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轮总结 | 12 生物与环境

书本黑体字速记

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

3.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其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5.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6.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7.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反复利用的特点。

9.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10.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主要功能)和信息传递。

11.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12.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3.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4.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15.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16.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1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8.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生态功能)、直接价值。

19.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易地保护。

必背基础知识点

1.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其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某一营养级生物同化量去路: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其中后者中的能量有的流入下一营养级,有的被分解者利用,还有的未被利用。

4.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生态系统多样性三层次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6.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7.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8.生态系统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9.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10.同化量 = 摄入量 - 粪便量

生长发育繁殖量 = 同化量 - 呼吸消耗量

11.同化量的最终三大去向:①呼吸作用消耗;②被分解者利用;③流入下一营养级(即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12.能量传递效率=本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

1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的特点:全球性、循环性。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14.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①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5.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通过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16.信息传递功能:①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②维持生物种群繁衍;③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信息传递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17.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基础)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

18.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19.生态系统稳定性分为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一般呈负相关。

20.生产者的作用主要是固定太阳能,合成有机物。

21.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22.消费者的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

23.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和直接价值(如观赏、旅游)。

2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最有效方法)、易地保护(动物园)。

易错易混考点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中,除生物成分之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将动植物遗体、粪便等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4.若题中画出多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图解,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箭头一般优先理解为同化量(同化量中不含本级粪便量),若题中画出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详细能量流动图解,要特别注意,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箭头可能是表示摄入量(摄入量中含有本级粪便量)。

5.处于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ATP的量大于全部生物消耗的ATP的量。

6.若是人工生态系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总量和人工输入的能量之总和;若是自然生态系统,则不考虑人工输入能量。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7.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种类有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

8.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9.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此实验中,观察并评判其稳定性的指标是生态缸内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

10.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越多,其稳定性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越高,应综合分析生物种类数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一般能被捕食的生产者种类越多越稳定,食物链数越多越稳定,或假设其中某一种生物全部死亡对其他生物的影响越小则该生态系统越稳定。

11.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五、生态环境的保护

12.猴类在小儿麻痹疫苗的研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利用了生物的直接价值。

13.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

如果您感觉我提供的资源还不错,请点击一下文末的“点赞”、“在看”,或者将“囡波湾生物”公众号加,如果转发请注明来源,感谢您的支持!

囡波湾生物

扫码加入我们

点赞即为支持

觉得不错就给我个“赞”和"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效课时作业3-5-2
环境生态学——5生态系统生态学
【高频考点】必修全三册高频考点汇总(知识点填空版)
高中生物高考失分要点汇总(5)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的能量流动
09.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