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依依不舍的房子和渐行渐远的“故乡”

编者按:

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座与青春和生命血脉相连的房子,或大,或小,或简陋,或奢华,但都是一样的依依不舍——

依依不舍的房子和渐行渐远的“故乡”

故乡有一套房子,2009年为改善居住条件而购,房子位于高层电梯楼房的东南方向,由于朝向的原因,整个屋子一天到晚总有光线进来,是典型的阳光居室,尽管炎炎夏日难挡热浪来袭,但装备精良的空调足以保证清凉一夏。

当时搬进这座房子时,就打定主意要在这里工作到退休然后守着它养老,因为我太喜欢它给我的居住感觉了。

我是数九寒天搬进来开始住的,此前的房子没有地暖,暖气还是物业自己烧锅炉,每到冬天屋内温度大多数时间保持在16度。遇到某一天锅炉坏了或者师傅偷懒不烧时,家里温度比外面高不了多少。记得当初刚住进去时,因为不适应冰冷的环境,我感冒近一个月都没好。所以一下子搬进有地暖且日照充足的屋子,那一个冬天就成了我有“家”以来第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暖冬。有如此想法的还有当时在上研究生的儿子,他寒假回来,到了返校的日子还迟迟不想离开,因为他也太喜欢这个宽敞明亮网络设施配备齐全的家。最重要的是,他再也不用在家穿羽绒服棉鞋之类的防寒衣物,相反,他可以穿着单薄的毛衫,便捷的拖鞋,或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或躺卧在沙发上看电视,饿了有老妈端来热乎乎的饭菜,渴了伸出杯子就可以接到温度正好的纯净水,这些是此前居住的家里给不了他的,也是他大学宿舍里所没有的。

不仅如此,在这座楼里还有先生的两位同学,我们相识有近三十年,在年近半百的档口成了楼上楼下的邻居。我也一改从不串门的习惯,有事没事上他们家坐坐,不过更多的是他们来我家。坐在阳台地板上,全厂乃至全市的夜景可以一览无遗,于是我们或两家人或三家人席地而坐,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再不就是品评下窗外通往市区大道上的晚间车流:是回厂的多还是出厂的多?那年月厂子里的效益好得不得了,虽说地处偏僻可消费水平不次于城市,那些个车水马龙都是夜间去市里消费的。就这样不知不觉夜已深沉,然后各自回家就寝,可以说我们足不出楼便已拜亲会友了。

还是简要介绍一下这座房子:原设计三室两厅两卫,经过平面布置,保留了客厅、三室、两卫,加大了厨房(牺牲了餐厅),增加了洗衣房,正南面的阳台改造成了高出地面的地台(可兼作会客区或临时卧房)。令我深感舒适惬意的地方,当数基本属于我的书房和改造后的厨房。

因为儿子常年在外不多回来居住,所以我将三室之一的最小开间设计成了以书房为主兼作餐厅的多功能房。考虑它的既开放又私密性质,安装了用毛玻璃镶嵌的四扇推拉门。内部可着一面墙的长度做了满墙书柜,书柜中间下方空出一张餐桌的长度和高度,不吃饭时餐桌推进去当书桌。事实上,用餐桌吃饭的机会很少,所以起初定义的多功能房就逐渐演变成单一功能的书房了。

书房的东面有一个飘窗,我在飘窗上栽了一盆金钟吊兰,每天早上日出之时,是这盆吊兰迎接东方第一缕曙光。而每每白天或晚间我坐在书桌前,或苦思冥想或轻击电脑时,它便默默地守候一旁,以她碧绿的嫩叶送我一道清澈,或用盛开又低垂的米粒般大的小花送我一缕清香,于是我便和她伴着书香和谐而温馨地共存于这个不大的空间里。

再说改造以后的厨房,我用牺牲餐厅的代价让厨房比原图大出一倍,约10平米,看起来方方正正。靠炉灶一侧开了个窗户朝向洗衣房阳台,与朝南开的阳台窗几乎相连,平时厨房窗户基本是开着的,保证里面的通风透光。再看厨房内部,布置了U形地柜、酒柜和吊柜,所有的柜子选用了欧派系列中的“香槟”色,透出厨房的温馨时尚气息,进门左右两侧摆进了双开门冰箱和小饭桌,如此布置确保了在厨房里能完成从做饭到吃饭的全部程序。置身厨房,无论做饭还是吃饭,都感觉心胸豁亮,食欲旺盛,全然忽略锅碗瓢盆撞击的聒噪,也忘却我们已人到中年应该适当节食,往往是吃完一顿美味彼此会心一笑,然后异口同声地说“下顿一定减肥”。想想看,当初结婚时二人世界的全部空间也不过这么大,而现在同样的空间仅仅用来做了“进口”工作室,着实也算奢侈了一把。

喜欢这座房子,还有一个理由是卧室顶上的三色灯光。每当劳累一天上床就寝,我总愿意把灯的红黄蓝光全部打开,三色混合后的光线柔柔的,暖暖的,就在如此朦胧曼妙的灯影下,脱去一身疲惫,摘下示于外人的面具,轻轻地对内心来一句:“晚安,做一个快乐无忧的梦。”这是当时被职场边缘化的自己说给自己的悄悄话,那柔柔的灯光给了我最贴心也最安全的抚摸,也陪我度过了很多个不眠之夜。

在这座房子里完成了儿子的婚礼,那喜庆的大红灯笼在客厅上方足足挂了三年才摘下。虽说孩子们不久住,但做过婚房的卧室基本就固定给小俩口,我和先生就此不多用这个带卫生间的卧房了。偶尔晚间分房而居,我也只允许我这个母亲睡在孩子们的卧房(这个无来由的讲究源于家乡那该易除的风俗),为此事先生一直以来对我耿耿于怀。

这就是我故乡的房子我故乡的家,我曾在其间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俗话说得好:“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如此美好的生活画面,却在仅仅三年之后宣告“被改变”,原因是单位整体搬迁至省会城市。按说,迁往省城无论对企业和从业员工都是好事,因为那里的交通更便利,年轻人机会也更多,但那是针对别人的,于我来说,离开那座充满温情暖意的房子,我便开始像浮萍一样过起了漂泊不定的日子。

起先是跟随打工的单位其实更多原因是跟随丈夫来省城租房住下,过起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每天下班回到出租屋就像战败的俘虏一般,浑身软瘫疲惫不堪。半年之后果断辞职,回归家庭,过起全职“宅家”生活。但不甘虚度光阴的自己又捡起打工期间未完成的一级建造师考试,继续学习应试,终于在51岁上,迎着监考老师近乎惊悚(监考老师从身份证上得知我的年龄面露惊讶神色)的目光,交上人生中最后一次有形考试的答卷,结果已经不再重要,求得就是这个善始善终的过程。紧接着,无意之间的一次谈话又让我走上外出打工之路,在省城一个建设项目上主管经营,老公说我实现了自身价值,而我认为不过是找了一份打发时间的营生,为了这一营生,我马不停蹄城北城南来回地奔波穿梭。再后来,就是有了孙子,我得以彻底告别职场和考场,转换身份成为一名彻头彻尾的家庭“煮”妇,又长年价黄河以北长江以南地奔波于丈夫和儿孙之间……

而那座静静伫立在故乡等我回去的房子,是怎么也等不回我久住的身影,因为我太“忙”了,肩负的“使命”已经把回去小住的心愿挤到心房不能再小的角落里。

为了不使房子长久空着,我们先是变卖公婆的小房子,让他们住进这座有电梯有阳光的大房子,而一年半之后公婆也跟来省城居住,故乡的房子再一次孤零零地留守在那里。

是时候让这座房子易主了,因为再也没有留她的理由了,就像含辛茹苦养大的姑娘,再美再好也终将要嫁做他人妇。它能为我、为这个家庭做的最后一份贡献,就是让自己变现以充裕我在城里的生活,以此中止我和故乡相连的那段铁路,那段一脚油门便可抵达的公路……

听说我卖掉了房子,楼里住的姐们儿“不干”了,她们虽然内心理解我,但嘴上却在不停地嗔怨:“你这是要撇下我们远走高飞吗?”“你就差这一个房子的钱来生活吗?”说着说着,彼此都难掩眼角泛起的泪花,我的鼻子也不由自主酸酸的。

是啊,这座房子岂止是一个住所,它是我中年里不可缺少的一段人生,这个地方岂止是一个地名,那是我从青葱少女走向人生壮年的第二故乡啊。

曾经于十六岁上学离开生我养我的籍贯家乡,满以为会把工作生活三十年的地方当做第二故乡,然而世事难料,就连做梦都不会想到,还会有第三、第四个故乡等着我。可是,又有哪个故乡会再次收留我一个乃至几个三十年呢,与其说以后的居住地叫故乡,倒不如说是客栈更为恰当,我也不过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名过客。

少小离家,原生的家乡是回不去了;老大离家,第二故乡也在寻寻觅觅中渐行渐远。想到今后的行踪,或许只有在梦里,会还原许许多多过去的人过去的事,真就像那首词里描写的那样:“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有些伤感,打住。

换一句歌词来表达情意:“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 

君,多保重,我们后会有期!

作者:又一村


◆又一村:【现代诗】余生,给我一间厨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房、厨房、卫生间、阳台(由你选择)
宅吉凶
厨房、卫生间、阳台、书房装饰集锦。。。
厨房 卫生间 阳台 书房装饰
太赞了!我家也要这样装!
连接阳台的通透隔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