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部烧脑国剧,全靠刘敏涛等老戏骨盘活!

最近为了配合有关部门的政策,很明显的影视播放平台将宣传的重心回归了现实主题,而且,大多数开始在现实主义题材里,加入了刑侦悬疑和普及法律知识这些政策性的情节,在给观众以剧情的同时,掺杂了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的宣传任务。

       

     

于是,最近不论是网络平台和蔼卫星电视平台都集中到了刑侦剧类型上。《燃烧》,《三叉戟》等等作品先后上线。《燃烧》,《三叉戟》这一类主旋律作品的风格回归,代表着一种主旋律格调的回归。国产主旋律终于摆脱那种婆婆妈妈就家长里短争吵不休的小范围题材,升级到了普及人民生活里关乎于规则方圆的法律法规的普及与教化。

       

       

资深刑侦题材编导出手,能否延续《湄公河大案》的辉煌?
 

《燃烧》在一定意义上是顺应ZF的文化宣传和舆论导向行为——他是国家百部重点电视剧选题剧目,是以符合有关部门宣传法制的目的需要的命题作文。主题要求需要他以“热血的现实主义”手法,将“忠诚”与“信念”融入其中,展现基层人民警察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热血之魂和忠诚本色。

       

     

为此,制作方特意请动了资深的编导,陈育新。

作为刑侦题材的老手,经历过了《国家行动》的细腻深刻,《湄公河大案》的惊心动魄,《破冰行动》的热血高燃……陈育新在这一领域可谓是驾轻就熟。本身在编剧和导演两个领域皆有着亮眼成绩的他,此次以自编自导的《燃烧》邀观众经历一场跨越30年的刑侦探案之旅。

       

     

而在老资历工作者的加持下,《燃烧》开篇在国产刑侦剧里面算是简短有力的,它单刀直入,开篇就是山洞里发掘出一具埋藏多年的骨骸,然后引出人物,通过人物对骨骸的程序性检测引出一起30年的陈年旧案,就此,现实与过往相交织,牵涉出三个家族、三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恩怨纠葛。

双线交织,现实与过往交缠,一对苦命情侣的分崩之路
  

《燃烧》的故事主线围绕着两个案子,一是1996年的“四零五毒杀案”,男性死者与女性犯罪嫌疑人在私底下是一对情人。两个人婚外出轨的事实,以及彼此在公共领域的职位,使得这件事情在道德层面和公共形象上有很大的关注度。

       

     

可是,在警方在案件展开调查之后,嫌疑人就消失了,而且几十年的时间没有任何的信息流传出来。这个案件在当时由男主角的父亲负责,并由他得出嫌疑人畏罪潜逃的结论,自此警方的追查方向就是嫌疑人的踪迹。

二是发生在2016年的山洞女尸案,这个案件发生的时机很巧,是男主角决定放弃警察职位,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律师工作,递交辞呈后必须经手的最后一案。这起案件因驴友户外旅行被发现,又被驴友曝光在网络上,最后引来四零五案件嫌疑人的儿子前往公安局认尸,最后发现死者正是“四零五”的嫌疑人。

       

     

而在男主角离开的当口,这件案子的出现,牵扯到他已经去世的父亲,以及已经病重入院的爷爷这两位长辈和整个警察世家多年来的声誉,现实逼迫他不得不留下来,参与到整件案件的侦查过程里。

而与此同时,案件的线索,很明显的指向了和男主角有多年似有若无的感情线的女主角生活的家族。于是,两位尚未挑破关系的情人,从一开始就站到了一个对立的局面上。

       

       

老带新的传统路数,老戏骨如何盘活两个不咋会演戏的新人
 

“流量+演技”也是现在很多电视剧选择演员的标配,为此,想要立足现今的市场形势,《燃烧》顺应潮流的选择了经超和张佳宁两位青年演员担任主演,再辅以奚美娟、刘敏涛、邬君梅三代“御姐”,以及杜志国,张志坚,冯雷,谭凯等实力派演员,以这样“老少配”的模式来烘托整个演员建构——用年轻演员的人气来号召和吸引观众,再用老资历演员来稳固剧情和表演,为整部作品的口碑和风评添砖加瓦。

       

     

以前的刑侦剧主要展现犯罪过程,侧重于猎奇性。可如今叙述手法和侧重点的变化,开始让“如何为犯罪善后”变成了“分析犯罪源头”。

刑侦犯罪题材,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揭露犯罪的原因上面。刑侦剧最大的魅力就是描述在波澜不惊的生活下面,那些人们走向犯罪的过程。着重展现生活里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枝末节,如何一点点的改变个人的内心和思想方式。

那些不得意,一点点的侵蚀人心的过程,防微杜渐,适当开解,给平时注意不到这些滴水穿石小变化的人们,提个醒,拉一把。

       

     

而为了体现这一点,《燃烧》就淡化了案件的强烈推进,更加侧重于人物在案件侦办过程里细致的变化。

它不急于写案件如何惨烈,办案效率如何高效,反而在慢慢铺陈剧中的人物,因为这件案件对于生活里一些隐藏多年的伤痛和隐患的挖掘,展现在每个人生的岔路口的选择和做决定的艰难,以及因果律之下,今天小小的选择和之后长久日子里对于人生轨迹的影响……

       

     

在这个故事里,祖孙三代警察为了真相牺牲了时间、婚姻、健康甚至家庭与生命。他们秉承发现真相还原真相是的职责与信念,以及对于真相的那种孜孜不倦的追求。这个剧就是想让人们明白——“信念是这样一种力量。当你觉得自己对得起自己的誓言,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和尊严的时候,你将无所畏惧。”

       

       

问题其实也很严重
  

首先,51集的片长,使得剧情注水严重,对于要求结构紧凑,节奏一丝不乱的刑侦题材而言,叙事这么长线,必然要在情感和旁枝末节上面添加过多的支线线索,影响整体的一气呵成。

这种表现,在铺垫前期的剧情里就显得摊子铺的太大,整体局势交代得过于宽泛而导致的关于案件追查的节奏缓慢。从第一具尸骨的出现,到第二个受害者的出现,其中交割了四集的剧情。剧情里,关于之前案件的方方面面的势力范围和面对事态各自的表现,剧情都很细密的交代了,看起来布局很大,但是后来整体的收拢就显得缓慢与平缓。

       

     

而且,在烘托整个局势里人物的心理状态上,对于主要角色的身心描述过于宽泛和缺乏重点——相当于每个人都给予了相当的时间来展现他或者她,对于这件事情撕裂生活表皮所带来的震荡和隐痛,造成每个人物都在表现,每个人物都占据了叙事很大部分的精力。使得剧情发展没有分清主次,淡化了主角也拖沓了时间。

最起码,我们作为事态轴心的男主角,心理刻画得太没有针对性,戏份里就显得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完全没有方向感。和她演对手戏的女主角都要准备黑化了,他还在拿着最有时效性的各种证据资料和消息,做一个被消息扰乱了思路的人。

       

     

其次,刑侦题材的限制太多,编导演距离现实太远,会形成一种“戏说”剧情的模式化套路。而与此相应的观众观赏水平上升,看待剧情的眼光日益提高,势必会形成一种双方面的表达错位。

具体表现就在于,观众对流程了解得多了,以前一些在剧情设置里理所应当的细节,在如今强调法制和规矩的新风气里,不一定符合现实了。于是,观众就开始挑刺儿找逻辑漏洞了。

       

     

最起码,作为一个已经脱离刑警行业的体制外的人,男主角很多行为在要求流程化和正规化的刑侦过程里,是超出了正常的流程范畴的。

他凭借自己多年在警察局内部的交情,轻易进入保管资料的资料室获取资料,进入法医鉴定现场提前获取尸检信息,这种行为,在流程上和保密性上是违规的。

       

     

他在离职之后,能够继续如此明显的介入正在侦办的绝密案件这一点,就会引起很大的相互冲突。

就程序而言,这种破坏侦破程序的个人行为,如果是文学创作无可厚非,但是传递出来的一些细节,其实并没有表达出警方的人性化,反而会让历来拿着剧情当现实的观众,体验出警局历程的不严谨和人情化干预办案的弦外之音。

还有,对于人物关系的矛盾构建,还有一些模式化和片面化的问题。

       

     

男主角和刑警队长的关系设置得过于单一和套路了。最起码前面十集的戏份里,两个人的矛盾都没有脱离一种套路化的“看不对眼”,而且展现方式上也表现得很单一——队长拿着自己官方的身份,强行对男主角各种横挑鼻子竖挑眼。

男主角思维跳跃,很多时候行为跳脱出流程,而队长作为规则的守护者和执行者,这种剧情赋予的行为和人格矛盾是天然的,但是,剧情没有区分出来这其中每件事情的性质和主次,队长每一次对着男主角破坏原有规则的行为,都是单一的态度强硬,动辄指责。这样单一而没有实质性变化的展现方式,对于塑造一个多层面的人物,其实是起反作用的。

       

     

所以,个人感觉,《燃烧》的剧情完全可以更加快节奏发展,本来这个案子因为牵扯人物之多和时间跨度极长,就有足够的戏剧张力了,所以没有必要非得在几位年轻角色上面纠缠于感情的描写,恰到好处的点睛就省去了太多腻腻歪歪对剧情的冲淡。

所以,毕竟是51集的长篇幅作品,讲求内部张力的一脉相承,后期如果爱情戏份加入过多的话,可能会影响整体效果的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灵法医:查案战五渣,但聂远值得看,这次新昵称叫三条哥
某国产剧,别这么侮辱观众智商!
电视剧《燃烧》:老演员出彩,年轻演员尴尬
真豪横!《他是谁》刚开播就拿下八个第一,《狂飙》有压力了
《破冰行动》还原真实大案 高能上演警局狼人杀
年度刑侦大戏《燃烧》,经超张佳宁刘敏涛共同出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