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标”和生物的“双标”不一样!

“双标”指的是对性质相同的时间,采用截然不同的观点或措施。

最近米国的种种做法,成为了世界驰名“双标”!

高中生物教学中也有“双标”,但这个“标”指的是标记!

让我们把同位素标记和荧光标记摆出来,蹭一下“双标”的热度。

同位素标记法

1.方法解释

也叫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会改变。借助同位素原子以研究有机反应历程的方法。科学家通过追踪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2.典例分析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

CO2的固定:CO2+C5  2C3

C3的还原:2C3 →(CH2O+H2O+ C5

3.其他实例

1探究DNA分子半保留复制

2分泌性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

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复制繁殖实验

4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水中的氧

5研究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

6有氧呼吸的产物水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氧气中的氧

7分子杂交法――探针

同位素标记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生物学上经常使用的同位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即H、N、C、S、P和O等的同位素。

在浙科版必修1P6教材中也有说明: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此研究方法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多次出现,总结如下: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必修1P40简答题)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詹姆森等在豚鼠的胰腺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min后被标记的亮氨酸出现在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囊泡中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由此发现了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途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外排。

2019·全国高一月考)下列关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B.高尔基体在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C.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共穿过5层生物膜

D.科学家常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答案】C

【解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

A、线粒体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A正确;

B、高尔基体在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加工和运输作用,B正确;

C、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核糖体无膜结构,进入内质网后以出芽的形式通过囊泡在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互相融合,此过程并没有穿过磷脂双分子层,所以此过程分泌蛋白通过了1层生物膜,C错误;

D、科学家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

1939年,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CO2,然后进行两组对比实验:一组提供H2OC18O2,另一组提供H218OCO2。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分析出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为O2,第二组全部为18O2,有力地证明了植物释放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CO2

2019·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一月考)用同位素分别标记二氧化碳和水,做了如下实验,就实验结果、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结果:物质 A 和物质 B 都是氧气

B.结果:物质 A 和物质 B 均无放射性

C.结论:物质 A 和物质 B 的分子量之比为 98

D.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氧元素来源于水

【答案】C

【解析】

依题意并分析题图:用18O分别标记CO2H2O。一组给小球藻提供C18O2H2O,在光照下小球藻释放的AO2。另一组给小球藻提供CO2H218O,在光照下小球藻释放的B18O2

【详解】

A、物质 AO2,物质 B18O2 即物质 A 和物质 B都是氧气,A正确;

B18O不具有放射性,是16O的稳定同位素,因此物质 AO2)和物质 B 18O2)均无放射性,B正确;

C、物质 AO2)和物质 B 18O2)的分子量之比为8∶9C错误;

D、综上分析,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氧元素来源于水,D正确。

3.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生成

20世纪4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卡尔文等把单细胞的小球藻短暂暴露在含14CCO2里,然后把细胞磨碎,分析14C出现在哪些化合物中。经过10年努力终于探索出了光合作用的三碳途径”——卡尔文循环。为此,卡尔文荣获诺贝尔奖

2012·安徽高一期末)卡尔文用含同位素“c的二氧化碳作标记来研究光合作用,揭示了光合作用过程中

A.色素的作用     B.水的作用

C.糖类形成过程     D.氧气释放过程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有关知识,做该题要注意熟记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理解三碳化合物变为五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变为三碳化合物的过程.

【详解】

色素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起作用,A错误;水的光解:

14C的二氧化碳无关,B错误;14CO2C的转移过程为:14CO2→C3→C5+C6C正确;氧气的释放过程:
14C的二氧化碳无关,D错误。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再让被35S32P分别标记的两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经离心处理后,分析放射性物质的存在场所。此实验有力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018·全国高三)下图为科学家设计的DNA 合成的同位素示踪实验,利用大肠杆菌来探究DNA 的复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获得试管到试管,细胞内的染色体复制了两次

B.用噬菌体代替大肠杆菌进行实验,提取DNA 更方便

C.试管中含有14DNA 3/4

D.本实验是科学家对DNA 复制方式假设的验证

【答案】D

【解析】大肠杆菌细胞内没有染色体,故A项错误;噬菌体专营寄生生活,不能在该培养液中繁殖,所以不能代替大肠杆菌进行实验,B项错误;试管中含有14NDNA100%C项错误;本实验是科学家对DNA 复制方式假设的验证,D项正确。

5DNA的半保留复制

1957年,美国科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坦尔用含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使之变成细菌,再把它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在不同时间取样,并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根据轻重链浮力等的不同,就分出新生链和母链,这就证实了DNA复制的半保留性。

2017·吉林高二期中)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基因探针才能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这里的基因探针是

A.用于检测疾病的医疗器械

B.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

C.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

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相应抗体

【答案】B

【解析】基因探针不是检测疾病的医疗器械,A错误;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等作标记可以作为探针,B正确;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不是基因探针,C错误;基因探针是单链DNA,不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相应抗体,D错误。

【点睛】探针是指能与特定靶DNA分子发生特异性作用、并能被特定方法探知的分子。基因探针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DNA单链,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中。

6.基因工程

在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中,采用了DNA分子杂交技术。将转基因生物的基因组DNA提取出来,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作标记,以此为探针使之与基因组DNA杂交,如果显示出杂交带,就表明目的基因已导入受体细胞中。

另外,还可采用同样方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不同的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的是mRNA

2017·福建高二期中)在基因诊断技术中,所用的探针DNA分子中必须存在一定的放射性同位素,后者的作用是    (   )

A.作为探针DNA的示踪元素

B.引起探针DNA产生不定向的基因突变

C.为形成杂交DNA分子提供能量

D.增加探针DNA的分子量

【答案】A

【解析】探针DNA分子中存在一定的放射性同位素,作用是作为探针DNA的示踪元素。

7.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如32P)、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作探针,依据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样本上的遗传信息,从而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2020·湖南湘潭县一中高二月考)用15N32P共同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追踪同位素标记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子代噬菌体中只能找到32P

B.在子代噬菌体中DNA中找到32P,蛋白质中找到15N

C.在子代噬菌体中的DNA同时找到两种同位素

D.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中两种同位素均不出现

【答案】CD

【解析】

依题意可知: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15N32P,蛋白质外壳中含有15N。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时,DNA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大肠杆菌细胞外;在噬菌体的DNA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据此,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并结合题意可推知: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能同时找到15N32P两种同位素,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中两种同位素均不出现。综上分析,AB错误,CD正确。

【点睛】

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是:熟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解题时一定要看清标记对象是噬菌体还是细菌,若是噬菌体则标记蛋白质的元素在子代不会出现,但标记DNA的元素可在子代中出现;若是细菌则在子代噬菌体中都会出现。


另外,还可以用在植物有机物的运输研究过程中。

示踪原子不仅用于科学研究,还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射线能破坏甲状腺细胞,使甲状腺肿大得到缓解。因此,碘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

特别注意:一次只能使用一种同位素标记!


荧光标记法

荧光标记法(Fluorescent Labeling)是利用荧光蛋白或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标志物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分析方法。

1)常用的荧光蛋白为绿色和红色两种

①绿色荧光蛋白(GFP)常用的是来源于发光水母的一种功能独特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7kD,具有238个氨基酸,蓝光或近紫外光照射,发射绿色荧光。

1.(2019·北京高一期末)生长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海蜇能发出绿色荧光,这种海蜇的DNA分子上有一段长度为5170个碱基对的片段——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有AUCG四种碱基

C.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遗传信息蕴藏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

【答案】B

【解析】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是由两条链反向平行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DNA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含有ATCG四种碱基,DNA的遗传信息就储藏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

【详解】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的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含有ATCG四种碱基,但是如果脱氧核苷酸数量不限,在连接成长链时,排列顺序就极其多样化的,它所贮藏的遗传信息的容量就非常大。所以错误的选项是B

2.(2019·湖北高一期中)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能发光的蛋白质,类似于示踪元素,可以标识生物体内蛋白质的位置,它照亮了人们以前看不到的世界。下列有关绿色荧光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荧光蛋白至少需要20种氨基酸

B.荧光蛋白质可作为标签蛋白,用于研究癌细胞的转移

C.荧光蛋白必须在加热条件下,遇双缩脲试剂才呈紫色

D.高温能破坏蛋白质的肽键,使荧光蛋白失去发荧光的特性

【答案】B

【解析】

合成荧光蛋白最多有20种氨基酸,故A错误。荧光蛋白因为特殊的荧光可以作为标签蛋白,可以用于研究癌细胞的转移,故B正确。荧光蛋白的鉴定不需要加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可以出现紫色,故C错误。高温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不破坏肽键,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蛋白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3个易错点

1)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有四个原因,并非同时具备才能确定两个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而是只要具备其中的一点,这两个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就不同。

2)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出现差异。

3)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多肽,而不是蛋白质,多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3.(2014·江苏高二月考)日本下村修、美国沙尔菲和美籍华人钱永健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等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下图为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实验中是作为________基因。图中通过过程形成重组质粒,需要限制酶切取目的基因和质粒。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______________

(2)过程将重组质粒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时,采用最多也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切取的GFP基因与抑制小猪抗原表达的基因一起构建到载体上,GFP基因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科学家们通过蛋白质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过程的正确顺序是(用数字表示)________________

推测蓝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

蓝色荧光蛋白的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序列

蓝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修饰(合成)

表达出蓝色荧光蛋白

【答案】(1)目的  

(2)显微注射技术    (3)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4)②①③④

【解析】

试题分析:(1)从题目中可看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该实验中的目的基因,质粒被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为

2)过程三将重组质粒导入动物细胞中,一般采用的技术是显微注射法;(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4)蛋白质工程技术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④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够识图和获取图像信息的能力。


②红色荧光蛋白来源于珊瑚虫,是一种与绿色荧光蛋白同源的荧光蛋白,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可发射红色荧光,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0·陕西西安中学高三期末)科研人员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烟草细胞培育转基因烟草,如图①②③为两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随机整合在染色体上的三种转基因烟草的体细胞示意图。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株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一定不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B.植株的一个花粉细胞中至少含有1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C.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有4条染色体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细胞来自植株①②③

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可能含4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细胞来自植株

【答案】D

【解析】

由图可知,2个荧光蛋白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2个荧光蛋白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个荧光蛋白基因位于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

A、植株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有一半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A错误;

B、植株的一个花粉细胞中可能含有0个、1个或2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B错误;

C有丝分裂后期有2条染色体含有荧光蛋白基因,有丝分裂后期有4条染色体含有荧光蛋白基因,有丝分裂后期有4条染色体含有荧光蛋白基因,C错误;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可能含有0个或4个荧光蛋白基因,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可能含有2个荧光蛋白基因,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可能含有0个或2个或4个荧光蛋白基因,D正确。

【点睛】

产生的配子含荧光基因:不含荧光基因=1:1产生的配子含荧光基因:不含荧光基因=1:0产生的配子含荧光基因:不含荧光基因=3:1

自交后代含荧光:不含荧光=3:1自交后代全部含荧光;自交后代含荧光:不含荧光=15:1


2)人教版教材中用到荧光标记法的地方

①《必修1P66细胞融合实验:这一实验很有力地证明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2020·长沙市南雅中学高一开学考试)如图是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示意图。两种细胞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分钟,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该实验表明(    

A.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B.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是单层排列的

C.细胞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构成

D.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答案】A

【解析】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2)表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等。
3)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

【详解】

A、融合后的细胞放在37℃下培养40min,结果两种颜色的荧光逐渐混合并均匀分布开来,表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A正确;
BC、该实验不能得出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是单层排列的以及细胞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构成的,BC错误;
D、实验温度会影响分子运动减慢,使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故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流动性,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2019·河北张家口一中高一期中)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若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两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两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答案】B

【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开始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进行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由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详解】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由于经过了间期的DNA复制,则一个四分体中有2A2a2B2b,即一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A错误,B正确;若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四分体中只有Aa或者只有Bb,不能同时存在,C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已经完成了复制,基因会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再根据题意作答。

3.(2016·广东高一月考)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结合,两类细胞则分别产生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将两类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其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在37℃下保温40min后,细胞上两种荧光点呈均匀分布(如图所示),试问:

1)人和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起受体作用的_____

为使人、鼠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必须除去细胞膜表面起_____作用的糖蛋白.

2)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模型___________观点是成立的.

3)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_____,这表明膜的结构具有_____

4)细胞融合实验若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平均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

【答案】1)蛋白质 识别

2)构成膜的蛋白质分子 磷脂分子都能运动

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蛋白质分子几乎都是可以运动的  一定的流动性

4)温度降低,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

【解析】

试题分析:1、功能越复杂的膜,其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2、为使人、鼠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必须除去细胞膜表面起识别作用的糖蛋白.否则不能融合.

3、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体现膜的流动性

4、膜的流动性和温度有关.

解:(1)人和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起受体作用的蛋白质,为使人、鼠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必须除去细胞膜表面起识别作用的糖蛋白.

2)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模型的膜质分子能运动观点是成立的.

3)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构成膜结构的磷脂、蛋白质分子几乎都是可以运动的,这表明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温度降低,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故细胞融合实验若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平均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

故答案为

1)蛋白质 识别

2)构成膜的蛋白质分子 磷脂分子都能运动

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蛋白质分子几乎都是可以运动的  一定的流动性

4)温度降低,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②《必修2P30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荧光标记的手段,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某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教材中荧光标记染色体上基因的照片,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图是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最直接的证据

B.从荧光点的分布来看,图中是一对含有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

C.相同位置上的同种荧光点,说明这四个基因是相同基因

D.该图可以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C

【解析】

A、据图示可知,荧光点标记的为基因,故是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最直接的证据,A正确;
B、从荧光点的分布来看,位置相同,故说明图中是一对含有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B正确;
C、相同位置上的同种荧光点,说明这四个基因是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C错误;
D、根据不同荧光点的位置分布可以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点睛】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利用特定的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结合,这个分子又能被带有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通过荧光显示,就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图中是含有4条染色单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故相同位置上会出现4个同种荧光点,说明这四个基因是可能相同基因,也可能是等位基因;每一条染色体从上到下排列着多种荧光点,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荧光标记法特别是在免疫学研究中也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法。将已知的抗体或抗原分子标记上荧光素,当与其相对应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时,在形成的复合物上就带有一定量的荧光素,在荧光显微镜下就可以看见发出荧光的抗原抗体结合部位,检测出抗原或抗体。

2014·全国高二专题练习)一系列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下图表示了人、鼠细胞融合的过程,研究中分别将带有绿色荧光、能与人体细胞膜上HLA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和带有红色荧光、能与小鼠细胞膜上H­2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放入细胞培养液中,对人、鼠细胞进行标记。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要使实验现象明显,可以适当提高细胞培养液的温度

B.选取不同生物细胞进行融合是因为不同生物细胞表面抗原差异较大

C.实验表明不同种生物细胞可以杂交,而同种生物细胞不能进行融合

D.实验结果可以直接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适当提高温度分子热运动加快,代谢也加快,细胞膜流动加速,A正确;由于采用了免疫荧光标记法,而同类生物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相似程度很大,因而难以找到特异性蛋白,采用异种生物细胞可以达到这一目的,B正确;由于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基本相似,因而同种或不同种生物细胞可以相互融合,C错误;细胞膜融合实验表明了细胞膜的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均是可以运动的,D正确。

考点:本题与教材中科学家探究细胞膜的结构过程一致,旨在帮助同学们理解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以及探究的方法思想.只有在充分理解这一过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作答。

囡波湾生物

扫码查看更多

点击即为支持

觉得不错就给我个"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细胞基础知识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理综备考:高考送分题——138个生物必背知识点(上)
分子检测丨FISH检测技术介绍
DNA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应用
(精校版)2016年海南生物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