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票房破80亿!“史上最爆”春节档最值得的影片到底是哪部?

截至218日0时,春节档总票房(含预售)突破80亿元。不仅远超2019年同期水平,同时刷新中国影史档期纪录。大年初一总票房达14.59亿人民币,创造中国影史单日最高票房纪录,初一到初五连续五天单日票房破十亿元。“就地过年”的倡导和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无疑为商业电影票房的火爆加入一把干柴,在角逐春节档电影市场的7部电影中,有4部电影得到了重点的关注。

IP背景加持《唐人街探案3》先发制人获得超36亿的票房,却遭遇了口碑乏力。《你好,李焕英》凭借叙事后来者居上,不仅逆袭了超过28亿的票房,也获得了春节档最高口碑——48万人打出了豆瓣8.2分的评分。在票房一路高歌彰显电影产业复苏的希望的同时,电影工业水平、观众观影偏好与需求也在悄然中产生着变化。

《唐人街探案3》:处于漩涡中心的过渡之作

或许对于很多观众来说,一年的期待值有多高,走进电影院后的失望值就有多高。《唐探1》的惊艳和《唐探2》的票房神话外加喜剧元素、明星效应、海外风光和春节背景以及高票价的加持缔造了《唐探3》的高期待值和高票房,然而《唐探3》过度的工业电影、类型电影元素缺乏说服力和可推敲性的剧情以及“过渡”的性质却并没有维护好这个“中国福尔摩斯”的口碑,5.7分的口碑崩盘就足以证明这次实验的弄巧成拙。

那么,《唐人街探案3》真的有那么不堪吗?根据电影片头的黑场,本片的立意在于《礼记》中的名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唐探1》《唐探2》中的正义思辨又加入了一抹社会性的思考

从IP故事的整体来看,《唐探3》依然采用“案中案”的形式,对于秦风的身世谜题、Q的真身两个重要的问题都做出了回应,在片尾继续使用反转埋下伏笔,以吸引观众继续陪伴剧组完成“电影宇宙”的构建,是一部适时的“过渡之作”,“电影宇宙”的搭建与尝试在电影工业的视角下仍然是一种需要被尊重的行为艺术。

使用着“唐人街”的形式,电影使用去东方主义的视角,对于文化融合的描绘与“天下大同”的祈愿在艺术层面依然是亮点。对于IP观众来说,电影抛出的更多伏笔和包袱也彰显了故事的野心。如果抛却一切外部因素,《唐探3》虽然不如第一部惊艳,完成度也不及第二部,但是口碑也不至于滑向6分以下的深渊

那么,《唐探3》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除了票价、宣发策略、IP影响的外部因素,最大的问题则在于叙事的撕裂感。电影极力使用了密室与本格推理手法塑造悬疑气氛,也使用喜剧元素和段子的堆砌增加喜剧感,但是这些元素的堆砌没有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反而更像是被分离的油与水,充满着工业电影一贯的泡沫感。秦风的故事线没有交代完全,其他侦探的存在更像“工具人”,Q的揭秘没有说服力,亮眼的“正邪之辨”没有继续发扬,而是滑向了俗套的“美女复仇记”的套路中。或许口碑和票房之前的巨大撕裂也会提醒电影主创在第四部提高叙事的完成度以及制作的诚意,归根结底也是一件好事。

《你好,李焕英》:为“佳作”定义新可能

如果说眼花缭乱的工业盛宴《唐探3》败在了叙事,那么《你好,李焕英》的突围则要感谢简单、干净、真挚的叙事和类型电影中难得一见的“诚意”。作为一部喜剧电影,《李焕英》的拍摄、制作手法仍然透露着一种青涩的拙感,在喜剧元素的呈现方面仍然是“开心麻花”式的段子的迸发,略显匠气。

但难得可贵的是,《李焕英》的催泪密码不在于刻意的煽情,而是自然真挚的感情流露。在亲情话题之上,每个观众都具有发言权,并且或多或少都面临过对于母亲的遗憾和亏欠。

电影后期的人物动机置换的“反转”更是激发了观众的真实感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微观悲剧性的真情流露,对于观众来说,比世界、苍生等宏观思辨更具有感染力。子女的自我意识、代际关系的话题虽然陈旧,却是人生活中必定关注的日常和永恒。

其次,《李焕英》的视角创新也值得称赞。摒弃了商业电影与类型片中的“男性凝视”,《李焕英》没有刻意地歌颂与书写母亲的牺牲,而是深挖了女性在“母亲”之外作为独立的个体的身份。李焕英健康、开朗、独立、敢爱敢恨甚至有些小心机的立体形象为商业电影中多元化的女性形象书写提供了可能

《李焕英》的逆袭为“好电影”,尤其是好的商业电影的标准注入了多元性。喜剧手法不止是流于小品表面的形式,还可以为真情流露提供合理场域。“好电影”不仅在于制作手法或者艺术化书写的创新,还在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雅俗共赏、能够触动普遍的、柔软的情感的电影,同样具有不可替代性。

《刺杀小说家》:电影工业水平峰值的后现代书写

相较于《唐探》与《李焕英》角逐的票房“第一梯队”,由于各种原因位于“第二梯队”的电影则稍显尴尬,《刺杀小说家》便是其中之一。没有天时地利的助攻和合理的预判,就算IP背景、明星云集、超水准的美术制作、专供春节档的走心宣发深度融合,也没有产生预期中核裂变般的化学反应

从投资与收益的回报比来看,《刺杀小说家》是被低估的。能够比肩好莱坞的一流美术和视效搭建起了独特的“中式奇幻”世界。无论是电影中纯架空的“异世界”还是高仿于现实“现世界”,都不是全然的虚构,而是基于现实文本的具有后现代色彩的全新书写。譬如宣扬科技革命,用大数据操控世界的“阿拉丁”集团,对于象征着维权的“利维坦”的怀疑和反抗。

无论是披上赛博朋克和奇幻外衣的寻亲之旅,还是隐匿在花里胡哨的美术特效下写给艺术作品的情书、对创作者的尊敬,都可以看出《刺杀小说家》的野心很足,只可惜,两个小时的体量进行一场中式奇幻的框架搭建绰绰有余,却不能同时厘清《指环王》和《银翼杀手》式的世界观。《刺杀小说家》在叙事节奏和逻辑自洽方面的瑕疵,也影响了故事的连续感和说服力。

春节档期电影的“出圈”本身就是“有策略的玄学”。读懂《刺杀小说家》的艺术书写和多层次的隐喻需要时间,然而商业电影最重视的却是在放映的两个小时中对观众产生直接的刺激。

当少数观众意识到这种强烈的“后劲”时,早已过了“自来水口碑”的转化时间。很显然,《刺杀小说家》读懂了艺术,却并没有读懂大多数的商业片观众。毕竟特效“大片”已经足够眼花缭乱,没有突破3D、VR技术范式的工业创新已经赚不到太多的吆喝,在来之不易的有意义的长假,更多的观众追求的是身心的休憩,而不是一场思考的探奇之旅。

然而,《刺杀小说家》的实验依然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或许在未来商业、类型电影的创作中,后现代叙事和传统美学结合的“年轻”视角会成为主流

《人潮汹涌》:“生不逢时”

影院不拍片、宣发不给力、春节档票房垫底,却拥有不错的“自来水”口碑,或许眼前的一切,都是《人潮汹涌》并不想面临的结局。翻拍自日本当代高水准黑色戏剧的《盗钥匙的方法》,拥有着刘德华、肖央的票房号召力,延续着《无名之辈》对于都市小人物的关怀,大量本土化的创新和改编,《人潮汹涌》本应该拿着“天菜”剧本一路高歌,却在2021的最火春节档遇了雷。

《人潮汹涌》本是适配于春节档的电影。明星云集,故事具有吸引力,最难得的是电影制造出的“松弛”的观影氛围,在以黑色为底色的现实主义幽默上蒙上一种适配于春节氛围的“红色”,只可惜在宣发层面遇到了失误。首先《人潮汹涌》的片名极其隐晦和艺术化,并没有商业电影的辨识度

《刺杀小说家》的片名天然地展现出了悬疑、奇幻的主题,简明易懂并具有吸引力。而《人潮汹涌》是抽离于电影主要台词和涵义书写的,过于抽象的片名,并没有很好地概括电影,反而“不明觉厉”,甚至不如《皂滑弄人》更适合喜剧商业电影的宣发。

此外,松弛的观影氛围的B面就是叙事连续性的削弱。《人潮汹涌》中层出不穷的“玩梗”和致敬虽然博得了观众的会心一笑,却为故事大量注水,甚至出现了“陈词滥调”的苗头。好在“人生如戏”的黑色幽默和戏假情真的叙事张力,甚至电影故事与片中演员呈现的互文与对照挽救了剧情的先天不足,实现了相对圆满的观影场域搭建。

如果在日常的电影档期,在遇到并不强劲的竞争对手时,“小而美”的《人潮汹涌》可以用明星的票房号召力和荒诞喜剧实现异军突起。只可惜,春节档永远是中国电影市场最激烈的战场,没有拿到“黑马”剧本,没有“花钱赚吆喝”的卖力宣发,没有多年IP的实力继承,没有亮眼的工业元素,一部简单小格局的商业喜剧很容易沦为“炮灰”。

综上,从产量与质量的角度来看,2021的春节档仍然闪烁着工业电影和商业类型电影的希望的光芒与火花。然而,部分电影的票房与口碑的断层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观众“选择权”与理智欣赏态度的回归。

花里胡哨的饕餮盛宴固然吸睛,但是简单、真诚、细腻的故事才是更多观众的“刚需”。国产电影需要以更多智慧和更高境界、更多元的宣发策略、更“懂”观众的诚意,才能推动更多高质量的作品涌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疯狂春节档
大年初一17亿票房刷新纪录,猫眼精准预测提前拿到“预言家牌”
史上最强春节档的几点冷思考
《人潮汹涌》导演跪求排片!是刘德华过气了还是院线经理太鸡贼
2021春节档的5个关键词
你眼里有观众,观众眼里就有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