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瞻仰孔林(中)

瞻仰孔林(中)

 

孔墓甬道有四对奇异的石雕,他们是想象中的怪兽。名曰:华表、文豹、角端、翁仲

在孔林,就连野兽都温顺善良,看这文豹虽雕得虎头虎脑,却一脑袋温顺可爱的样子。

甬道尽头大殿,是祭祀孔子设香坛的享殿。解放战争时,朱德总司令曾在此召开过军事会议。

翁仲,传说为秦代骁将,威震边塞,后为对称,雕文、武两像,用以守墓。

导游告诉我们,这个“翁仲”是有传说的:清朝康熙皇帝有一次来到孔林,一时兴发,指着路旁的一尊石人问道:“这叫什么名字?”一位翰林学士被皇帝的目光所扫,这位翰林以为皇上真的不懂,为了讨好皇上同时又为了让皇上不失体面,他竟然答道:“回陛下,这叫‘仲翁’。”其实康熙心里明白,这路旁的石刻巨人叫“翁仲”。次日早朝,康熙与群臣议事已毕,起身拂袖回宫。此时皇帝宝座上飘下一张御柬来,近侍拾起,上面写着:“翁仲如何读仲翁,想必当年少用功。从今不得为翰林,贬尔江南作判通。”想不到一代明主竟然用这样一首打油诗,便葬送了自以为聪明的这位翰林的前途。

走过享殿,墓地越来越静,此刻游人稀少,远远地便望见了一座隆起的大土堆。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大思想家孔子的坟墓了。

与众多的王候将相的墓不同的是,孔子墓地才是我们寻常百姓通常意义上的坟墓。可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黄土,却安葬着一位绝无仅有的大思想家,这更让人明白了那句“何处黄土不埋人”的铭言。 

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李隆基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

这里的“王”字写得很有意思,从外面看简直就是一个“干”字。导游告诉我们,相传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亲赴曲阜祭孔,可他在孔子墓前,望着墓碑良久,一言不发又转回驻跸亭。引驾官孔尚任见状,一下醒悟,赶紧派人用黄绫写上“先师”二字,并将碑上的“文宣王”覆盖,康熙这才上前行了一跪三叩大礼。原来自古圣君拜师不拜王,为了今后免屈圣驾,随后将王字的竖笔故意写长,并在墓碑前立了一条石祭案,恰好将这“王”字最后一横笔挡住。

这故事听起来很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其实自唐玄宗之后,哪个王者不知道孔子被封为“文宣王”?而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则是元武帝于公元1007年的事了。

在孔子墓左侧,有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小平房。但经导游一讲解,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孔子死后,众弟子为孔子守墓三年,相继而去。唯独学生子贡在孔子墓地旁搭了一个草庐,又为老师守孝三年,前后整整六年一直守候在这里。在子贡看来,孔子是他最为尊敬和爱戴的人,也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所以,他竟持用比对待亲生父母还重的孝道来庐墓老师,这样的师生情谊真是旷世奇闻。

就是这样一个最不被人注意的景点,只有我一个人在那儿拍了一张照片。秉承师德,崇尚至善,我认为这才是中华文明最精粹的精华所在,不像趋炎附势、人走茶凉的那些小人处事之道!(未完待续)

作者:李凤岐

◆李凤岐瞻仰孔林(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乾隆皇帝与曲阜三孔的故事
孔林的石仪
康熙祭拜孔墓时,迟迟不愿跪拜,孔子后人遮住一字后康熙立马下跪
康熙拜祭孔子墓时不肯下跪,有人见状挡住墓碑一角,康熙立马拜倒
康熙祭拜孔墓,盯着墓碑久久不跪,孔子后人遮住一字,康熙才跪下
从衍圣公到奉祀官 ——历代圣裔封号的变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