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蒙克·《呐喊》·西方艺术家经典表情


                   导语
《呐喊》画作中,这张惊惧变形的面孔和强烈冲撞的色彩,几乎成为了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家的经典表情。蒙克的绘画,开启了欧洲表现主义艺术的序幕。影响了包括马蒂斯、毕加索等在内的艺术巨匠。

人人内心,皆有痛苦。画家敏感的心,用天才的画笔把人类的痛嵌在画框中,呈现在世人面前。梵高的《向日葵》如此。蒙克的《呐喊》更是如此。


蒙克·《呐喊》· 西方艺术家经典表情
                  安徳列/诗

峡湾波澜,铁桥落日
熔岩一般的赤红
色彩,线条 在扭曲
天边
一瞬震颤
莫名呐喊
痛到无声
嵌在
蒙克的画中
寻求庇护


蒙克与《呐喊》简介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版画复制匠,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呐喊》是爱德华·蒙克1893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共有四个版本,分别是:创作于1893年的第一个版本,其作品作为蛋清木板画;绘于1893年的第二个版本,该画作为彩蜡木板画;第三个版本,创作于1895年,为彩粉木板画;第四个版本为蛋清木板油画。

该画作的主体是在血红色映衬下一个极其痛苦的表情。在当时蒙克的眼中,奥斯陆峡湾充满着发抖的、血红的幻觉,让人感到恐惧,甚至有些恶心。在《呐喊》画作中,蒙克所用的颜色虽然与自然颜色的真实性是一致的,表现方式上却极度夸张,展现出了他自己的感受,画作里的线条扭曲,与桥的粗壮挺直形成鲜明对比,蒙克将画面中沉闷、焦虑并且孤独的情感,表现到了一种极致。《呐喊》是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
2012年5月3日,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场拍卖上,1895年创作的版本(第三版)《呐喊》,以1.199亿美元拍出。


安徳列的天空,是安德列诗意放飞的天空。
在诗人看来,写诗是一种修行,打磨自己的诗情如同打磨一颗钻石。写诗的过程,则是烤面包煮咖啡,香气浓郁着的。写诗,更是一种灵魂的穿越,思接千载,与万物对话,寂然凝虑,悄然动容,是真切的体验,甚至可以感受前世今生转换间的奇妙之感。作为一个新闻记者,走遍了中国大地,深入民间,也有机会去北美欧洲大洋洲,曾在约旦河荡舟,曾在戈兰高地眺望,也在耶路撒冷哭墙肃穆,写下成百上千的报告文学与散文。随后转身成为一位抒情诗人,体现于这个平台极大的特色是,绝妙的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优秀的上海摄影家团队在密切互动着。这些摄影家以艺术家的激情,记者的敬业精神去远方采风,源源不断发回出彩的照片,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从埃塞俄比亚到波希米亚,从北极光拍摄到南极灯塔拍摄,打开安徳列的天空,就是把世界风情尽收眼底,更可以感受诗意澎湃,诗情四射,达成至高的审美享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克名画《呐喊》究竟有何寓意?
挪威蒙克美术馆藏:艺术大师蒙克Munch作品专辑(一)
油画赏析《呐喊》!
表现主义艺术之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
刺耳尖叫的警醒
《呐喊》│带你听一幅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