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中国节

我的中国节

                   云水禅心

       我出生在豫东农村,青少年时代是在农村度过的。童年时候,生活困难,物质极度缺乏,那时候最喜欢过的节日就是春节,因为过年可以吃肉,可以吃白面馒头。在所有的节日当中,过年是最丰盛、最隆重的节日。

        从进入腊月开始,有腊八节,祭灶节,除夕夜,然后就是正月初一过大年。全家团聚,共贺新年。无论是穷富,都是倾其所有,尽情享乐,招待客人。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年的气氛才逐渐停歇。要说年味真正结束,要到阴历的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过年的东西吃完了,剩下的油摊点儿煎饼,剩下的馍头炸点儿丸子。另一个意义就是惊蛰之后,万物复苏,春耕开始了,年味也就结束了。

       接下来盼望过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中间还有一个六月初一小年。为什么最早能够记住这些节日呢?因为这些节日都与吃有关。在那个时代,那个年龄,对于过节意义的理解就是吃,吃上一顿好饭就是最大的奢望。端午节可以吃粽子、糖糕、油角之类的美食。六月初一是小年,据说这个小年,才是中原汉民族真正的年。过年要准备很多食品,特别是肉类,天热,东西容易坏,看到其他部落过年是在冷天,东西保存的时间长,正好还是没有农活的清闲日子,可以很好的享受,于是就拿过来作为自己民族的年。把六月初一作为小年。当时改这个年的最初的意义,也就是为了更好的吃,更好的享受食文化的快乐。现在的中原地区,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六月初一这个小年了,只有我们这些好吃的人,还传承着六月初一这个节日。天热,农忙,最多的就是割块肉,买点水果,祭祀之后打牙祭。

        过完了小年,就想着八月十五中秋节和九月九的重阳节。中秋节可以吃月饼,至于九月九,文人雅士登高把酒,是一种快乐,老百姓忙着秋收备播小麦,所以只能杀个鸡子改善一下生活,让孩子们吃上肉。所以,九月九也是那时候盼望过的节日。至此,能够记住的吃的节日也就没有了。这些节日,都是我上小学之前的记忆,最原始的本能,最大的愿望也就是过节吃肉。

        接下来就是“六一”儿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这几个节日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给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五四”青年节。“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五四”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五四”运动划时代的意义就在于,由一个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发展成为一个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从此揭开了现代文学的新篇章。

       作为中学时代的我,每逢五四青年节,都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听讲座,每一次都使我热血沸腾;演节目,每一次都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办特刊,更是意兴盎然。我本身就热爱文学,一是可以写首诗发在特刊上,二是通过办特刊,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好文章。于是我和几个同学放弃休息,亲自编排、插图、张贴,每一次评比,我们班的特刊基本上都是优秀。特别难忘的就是中学时期浪漫而丰富多彩五四青年节,它在我的人生成长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作为中国人,还有几个节日是必须牢记的,那就是“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和“十一”国庆节。因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人民的军队,没有人民的军队,就不能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随着时间的流逝,“七一”“八一”,在人们的心中就逐渐淡忘了,特别是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一个“钱”字上,这不能不说是改革开放造成的影响。人们毕竟还记得“国庆节”,因为还有一个小长假,可以休息,可以旅游,如果仅凭这一点,让人们记住国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我是五0后,年轻时形成的入党情结,至今不能释怀。写在申请书中那句话,是发自肺腑的,而掌握着你能否入党权利的人,却不一定当回事。至今我还是一个党外人士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七一”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不会忘怀,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胸怀。后来,看到那些龌龊的灵魂,心中也多有不屑。不过,我坚信建国后培养出来的五0后,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基石,祖国在他们手中一定会更加强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一定会在他们手中完成。

       一九八五年一月二十一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做出决议,将每年的九月十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它标志着教师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可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并没有太多的惊喜,因为从最基层走出来的我,深知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并不是设定一个节日所能够改变的。我曾经写过一首诗,最能表达我的思想和做为教师的心酸。这首诗的题目是《前世的盼望》:“前世的盼望,今生不再弄墨学堂。愿租一片闲田,开凿半亩方塘。种植芙蕖,收获荷香。……谁成想今生仍痴心不改,蹉跎了青春的大好时光。秋风摇落了苦涩的莲子,平静的心湖里激不起波浪。”既然做了教师,尽一个知识分子教书育人的责任而已,至于有没有这个节日,也就不重要了。我想,很多人跟我的想法是一样的。

       我是五0后,但我并不保 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道理我懂,至于拿来主义,我们是受周老先生真传,凡是拿来,以有用为原则。西方的人文历史节日文化,其精华皆可借鉴之,至于洋人的节日,则完全没有必要去庆贺,比如“圣诞节”、“情人节”之类。

         但有一个节日,逐渐被人们认可,那就是阳历新年,元旦。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和机关厂矿学校团体实行公历,元月一日称元旦。新中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也通过了公历纪年,元月一日为新年,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经过上百年的过度,人们已经接受了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年,并接受了阳历新年。但是真正庆贺的,人人庆贺的,还是传统的春节,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年。

        至于“圣诞节”,我们仅仅把它作为西方宗教的一个节日习俗来了解就可以了,我们不是基督教徒,不需要牧羊人来指点迷津,也不需要给那个耶稣老头过生日。至于《圣经》作为宗教经典来读,是可以的。近几年有人提出把毛泽东的诞辰定为“伟人节”,我以为,一个节日的形成,要靠国人长时间的传承沿袭,约定俗成,不能硬性规定,这样才能有生命力,才能长盛不衰。

        说到在中国提倡“情人节”,那简直是荒诞之极。几年前我写过一篇《感悟情人节》的文章,在文中我明确的阐释了“情人”以及“情人节”的含义。无论社会怎样进步,“情人节”也不会融入东方文化。东西方文化的结合,是一种进步的表现,比如用玫瑰表达爱情。如果连“情人节”也照搬过来,则是一种文明的堕落。东方人示爱比较含蓄,西方人表达爱情比较直接。单从“情人”这个概念来说,东西方的含义也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在东方,“情人”属于隐私,隐私的东西怎么能够公开宣扬呢?私生活在私下里才是美好的。这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以,那种大张旗鼓的商业炒作,则是一种异化的表现。

        五千年的东方文明形成的节日,是我们的祖先代代传承约定俗成,我们应该发扬光大,所以,中国人就应该过中国节,行中国礼!

        ——2019年1月8日于郑州

(作者授权本微信平台原创首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那天是社日?中国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节日来历
【重阳特刊006期】九重寄相思 作者/阳光灿烂
节日名称 时间 中国传统节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