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俞永福揽过阿里影业CEO大权,BAT影业雷声大雨点小,连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摆渡人》还没上映,但阿里已经憋不住了。12月5日,阿里巴巴影业集团一口气宣布了三个重大变革:
1,阿里巴巴影业董事局主席俞永福将兼任CEO,原CEO张强和原总裁张蔚转任联席总裁,向俞永福直接汇报。
2,调整组织结构:前端业务团队,中台产品团队以及后台保障团队。建立强大的中后台运营支持保障体系为业务团队提供支持。
3,推出类似于“业务合伙人”形态的管理结构和激励机制,吸引人才。把阿里影业变成内容产业的“高盛型组织”。
其中,第二条“高盛型组织”是指经典的高盛组织架构:合伙人机制,扁平化管理,强大的中后台保障。高盛的合伙人制度并非终身的,高盛内部仅有1.5%的员工可以成为合伙人,其意义不仅仅是丰厚的待遇,更在于参与公司决策,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实现统一。是经典的人才筛选和激励机制。
阿里影业这次变动,第一条是把司令变成排头兵,第二条是把团队打造成进攻性的架构,再加上“高盛型组织”,意思很明显:成立已经两年多以来,阿里影业主投的电影一部都没上映(而且第一部居然是王家卫监制的),阿里高层终于看不下去了。
俞永福
阿里影业“高起点创业”:成立两年,一张白卷
2014年,阿里豪掷62亿港元,一口气买下文化中国成立了阿里影业。刚成立的时候,马云对于阿里影业的预期是“每年要投资或制作 8 到 10 部电影、3 到 5 部大中型电视连续剧以及 3 到 5 部网络连续剧”。
而到现在,就连阿里影业主投的第一部电影,王家卫监制的《摆渡人》,都要等到12月23日上映。
尽管以配角的方式参与了一些进口大片,如《碟中谍5》,但阿里影业的业绩还是惨不忍睹:2014年净亏损4.17亿,2015年上半年又亏损了4亿多,全国人民都快看不下去了,结果2015年全年实现了净利润4.66亿,挣了不少钱,但尴尬的是挣得钱是来自汇兑收益,也就是说得益于港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变化的差额的7.28亿元。
简单点说,2015年是阿里影业“躺赢”的一年,说道业务上,还是一部阿里自制的片子都没看到。
风风火火闯入电影行业以来,阿里影业两年时间,几乎只交了一张白卷,去年11月阿里影业前CEO 张强说:“未来带有阿里影业这个动态 Logo 的电影一年只有三部左右——都是超级 IP 影片。”但不管怎么说,目前来看,阿里影业仍然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地。
阿里影业片单及进程:
激荡三十年开发中SCI迷案集开发中
征途开发中阿修罗开发中
没有别的爱开发中追凶者也阿里占出品方和和影业30%股份,淘票票负责发行
古剑奇谭2开发中冠军的心开发中
歌尽桃花开发中奇幻之旅开发中
蜀山战纪开发中青禾男高开发中
撒哈拉沙漠开发中男人使用手册开发中
藏地白皮书开发中以下为电视剧开发中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开发中歌尽桃花开发中
面神开发中蜀山战纪2开发中
片单来源:阿里影业2016战略发布会
腾讯影业同样乏善可陈,BAT入局容易入行难
当年,于冬曾说“未来整个电影行业都为BAT打工”,可现在不光是阿里影业一张白卷,腾讯影业也没掏出太多货来。
而且腾讯影业和阿里影业刚刚成立时的目标出奇的一致:去年腾讯影业在发布会上公布的2016年片单当中,重点项目有16个,2016年计划上映电影7部。
火影忍者剧场版:博人传引进/
魔兽参投/
微微一笑很倾城上海剧酷、华策主投/
电竞狂潮原定今年9月份上线延期至2017年
少年原定今年12月份上线12月16日上映
十万个冷笑话2原定今年12月份上线延期至2017年
爵迹乐视影业主投
/
不过在今年9月17日,腾讯影业的年度发布会上,腾讯影业诚意满满,公布的片单也更有眉目,从速度上看,成立一年,《少年》就快上了,似乎比阿里影业快了一点点。
少年
杨树鹏定档12.16
拓星者张小北明年开机
“十冷2”;雪孩子
卢恒宇、李姝洁开发中
绝世高手/开发中
“两万里计划”陆川开发中
斗战神刘晓光
开发中
通职者马珂
开发中
全民突击/开发中
恐龙特急克塞号
一濑隆重开发中
金刚·骷髅岛
传奇影业开发中
中邪
马凯
购买版权,未上映
无论如何,上线的电影才叫电影,否则PPT做的再好也只是计划。BAT资本力量雄厚,对于电影来说,入局是挺容易的,但入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一部好电影需要各个环节的人才通力合作,而目前来看,阿里影业和腾讯影业,都还在交学费的阶段。
《少年》遇上《摆渡人》,前瞻两大影业的首次交锋
巧合的是,腾讯影业第一部主投的影片《少年》将在12月16日上映,而阿里影业的《摆渡人》也将在12月23日上映,这可以看成两部电影的较量,也可以算是两个影业第一次见公婆。
不过说真的,小编真的为阿里影业和他的《摆渡人》捏了一把汗。去年11月份,当时的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脑洞大开”声称以后只需要IP和写故事的人,不再需要专业编剧,搞的编剧群起而攻之,本来就没啥成绩的阿里影业因此惹得人人公愤。
结果今年,《摆渡人》在之前宣传期曝出了“剧本修订118稿”的梗,影片还没上映,就在业内成了半个笑话。
此外,《摆渡人》尽管看上去声势浩大,甚至挂上了王家卫的名头,但明星阵容+IP改编+跨界导演,看上去总觉得不那么协调。
相比之下,《少年》当中出现了张译和余男两位鲜有失手的演技派,高智商复仇的类型在市面上又不多见。再加上近年来新人导演+犯罪题材屡屡能给观众惊喜,在这两部电影的较量当中,《少年》暂时是占据上风的。
当然,电影没上映,一切都是未知数,之前网络大电影(ID:wxs360)曾发文“梁朝伟、金城武、杨颖、鹿晗、李宇春…总感觉张嘉佳在拿《摆渡人》坑害王家卫!”表达对于《摆渡人》的担忧,还是那句话,作为墨镜粉,我们也希望被打脸啊···
附:俞永福内部信《阿里影业加速度:业务加速,组织升级》各位同学: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已经感受到行业发生的剧烈变化,经过前三年影视行业在国内的野蛮发展,产业正在进入本轮的淘汰升级周期,明年将有大批影视企业主动和被动退出,未来很美好,现实很严峻,这是对玩家的挑战,是对实业家的机会。
有几点思考和决定和大家分享。
第一,船至中游,不进则退。
高起点创业两年多来,阿里影业已经具备了进入新阶段的能力。市场不需要多一家拥有庞大资源的“玩家”,需要的是一家实打实的影视产业公司。我们要把实业做实、做透,进而做大、做强。
我们的目标不是要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影视公司。“非传统”的属性决定了我们在行业的既有规律基础上进行模式创新的同时,要具备并且持续提升专业能力,以及能够充分应对行业变化的组织形态。
第二,业务产品化,业务阵型专业化。
这个行业是典型的“三高”分布,资金和人才高度密集,同时也是高风险。
基于这样的行业特征,我们必须要升级组织形态和业务形态,更坚决的执行,更有效的推进和更强力的保障。
我们会把业务阵型梳理在三条线上:前端业务团队,中台产品团队以及后台保障团队。业务全力冲刺,前中后台全面打通。
为了确保业务团队的拓展能力,我们要建立强大的中后台运营支持保障体系,将前端同学的业务需求产品化,同步建立风险监控模型,解决好业务拓展、产品标准化和风险管理的三者平衡,全力驱动业务需求。
第三,合伙心态,吸引人才。
我们要学习并逐步实施符合行业特征的内部组织架构,在现有上市公司管理架构下,在内部组织方式上致力于成为内容产业的“高盛型组织”。业务运行上更加扁平化,组织结构上向业务合伙人形态和心态上升级,成为吸引人才的竞争力平台。
我们将在现有上市公司管理架构下,在内部推行类似于“业务合伙人”形态的管理结构和激励机制,纵向打通个人上升通道和激励通道,横向建立自律和自驱的业务协同形态,使员工的资源和能力转化为平台资源和能力,并建设可上可下、拥有充分张力的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通道。 变化必须从我们自己开始。基于上述思考,管理层提议,董事会批准,由我兼任阿里巴巴影业集团CEO职务,张强和张蔚将转任阿里巴巴影业集团联席总裁,向我直接汇报,这将是我们组织形态和业务保障体系的一次重大创新,业务创新向前,组织创新向前!
在此,我也谨代表阿里巴巴影业集团董事会感谢张强和张蔚在以往岗位上卓越的专业服务,并期待他们在联席总裁的岗位上继续突破。
俞永福   阿里影业董事局主席
·END·
长期高薪招聘
策划人|影视宣发|娱乐记者|制片人|编剧
期待瞄准影视娱乐产业的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俞永福削藩,阿里再造影业帝国
俞永福离职闹乌龙?百亿美元富养女儿的阿里大文娱还能找到这么好的“爸爸”吗
罗超
阿里“大文娱版块”升级为“文化娱乐集团”,然而AT之间不仅“一步之遥”?
早讯:俞永福兼任阿里影业CEO,广田集团要和腾讯合资成立“过家家”
相比中国的BAT,硅谷的老牌互联网公司早就换了一代接班人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