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晨之风《冬日走进醉翁亭》

冬日走进醉翁亭

晨之风

关于醉翁亭,想必凡是读过初中的人都不陌生。记忆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直选在初中课本里,和范文正公的《岳阳楼记》相映成辉,成为照耀中国文坛的两颗艳艳明珠。醉翁亭,我感觉一直是我心里的圣地,今天的我唯有以崇拜的心态对待方可以表达我的心情。在一个冬季的日子里,今天的我终于完成了我的膜拜。

滁州,自古就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可以说是南京的后花园。这里有琅琊山,琅琊山上有醉翁亭,它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而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皆因欧阳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使得琅琊山,乃至滁州,蜚声海内,名传千古。冬日里,我到江南去,归途中顺便到滁州的醉翁亭,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愿。

琅琊山绝对是一座小山,我说话也许有点狂妄。虽然来自大平原,但是对于山川我还是挺自信的。作为一个户外运动者,对一些山川还是很有印象的。琅琊山绝对是小山,它远没有名山大川有名。来到这里,我有一种感觉,这里的山很有几分小家碧玉的感觉。冬季的琅琊山多了几分萧瑟,也许盛夏时分到这里来是另一番模样,但是冬季的琅琊山确实不敢恭维。

一进琅琊山,我的满脑子都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我是老师,而且是语文老师。不知天高地厚,总感觉欧阳修就是自己的同道之人,他的一言一行和自己总有一种默契。冬日的琅琊山和欧阳修笔下的琅琊山有点区别。在这里行走,我总感觉有点冷清,没有欧阳修笔下的感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的欧阳修笔下的描述多多少少有点让人失望

欧阳修是文学家,也是政治家,他的笔下,“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充满了诗情画意。庆历五年,欧阳修远离繁华的京城,来到这荒凉的四围皆山的滁州。现在的滁州确实繁华,但是当时应该说不是个什么好地方。否则贬官是不会派到这里来的,但是因为欧阳修的到来成就了一个千古的地名,这是后代没有想到的事情。

我很佩服欧阳修,在当时,他是贬官,心情肯定很郁闷。这是一个正常的人都应该具备的心态。欧阳修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的情绪也是正常的。很难想象,在工作的间隙,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当然都是同道之人,来到了琅琊山,沿着山道,慢慢前行。我们可以做个设想,当时应该说还没有进行景区开发。孤独的他第一次踏上这野草杂生的山路,一定是无心赏景的,心情一定是很复杂的他的同伴一个一个被贬官,被流放,每个人的下场很惨。

     今天的我踽行在石板铺就的道路上,万般感觉一下子涌上心头。我不可能回到宋朝那个时代,欧阳修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我们无从知道。今天的我们通过他的文章看到的只能是表象,到底是什么情状,只有欧阳修知道。欧阳修的文章我一直认为绝对有所隐瞒,他见到的景色都是表象。之所以留名千古,其实还是他喊出了千古人们心中的情趣,那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好多时候,我们最大的乐趣在于此。

    我多多少少有点失望,因为这里远没有我的期望。我的印象里这里应该是很繁华的,可是我今天走这在里,却没有这种感觉。来到了醉翁亭,让我很是失望。醉翁亭就是一个亭子,当然也有其他的建筑,大多是后来的商业开发,没有多少文化价值在里面。到了这个地方,我真难以想象,太守“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那是何等的场面。那应该是王羲之兰亭聚会那样风雅,其热闹程度绝对是难以想象的“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欧阳文忠公很是文人的无形,此时的他没有了官员的等级制度,有的是融于自然的激情。贬谪之后的欧阳修在这里“饮少辄醉”,醉在宴酣之乐,醉在一种情调,醉在与民同乐。我想欧阳修只有醉了,才能忘却被弃的伤痛,这是一般人达不到的境界

今天的滁州因为欧阳修的存在成就了一个文化的奇迹,是欧阳修让这里闪耀至今。我想无论怎样发展,大浪淘沙,最终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是,一颗伟大的灵魂熠熠发光的人格。我来到了欧阳修纪念馆,对欧阳修的一生进行了膜拜。欧阳修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他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欧阳修著作颇丰,有《欧阳文忠集》传世。今天的我们看重欧阳修的是,他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竭力推荐,这是难能可贵的。由于他的推荐,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欧阳修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修的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后来名扬天下的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提携而名扬天下,这一点是其他人无法企及的。

文人或者官员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不同于政客的理想。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任滁州太守,他是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是他不得志时的吟唱。难以想象,在他贬官之前,他曾历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这是不错的官职,用现在的话说,绝对是肥差。如果他安于现状,绝对可以做得风生水起。可是他是欧阳修,文人的风骨是他不可能安于现状。我一直感觉,欧阳修骨子里就是一个文人。他不是成功的政治家,因为他的思想或者骨子里都是追求自由的。

现实很残酷,理想很美好,政治环境却是如此的恶劣。欧阳修在朝廷受到排挤,只有出局,来到地方。在滁州,欧阳修勤于政事,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这是他的最欣慰的事情。这里有一片山水供他休憩身心,这是欧阳修的幸事。于是他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寄寓在《醉翁亭记》里面,成就了一篇千古绝唱。

站在欧阳修的塑像前,我若有所思。如果欧阳修随波逐流,完全可以做一个“十万雪花银”的官吏。可是他是文人,有自己的风骨,如果那样,那他就不是欧阳修了。我们回顾欧阳修的仕途。景祐三年,好友范仲淹感慨北宋王朝积弊已久,呼吁改革,上奏批评时政,却遭贬谪。欧阳修挺身而出为好友辩护,却被牵连贬为夷陵县令。回京之后,欧阳修“不思改悔”,力主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又遭到守旧派的阻挠。终于一人难敌万人,于是,再度被贬谪成为滁州太守。今天来看,欧阳修还是幸运的,他所处的时代大体上还是比较开明的。因为他没被一棒子打死,经历一番起起落落之后,最后欧阳修最终还是被仁宗召回朝中,相继出任了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

欧阳修是文人,和他的学生苏轼一起都是文人。我查阅资料发现,“文人”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江汉》,据《诗经·毛传》解释:“文人,文德之人也”。后来文人的定义内涵逐渐固定,我国历史上的文人通常指那些有操守有德行的文学家艺术家,我们公认的屈原、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欧阳修、郑板桥等,都是文人。因为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道德勇气和社会良知;他们不惧强暴,不阿谀逢迎,敢于对社会丑恶现象说“不”;他们清高孤傲,安贫乐道,淡泊明志,风骨凛然。

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究竟什么才是文人的标准。纵观历史上的那些个文人,他们都有风骨。风骨是文人的基因,好比人的脊梁。没有风骨的人即便飞黄腾达也是矮化的小人,没有风骨的文章即使华丽无限依旧分文不值。欧阳修的文章不能说是历史上的第一位,但是他能“董道而不豫兮”,已经赢得了后人尊重。

来到醉翁亭,感受一颗伟大灵魂的启迪。很欣慰,在冬日里,我来到醉翁亭又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着诗词去旅行——滁州
再读《醉翁亭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滁州琅琊山——醉翁亭
琅琊山上醉翁亭
北宋文坛大BOSS,最近有点烦,有点烦
为什么滁州的醉翁亭,能够位列全国四大名亭之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