福利。一年辛苦工作,传统节日大部分没有礼品也没有假期,而国庆节却是国家的生日,举国同庆,单位别的没有,送些礼物还是可以的,而且国庆节还可以连着放好几天假,又有休息又有礼品,双重收获,简直就是人生一大喜事。当然,我们学校一直是穷单位,过节也只能分发一些粗糙廉价的物品,但是这些物品也足够让我们开心很长一段时间了,现在想来,那时候也怀着一些贪小便宜的心思,想来还会有一点羞愧之心。

而现在喜欢过国庆节不仅仅是为了礼物和假期,而是因为看到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而由衷地感到高兴,特别是看到国庆阅兵式上,军人展现的雄姿,国家亮出的先进武器,这些能让全世界人看到的中国成立几十年来军事实力的大大提升,和军人对保护国家的那一份自信,那样的场面令人心潮澎湃,让人深深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除了军事上的喜人成就,在经济领域与民生领域国家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萌芽中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人民温饱还没有解决,到现在中国不仅迎头赶上其他世界强国,还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他的日渐强大令身为国人的我们万般自豪。

国庆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一种形式,更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标识和重要载体,,我想我会永远喜欢这个日子。

5

同一个名字叫“国庆”

文/何礼仁

我的父亲叫何国庆,生于1953年10月1日。父亲之所以和母亲相识,父亲的名字“国庆”还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1972年父亲在一家机械厂当钳工,有一次父亲去仓库领劳保品,当父亲在登记簿上签上名字,仓库管理员高兴地对父亲说:“我叫王国庆,你叫何国庆,咱们都叫国庆。”父亲隔三差五要去仓库领东西,他办事认真负责,为人忠厚老实,再加上仓库管理员和父亲的名字一样,自然对父亲多了一份亲近感,后来王国庆把他的妹妹也就是我的母亲介绍给了父亲,经过一年恋爱,父亲走入了婚姻殿堂。


我生于1977年,1995年考入大学。我们班上有两个同名同姓的同学都叫刘国庆。刚开始老师和同学一喊“刘国庆”,两个人一起答应,后来大家根据他们的年龄大小,叫他们大国庆、小国庆,这才避免了尴尬。


大学毕业后我与女友相恋,那年国庆我和父母亲去女友家提亲。两家人见面后相谈甚欢,女友的爷爷开朗热情,他说他也叫国庆,出生于1932年。我不解地问老人:“您是新中国以前出生的,怎么也叫国庆?”于是女友的爷爷给我讲了一段他的“国庆”故事。老人出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生下来时非常虚弱,家人都觉得他会夭折,家人给他起了个小名叫“长命”,希望他能活下来。大概这个小名真起作用了,“长命”真的活了下来,这个小名也就一直叫了下来。1952年“长命”要参加工作了,登记时他犯了愁,他没有正式的名字,名字一栏总不能填自己的小名吧?女友的爷爷问工厂管事的人怎么办,那个人想了想说:“新中国成立了,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你就叫‘国庆’吧!”女友的爷爷从此就用上了这个名字,他为生活在新中国而感到欣慰。 


自从我这几年开始从事房屋销售业务后,打过交道的人越来越多,相继认识了“黄国庆”、“陈国庆”、“赵国庆”、“马国庆”,他们年龄有大有小,性别有男有女,职业各不相同,但因为都叫“国庆”,一来二去大家都成了朋友。


 “国庆”是一个让人自豪的名字,虽然这个名字朴实无华,但与新中国的生日紧密相连,就多了一分喜悦、一分庄重。 现在的“国庆”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时代,他们的生活轨迹也折射出了我们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

刊发于2017.9.29《劳动时报·周末》 

相关链接

版主介绍丨神编小妖是何方妖孽?

疑问解答丨常见问题,小妖对作者们的统一回答

投稿方式丨《妖风》杂志栏目撰稿人征集令

神编小妖

《妖风》网刊编辑部  贵州文学院签约公号

最有逼格的原创文艺网刊

红色华诞68周年

 National Da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旗下讲话----10月
向国旗敬礼
国旗的震撼
优秀作文:天安门看升国旗
李明君《升旗》
难忘的国庆升旗仪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