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解析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90分)

1.线粒体的功能是:

  A.水解蛋白质      B.自我复制     C.合成脂类      D.产生ATP

解析:D.水解蛋白质主要是溶酶体的功能;自我复制说是功能不贴切;合成脂类与高尔基体有关;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其结果是产生了 ATP

2.秋水仙素对细胞的作用是:

A.促进细胞分裂     B.抑制细胞分裂 C.促进细胞融合     D.破坏微管结构

解析:D.秋水仙素阻断微管装配,破坏其结构,使有丝分裂停留在中期;B 不确切。

3.胰岛素原转变成胰岛素是在_______中进行的:

A.线粒体      B.溶酶体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解析:C.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而核糖体合成多肽,胰岛素原转变成胰岛素是蛋白质加工的过程。

4.参与体内供能反应最多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

  A.磷酸肌酸     B.三磷酸腺苷     CPEP     DUTP     EGTP

解析:BATP 是能量的直接来源,参与体内供能反应最多。

5.在生物信息传递中, 下列哪一种还没有实验证据:

ADNA® RNA       BRNA ®蛋白质      CRNA® DNA

D.蛋白质® DNA       E.上述四种

解析:DA是转录,B 是翻译,C 是逆转录,可利用中心法则做出正确选择。

6.孢子囊是真菌的_______结构:

A.在其中形成孢子      B.用于从培养基中获得营养  C.进行光合作用        D.合成蛋白质

解析:A.真菌在孢子囊中形成孢子,可以从名字推断。

7.病原微生物所产生的干扰机体细胞和组织生理作用的物质是:

  A.毒素      B.细菌素      C.抗生素     D.干扰素

解析:A.细菌素是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通过核糖体合成机制产生的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抗生素是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干扰素是效应 T细胞产生的抑制病毒增殖的物质。

8.人类的疟疾是由_______引发的疾病:

  A.原生动物      B.细菌      C.真菌      D.病毒

解析:A.疟原虫系原生动物。

9.关于生物大分子,以下哪一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A.不同生物体的有机大分子类型大体相同

B.组成细菌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与高等生物的不同

C.碳原子的不同排列方式和长短是生物大分子多样性的基础

D.生物大分子均是由单体小分子脱水缩合而成

解析:BA 大体是蛋白质、核酸、多糖等;B 都是组成蛋白质的 20 种氨基酸;C 碳原子的不同排列方式决定了组成生物体物质的多样性,是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基础;D 多糖由糖脱水缩合而成,蛋白质由氨基酸脱水缩合,核酸由核苷酸脱水缩合而成。

10.一个光合单位包括:

A.天线色素系统和反应中心色素分子     BATP酶复合物和电子传递体

C.电子传递体和NADPH                DATP酶复合物和P700

解析:A.光合单位=聚光素色系统+反应中心,光合单位进行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

11.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糖酵解过程中的产物: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3-磷酸甘油酸  C2-磷酸甘油醛        D.果糖-6-磷酸

解析:C.糖酵解的过程分为十个步骤,依次是:葡萄糖在己糖激酶催化下磷酸化形成葡萄糖-6-磷酸;G-6-P异构化成果糖-6-磷酸(F-6-P);F-6-P形成F-16-2P(果糖-16-二磷酸);F-16-2P转变成G-3-P(甘油醛-3-磷酸)和DHAP(二羟丙酮磷酸);DHAP异构化成G-3-P (三磷酸丙糖);G-3-P氧化成13-BPG13-二磷酸甘油酸);13-BPG转移高能磷酸基团形成3-磷酸甘油酸(3-PG);3-PG转变成2-磷酸甘油酸(2-PG);2-PG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并产生1分子ATP 。所以选C,且B需改为3-磷酸甘油醛方可。

1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a-碳原子是不对称的,但      _除外。

A.丙氨酸     B.组氨酸     C.甘氨酸     D.谷氨酸

解析:C.甘氨酸的 R 基是氢原子,α-碳原子与两个氢原子相连。

13.青霉素直接影响细菌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线粒体     D.核酸

解析:A.青霉素干扰肽聚糖的形成,而肽聚糖是组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

14.原核生物都有:   A.细胞核    B.核糖体    C.线粒体    D.叶绿体    E.中心体

解析:B.原核生物有拟核,没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只含核糖体,没有其他复杂的细胞器。 

15.在下列关于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所有细胞表面均具有脂蛋白体系构成的细胞膜

B.所有的细胞都有两种核酸(DNA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C.所有的细胞都有线粒体,作为产能细胞器

    D.所有的细胞都具有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解析:C. 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

16.离子通道一般都具有选择性,K+通道允许:

       AK+通过,Na+Ca2+不通过     BK+Na+通过,Ca2+不通过

       CK+Ca2+通过,N+不通过      DK+Na+Ca2+通过,Cl-不通过;

解析:A. K+通道只允许K+通过,其他离子不能通过,是为选择性。

17.下列哪种细胞周期时相组成是准确的:

A.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BG1-G2-S-M    CG1-S-G2-M    DM-G1-S-G2

解析:C 细胞周期指第一分裂结束时开始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G1-S-G2)和分裂期(M)。

18.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前期    C.减数分裂前期    D.减数分裂后期

解析:C.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前期,后期同源染色体已分离。

19.鞭毛摆动和细胞分裂收缩环的作用主要分别涉及细胞骨架:

       A.微管与微丝     B.中间纤维与微管    C.中间纤维与微丝   D.都是微管

解析:A.鞭毛由微管组成;细胞分裂末期赤道部位会出现很多细微的纤维,形成收缩环,其成分是肌动蛋白丝。

20.以下哪个说法最有可能是错误的:

  A.将一个M期细胞与一个间期细胞融合后培养,发现间期细胞发生染色体聚集,这个实验说明M期细胞中可能存在一种诱导染色体聚集的因子

  B.用紫外线照射一个培养中的G1期细胞,发现G1期细胞不再走向分裂,这个实验说明细胞中可能存在一种抑制细胞走向分裂的因子

  C.将一个G1期细胞与一个S期细胞融合后培养,发现G1期细胞发生染色体复制,这个实验说明S期细胞中可能存在一种促DNA复制因子

  D.癌细胞可以无限制的分裂是由于抑制细胞走向分裂的因子丧失了活性

解析:D. ABC 都具有一个可靠的实验事实说明结论,而 D 没有实验事实支持,尽管从理论上讲有可能,但就这道题来讲是最可能错误的。

21.香蕉属于哪种类型的果,食用的主要部分属于哪部分结构:

   A.蒴果、真果;花托            B.干果、假果;内果皮

   C.浆果、假果;内果皮和胎座    D.浆果、真果;内果皮和胎座

解析:C.香蕉果实肉质,属于肉果,排除 AB,是由内果皮和胎座发育的,所以是假果。D 前后矛盾。

22.向日葵的管状花的雄蕊(群)属于:

   A.聚药雄蕊     B.单体雄蕊    C.两体雄蕊     D.多体雄蕊

解:A.雄蕊的花丝分裂而花药相互联合称为聚药雄蕊,菊科和葫芦科植物都是聚药雄蕊,向日葵属于菊科。

23.初生分生组织中的________可以分化出维管束?

A.原表皮    B.基本分生组织    C.原形成层    D.形成层 

解析:C.原形成层属于初生分生组织,形成初生维管束。

24.右图是单列射线切面图。这是什么切面?

A.横切面   B.切向切面  C.径向切面。 

解析:C.横切面射线呈辐射状,显示射线的长度和宽度;径向切面的射线细胞像一堵砖墙,显示了射线的高度和长度;切向切面射线呈纺锤状,显示了射线的高度、宽度、细胞列数和

两端细胞的形状。

25.菊花一般在秋天开花,要使其提前开花,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A.水分   B.温度   C.光照时间   D.养分 

解析:C.开花受光周期影响,菊花是短日照植物,要使菊花提前开花,需缩短光照时间。

26.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结构不同,但根和茎的维管束又是连在一起的,这个连接的部位是下面的哪个部位?

   A.上胚轴   B.中胚轴   C.下胚轴   D.胚根 

解析:C.由子叶着生点到第一片真叶的一段称上胚轴,子叶着生点到胚根的一段称下胚轴,

后者实际上是连接胚根与胚芽 (即未来的根与茎) 的部位。 中胚轴见于某些属的禾本科植物,是鞘叶基部与胚盘之间短小的组织。

27.一个精子和卵结合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和极核结合发育成胚乳,这种类型的双受精现象是哪类植物所特有的?

A.裸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被子植物   D.苔藓植物

解析:C. 双受精是高度进化的生殖方式,使后代有更强的生活力,为被子植物所特有。

28.鉴定植物细胞后含物,通常          

  A.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B.用苏丹Ⅲ 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C.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淀粉      D.用苏丹Ⅲ 鉴定脂肪和淀粉 

解析:C.碘液与蛋白质反应呈黄色,与淀粉反应成蓝色;苏丹 III 与脂肪反应成橘黄色。A 无法鉴定脂肪,B 无法鉴定蛋白质,D 无法鉴定淀粉。

29.在多年生木本茎的结构中,        射线是完全的次生结构。

A.髓射线和木射线    B.只有髓射线     C.只有韧皮射线 

D.只有维管射线      E.只有木射线

解析:D.髓射线是茎初生生长的产物,维管射线是茎次生生长的产物,维管射线由木射线与韧皮射线构成,韧皮射线来源于形成层中的射线原始细胞。

30.生长在岩石上的一片干地衣和生长在地里的一株萎蔫的棉花,一场阵雨后,两者的吸水方式________

A.都是吸胀作用    B.分别是吸胀作用和渗透作用

C.都是渗透作用    D.分别是渗透作用和吸胀作用

解析:B.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吸水的原理。地衣的细胞内没有大液泡,主要靠吸涨作用吸水; 棉花主要靠有成熟大液泡的细胞渗透吸水。

31.在保卫细胞内,下列哪一组因素的变化是符合常态变化并能促使气孔开放?

ACO2含量上升,pH值升高,K+含量下降和水势下降

BCO2含量下降,pH值下降,K+含量上升和水势下降

CCO2含量上升,pH值下降,K+含量下降和水势提高

DCO2含量下降,pH值升高,K+含量上升和水势下降

解析:DCO2 含量下降才有气孔开放的必要,CO2 含量下降 pH 自然升高。气孔开放需要吸水膨胀,水势下降,而促使保卫细胞吸水的原因之一是钾离子进入保卫细胞。

32«农书»总结出水稻田由于早期过度施肥造成“苗茂而果不坚”的恶果,主要反映了如下生理规律:

A.营养生长过旺,会导致生殖生长失调

B.过度施肥造成了植物吸水困难

C.顶端优势过强,影响了侧枝生长,导致结实率下降

D.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相矛盾,导致结实率下降

解析:A.解决给信息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在这里“苗”指营养器官, “果”指生殖器官,说的是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生长的关系。再结合早期过度施肥分析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33.以下对蓝藻生理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光合自养生物,含有叶绿素ab和β胡萝卜素

B.含有固氮酶,可进行生物固氮   C.无有性生殖现象

D.某些蓝藻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过量繁殖可导致水华的产生

解析:A.蓝藻含叶绿素 a、藻蓝蛋白、藻红蛋白,不含叶绿素 b 和β胡萝卜素;有些种类可以固氮;以直接分裂、形成藻殖段、产生厚壁孢子等方式繁殖,这些都属于无性繁殖;某些蓝藻可导致水华。

34.光合作用过程中在叶绿体类囊体腔中完成的反应步骤有:

A.三碳化合物的形成       B.水的光解和氧的释放

CNADP的还原             DATP的生成

解析:BA在细胞质中进行,CD 类囊体腔外进行。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

35.某一温室植物由于生长条件不当导致生长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地上部分生长过旺,以下哪些处理方式可缓解这种现象?

A.适当减少水分的供给           B.适当多施N肥,少施磷钾肥

C.提高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       D.适当提高所处环境的温度

解析:AA使根系向深扎,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促进地下部分生长;使 N肥使叶面积增大,C 使光叶的光合作用增强,D 使地上部位生长加快,这些都加重了“头重脚轻”现象。

36.下列过程中哪一个释放能量最多?

A.糖酵解     B.三羧酸循环    C.生物氧化    D.暗反应

解析:CD 消耗能量,AB 产生[H]及少量 ATPC 过程中[H]与氧气结合产生大量 ATP,这也正是有氧呼吸产生能量多的原因。

37.三叶虫繁盛和衰落的时代分别是:

A.元古代和古生代   B.古生代和古生代 

C.古生代和中生代   D.中生代和中生代

解析:B.寒武纪和奥陶纪三叶虫繁盛,志留纪和泥盆纪三叶虫衰落,这几个纪都属于古生代

38.胚层的形成对动物进一步的发育有很重要的意义,每个胚层都奠定了一定组织和器官的基础。下面关于不同胚层分化形成器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外胚层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      B.消化道上皮由外胚层和内胚层参与形成的

C.中胚层形成了肝脏              D.中胚层形成了肌腱和韧带

解析:C.外胚层发育成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表皮及其附属结构,中胚层发育成骨骼、肌肉 以及循环、排泄、生殖系统等;内胚层发育成肝、胰等腺体以及呼吸道、消化道的上皮。见生物课本。

39.绦虫可以造成寄主营养不良、机械损害以及化学危害,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绦虫是:

A.猪绦虫    B.牛绦虫   C.禽类绦虫    D.细粒棘球绦虫

解析:D.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分单房性棘球蚴和多房性棘球蚴两种。多房性棘球蚴能在人体内恶性增殖,极易转移至其他组织,特别是肺和脑,危害性大。

40.关于贮精囊(seminal vesicle)和纳精囊(seminal receptacle)的叙述,错误的是:

A.贮精囊是自体精子贮精和发育的器官,纳精囊主要接受异体精子

B.纳精囊是自体精子贮精和发育的器官,贮精囊主要接受异体精子

C.贮精囊和纳精囊是贮存精子的不同器官的名称

D.每条环毛蚓都同时具有这二种器官

解析:B.蚯蚓在受精时将贮精囊贮存的精子注入另一只蚯蚓的纳精囊,纳精囊向粘液管中排 放精子,精卵在粘液管完成受精。本题可通过理解名词的字面意思解决。或用排除法,A

B 互斥,必有一错。

41.下列动物中分别属于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的是:

A.拂子介和海鳃    B.海鸡冠和海羊齿

C.拂子介和海羊齿  D.海鸡冠和海鳃

解析:B.拂子介属多孔动物,海鸡冠、海鸡冠属腔肠动物门珊瑚纲,海百合、海羊齿、海星、海胆、海参属棘皮动物。

42.右图为沙蚕身体前部的示意图.ABC部分结构的名称分别是:

A.围口节,口前叶,口前叶

B.围口节,吻,口前叶

C.口前叶,口前叶,口前叶

D.口前叶,口前叶,吻

解析:B.本题要求对重要的生物学图片进行记忆。如果没记住可通过分析题目中出现的名词

揣摩该部位的大概位置,蒙一个答案。围口节应该是体节的一部分,并且包围了口,可能是

在较后的位置(A),B C 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故名称应该不同,所以蒙 B

43.变态类型是昆虫分类的依据之一,不同类型昆虫在变态不同时期的名称存在差异.若虫是下列哪类变态类型的幼虫:

A.无变态    B.渐变态     C.半变态    D.完全变态 

解析:B.无变态见于衣鱼等低等昆虫,幼虫与成虫除身体较小和性器官未成熟外,其他无大差别。不完全变态分渐变态和半变态两种。渐变态中幼虫(称若虫)与成虫除翅逐渐成长和性器官逐渐成熟外,没有其他明显差别。半变态中幼虫(称稚虫)与成虫在外形和生活习性上都不同。完全变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阶段,不出现若虫。本题也可以由理解名词,除若虫意为幼虫与成虫有所不同但又相像,B 最合适。 

44.在遇到食物比较丰富的时候,许多动物可以尽量多地将食物放入口内;而这些食物常

常不能被立即在体内消化,而是被暂时贮存起来。以下结构中.不属于这类可以贮存食物的结构是:

A.蜘蛛的中肠   B.仓鼠的颊囊   C.草履虫的食物泡   D.原鸡的嗉囊

解析:CABD 的特殊结构使食物能够贮存起来,而 C 仅仅是为了消化食物形成,结构

上的特点并不适于贮存食物。本题体现了结构决定功能的思想。

45.棉红蜘蛛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危害许多作物、果树和森林,尤其是对棉花,可使树木生病、死亡或者使作物减产。关于棉红蜘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棉红蜘蛛实际上不是蜘蛛.它是一些蛾子的幼虫

B.棉红蜘蛛实际上不是蜘蛛.在分类阶元上.它与蝎子的关系较与蜈蚣的关系近

C.棉红蜘蛛身体前端的头部主要由附肢组成.只有眼而无脑.称之为“假头”

D.棉红蜘蛛也常常吸食一些鸟类或哺乳动物的血液

解析:B.棉红蜘蛛又叫红叶螨,属蛛形纲螨蜱目,蝎子属蛛形纲蝎目,而蜈蚣属多足纲。螨蜱目具假头,内无脑,外无眼。D 无中生有。

46.哺乳类的舌后1/3味蕾所敏感的味觉是:

A.酸     B.苦     C.咸     D.甜 

解析:B.就人而言,舌尖部对甜味道比较敏感,舌两侧对酸味比较敏感。舌两侧前部对咸味比较敏感,而软腭和舌根部对苦味比较敏感。

47.下列哪一组动物均有内鼻孔?

    A.蛙、龟、鸵鸟、肺鱼            B.七鳃鳗、狗、猫、石龙子

    C.草鱼、陆龟、鸭嘴兽、文鸟      D.文昌鱼、蟾蜍、肺鱼、鲤鱼

解析:A.内鼻孔与口腔连通。文昌鱼、圆口类和鱼类没有内鼻孔,直到两栖类才出现内鼻孔,肺鱼比较特殊,有内鼻孔。

48.下丘脑是: 

A.中脑的一部分    B.前脑的一部分    C.后脑的一部分    D.菱脑的一部分

解析:B.大脑包括前脑、中脑、菱脑,前脑可分成端脑(大脑)和间脑,下丘脑属于间脑。

49.蜂鸟心脏的跳动频率: 

  A.较鸵鸟心脏的跳动频率高     B.较鸵鸟心脏的跳动频率低

  C.等于鸵鸟心脏的跳动频率     D.蜂鸟心脏跳动频率无法测定

解析:A.蜂鸟个体较小,新陈代谢速率较快,所以血液循环速率较快,于是心率较快。

50.已知受血者为B型血,在交叉配血中主侧不凝集,次侧发生凝集现象,供血者的血型是:  

  AA     BB     CO     DAB                     

解析:C.主侧指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次侧指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 清混合。主侧不凝集说明供血者的红细胞无 A 凝集原,次侧凝集说明供血者的血清含抗 B 凝集素,所以只能 O 型。

51.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应该是:

A.提高心肌的兴奋性       B.促进脂肪分解,使酮体生成增多

C.促进糖原分解,抑制糖异生   D.促进胆汁和胃液分泌

解析:B.胰高血糖素主要在血糖调节中起作用,排除AD。糖异生是血糖的来路,排除 C

52.哪一种消化液消化的食物最全面,消化能力最强?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     E.小肠液

解析:C.唾液只能初步消化淀粉,胃液主要消化蛋白质,不含消化糖类和脂肪的酶,胰液中含有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酶,因而消化的食物最全面,消化能力最强,胆汁中不含消化酶,有乳化脂肪的作用, 小肠液中含淀粉酶、 脂肪酶、 氨基多肽酶和肠致活酶 (激活胰蛋白酶原),事实上在消化中起辅助作用。

53.形成消化道平滑肌动作电位去极化的离子基础是:                

   ANa+ 内流                         BCa2+ 内流

   C.主要是Na+ 内流,也有Ca2+ 内流     D.主要是Ca2+ 内流,也有Na+ 内流

解析:D.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与骨骼肌不太相同。平滑肌静息时产生慢波电位。当平滑肌兴奋时,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突然增加,钙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超射,其中也有钠离子作用,但作用较弱。

54.老年人主动脉弹性减退并伴有小动脉硬化时,血压的变化常常是:

A.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B.收缩压变化不大,舒张压升高

C.收缩压变化不大,舒张压降低   D.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解析:D.主动脉弹性减退使之在心室射血期不容易扩张,于是收缩压升高;心室回缩时回缩力减小,舒张压增大。小动脉硬化使外周阻力增大,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会升高。分析血压变化可综合考虑引起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变化的原因。

55.如果将狗的肾上腺皮质切除,可出现:

A.血容量减少,尿钠减少,血钾降低   B.血容量增加,尿钠增加,血钾升高

C.血容量增加,尿钠增加,血钾降低   D.血容量减少,尿钠增加,血钾升高

解析:D.肾上腺皮质可分泌醛固酮,有保钠、排钾、保水的功能。

56.抑制胃液分泌的物质是:        

  AACh     B.胃泌素     C.组胺     D.盐酸

解析:D.胃泌素引起胃液分泌,起递质的是 Ach。组胺是引起炎症和过敏性疾病的主要物质。 盐酸为胃蛋白酶的活动提供了适应的酸性环境,但达到一定浓度有会对胃腺分泌有抑制作用。

57.根据动物行为的定义,你认为下列哪项不是动物行为:

A.黑猩猩为另一只黑猩猩梳理毛发         B.雄螽斯在交配时,给雌螽斯提供食物

C.地松鼠在洞穴附近直立,观察周围环境   D.郊狼盘算如何阻止同伴来争夺猎物

解析:D.动物行为是动物个体和群体为满足个体生存和种群繁衍的基本要求,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有规律、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动物行为既需要外部或内部的刺激,又包涵动物实现对刺激反应的过程。D 没有实现对刺激的反应,不是动物行为。

58.动物的警戒色是用来:

A.吸引配偶                            B.提醒捕食者自己是不可食的

C.保证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      D.吸引传粉昆虫

解析:B.警戒色起警戒作用。C 说的是保护色,D 通常是拟态。

59Lehrman设计了一个关于斑鸠的实验,实验分三个组:(1)全为雌鸟,单独饲养;(2)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不提供筑窝材料;(3)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提供筑窝材料。然后给各实验组每只雌斑鸠一窝卵,检查它们的孵窝情况。结果发现:第(1)组的雌斑鸠没有一只孵卵;第(2)组的雌斑鸠,从第678天,孵卵的雌性斑鸠比例越来越高,但不是所有的雌斑鸠都孵卵;第(3)组中,第8天,所有的雌斑鸠都开始孵卵。基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认为:

A.雄性配偶能够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B.筑窝材料能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C.雄性配偶和筑窝材料是雌斑鸠孵卵的前提条件

D.实验设计不合理,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解析:C.(1)、(2)对照,说明雄性配偶能够引起雌鸟的孵卵行为;(2)、(3)对照,说明筑窝材料能引起雌鸟的孵卵行为;综合以上分析,可选择C

60.在繁殖季节,个体小的雄鸟对同类的鸣唱反应强烈,它们会靠近播放类似鸣唱录音的设备,并将回应播放的录音而发出鸣叫。通过这一技术可以确定该物种的种群密度。这项技术的理论依据是:

A.个体小的鸟傻,它们会接近任何陌生的声音

B.个体小的鸟聪明,它们会接近任何陌生的声音

C.鸣唱是领域行为的刺激物

D.鸟类的聚群行为

解析:C.题目中说的是类似鸣唱录音的设备,AB 错。这个行为是指某些个体对录音的反

应,不属于聚群行为。

61.下列哪项不是染色体组成的要素:

ADNA复制起始点     B.端粒     C.着丝粒     D.启动子

解析:D.染色体必须包括 4 个基本要素,即基因、复制起点、着丝粒和端粒,启动子事实上属于必须的一部分基因,所以此题有不妥之处。

62.质粒与病毒的主要区别是:    

A.质粒DNA是环状的           B.质粒可以在大肠杆菌内繁殖

C.质粒DNA与蛋白质结合       D.病毒基因组能编码外壳蛋白

解析:DA病毒的DNA也可以是环状的,B 病毒也可以在大肠杆菌内繁殖,C 质粒DNA

与蛋白质结合,D 外壳蛋白是病毒特有的。

63.一个患有牙齿珐琅质褐色病症的男人与正常女人结婚后,其所有男性后代均正常,但是所有女性后代都为患病者。当男性后代与正常女性结婚后,子女都正常。而女性后代与正常男性结婚后子女有50%的发病率。这种遗传病属于: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Y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析:B.有女性患者,排除 C,男女患病比例不同,排除 A,将 D 带入题目条件,不成立。 

64.在一个涉及果蝇三对等位基因的杂交中,基因型为(AaBbCc)的杂种果蝇与一纯合隐性的雄果蝇杂交,得到下列表现型的后代:  

表现型

ABC

ABc

a BC

AbC

abc

abC

Abc

aBc

 

128

17

36

325

142

13

34

305

根据这一杂交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AAB基因连锁,与C基因自由组合 

BAC基因连锁,与B基因自由组合

CABC三个基因不完全连锁,且基因连锁的相对顺序为A-b-C

DABC三个基因不完全连锁,且基因连锁的相对顺序为b-A-C

解析:D.若 AB 连锁,则不会出现 AbaB,同理 B 错。AbCaBc 的数量最多,是亲本

的基因组成,ABcabC 数量最少,是双交换类型,其中A没有发生改变,所以A应该放在中间,才能实现双交换的基因型。

65.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15:1, 那么F1与纯隐性个体间进行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将分别为:  

A1:3 1:2:13:1     B3:14:11:3     C1:2;14:13:1    D3:1, 3:11:4

解析:A97 的是互补基因,两对基因同时存在显性基因才会表现某一性状,否则为另一种性状;961 是叠加效应,两对基因同时存在显性基因、只有其中一对基因存在显性基因、两对基因都不存在显性基因分别表现为三种性状;151 是重叠效应,只要有显性基因就会表现某一性状,全是隐性基因则是另一种性状。搞明白这些就不难分析得到正确答案了。

66.如果群体中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表现型频率为0.08,且群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女性表现正常但为红绿色盲携带者的频率是女性患者频率的:

A5       B10      C15      D23

解析:D.男性患者的表现型频率即该致病基因的频率,女性表现正常的携带者的频率为 2 0.08 0.92,女性患者的频率为 0.08 0.08

67.孟德尔第二定律表现在:

A.有丝分裂中               B.第一次减数分裂中

C.第二次减数分裂中         D.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

解析: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68.已知血友病(hemophilia)是由于性连锁的单基因所决定的,假如某个家庭中父亲和母亲是正常,但是有一个血友病的儿子,那么他们将会有一个血友病女儿的概率是:

A1/4     B1/2     C1/8     D0

解析:D.由题干推知父亲的基因型 XA Y ,母亲的基因型 XA Xa ,生女儿需父亲提供 XA ,不可能患病。

69.在某一精母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中一个单体的基因顺序为 12345678,另一个为12654378(中间的“。”表示着丝粒)。如果在减数分裂时在34之间发生了一次交换,在它所形成的四个配子中,这个染色体的构成分别是.

A12345678    12563421    87345678     12654321

B12345678    12564378    87345612     12564321

C12345678    12654321    87345678     12654378

D12345678    12654321    12345678     87654387

解析:C.交换时两条染色体各有一条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故配子中必有1234567812654378,只能选 C。或通过画图分析交换的对染色体构成的改变。

70.甲和乙准备要一个孩子,但甲的哥哥有半乳糖血症(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而且乙的外祖母也有此病。乙的姐姐的3个孩子都未患此病。那么甲和乙的第一个孩子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有多大

A1/4      B1/2      C1/12      D3/8

解析:C.甲的哥哥患病说明甲的父母基因型都为 Aa,甲为杂合子概率为 2/3;乙的外祖母有此病而乙姐姐的孩子都没有此病,说明乙的母亲基因型为 Aa,乙的父亲基因型为 AA,乙为杂合子概率为1/2;在甲乙都为杂合子的情况下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2/31/2

71.一种长尾小鹦鹉的两个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 的染色体)控制着羽毛的颜色。B基因控制产生蓝色,Y基因控制产生黄色。每个基因的隐性突变可以使相应的颜色消失。两个绿色鹦鹉杂交后产生了绿色、蓝色、黄色和白化的后代。根据这些信息,判断绿色亲本的基因型为        

ABBYy           BBbYY      CBbYy           DBBYY

解析:C.由题意,绿色鹦鹉必含 B Y,而杂交后代中四种表现型都有,说明绿色亲本还含有 b y。可类比课本上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72.如果一个平衡的群体中有4%个体表现出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那么两个没有表现出这个性状的个体的后代出现该隐性性状的比例为:

A256×10-2      B4×10-2     C1024×10-1      D16×10-2

解析:A.由题意可知,隐性个体的频率q24%,则隐性基因的频率q 20%,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p80%,则杂合子出现的概率2pq 2 80 20 =32%,再计算杂合子后代出现隐性性状个体的比例 1/4 32% 32%

73.农业公司仅依赖于少数高度近交的精华品系用于育种,于是农业群体最终可能达到选育的极限。继续改良品种的有效方法是:

   A.每年留下部分种子供来年的种植   B.与具有不同等位基因的新群体进行杂交

   C.将优良品系不断自交以保持纯系    D.淘汰老品种,更新到最新品种并长期保持最新品种

解析:B.导致问题的关键是高度近交,保留原来的种子、不断自交、长期保持最新品种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要引进新的基因。

74.根据现代综合进化论,判断下列表述哪种正确:

   A.生物进化在方向上是随机的

   B.从进化的方向上看,生物进化是不定向但适应局部环境的

   C.从进化速度上讲,生物进化既可体现跳跃式,也可体现恒定式的演化模式

   D.自然选择下群体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

解析: B.由于自然选择,生物对不同的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适应,造成生物进化的不定向性,变异有一定随机性,但生物进化却不是随机的。化石记录较支持进化是非匀速的观点,在种形成期间进化加速,在种形成后保持长时间的相对稳定。产生生殖隔离才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

75.在动物种群密度测定中常见的方法如(1)粪堆计数法,(2)鸣叫计数法,(3)标志重捕法,(4)毛皮收购记录法,(5)单位面积捕捞的鱼数和生物量测定法;其中哪个(些)方法属相对密度测定法?

A.以上皆属   B(1)(2)(4)   C(1)(2)(3)(4)   D(1)(2)(4)(5)

解析: D.种群的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个种群个体总数或生物量。实际密度即是单位面积的个体数,(3)测的就是实际密度。在实际密度不便于测量时,可用(1)、(2)、(4)。(5)的方法估计种群密度,注意(5)的捕捞量和生物量都不是单位面积的个体数,所以不是实际密度。

7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温度生态效应的是:

  A.北大西洋涛动(NAO)使挪威国鸟河乌的存活率上升,种群数量增加

  B.北极狐的耳朵比非洲狐的小

  C.温带森林中的啮齿类毛色较热带森林中的栖居者毛色浅

  D.帝企鹅冬季繁殖时雄鸟集群孵卵

解析:CA实际上是涛动引起了温度的变化;B 是阿伦定律的实例,生活于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突出部分(尾、耳、四肢)趋于缩短,而生活在较热地区的动物体表突起部位则相对较长;C 是葛罗格定律的实例,生活于干燥而寒冷地区的动物体色较淡,而生活于温暖地区的动物,体色较深;D 集群孵卵是为了保持足够的温度。

77.水生动物体液的渗透压高于环境时称之为高渗压。关于鱼类水盐代谢和渗透压调节途径有(1)肾小球退化,排少量的尿。(2)肾小球发达,排大量的尿。(3)经常吞海水。(4)排低渗压的尿。(5)将尿素等代谢产物贮存于血液中提高渗透压。上述途径中鲨鱼所具有的是:

A.(1)和(3    B.(2)和(4    C.(5    D.(1)(3)和(5

解析: C.鲨鱼把没有什么毒性的尿素保存在血液中,使体液的渗透压稍稍高于海水。(1)、(3)是低渗的硬骨鱼类采取的对策。(2)、(4)将使失水更加严重,生物体无法生存。

78.以下关于种群分布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在自然界中种群均匀分布不是普遍现象      B.种群密度的变化往往导致分布型的改变

C.成群分布增加了对食物、领域及光线的竞争  D.生境的多样性促进随机分布

解析:D.生境的多样性使不同区域资源的分布不同,促进集群分布。

79.工业黑化现象 (industrialmelanism)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蛾类(如华尺蠖)的灰色类型逐渐被黑色类型所取代的现象。这一过程是     的结果。

A.遗传漂变    B.稳定选择   C.定向选择   D.分裂选择

解析:C.遗传漂变是指由于个体偶然死亡或没有交配,而使某种基因在种群中消失,与本题没什么关系。自然选择可分为三类:稳定选择, 选择中间类型而淘汰两极端类型; 定向选择,选择了种群中的某一个极端类型;分裂选择,淘汰中间类型,保持两极端类型。

80.以下各曲线表示在种群数量动态过程中死亡个体数与种群密度变化的关系,横坐标表示种群密度,纵坐标表示单位面积的死亡个体数。哪个选项反映出死亡不受密度制约。

解析:A.种群密度越大单位面积的个体数越多,而死亡(在题中应指死亡率)不受密度制约,单位面积的死亡数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变化率为一常数,即图象为一条直线。

81.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研究内容:

A.景观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个体多样性   E.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D.生物多样性本来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是新增加的内容。

82.西藏高原的白菜与萝卜比我国其它地区生长的要大的原因是:

A. 昼夜温差大   B.阳光辐射强烈     C.白天温度高    D.降水多

解析:A.白天温度较高,提高光合作用酶活性,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晚上温度较低,降低呼吸作用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83.检验种群的内分布型时,当方差与均值相等,即A2/m =1,该种群属于        分布。

A.均匀型分布    B.成群型分布    C.随机型分布    D.随机与均匀型分布

解析:CA²/m=1 为随机型分布,A²/m=0 为均匀型分布,0<A²/m<1 为随机与均匀型分布A²/m>1 为集群型分布。

84.下面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请分析后回答 

     上图中出现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是:

   A.A→B→C→E  B.A→B→E  C.A→D  D.A→B→C

解析:A食物链环节数目越多,出现的营养级就越多,出现最高的营养级是第四营养级,该食物链是 A 

85.群落空间结构决定于两个要素,即群落中各物种的        及相同生活型的物种所组成的层片,它们可看作群落的结构单元。

   A.种类     B.生活型     C.生态环境     D.生态型

解析:B.从后面可以看出。生活型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之间的关系。

86.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被广泛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理论能够简单地用一个变量来表述岛屿的生物学特征,这个变量是:

A.岛屿面积   B.物种数量   C.岛屿距大陆的距离   D.物种的灭绝速率

解析:A.迁入率将随岛屿大小的增加而增加,灭绝率将随岛屿大小的增加而减小。

87.有关水绵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水绵为不分枝的丝状体        B.水绵的叶绿体长带状,呈螺旋状弯绕

   C.水绵的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D.水绵的生活史为配子减数分裂

解析:D.水绵的生活史为合子减数分裂。

88.异型世代交替是指在植物的生活史中,________在形态构造上显著不同。

   A.孢子囊和配子囊      B.孢子体和配子体     C.孢子和配子          D.精子和卵细胞

解析:B.单倍植物体是配子体,二倍植物体是孢子体,异形世代交替是由两种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不同的植物体进行交替。

89.某一种植物生活史中出现种子,但不出现花被,该植物属于: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双子叶植物   D.单子叶植物     E.以上选择均不可靠

解析:E.出现种子是种子植物,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杨柳科等都无花被。

90.从栽培木耳的木头上采摘下的新鲜木耳,其菌丝体是:

   A.单核丝状体    B.双核丝状体    C.多核丝状体    D.无隔丝状体

解析:B.木耳属担子菌亚门,此亚门特点是次生菌丝体和三生菌丝体为双核。

二、多重判断(每小题2分,答案完全正确才能得分,共60分)

1.关于DNA分子的构象,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DNA二级结构(双螺旋)主要具有A BDEZ等构象  

BB型是右手螺旋,其它是左手螺旋   C.活细胞中B型最多,且稳定不变 

D.细胞中A BZ型等都可能存在,在一定的生理条件下发生部分变构

E.不同的构象转录活性不一样,A型最高

解析:ADA型、B 型、D 型、E型为右手螺旋,Z型为左手螺旋;活细胞中是 B 型最多,但相对湿度、溶液的盐浓度、离子种类、有机溶剂等都能引起 DNA构象的改变;

2.请选择观察染色质的方法:

 A.电镜       B.相差显微镜      C.普通光学显微镜   

D.苏木精 伊红染色             E.姬姆萨(Giemsa )显带  

解析:ACD.在电镜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下都可以观察到染色质,苏木精将细胞核染色,易于观察染色质。相差显微镜一般用于观察活细胞或细胞器的动态,姬姆萨用于染色体显带。

3m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有以下哪些物质的参与?

AmRNA     BDNA     C.核糖体     D.多种氨基酸     E.多种酶

解析:ACDE.以 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进行,原料是多种氨基酸,需要多种酶催化。

4.在DNA变性过程中,以下哪些现象会出现?

A.磷脂键的断裂     B.双螺旋之间氢键的断裂

C.粘度下降         D.沉降速度增加     E.紫外吸收增加

解析:BCDE.核酸的变性指核酸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变性后 260nm区紫外吸收光度值升高,粘度降低,浮力密度升高,比旋下降。

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同的特性是:

A.均含有环状DNA              B.均含有线状DNA

C.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核小体     D.均含有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

解析:AD.原核细胞中的环状 DNA为核区 DNA或质粒,真核细胞的环状 DNA在线粒体或

叶绿体中;只有真核细胞含有线状 DNA;原核细胞中 DNA不与组蛋白结合成核小体结构;

原核细胞不含复杂的细胞器,但是与真核细胞一样含核糖体。

6.组成DNA的核苷酸包括三个部分,以下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A.碱基相同    B.磷酸基团相同   C.脱氧核糖相同   D.以上三种物质都不同

解析:BC组成DNA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分裂三部分:脱氧核糖、磷酸基团和含N碱基,其中含N碱基有4中,分别是ATCG,不同的碱基组成了不同的核苷酸。

7.细胞消耗能量的主动跨膜运输包括:

A.简单扩散    B.质子泵    C.协同运输    D.易化扩散    E.钠钾泵

解析:BCE协同运输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种电化学势的是钠钾泵或质子泵。AD 都是不消耗能量的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被动的跨膜运输。

8.下列对克隆羊叙述正确的是:

A.克隆羊是无性生殖产生的

B.克隆绵羊“多莉”采用的是母体乳腺上皮细胞

C.克隆绵羊“多莉”的产生过程利用了三只绵羊

D.克隆“多莉”用的是16细胞“胚”植入代孕母羊

解析:ABC克隆“多莉”用的是 816 细胞“胚”植入代孕母羊。

9.病毒的特点是:

   A.可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毒的形态特征

   B.病毒不能产生ATP,不能独立进行各种生命过程

   C.病毒毒粒内含有DNARNA   D.病毒能通过细菌滤器    E.没有细胞结构

解析:BDE. 病毒比细菌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病毒需要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独立的新陈代谢。

10.一般把豆科植物分成三个亚科,不论哪个亚科的植物都具有下列特征:

A.蝶形花冠     B.两体雄蕊     C.荚果     D.多为复叶

解析:CD豆科分为三个亚科:一是含羞草亚科:雄蕊多数,花瓣镊合状排列;二是蝶形花亚科:蝶形花冠,两体雄蕊,花稍微两侧对称分离;三是苏木兰科:花高度两侧对称。AB为蝶形花科的特点。

11.下面是几种对小麦播种的处理,哪些处理在播种后植株能正常开花结实?

A.冬前播种          B.春天播种

C.籽粒发芽后低温(0-5)处理后春天播种 D.籽粒低温(0-5)处理后春天播种。

解析:AC 植物播种后要使植物能正常开花结果需要低温诱导,称为春化作用,而接受低温处理的是茎尖的生长点。

12.一般说根和茎的初生结构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哪些不同之处的说法是正确的?

A.维管束的排列方式不同        B.韧皮部的发育方式不同

C.木质部的发育方式不同        D.内皮层是否明显。

解析:ACD.根的维管束相间排列,茎的维管束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的结构;根和茎韧皮部的发育方式都是外始式;根的木质部是外始式,茎的木质部是内始式;根的内皮层明显,茎的内皮层不明显。

13.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中出现的繁殖方式有:

A.二分裂     B.孢子生殖      C.有性生殖    D.裂体生殖

解析:BCD. 疟原虫属于孢子纲,在人体内能进行无性的裂体生殖 ,在按蚊的体内进行有性的配子生殖和无性的孢子生殖,二分裂常见于鞭毛纲和纤毛纲。

14.黑热病和昏睡病分别由下列哪2种动物引起?

A.日本血吸虫   B.披发虫   C.利什曼原虫   D.锥虫

解析:C、D. 黑热病又叫内脏利什曼病,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病症:不规则发热,脾肝肿大,消瘦贫血;昏睡病由锥虫 引起,不思茶饭,饥饿而死;日本血吸虫病由钉螺引起。

15.下列哪些组合是正确的?

  A.鳄—槽生齿.双枕髁.合颞窝     B.鸟类—单枕髁.跗间关节.双颞窝

   C.中轴骨—胸骨,锁骨,肩胛骨    D.人类—合颞窝.结肠.双枕髁 

解析:BD. 鳄为槽生齿.单枕髁.双颞窝;鸟类为单枕髁.跗间关节.双颞窝;中轴骨包括头骨、脊骨、胸骨、锁骨;而肩胛骨属附肢骨; 人类为合颞窝.结肠.双枕髁。

16.下列哪些组合是早成鸟?

  A.鹳—信天翁    B.丹顶鹤—家鸡    C.鹰—啄木鸟     D.鸿雁—孔雀

解析:BD.早成鸟指雏鸟孵出后不需要哺育,完成鸟指雏鸟孵出后需要哺育。鸛形目、鹱形目(信天翁)、隼行目(鹰)、啄木鸟目的雏鸟为晚成鸟,一般比较凶猛的鸟;鹤形目(丹顶鹤)、鸡形目(家鸡、孔雀)、雁形目(鸿雁)的雏鸟为早成鸟,早成鸟一般是地栖和游禽,性情温和。

17.唾液腺的分泌活动受到下列哪些神经支配?

  A.第VII对脑神经     B.交感神经    C.第IX对脑神经

D.舌下神经       E.三叉神经

解析:ABC. 对脑神经是混合神经,其中的内脏运动纤维连通到颌下腺和舌下腺;交感神经促进分泌黏稠唾液,第对脑神经 舌咽神经的混合神经,与腮腺相连,舌下神经支配舌肌的运动,与唾液分泌无关,三叉神经也不分布与唾液腺。

18.有人定义:动物玩耍是一种没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对于这个定义你认为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这个定义不成立,因为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那些没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将被淘汰

B.事实上,玩耍具有适应意义C.动物的玩耍不是行为表达 D.以上都不正确

解析:AB. 动物玩耍符合行为定义,且在玩耍中动物在一些方面提高了其适应生存环境的

能力,具有适应意义。

19.以下关于激素与行为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A.一种激素只能影响一种行为        B.激素启动行为的过程独立于神经系统

C.激素的水平有时也受行为的影响    D.激素对行为的调节作用与遗传因素有关

解析:CD. 激素的启动行为的过程通常需要神经系统协调,一种激素可以影响多种行为,催乳素既可以促进泌乳,又可以参与应激反应,行为也反过来影响激素的分泌,激素对行为的调节往往还与遗传因素有关。

20.有一种人类中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致病基因导致的疾病,在某海岛的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病率。人类遗传学家在探讨该先天性疾病的高发病率成因时可能涉及到如下的哪种因素: 

A.该基因的突变率很高         B.该海岛可能曾经发生过导致人类灾难的事件

C.最初开发该海岛的少数移民   D.该基因不受自然选择的作用

解析:BC. 因为是罕见的所以该基因的突变率很低,而某些导致人类灾难事件可能使带有该基因的人存活下来,通过自然选择造成这种结果;或者如果最初开发该岛的移民中的基因频率较高,也可能出现这种结果,被称为建立者效应。

21.如果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高水平的反转录酶,将可能导致: 

AmRNA被转回到DNA序列 

B.这些被转回的DNA与基因组的DNA序列会有差异

C.这些被转回的DNA可能通过同源重组过程整合进基因组而引起突变

D基因组DNA的转录水平提高

解析:ABC. 逆转录酶催化逆转录的过程,将 mRNA逆转录回DNA序列,由于该过程可能会出现错误,所以被转回的DNA与基因组的DNA可能会有差异,都有双链DNA,可以发生同源重组,转录水平反而会降低。

22.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给神创论以致命的打击,使进化论摆脱了神学的羁绊。达尔文进化思想的产生与下述哪些影响有关:

A.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B.赖尔的地质学进化原理

C.孟德尔的遗传学原理      D.环球旅行中观察到的动、植物化石

解析:ABD.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与这里的进化思想没有关系。

2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在法医学中得到普遍应用,主要是因为该技术:

A.灵敏度高           B.需要的目标DNA量少   

C.反应时间短          D.不需要合成特定序列的引物

解析:ABC.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必须需要一小段DNA作为引物。

24.下列选项中能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发生生物富集的是:

A.重金属     B.热量     C.碳水化合物     D.氯代烃类杀虫剂

解析:AD. 生物富集是指某些物质随着营养级升高而在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大,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不易降解和丢失,所容易富集。

25.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其结构和功能特征会发生明显变化,其中:

A.发展期的生态系统,P/R(总生产量/总呼吸量)> 1;而在成熟稳定期 P/R <1

B.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矿质营养循环由相对开放趋向于更加封闭

C.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群落代谢过程中向环境中排出的产物增加。

D.发展期系统内部的熵值明显较成熟期为高

解析:BCD. 生态系统中当P/R<1时,生态系统处于衰退期;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过程中,矿质元素自给自足更加明显,所以趋于更加封闭;熵值的越大表明改变较大。

26.从营养结构上分析,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

A.非生物环境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解析: BD.  非生物环境、生产者和分解者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但是非生物环境既不是营养结构,也不是生物成分。

27.植物群落的形成,可以从裸地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另一个群落中开始。但是任何一个群落在其形成过程中,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阶段。

A.繁殖体的传播                          B.植物地上部分郁闭

C.植物地下部分相互交织            D.植物体的定居   E.植物体之间的竞争

解析:ADE. 群落的演替从生物定居开始,生物必须先到达定居点,这要经过繁殖体的传播,经过繁殖体的传播与植物体的定居之后还要有植物体之间的竞争才能实现群落的演替。

2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B.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不单单是捕食关系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解析:参考答案是CD  本人认为应BCD.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有限的,因此食物链的环节也是有限的,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食物网上的生物有可能是竞争的关系。

29.下面哪个特征属于种子植物?

   A.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  B.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   C.孢子体发达  D.配子体发达

解析:BC. 种子植物的营养体是二倍体,称为孢子体,而生殖器官产生单倍体称为配子体,种子植物的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孢子体很发达,配子体退化。

30.下列葫芦藓植物的结构中,有助于孢子散发的为: 

    A.蒴齿     B.弹丝     C.蒴帽     D.环带

解析:AD. 葫芦藓没有弹丝的结构,孢子成熟后蒴帽 自行脱落,环带位于蒴帽和蒴壶之间,环带内侧生的蒴齿能行干湿性伸缩运动,将孢子弹出蒴外,其中涉及环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4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高中生物容易混淆的重点知识大综合
高中生物必修2综合模拟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2期末测试题
【生物】2012生物高考必记的80个知识点
高中化学复习网络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及答案整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